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是一部关于叙述学的理论著作。叙述学是一门条理相当分明的学问,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这门学问才逐渐成熟。而作为其出发点的几条公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人点破。赵毅衡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体悟,得出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公理:不仅叙述文本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叙述者自己,也是被叙述出来的——不是常识认为的作者创造叙述者,而是叙述者讲述自身。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
叙述学的学科发展特点是反向积累,先有很多学者研究个别题目,然后形成一个个体系,最后才在后结构主义者的拆解下逐渐显现出公理。本书的讨论在后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系统、整齐的阐述。
##叙述理论的关键问题在于,在同一层次时无法深入了解这一层次。所以叙述行为实际上比被表述出来的文本高出一个层次。可是还有一个自涉的悖论即:叙述行为能叙述一切,就是无法叙述叙述行为本身。没有读者的叙述,只是潜叙述。罗兰.巴特曾提出两种叙述文本类型,一种是传统式的“可读式的”叙述文本,他说这种文本就好像杏子,哪怕浮泛阅读也能到找意义的内核。另一种现代性的叙述文本是“可写式的”,就好像洋葱,有很多意义层次,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意义内核。以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并不存在有确定意义的文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衡量,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文本世界,符号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在杳无崖际的符号世界里,我们却能感知到符号所传递的感情。内模仿说昭示着现实世界之于文本世界的模仿。
评分##叙述理论的关键问题在于,在同一层次时无法深入了解这一层次。所以叙述行为实际上比被表述出来的文本高出一个层次。可是还有一个自涉的悖论即:叙述行为能叙述一切,就是无法叙述叙述行为本身。没有读者的叙述,只是潜叙述。罗兰.巴特曾提出两种叙述文本类型,一种是传统式的“可读式的”叙述文本,他说这种文本就好像杏子,哪怕浮泛阅读也能到找意义的内核。另一种现代性的叙述文本是“可写式的”,就好像洋葱,有很多意义层次,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意义内核。以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并不存在有确定意义的文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衡量,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文本世界,符号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在杳无崖际的符号世界里,我们却能感知到符号所传递的感情。内模仿说昭示着现实世界之于文本世界的模仿。
评分赵毅衡老师考博期间的读书笔记,从小说叙述到符号叙述逐渐加码的积淀旅程。热奈特,艾布拉姆斯,兰瑟姆等人的暗影始终穿梭其中。赵老求学的过程正当新批评和俄国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时期,“说者”背后的隐含作者,叙述主体分化,二我论,叙述干预等,则很可能属于新批评对浪漫主义意图谬误和作者谬误的回应,旨在将文本从作者导向中解救出来,而又把其置于文本自身语境中重新衡量。虽全文未提细读文本至上,但全文皆是要把文本拆开揉捻出来的内部功夫。新批评对于文本局部状况的可操性不必细说,但要跳脱出用自身论证自身,标示各个要素与意向之间的流动性和整体性,仍是要继续找寻那条道路吧。
评分##元小说实际上是一种批评演出,是批评家作为叙述者或人物,从故事内部批评叙述规则,颠覆叙述创造真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叙述者是在批评任何能够暂时立足的隐含作者。元小说暴露叙述策略,从而解构现实主义的真实,消解利用小说的逼真性以制造意识形态神话的可能。元小说揭示小说虚构性,从而导向对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元小说表明符号虚构叙述中,意义很大程度上只是叙述的产物。这样,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也并不比虚构更真实,它也是符号的构筑:世界不过是一个大文本。符号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由于把深层推到表面,先锋小说就滞留于表象,因此它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形式主义化的小说流派。内容被化解于形式之中,只是形式的添加剂。对这样的小说,主题深化、结构统一、有机整体、立体人物等传统文学理论于批评语言完全不能适用,钓雪按准备好代价
评分##叙述理论的关键问题在于,在同一层次时无法深入了解这一层次。所以叙述行为实际上比被表述出来的文本高出一个层次。可是还有一个自涉的悖论即:叙述行为能叙述一切,就是无法叙述叙述行为本身。没有读者的叙述,只是潜叙述。罗兰.巴特曾提出两种叙述文本类型,一种是传统式的“可读式的”叙述文本,他说这种文本就好像杏子,哪怕浮泛阅读也能到找意义的内核。另一种现代性的叙述文本是“可写式的”,就好像洋葱,有很多意义层次,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意义内核。以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并不存在有确定意义的文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衡量,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文本世界,符号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在杳无崖际的符号世界里,我们却能感知到符号所传递的感情。内模仿说昭示着现实世界之于文本世界的模仿。
评分##阅读时思考的问题:如何教中学生学习一点叙述学? 我想可能可以尝试教既重要又简单的三点: 1.隐含作者(第一章) 2.不可靠叙述(第二章) 3.人称与视角(第五章)
评分##元小说实际上是一种批评演出,是批评家作为叙述者或人物,从故事内部批评叙述规则,颠覆叙述创造真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叙述者是在批评任何能够暂时立足的隐含作者。元小说暴露叙述策略,从而解构现实主义的真实,消解利用小说的逼真性以制造意识形态神话的可能。元小说揭示小说虚构性,从而导向对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元小说表明符号虚构叙述中,意义很大程度上只是叙述的产物。这样,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也并不比虚构更真实,它也是符号的构筑:世界不过是一个大文本。符号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由于把深层推到表面,先锋小说就滞留于表象,因此它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形式主义化的小说流派。内容被化解于形式之中,只是形式的添加剂。对这样的小说,主题深化、结构统一、有机整体、立体人物等传统文学理论于批评语言完全不能适用,钓雪按准备好代价
评分##初版于1998年,如今依然是叙事学领域里跨越不过去的经典。其中很多叙事学手法还有待我们去学习。
评分##初版于1998年,如今依然是叙事学领域里跨越不过去的经典。其中很多叙事学手法还有待我们去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