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归来
定价:48.00元
作者:陈晖/文 周成兵/图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9792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别离、找寻、守望、归来的故事。“归来”一词一语双关,小到故事中家庭里失散的兄弟间的重逢相认,大到战争中流离失所的民族情感的回归;既刻画出一个家庭的团圆史,也折射了一个国家的革命史与建设史。 与此同时,作者想要深入表达的不仅是英雄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还是身为父母的人伦情感 。在连天的炮火中,红军夫妇寄养亲生儿子,是希望将幼小的孩子置于相对安全的乡村。他们无法企望能有再见亲子的那天,只能一直将心中的那份强烈的不舍与想念埋藏于心。而红军夫妇之所以,是源于一份感同身受的同情,是一份思念孩子的情感替代,更是一份祈愿,希望他们的亲子能在远方的乡野平安长大,能得到养父母视如己出的抚养与关爱。主人公的归来了却的是一个家庭对于亲人的思念和期盼,也为一个民族的情感长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内容提要
《归来》是一本主题鲜明的中国原创图画书。以长征期间一对红军夫妇寄养亲生儿子,并收养孤儿的故事为主线,以80年后红军夫妇的第三代寻找亲人的经历为叙述视角,倒叙和插叙相结合,讲述了一个家庭失散后终又团圆的故事。该书以图画书的形式向孩子讲述长征历史,不仅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也意在向那些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奉献一生的前辈致敬。作品所指向的情感内容是在家庭别离的悲伤与思念中蕴藏着的家国豪情,反映出时代的情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字作者陈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理论及教育应用研究,出版《通向儿童文学之路》《图画书的讲读艺术》《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阅读课》等专著,创作《小小的天空小小的梦》《我的名字叫豆豆》《豆豆的风车转啊转》《小小的花儿一朵朵开》等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家书》《虎子的军团》等图画书。 图画作者周成兵,主要从事连环画、油画、插图创作。近十年来创作作品千余幅,发表于《人民日报》《读者》《奥秘》《今古传奇》和《古今故事报》等多家报刊媒体。作品多次荣获*与省市级奖励,多次入选*大型画展,刊媒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完全不是那种拖沓或者急于求成的类型。它就像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时而平缓开阔,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两岸的风光;时而又汇入峡谷,节奏陡然加快,让你屏住呼吸,期待着下一个转弯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我关注的一个点是,作者是如何处理时间线的跳跃的。有些故事会因为时间线的混乱而显得支离破碎,但在这里,每一次时间的回溯或是快进,都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这个瞬间而设置的伏笔。特别是某几个关键情节的处理,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留白”手法,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把解读的空间交给了读者。这需要作者有极高的驾驭能力,才能在不引起读者困惑的前提下,达到这种意在言尽的艺术效果。我常常在猜想,如果是我来写这个部分,可能早就忍不住把所有的细节都填满了,但作者的这种自信和克制,反而成就了作品的深度。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沉静的封面吸引了。那种素雅的色调,仿佛能让人一下子沉浸到故事的氛围中去。我是一个对文字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人,通常只看那些文学性强、文字功底扎实的作品。这本书的文字处理得非常细腻,每一个段落的转折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为了情节的推进而牺牲了文字的美感。相反,作者似乎非常享受雕琢词句的过程,每一个比喻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读起来让人心头一颤。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能将人物的挣扎、迷茫和最终的释然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像品尝一杯陈年的老茶,回甘悠长。这种阅读体验,对于长期沉浸在快餐文化中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提醒我们,慢下来,去感受文字本身的力量,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心血。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场景氛围的营造。那种环境描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可以触摸的文字”。比如对某个季节的更替,那种光影的变化,空气中细微的湿气和尘土的味道,都清晰可辨。我能想象出那个地方的温度和声音,仿佛我本人就站在故事发生的现场,成为了一个不被注意的旁观者。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他不像一些作家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景物,而是将环境与人物的情绪紧密地联系起来。当人物内心压抑时,天空似乎也积聚着铅灰色的云朵;当找到一丝希望时,即便是最普通的阳光,也变得温暖而富有穿透力。这种内外呼应,让整个故事的立体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层次。读到后面,我已经不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感受整个世界的脉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给我带来了一种古典美学的享受。它不是那种一味追求创新的“先锋派”,但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和谐感,却超越了许多故作高深的现代作品。我发现,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运用“重复”与“变奏”的技巧。某些意象或对话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每一次重现都携带了新的意义增量,像音乐中的主题再现,但每一次都有新的配器和情绪。这种精妙的编织,使得故事的整体性非常强,没有一处是多余的。读完最后一页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从头再读一遍的冲动,因为我知道,再次阅读时,那些之前不经意间忽略的细节,将会像被重新点亮的灯火一样,揭示出更多隐藏的层次和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是一种罕见的高级结构,能让作品经得起反复的品味和推敲。
评分从主题的探讨深度来看,这本书绝不是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或者肤浅的说教。它触及了一些非常核心和普世的人性议题,比如身份认同的困惑、记忆的不可靠性,以及个体在宏大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与抗争。作者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迫使读者去反思自身。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错误”和“遗憾”的态度。他没有将这些视为必须被抹去的污点,而是将其视为构成完整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这种理解非常成熟和富有同情心,让我这个带着一身“包袱”的读者感到被理解和接纳。它不像那些矫饰的文学作品,试图把世界描绘得非黑即白,而是坦诚地展现了人性的灰度地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到沉重,又获得了一种深刻的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