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科書裡的瘋狂實驗:漫畫物理
定价:166.80元
作者:梁銀姬,張德賢 绘
出版社:書泉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9861216966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裝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幾年來坊間已經有一些以兒童或青少年為對象而出版的科學漫畫或圖畫書。這都是因為考量在學校裡學的科學太過生硬死板而且困難,所以坊間才會出版科學漫畫,以提高學生們的興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接近科學。可是並非只要用漫畫或圖來表達就全都簡單而且有趣。即便是用活動、圖、漫畫將自然科學有趣呈現了,坊間有些書本並不見得能夠確實展現科學的真正面貌並且對學生們的理解形成效益。
這套叢書,不是單純只為引起學生興趣,也不是為了掩飾無聊的說明內容而使用了漫畫與圖。仔細閱讀,可以發現書裡的漫畫與圖除了說明內容,還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在每個主題開始的同時,都有荒唐實驗漫畫單元,是依學生的想像力而畫出來的幽默漫畫內容,這個單元不但能誘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也間接提示了相關的許多問題。
這套叢書與其他書籍大的不同,它是以漫畫來刺激學生想像力!還有,在前一階段提示的疑問,都會盡量讓學生在下個階段『老師,我有問題!』的單元裡得到解決。學生們看了荒唐實驗漫畫單元之後持有疑問,在『老師,我有問題!』單元則有扼要的說明以解答疑問,這裡看到的問題當然不應該是撰文的教師們教條式的問題,而應該真的是『學生的問題』,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這個部分我認為應該是只有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優秀教師,才做得到的吧。
接著的下一階段,則是和理論相關的實驗活動用漫畫形式呈現,讓學生們可以試著親手做實驗。在這裡,可以預想前面所學的理論會以何種現象實際出現,透過實驗的操作進行確認,以求理論與實驗互相連繫一起。
後的『背景知識』階段,是說明和主題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配合學生們的興趣與理解水準,有助於增加學生理解的廣度與深度。
目录
01彈力:秘密武器,製作蜘蛛絲足球鞋囉!/製作橡皮筋車
02摩擦力:千盼萬盼,大雪過後的清晨 /探討摩擦力的特性
03磁力:設計活捉蚊子的磁鐵裝置 /波動的鋁箔
04靜電:用靜電旋轉的電風扇? /製作靜電電容
05重力:快給我除掉重力! /測量重力
06保持平衡:來人啊,把太陽系拿來做吊掛玩具 /找出尺的重心
07流體:飛不回來的迴力鏢 /製作掌上型迴力鏢
08浮力:浮在水上的人,與他身上的兩隻蚊子 /用吸管觀察浮力
09力的合力:明明合了力量,怎麼沒變輕呢? /製作拱形結構
10工具:比神仙法術還更有力的槓桿 /製作槓桿與滑輪
11速率:速率+速率=退場? /猴子要如何活下去呢?
12牛頓定律:慣性定律就像賴床一樣 /用易開罐製作希羅引擎
13聲音:傳達愛意的聲波 /用吸管製作排笛
14鏡子:鏡子裡看到的是誰呀? /製作魔鏡
15顏色:用光來染色 /用CD分光機製作彩虹
作者介绍
物理 梁銀姬老師,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科學教育與物理學系,曾經任教於首爾月谷國中與首爾上新國中,擔任科學教師。目前在首爾延曙國中擔任科學教師。在學校致力教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科學與前瞻未來,透過實驗來了解科學的原理。著有《和比爾叔叔一起做實驗》(合譯)、科學雜誌《科學少年》的實驗問答單元、《聲音在動》等書。目前為〈新奇科學教師團體〉的研究會員,〈新奇科學教師團體〉是一個為了追求新奇科學、正確科學、全民科學,以科學大眾化與科學教育發展為目的而研究教科教育的教師團體。
物理 張□鉉老師,2005年畢業於韓國青江文化產業學院的漫畫創作科,之後進到青江漫畫工作室開始從事漫畫的工作。2006年參與製作了天才教育優等生漫畫全科、6年級的科學漫畫、3年級的社會漫畫。此外,於各大媒體發表過許多插畫與繪圖。也在青江漫畫歷史博物館的第五屆企劃展〈漫畫加展〉中發表過數位漫畫,並參與『我們漫畫年代』所主辦的漫畫之日企劃展〈漫畫的發現展〉。曾擔任城南Savezone商場的漫畫教室講師,教授國小、國中、高中生學習漫畫。
邱敏瑤,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韓國漢陽大學教育碩士學位,現任銘傳大學推廣教育與林口社區大學的講師。譯作:《都是從太陽來的》《模仿大自然的發明》《學習怪物特訓班》《符文之子》《龍族》《小豌豆》《給孩子贏的習慣》《101件好奇的事》等,共60本的譯作。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提到书中那些极具创意的插图细节,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配角,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和解释原理的核心元素。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插图本身就是一篇篇独立的小漫画,充满了对现实世界规则的戏谑和颠覆。观察那些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你能感受到作者对物理学家的那种“偏执”和“可爱”的刻画入木三分。比如,那个总是在推导公式时头发都快立起来的爱因斯坦形象,简直太经典了。更重要的是,这些画面不仅搞笑,其背后隐藏的物理逻辑却是严谨的,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它避免了许多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为了搞笑而胡编乱造”的陷阱。