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钱锺书的生平、著作,以及作者与其多年交往论学的过程,尝试解读钱锺书的生活世界和学术世界。全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论述“钱锺书的自我”, 参考心理学理论,阐释钱氏之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自我剖析、忧患意识,以及内心的价值观;外篇从哲学、文学、诗学、史学分论“钱氏学术境界”,或称之为“微世界”。作者以史家笔法,探究钱氏其人其学,深度与立体地揭示了一代学人钱锺书的精神世界与学术思想。
##前半部分是钱钟书的心理史学分析,后半部分是运用史学理论对钱钟书思想的阐发
评分尚可一读,但也确实不好说。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引用的书信和记录的谈话,可见中书君对于自己某些著作的态度,还有使用方法的剖析,比如说老庄禅宗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而非唯物辩证法,以及自诩域内最先引用绍介狄尔泰的历史理论等等。另、下编从史学角度进行解释,亦尚属当行,或从《史学九章》挪移而来?但一书之中,有弁言、有导论,有复有外编之前言、后语,又有一书之结论,叠床架屋。上编中套用心理学理论进行解释,其实不过一传记而已,用老钱的话说,未能如盐入水,尽成眼中金屑,悉数删去亦无妨。下编分哲、文、诗、史为著述作提要,亦难免点金成铁之讥,唯撮述英文论文内容,不为无助耳。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比附心理人格分析云云故不足论,但内外两编,一论其人,一论其学,读来会发现钱锺书先生的文化观念是沟通学术与生活两面的,或者说他本就无所谓区分学术与生活。根本上,钱先生是视文化为本位,早熟、聪慧、洞察、深刻,自然涵养了学人冷眼一切的文化以外的逐名争利的现实闹剧。而也正因文化本位,使得他在生活中养成了极度自尊的个人主义,亦或谓对敏感于文化的人的绝对尊重。这些是他的立世原则,亦是俗世指摘的标靶。汪氏的语言或显啰嗦,但累年交往而生的特有的同情的理解,使得其发论常有通达的认识。第七章尤佳,想钱氏二十识见与博览,自省不觉发汗。钱氏讲理论,亦致力沟通中外古今,物物而不物于物,今之学人尤足当鉴。
评分##钱锺书学术历程及其思想与方法、观点与影响之述评,在体例上有创意,分内外两篇,纵横交织。内篇是历时性的心理分析,多用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黄国光等理论,串讲钱锺书的成长与自我认同及补偿心理等,可谓心史。外篇横向评议钱锺书的文史哲成就,分为哲学、文学、诗学与史学四个“微世界”(有别于“生活世界”之外的知识建构)。内篇谓为“心史”,外篇可称“心世”否?只是“文学”与“诗学”之分似乎有所夹缠且与通常用法有异,或只是文史哲三个“心世”也未尝不可?注释是个文献宝藏,比如《百合心》丢失原因,“文”(《〈围城〉重印前记》)称因搬家而丢失,“献”(“钱先生曾告诉我真实的情况”)又具体到因逗女儿说书稿中丑女孩就是她,“钱瑗到处找,钱先生到处藏,结果连自己也找不到了”,还有《钱锺书复汪荣祖书》!
评分##在这段日子里带给我很多慰藉。
评分##高中时期曾阅读过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一书,相比较而言,个人认为汤书侧重于钱先生个人传记的描绘,本书侧重于心理学视域下的钱先生个人“心史”的表露与学术贡献的呈现。 曾经凤凰卫视的《我的中国心》栏目有钱先生纪录片,采访过汪荣祖,本书与采访内容并无出入。于我而言阅读本书并无太大收获,但或许也是因为我对钱先生太过于了解的缘故。
评分##用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探究「古人」是有益的尝试,不过用的多了就往往失于求之太深。除此之外,本书介绍的钱氏夫妇的生平概观与出处细节,确值一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