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刚经 坛经
定价:25.80元
作者:张卫国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403427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张卫国注译的《金刚经坛经(精)/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收录的《金刚经》和《坛经》正是其中流传*广、*深入人心、影响*大的两部经典,分别阐述的是释迦牟尼与须菩提关于义理的问答和禅宗的创始人六祖惠能大师对禅宗的基本宗旨与教义解说,每经文后面配有详细的注释。
目录
金刚金 品 法会因由分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坛经 行由品 般若品 第二 疑问品 第三 定慧品 第四 坐禅品 第五 忏悔品 第六 机缘品 第七 顿渐品 第八 护法品 第九 付嘱品 第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购买此书前,我对市面上所有关于《金刚经》和《坛经》的解读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缺乏一份属于原创者的生命体验。然而,读完这本,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张卫国在行文中透露出的那种历经沉淀后的“定力”,是任何空洞的辞藻都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解析《坛经》中对“自性”的追寻时,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科学中“观察者效应”的概念作为类比,这使得禅宗关于心识作用的论述,一下子就与现代人的认知体系接轨了,极大地拓宽了经典的可理解性边界。这本书的翻译腔调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古典文献的庄重感,又避免了过于拗口的翻译腔,读起来如同行云流水。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想要系统、深入又实用地理解般若和禅宗核心思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选择。它不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经文注释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潜藏的、无意识的思维惯性,读完后,只感觉内心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梳理和净化。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着极度敬畏和好奇的读者,特别是涉及到禅宗的经典,总觉得那是理解中国哲学思维的关键钥匙之一。拿到这本汇编了《金刚经》和《坛经》的书,我的期待值其实是打满了的。我发现张卫国先生在这部著作中的功力,主要体现在他对原文的“去魅”处理上。他成功地剥离了后世附着在这些经典上的太多层层叠叠的解释和误读,让两部伟大经典的内核得以闪耀。尤其是在讲解《金刚经》中关于“法”与“非法”的辩证关系时,他引用的古代偈语和公案,精妙绝伦,且注释得当,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精准把握其含义。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编排的逻辑性,它不是简单地将两部经文并列,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过渡和对比,让读者能体会到般若智慧与实践禅心之间的融会贯通。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翻译和注解中,力求做到“信、达、雅”的完美平衡,没有丝毫的卖弄或炫技,完全是为了服务于经典的传播和读者的理解,这份匠心,实属难得。读完整部书,感觉心里的杂音少了许多,对事物的看法也多了几分从容不迫的定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有点“看封面”的毛病,但这本《金刚经 坛经》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打开内页,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内容为王”。张卫国的导读部分,写得非常克制,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吹捧这两部经的地位,而是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它们在佛教思想史上的核心价值,这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高效的阅读入口。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坛经》中那段著名的“无心于空”的论述。很多人把“空”理解为虚无,但在张卫国的解读下,这个“空”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它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执着。他用了一种类似数学归纳法的思路来剖析禅宗的修行路径,从基础的认知,到核心的体悟,再到日常的应用,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像一套精密的仪器。这本书的排版也极其考究,注释采用了侧边栏的形式,既不打断主文的阅读流畅性,需要时又能立刻找到解释,这种设计上的细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经文,变得易于消化吸收,可以说是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舒适度。
评分我通常阅读这类经典会准备好好几本参考书,但奇怪的是,自从开始读这本《金刚经 坛经》之后,其他书几乎都被我搁置一旁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解释“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时的视角。张卫国没有采取那种陈词滥调的解释,而是深入剖析了烦恼产生的机制,指出我们受困的并非“烦恼”本身,而是我们对烦恼的“判断”和“执着”。这种心理学的洞察力,让我对佛教思想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同感。他的文笔在涉及境界描绘时,偶尔会展现出一种诗意的飞扬,尤其是在阐释《金刚经》中须菩提与佛陀的问答时,那种对话的张力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我正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那场伟大的教诲之中。这本书对于引用古德法语的选取也极其精准,很多都是我之前未曾留意过的精辟之语,这说明作者在筛选材料时,是带着一颗虔诚而又批判性的心在做功课的。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能引发读者自我反思和内心对话的著作,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引导。
评分这本《金刚经 坛经》的译注版本,坦白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能让人心神安定的一部作品。初翻开时,我原本以为这又是市面上泛滥的那种枯燥的佛经解读,无非是照本宣科,堆砌术语。然而,张卫国的这版处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他的文字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而是带着一种深入浅出的温度。比如在阐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他引用的生活化例子,比如清晨的露珠,转瞬即逝却又饱含生机,这种比喻瞬间就拉近了《金刚经》那玄妙的哲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坛经》中“菩提自性,本自清净”的阐释,他没有拘泥于文字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了禅宗强调的“当下体悟”的精髓。读起来,仿佛有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既有深厚的学养支撑,又不失对初学者的体贴。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习惯性地停下来,闭目沉思许久,那种被点拨开来的豁然开朗感,是其他版本难以给予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为典雅,纸张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拿在手中,便觉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珍藏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