你笑完之后,会发现自己不仅记住了那个实验的结论,连带实验的步骤和原理都清晰地烙印在了脑海里。这使得这本书拥有了极高的“复习价值”,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趣味点和被忽略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眼球了,那种色彩的碰撞和人物的夸张表情,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本来就对那些看起来有点“不正经”的科学读物情有独钟,总觉得严肃的教科书太让人望而却步了。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眼就被那些密集的漫画格子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镇住了。作者的画风非常独特,既有日系漫画的细腻,又不失美式幽默的张力。更妙的是,那些物理概念,比如牛顿定律、电磁感应,竟然能用如此生动、甚至有点无厘头的场景来表现,让人在哈哈大笑中就把知识点记住了。比如,解释动量守恒时,居然画了一群人在宇宙中互相投掷甜甜圈的场景,那个画面感,简直比我大学时听的任何讲座都有效。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对物理学科的刻板印象,它证明了科学也可以是如此充满乐趣和想象力的冒险。对于那些觉得物理枯燥乏味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强烈推荐给所有好奇心旺盛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正理解了“科普”的精髓,那就是保持对未知世界永恒的好奇心,而不是仅仅堆砌知识点。我发现,很多看似专业的术语和定律,在漫画的演绎下,变得异常“亲民”。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了一种高超的“翻译”能力,把科学的“黑话”转化成了大众都能理解的“白话”。例如,关于相对论的某些效应,以前我总是需要借助图表和公式才能勉强理解,但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夸张的“时间膨胀”咖啡馆场景,让我瞬间明白了时间是相对的这个核心思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填鸭式的灌输要有效得多。它没有刻意去贬低教科书,而是提供了一个平行且更具趣味性的学习路径,让你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知识的精髓。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脱离课堂很久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重启”大脑,唤醒少年时代科学梦的良药。
评分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过山车,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准。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等你慢慢消化的科普书,而更像是一部快节奏的冒险电影,每一页都有新的爆点和转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结构上的巧妙安排,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个“脑洞大开”的小实验或一个历史轶事,有效地缓解了纯理论带来的枯燥感。比如,当讲到量子纠缠这种高深莫测的概念时,作者没有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心灵感应”场景,让抽象的物理现象瞬间具象化、人格化。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精力充沛的大学教授,他不仅学富五车,而且还特别擅长讲段子。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和文字,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解开一道难题还要让人满足。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适合碎片化时间的阅读,即使只有十分钟,也能从中获得一次高效而愉快的知识汲取过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如何巧妙地将“科学史”与“实验原理”编织在一起。它不是孤立地介绍定律,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科学家的故事,来烘托这些定律诞生的不易与伟大。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你会看到那些早期科学家为了验证一个微小的猜想,付出了何等的努力和嘲笑。在漫画化的历史片段中,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科学巨匠,瞬间变得有血有肉,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灵光乍现,都被细腻地捕捉了下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坦途,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坚持。这种对科学精神的赞颂,远比单纯的公式推导更能激励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科学研究这件事,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和前行的勇气。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人文关怀式”的硬核科普作品,它让冰冷的物理世界充满了温度和故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