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绘画小百科—国学小百科书系
定价:25.00元
作者:李诚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531024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绘画小百科》是“国学小百科”丛书中的一部。本书*的特点之一是线索非常清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本书以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风格特色为经,以山水、花鸟、人物以及院画和文人画为纬,让读者很容易就把握住中国绘画的历史和各种风格流派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来介绍画家和传世名作,就有了深度和广度的理解。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对名作的赏析部分非常精彩,既通俗易懂,又能站在美学的高度,对提高读者国画鉴赏能力以及高雅气质的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绘画简史先秦时期的绘画秦汉时期的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画家毛延寿曹不兴卫协王虞戴逵顾恺之宗炳王微陆探微谢赫张僧繇曹仲达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萱周昉边鸾曹霸韩干张璨韩滉戴嵩韦偃滕昌祜刁光胤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徐熙李成范宽郭熙文同李公麟米芾易元吉赵佶李唐马远夏珪刘松年赵伯驹苏汉臣梁楷龚开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柯九思王冕戴进吴伟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边文进陈淳徐渭董其昌陈洪绶王时敏王原祁朱耷石涛高其佩金农郑燮苏六朋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 名画赏析龙凤人物图/帛画车马出行图/秦宫壁画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帛画御车图/东汉壁画弋射收获图/画像砖洛神赋图/晋顾恺之游春图/隋展子虔历代帝王图摹本/唐阎立本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唐李昭道天王送子图/唐吴道子雪溪图/唐王维马球图/唐李贤墓壁画维摩诘像/敦煌壁画照夜白/唐韩干双骑图/唐韦偃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五牛图/唐韩滉簪花仕女图/唐周昉匡庐图/五代荆浩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读碑窠石图/宋李成秋山问道图/宋巨然溪山行旅图/宋范宽墨竹图/宋文同潇湘竹石图/宋苏轼早春图/宋郭熙临韦偃放牧图/宋李公麟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芙蓉锦鸡图/宋赵佶千里江山图/宋王希孟万壑松风图/宋李唐四景山水图/宋刘松年踏歌图/宋马远溪山清远图/宋夏珪泼墨仙人图/宋梁楷风雨归牧图/宋李迪秋郊饮马图/元赵孟额秀野轩图/元润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渔父图/元吴镇青卞隐居图/元王蒙南枝春早图/元王冕钟馗夜游图/明戴进落花诗意图/明沈周春雨鸣禽图/明唐寅柳下眠琴图/明仇英黄甲图轴/明徐渭荷花鸳鸯图轴/明陈洪绶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荷石水禽图/清朱耷山水清音图/清石涛春水双鸭图/清华喦落花游鱼图/清恽寿平芦雁图/清边寿民渔父图/清黄慎竹石图/清郑燮 常见术语中国画崖画壁画帛画画像砖画像石水墨画院体画文人画指头画年画画科山水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界画花鸟画翎毛折枝四君子人物画仕女画道释画风俗画肖像画写真绣像写意工笔白描没骨泼墨墨分五彩积墨破墨勾勒皴法擦渲染点苔钩斫矾头烘托解衣般礴六法
作者介绍
李诚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负责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1998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2年获“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998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届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学术界推举为全国术团体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化文学、巴蜀文化、俗文学。著述甚丰,承担多项教育部重大课题,学术水平高,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李诚教授同时长期关注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强调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他认为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对学生应该有平实客观的评价,尊重孩子、学生的选择和愿望,让他们朝这些方向发展,这才是好的教育。他在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师德标兵”。
文摘
序言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百科”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停留在绘画技巧层面,更像是一部工具手册,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到当下的设计项目中。比如,当讲解“窗格花样”时,它不仅展示了不同朝代的样式,还贴心地提供了将其转化为矢量图形的思路导图。这对于需要快速出图或进行品牌延展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收录了大量关于“节气”与“物候”相关的图案素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核心,而这些与自然周期紧密相关的视觉符号,是表达这种和谐关系的最佳载体。书中将“小满”对应到某种植物的饱满形态,“冬至”对应到极简的几何结构,这种将抽象哲学具象化的能力,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觉语言库。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风”这个概念的理解,从一个模糊的标签,变成了一套可以系统操作和深入探索的视觉语法体系。
评分装帧的质感无懈可击,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触感,与书名中“国学”二字的气质完美契合。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出版社对品质的坚持。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于传统元素现代转译的深度挖掘。市面上很多国风读物要么过于学院派,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表面,堆砌华丽辞藻和图案。但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刻意去迎合“爆款”的审美趋势,而是扎扎实实地从古代的建筑、服饰、甚至民间传说中汲取养分。比如,它有一章专门解析了宋代点茶的器具造型,并将其简化为几种基础几何图形,这种从复杂到简洁的提炼过程,对于从事平面设计或者品牌视觉识别的同行来说,简直是灵感源泉。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在传统戏曲脸谱中才能见到的色彩搭配逻辑,被巧妙地应用到了现代的插画构图中。这种跨界的思维方式,让整本书的厚度瞬间增加了好几层,绝非一本简单的绘画教程可比拟。
评分对于一个从小受西方艺术熏陶的读者来说,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一直是个挑战。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方式,把我带入了那个世界。它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的对比案例来阐释。比如,当它讲解“用线”的力度和速度时,它会同时展示两种完全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工笔画中精细如发丝的“十八描”,另一种是写意画中一气呵成的“飞白”。然后,通过放大和箭头指示,清晰地标明了笔锋提按的细微差别,这种可视化教学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对“留白”的讨论也十分精辟,作者没有将留白简单视为“空白区域”,而是阐述了它在构建画面意境、引导观众情绪中的核心作用。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创作习惯,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想不到画什么才留白,而这本书教会我,留白本身就是“画”的一部分,一种主动的艺术选择。这本启蒙读物,真的帮我打通了认知上的壁垒。
评分翻阅过程是一种宁静的享受。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教导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心得。特别赞赏作者在介绍传统色彩体系时的严谨性。它没有简单地罗列“青红黄白黑”五正色,而是深入到不同朝代对特定矿物颜料的偏好,以及这些偏好如何影响了当时的审美风尚。比如,唐代对“石绿”的运用之大胆和富丽堂皇,与宋代文人画中对“赭石”的含蓄使用,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对比。这种历史纵深感,让学习绘画的过程不再是孤立的技术训练,而成为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非常罕见的民间艺术资料,比如少数民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样,这些图样往往比宫廷艺术更具生命力和原始的创造力。把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文化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宏大的文化脉络,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
评分这部画册的色彩运用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饱和度恰到好处的红与黑的碰撞,仿佛能从纸页间跳脱出来,直击人心。特别是对传统纹样的解读,并非那种僵硬的复制粘贴,而是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灵动感。比如,书中对于“龙凤呈祥”这个主题的处理,没有落入俗套的具象描绘,而是抽象化地提取了旋涡和鳞片的结构,用极其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磅礴的气势。翻阅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每一笔触中倾注的专注与热爱。它的版式设计也很有讲究,留白的处理非常到位,让原本密集的图案得以呼吸,读者的视线也因此有了喘息的空间,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水墨晕染”技法的介绍,虽然我不是专业画家,但看着那些步骤图,我仿佛也领悟了一丝东方艺术的韵味,那种“虚实相生”的境界,确实需要长期的揣摩才能掌握。这本书不光是教你怎么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你对传统美学的理解深度,对于想提升自己审美层次的人来说,绝对是本值得珍藏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