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前彭博社驻上海记者,因《废物星球》而广受赞誉的作家亚当•明特又一力作
★ 《书单》《出版人周刊》《自然》《科学》《图书馆杂志》等多家媒体重磅推荐
★ 作者历时4年,横跨五洲四洋,用职业记者的敏锐视角,通过生动的故事、触目惊心的数据全方位讲述全球旧货市场现状
★ 当你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留下的东西会经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如何构建一个没有冗余的未来?深刻拷问现代消费型社会主导下人的购买欲望
★ 囤积狂、二手物品爱好者、环保主义者必读
----------------------------
当你把一盒不要的东西扔在当地的旧货店时,这些东西的去向如何?
本书作者亚当·明特横跨五洲四洋,对全球知名回收公司与旧货市场进行了田野考察式的跟踪采访,探寻二手商品的前世今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二手世界的宏观图景。
跟随作者的足迹,我们将认识形形色色的二手回收机构、个体与理念,从美国古德维尔旧货店到非洲加纳的阿博布罗西,从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到BOOKOFF的“让旧书在书架上重获新生”的服务理念,从马来西亚阿马广场上的跳蚤市场摊贩再到星牌抹布厂的威尔森,涉及形形色色的二手贸易从业者和令人感慨抑或震撼的精彩故事。
我们还会发现那些被我们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卖去二手店的东西,很可能穿越整个国家,甚至半个地球,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来到渴望这些东西的地方和人们的手中。即使在这个重视崭新、闪亮的物品的时代,二手物品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它为我们带来娱乐,帮助我们创造财富,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很轻松很快地翻完这本书。对大到旧货连锁店的运营模式、全球二手商品贸易网络,小到旧货本身、提供回收购买旧货的人,都有所提及,也各有好玩的、引人思考的点。作者是记者,所以故事性更强一些,读起来很符合“调查手记”给人的印象。顺便一提,这书也是轻型纸吧,方便人拿起来翻看的同时,也会对回收再利用起到很奇妙的影响:一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快速读完售出,供货大概比较充足;另一方面回收方得到的商品品相偏差不利于重新流向市场……
评分##二手世界仍然是资本的逻辑,没有错,谁都配拥有良好生活。可以试着一信:抽屉有灵,试着不给物品、自认、世界添麻烦。
评分##有生命的人不能真正的占有无生命的物品/拜中国制造所赐,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也是快速抛弃二手商品的地区/发达国家的垃圾霸权是全球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的人类对物品的承载能力是有极限的,消费主义终有尽头
评分##整本书就像一份记录片视觉语言的脚本。不是系统性的知识梳理,但也发现了很有意思的几处:不平等促进国际间的二手贸易;越是“浪费”,二手越好赚钱;中国制造的低价让全球的二手生意都更难做啦。另外,美国和欧美的人们认为二手天生就是跟慈善相关的,很难培育“卖家”。而日本的二手市场发展反而有教育消费者的功效,使人们更加爱惜物品。后半本说到资本主义和浪费、质量差和二手难卖之间的关系,还有商业的一些黑暗营销(apple),有点儿热血澎湃,如果二手市场发展良好能倒逼一手市场提制,从根本上生产好的东西而不是垃圾(生产垃圾才是最大的浪费)。作者的采访功底了得。
评分##二手世界仍然是资本的逻辑,没有错,谁都配拥有良好生活。可以试着一信:抽屉有灵,试着不给物品、自认、世界添麻烦。
评分##作者是个商业记者,毕竟不是一个创业者,所以整本书都在描述二手商品在各国流通的一个情况,他具体到谁什么时间环境怎么样,我也是服了,废话是真的多。二手商品能流行主要在于改变人们的环保观念,而不是它的价格,制造业如此内卷的时代,回收再销售不比生产一个新的便宜多少。原来可以将二手商品垂直贸易,现在很多国家也意识到二手商品流行对本国经济还有制造业的影响,提高了二手商品的关税壁垒。但是少数的商品还是很有市场的,像书和一些数码产品,但是要有大平台背书。多抓鱼,京东二手还有毒都在各个方面铺路了。
评分##我以後不會隨便丟書了烏烏owo
评分##二手:旅行在新的全球旧货销售中
评分日本人卖二手,美国人捐二手。日本卖不掉的二手去了东南亚,美国人不要的东西去了墨西哥。中国制造的全新更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