《中國畫100幅》
作者:趙力, 阮晶京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0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88466825 出版地:香港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内容简介
100幅畫領略中國二千餘年美術史。
中華文明各個歷史時期人文風貌的視覺化呈現。
每件作品均配以精心撰寫的說明文字。鮮活、深入的作品解讀,體現了新的學術視野和成果。
把握各階段中國繪畫的精粹,品讀經典傑作之美。
本書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甄選出100幅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具代表性的藝術傑作,更是中華文明各個歷史時期人文風貌的視覺化呈現。
從戰國時代的漆畫,至最後一件作品1963年李可染創作的《萬山紅遍》,時間跨度長達二千餘年。
每件作品均配以精心撰寫的說明文字。作者團隊由目前活躍於美術史各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組成。
鮮活、深入的作品解讀,體現了新的學術視野和成果。
作者簡介
趙力
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並留校任教。1998年獲文學博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致力於美術史研究、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藝術管理與市場分析等。
阮晶京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論專業碩士,現任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CCAD)總監。
目錄
壹 從開天闢地到魏晉風流
貳 佛國與塵世
參 盛世遺彩
肆 宮廷繪畫的精妙 文人繪畫的勃興
伍 流派紛呈 名家輩出
陸 革新與多元
圖目
01 車馬人物圖
02 人物龍鳳圖
03 人物御龍圖
04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
05 四方神靈圖
06 升仙圖
07 車馬出行圖
08 列女仁智圖
09 洛神賦圖
10 女史箴圖
11 北齊校書圖
12 職貢圖
13 出行圖
14 備車出行圖
15 鹿王本生圖
16 四方諸神
17 薩埵太子本生圖
18 維摩詰經變
19 佛與菩薩立像
20 觀無量壽經變
21 說法圖
22 水月觀音
23 千手千眼觀音經變
24 遊春圖
25 明皇幸蜀圖
26 步輦圖
27 歷代帝王圖
28 搗練圖
29 虢國夫人遊春圖
30 揮扇仕女圖
31 簪花仕女圖
32 高逸圖
33 客使圖
34 弈棋仕女圖
35 照夜白圖
36 五牛圖
37 韓熙載夜宴圖
38 重屏會棋圖
39 瀟湘圖
40 匡廬圖
41 寫生珍禽圖
42 溪山行旅圖
43 早春圖
44 聽琴圖
45 清明上河圖
46 五馬圖 47 雙喜圖
48 四梅花圖
49 采薇圖
50 秋庭戲嬰圖
51 潑墨仙人圖
52 羅漢圖
53 踏歌圖
54 赤壁圖
55 雙勾竹圖
56 秋郊飲馬圖
57 富春山居圖
58 漁父圖
59 漁莊秋霽圖
60 青卞隱居圖
61 春山積翠圖
62 廬山高圖
63 真賞齋圖
64 王蜀宮伎圖
65 漢宮春曉圖
66 墨葡萄圖
67 楊慎簪花圖
68 桂菊山禽圖
69 秋興八景圖
70 雲山圖
71 溪山紅樹圖
72 湖天春色圖
73 荷石水禽圖
74 山水清音圖
75 扶杖入山圖
76 天山積雪圖
77 月華圖
78 梧桐雙兔圖
79 黃海松石圖
80 春流出峽圖
81 趙德昌夫婦像
82 瓶菊圖
83 三千年結實之桃
84 羲之愛鵝圖
85 北京風俗.牆有耳
86 工蟲冊頁.黃蜂/飛蟲/墨蛾/螞蚱/綠蛾/蟈蟈/黃蛾/青蛾
87 群蝦圖
88 鍾馗搔背圖
89 仕女擁衾圖
90 峨眉
91 臨安山色
92 靈岩澗一角
93 九方皋圖
94 秋鷺圖
95 麗人行
96 玉蘭黃鸝
97 白蛇傳
98 洪荒風雪圖
99 江山如此多嬌
100 萬山紅遍
我对比了几本同类题材的画册,发现这本在细节注释上处理得相当得体。它没有采用那种恨不得把每一笔都解释清楚的冗长文字,也没有完全留白,而是提供了一些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的背景信息或版本说明。这些注释信息不多,但都非常精炼,往往能帮读者迅速把握住作品的时代背景或主要技法特点,为进一步的独立欣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引导但不干预”的编辑手法,非常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它更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引路人,在你需要帮助时轻轻推你一把,而不是全程牵着你的手走,确保了欣赏艺术过程中的那种探索乐趣和个人发现的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封面的处理,低调却极具内涵,散发着一种成熟的艺术品味。我喜欢它没有采用那种浮夸的、试图用金色或鲜艳色彩来吸引眼球的做法。相反,它选择了相对沉稳的色调和简洁的字体排版,反而让内容本身的力量得以凸显。这种“大音希声”的设计哲学,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含蓄之美。它不会喧宾夺主,而是像一个优秀的画框,默默地衬托着里面的珍品。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在艺术品中寻找内在精神共鸣的人来说,这种设计上的克制和高级感,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要来得持久和耐看。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会被这份宁静的美感所吸引。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眼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高明”。它并没有一味堆砌那些烂大街的、人人都知道的“名作”,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近现代大家们相对小众却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我发现自己在这本册子里发现了好几位以前只闻其名,未见真迹的画家。这种探索未知的惊喜感,是单纯购买一本“名家大全集”所无法比拟的。更让我称赞的是,它在不同流派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从写意水墨的酣畅淋漓,到工笔重彩的细腻入微,再到兼工带写的写生,每翻过一页,心境都跟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不是那种机械式的罗列。这种编排节奏感,体现了编者对中国画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它不是简单的画作堆砌,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视觉旅程。
评分说实话,我刚打开这本书时,是抱着一种“又一本普及读物”的心态的,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网络高清图库的“沉浸式”观看体验。在屏幕上看到的色彩,总是带有一丝数码的冰冷和失真,而实体书,尤其是这种高品质的印刷品,它对“气韵”的捕捉似乎更到位。比如那些需要品味墨分五色的作品,在屏幕上看到的往往只有黑白灰的简单区别,但在这本书里,你能清晰地分辨出焦、浓、重、淡、清这五色在纸张上晕染出的微妙变化,那种“润而不腻,干而不枯”的境界,真的只有面对原版印刷品才能体会。这种对原作神韵的尊重和努力再现,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让艺术真正“活”在了你的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确实没得说,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对于一本艺术画册来说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油墨的均匀度和色彩的还原度,感觉印刷厂下了不少功夫。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纸张特有的微小纹理,而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得让人抓不住的印刷品。特别是那些需要细致观察的工笔画部分,线条的锐利度和墨色的层次感都被保留得很好,这让我在欣赏的时候,仿佛能直接触摸到画师的笔触。对于一个对外形和触感都有点偏执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物理上的享受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既方便在书桌上摊开细品,也方便拿在手里在光线下仔细研究,不像有些超大开本的书,摆放起来太占地方,反而成了负担。整体而言,光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它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