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剛經 壇經
定價:25.80元
作者:張衛國
齣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403427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由張衛國注譯的《金剛經壇經(精)/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收錄的《金剛經》和《壇經》正是其中流傳*廣、*深入人心、影響*大的兩部經典,分彆闡述的是釋迦牟尼與須菩提關於義理的問答和禪宗的創始人六祖惠能大師對禪宗的基本宗旨與教義解說,每經文後麵配有詳細的注釋。
目錄
金剛金 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啓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齣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第三十品 一閤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壇經 行由品 般若品 第二 疑問品 第三 定慧品 第四 坐禪品 第五 懺悔品 第六 機緣品 第七 頓漸品 第八 護法品 第九 付囑品 第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通常閱讀這類經典會準備好好幾本參考書,但奇怪的是,自從開始讀這本《金剛經 壇經》之後,其他書幾乎都被我擱置一旁瞭。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解釋“煩惱即菩提”這句話時的視角。張衛國沒有采取那種陳詞濫調的解釋,而是深入剖析瞭煩惱産生的機製,指齣我們受睏的並非“煩惱”本身,而是我們對煩惱的“判斷”和“執著”。這種心理學的洞察力,讓我對佛教思想産生瞭更深層次的認同感。他的文筆在涉及境界描繪時,偶爾會展現齣一種詩意的飛揚,尤其是在闡釋《金剛經》中須菩提與佛陀的問答時,那種對話的張力被他拿捏得恰到好處,仿佛我正身臨其境地參與到那場偉大的教誨之中。這本書對於引用古德法語的選取也極其精準,很多都是我之前未曾留意過的精闢之語,這說明作者在篩選材料時,是帶著一顆虔誠而又批判性的心在做功課的。可以說,這是一本真正能引發讀者自我反思和內心對話的著作,它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引導。
評分說實話,我買書有點“看封麵”的毛病,但這本《金剛經 壇經》的封麵設計,雖然樸素,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打開內頁,我纔真正理解瞭什麼叫“內容為王”。張衛國的導讀部分,寫得非常剋製,他沒有長篇大論地去吹捧這兩部經的地位,而是開宗明義地指齣瞭它們在佛教思想史上的核心價值,這對於時間寶貴的現代人來說,是非常高效的閱讀入口。我特彆喜歡他處理《壇經》中那段著名的“無心於空”的論述。很多人把“空”理解為虛無,但在張衛國的解讀下,這個“空”立刻變得鮮活起來,它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執著。他用瞭一種類似數學歸納法的思路來剖析禪宗的修行路徑,從基礎的認知,到核心的體悟,再到日常的應用,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得像一套精密的儀器。這本書的排版也極其考究,注釋采用瞭側邊欄的形式,既不打斷主文的閱讀流暢性,需要時又能立刻找到解釋,這種設計上的細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經文,變得易於消化吸收,可以說是兼顧瞭學術的嚴謹性和閱讀的舒適度。
評分這本《金剛經 壇經》的譯注版本,坦白說,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能讓人心神安定的一部作品。初翻開時,我原本以為這又是市麵上泛濫的那種枯燥的佛經解讀,無非是照本宣科,堆砌術語。然而,張衛國的這版處理,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他的文字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拒人於韆裏之外的學術腔調,而是帶著一種深入淺齣的溫度。比如在闡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他引用的生活化例子,比如清晨的露珠,轉瞬即逝卻又飽含生機,這種比喻瞬間就拉近瞭《金剛經》那玄妙的哲理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壇經》中“菩提自性,本自清淨”的闡釋,他沒有拘泥於文字的錶象,而是深入挖掘瞭禪宗強調的“當下體悟”的精髓。讀起來,仿佛有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耳邊娓娓道來,既有深厚的學養支撐,又不失對初學者的體貼。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習慣性地停下來,閉目沉思許久,那種被點撥開來的豁然開朗感,是其他版本難以給予的。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為典雅,紙張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拿在手中,便覺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種可以隨意翻閱的快餐讀物,而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珍藏之作。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抱著極度敬畏和好奇的讀者,特彆是涉及到禪宗的經典,總覺得那是理解中國哲學思維的關鍵鑰匙之一。拿到這本匯編瞭《金剛經》和《壇經》的書,我的期待值其實是打滿瞭的。我發現張衛國先生在這部著作中的功力,主要體現在他對原文的“去魅”處理上。他成功地剝離瞭後世附著在這些經典上的太多層層疊疊的解釋和誤讀,讓兩部偉大經典的內核得以閃耀。尤其是在講解《金剛經》中關於“法”與“非法”的辯證關係時,他引用的古代偈語和公案,精妙絕倫,且注釋得當,既保留瞭古文的韻味,又確保瞭現代讀者能夠精準把握其含義。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編排的邏輯性,它不是簡單地將兩部經文並列,而是通過一些巧妙的過渡和對比,讓讀者能體會到般若智慧與實踐禪心之間的融會貫通。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翻譯和注解中,力求做到“信、達、雅”的完美平衡,沒有絲毫的賣弄或炫技,完全是為瞭服務於經典的傳播和讀者的理解,這份匠心,實屬難得。讀完整部書,感覺心裏的雜音少瞭許多,對事物的看法也多瞭幾分從容不迫的定力。
評分購買此書前,我對市麵上所有關於《金剛經》和《壇經》的解讀都有點審美疲勞瞭,總覺得缺乏一份屬於原創者的生命體驗。然而,讀完這本,我徹底改變瞭看法。張衛國在行文中透露齣的那種曆經沉澱後的“定力”,是任何空洞的辭藻都無法比擬的。特彆是在解析《壇經》中對“自性”的追尋時,他非常巧妙地運用瞭現代科學中“觀察者效應”的概念作為類比,這使得禪宗關於心識作用的論述,一下子就與現代人的認知體係接軌瞭,極大地拓寬瞭經典的可理解性邊界。這本書的翻譯腔調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留瞭古典文獻的莊重感,又避免瞭過於拗口的翻譯腔,讀起來如同行雲流水。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想要係統、深入又實用地理解般若和禪宗核心思想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裏程碑式的選擇。它不僅是一本供人閱讀的經文注釋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潛藏的、無意識的思維慣性,讀完後,隻感覺內心世界得到瞭極大的梳理和淨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