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极至
定价:68.00元
作者:赵建东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7897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极至》笔触细腻,感情丰富,全景式呈现南极考察过程。尤其是作为深入南极内陆考察的文字记者,作者赵建东通过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讲述182天发生在冰雪世界的那些事儿……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30周年,中国极地考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反映和记录26次南极考察任务的《极至》一书,在此时刻的出版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提要
《极至》一书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 队的考察过程,描写细致、情感丰富、气势恢宏,是 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极地文化作品。
《极至》以时间顺序为轴,通过作者赵建东的亲 身经历,记录了南极科考队出发、航渡、长城站、中 山站、昆仑站的考察历程,细致展示了期间的工作、 生活、情感,穿插式地回溯了历史上的奇闻趣事、历 史典故以及南极考察的一些惊险故事。其中,主要及 重点章节放在南极内陆的考察上,比如维修雪地车、 内陆行军、昆仑站作业、冰盖风景、寒风中裸奔、“ 三流”烧烤等,将南极内陆的工作、生活、风景、人 物、危险、趣事通过优美风趣的语言展现出来,再配 上丰富多彩的图片,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新奇美味的精 神饕餮盛宴。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建东,中国海洋报社周刊编辑部副主任、首席记者。曾参加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是我国位进入内陆的文字记者,位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三站的记者。2012年,先后跟随“中国海监83”船和“向阳红09”船赴我国南海和马里亚纳海沟,参加维权巡航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上试验。其新闻通讯、消息、图片及报告文学等作品多次获得中国产经新闻奖;新闻通讯作品《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写传奇》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
由于“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大获成功,2013年5月17日,作为海试队员之一,受到习*、*、*、*等党和人的亲切接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必须得承认,是近年来我读过的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它的结构松散得令人发指,仿佛是作者在不同灵感迸发时随手记录下的笔记的堆砌。如果有人要求我用三句话概括它的内容,我恐怕会失败,因为它似乎在拒绝被任何框架所定义。但正是这种“无序”中,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作者似乎刻意打破了传统的论述结构,用大量的反问句和假设性场景来挑动读者的情绪。我甚至怀疑,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可能不是为了传达知识,而是为了引发一场读者内心的辩论。书中对“完美”一词的定义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它不再是圆满无瑕,而是每一次尝试中的微小瑕疵所构成的独特印记。我对其中关于“失败的美学”的探讨特别有共鸣,作者认为,真正的“极至”不是终点,而是那些支撑我们不断向前探索的、那些被主流社会视为污点的“不完美瞬间”。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心中对于“足够好”的恐惧与渴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颠覆性的。我本来是冲着书名里那种“极致效率”的感觉来的,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或者快速致富的秘籍。结果,它居然是一本关于“慢下来”的宣言。作者的文风极为散漫,语气像是一个坐在摇椅上,悠闲地跟老友聊天、讲述他游历世界所见所感的长者。他似乎并不急于把任何结论抛给你,而是带着你绕一个巨大的弯子,让你在旅途中自己去发现那些藏在细枝末节里的真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边界感”的那几章,他通过描绘不同文化中对于“私人空间”的理解差异,不动声色地解构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过度侵入的问题。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极其温柔、近乎耳语的方式,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速度崇拜”。读这本书,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做了一次彻底的排毒SPA,让那些被日常琐事塞满的角落重新呼吸起来。我合上书本时,没有那种“学到新技能”的兴奋感,反而有一种久违的、泥土般的踏实感。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满28包邮 极至》这本书,坦白说,它的阅读门槛相当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或者至少是愿意主动去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的热情。这本书的内容更偏向于一种严谨的学术探讨与个人化体验的交织体。作者在探讨“极限状态下的人类行为模式”时,引用了大量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实验结果,数据支撑扎实得令人信服。但紧接着,他又能无缝切换到对某种古典音乐作品的细致赏析,从和声结构的角度来阐述“极简主义”的美学内核。这种看似不搭界的元素的并置,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使得全书的论述既有科学的冷峻,又不失艺术的温度。对我个人而言,最受启发的是作者对于“沉浸感”的描述——他认为真正的极致体验,发生在我们忘记了“我在体验”的那一刻。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是什么”,而在于它引导你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在场’”。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快速获得答案的书,而是一本能让你提出更深刻问题的“思维催化剂”。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极至》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促销指南或者某种生活小窍门的集合,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浓浓的电商味。然而,当我翻开扉页,才发现自己完全被误导了。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极至”,不如说是对现代消费主义和信息过载现象的一种冷静而深刻的解剖。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信息茧房”的形成过程时,简直是入木三分。他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和数据对比,让人不寒而栗地意识到,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被算法和“包邮”的诱惑捆绑住的。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边际效用递减”在精神消费领域的体现,比如,当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品和信息后,真正的满足感反而越来越稀薄。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但语言却一点也不晦涩,反而充满了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他最后提出的那个关于“有意识的缺失”的观点——有时候,主动放弃一些看似唾手可得的东西,反而能获得真正的“极至”的内心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买不买”的哲学,更是关于“如何活”的指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购物清单变短了,但精神世界的疆域却大大拓宽了。
评分拿到书的时候,我差点以为我买错了。包装极其朴素,装帧设计也极其简约,完全没有现在市面上那些畅销书那种花里胡哨的封面。翻开后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像是一部非线性的意识流小说,充满了跳跃和隐喻,让人在阅读时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很容易迷失在作者构建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意象之中。它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故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片段式的、近乎梦呓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关于“追求完美边界”的宏大主题。比如,其中有一段描述,将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联系起来,那种跨领域的思维碰撞,着实让人拍案叫绝。我个人觉得,如果抱着寻找实用技巧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大概率会让你感到挫败。但如果你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探险家,去探索语言和思维的极限,那么它绝对能提供一次精神上的高强度拉力赛。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读完,期间不得不查阅了好几次背景资料,去理解作者那些晦涩的典故。但这种“吃力”的过程,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拒绝被轻易消化,强迫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