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台版 设计的精髓 当理性遇见感性,从科学思考工业设计架构 工业设计书籍 | |
| 出版单位: | 经济新潮 | |
| 作 者: | 山中俊治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1月03日 | |
| 语 言: | 繁体中文 | |
| I S B N : | 9789866031939 | |
| 图书定价: | 14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1/16开本 210×148(mm)294页 0.6KG/本 |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流畅,虽然主题深奥,但文字却保持了一种令人愉悦的易读性。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却步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对面,用最坦诚的语言与你分享他多年来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的心得体会。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过程中穿插的那些极富洞察力的比喻和类比。例如,它将产品设计比作是建筑的结构承重,将用户体验比作是流动的空气动力学,这些形象的描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理论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在“理性”的冰冷与“感性”的温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教我们不要被数据和模型束缚,但同时也要尊重科学的边界。这种亦庄亦谐的写作手法,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到智力上的满足,又不至于产生阅读疲劳。
评分对于那些希望从“手艺人”向“思考者”转型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良药。它不再满足于教你“怎么做”,而是着重探讨“为什么这么做”。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设计语言”和“品牌一致性”的章节。作者提出,一个成功的工业设计作品,其背后的逻辑必须能被清晰地阐述和传播,形成一种独特的、可识别的语境。这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更要有强大的概念提炼和表达能力。书中提供的那些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控制,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产品本身成为品牌精神的载体。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经典设计作品,不再只惊叹于它们的外形,而是去挖掘它们背后隐藏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链条。它教会我,好的设计,首先是一个精彩的论证。
评分我常常在想,工业设计教育领域最缺乏的是什么?我想,就是这本书所提供的这种“整体观”和“批判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被困在了工具和功能的细枝末节中,忘记了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本书在探讨设计伦理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也给出了非常深刻的见解。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的设计决策对未来社会将产生何种长远影响,如何避免设计成为一种短暂的时尚消费,而应成为一种持久的价值创造。作者呼吁设计师要有更大的责任感,要像科学家一样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材料的选择,像哲学家一样深入地思考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设计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设计责任”的宣言书。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突破自我,进入更深层次设计思考的专业人士。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工业设计的好书,它真的让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画出漂亮的草图或者掌握某个软件的操作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设计背后的“思维骨架”。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家的笔触,将感性的直觉与理性的逻辑系统地结合起来,探讨了什么是好的设计,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设计流程时,那种强调“问题定义”重于“解决方案生成”的态度。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动手去“解决”问题,反而忽略了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书中关于用户研究和需求挖掘的部分,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从细微的观察中提炼出核心的用户痛点,并将这些洞察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策略。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就像一个向导,引导我穿越迷雾,清晰地看到了工业设计这门学科背后宏大的结构。
评分这本书对我触动最深的地方,在于它对“设计与科学”关系的阐述。我一直以为工业设计更多是偏向艺术和美学的一面,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强调了设计决策背后的量化依据和可验证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上了一堂高阶的系统工程课,学到了如何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比如从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乃至成本效益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书里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构建一个“设计参数空间”,这对我启发极大。它不再把设计看作是灵光乍现的产物,而是视为一个在多维约束条件下进行最优解搜索的过程。这种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框架,让原本看似玄妙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透明和可控。看完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设计决策,发现许多“感觉对了”的决定,其实都能在书中找到坚实的理论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