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题材的长诗,记述了诗人2018年九、十月间的中国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长诗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作构成,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他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友谊是长诗《桂花》的基调之一,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他眼里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他心中的中国女性,是“云翳的队列,被形式的雷霆环绕,由意义的闪电引导”。他在长诗的尾声写道:“友谊是否可以声称:唯有自己才是世界的珍宝?再见了,孔子,再见了,黄山——男主人!再见了,桂花树——女主人!太阳在追随诗人们。”以此来向中国自然和文化致意。
整部作品不拘一格,与众不同,叙述、沉思与想象熔于一炉,语言瑰丽而奇峻,意象丰满而密集,堪称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阿多尼斯这位世界级大诗人,以整首长诗的篇幅和发自肺腑的激情,通过高度艺术化的形式书写中国,这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是罕见的案例。
##为什么是《桂花》而不是叫《黄山》?一般,感觉就像赶作业一样出了这本诗集
评分##“不,这位诗人并未游遍中国;/是的,他只了解中国的点点滴滴。/他了解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 可是,“黄山”、“桂花”、“孔子”的意象是否被滥用了呢? 摘录喜欢的几句: 1. 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东西,会因为死亡而高兴,/除了一朵雨云:是云中的雨水,让它一滴滴死去。/人是否犹如一朵云:从水漂泊至水? 2. 人宁愿成为活人中的乞丐,也不愿成为死人中的国王。 3. 有时候,我未知的,/增加了我对已知的无知感。 4. “我的肢体,在漂泊中散落一地,/我已经厌倦把它们捡起复原;/我已经厌倦这个与我形影不离的怪物,/我指的是——死亡。” 5. 树枝:/树影在不停地书写回忆录,/最后一章的标题——/“太阳是另一个阴影。” #2020.112
评分##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永恒本身。
评分##阿多尼斯眼中的中国:桂花、黄山、孔子、丝绸之路、友善。是在对西方资本与战争的批判、对自己国家与土地动乱的痛惜下,衬托出对东方文化与历史的赞美——“西方啊,你的光,为什么在跛行?”以及“希望能在西方朝向东方的脚步,和东方朝向西方的脚步之间,建立永久的和平。”
评分##在書店被這本書的裝幀吸引過2次,但阿多尼斯的詩也是喜歡不起來⋯好像高考作文中規中矩,意象重複太多了,感覺不到靈光⋯
评分之前不认识阿多尼斯,觉得他的诗还可以,但是今天的分享会,当被问到爱是什么时,他还是把爱局限在异性之间,我觉得遗憾。为什么那么多美丽的诗,爱就不能只是事关人与人之间的情愫呢。
评分##为什么是《桂花》而不是叫《黄山》?一般,感觉就像赶作业一样出了这本诗集
评分##读到某些地方居然有淡淡尴尬的感觉。装帧过于美了。诗真是不能先有一个要写的想法、一个题目,再去写。像济慈说的,“如果不是像树上长出叶子一样自然,那就干脆别来了”。然而“桂花”偏要“来了”。没奈何。
评分##排队等签名的时候读了一半,索性回家把书读完了。诗人就是诗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我们就是不一样,阿多尼斯永远是那么天真淳朴的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