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美国诗人。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纽约法学院。取得律师资格后,终身就职于康涅狄格州一家保险公司。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风琴》,在陆续出版了《秩序的观念》《往夏季运送》《秋夜极光》等几部诗集之后,他于一九五四出版了诗歌精选集,并获得普利策诗歌奖。一九五五年八月二日,史蒂文斯去世。
罗池,1973年生于柳州,现居桂林,学艺二十载,已出版译著有格雷戈里•柯索、彼得•霍恩、W.B.叶芝、华莱士•史蒂文斯、谢默斯•希尼、鲍勃•迪伦等人的作品。
这让他想起他曾怎样亟求
一个可按他自己的方向去抵达的地方,
他曾如何重组了松林,
更换岩石并在云雾中挑选他的路,
以求得一个恰当的视角,
他将在一种无从解释的完成中得以完成:
在那确切的磐石上他的不确切性
最终将发现他曾一路攀爬探求的美景,
在那里他可以躺下,俯望大海,
认出他的独一且独自的家。
——史蒂文斯《取代了高山的一首诗》
---------------------------------------------------------------------------------------------------------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作品让大多数同行感到胆怯。他仅凭技艺之精妙就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哈特•克兰
史蒂文斯——跟爱默生、惠特曼、狄金森、弗罗斯特、哈特•克兰一样——已成为美国神话的一个重要部分。
——哈罗德•布鲁姆
##从译诗来看,读起来有些拗口,也许这并非是最佳译本。或者说史蒂文斯的诗歌至今尚未有非常理想的译本。但从丰富的译注来看,这是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译本。对应原诗的意象一看便知,罗池对语词最细微之处的考证,对诗行的打磨和上下文的阐释,其依据大部分都是令人信服的,尽管译诗没有一些经过“处理”的译本简洁顺畅。史蒂文斯诗学的中心是想象,蓝色的史蒂文斯,想象也是蓝色的,一如梵高的星夜。他在想象中创造了世界的秩序,就像蓝色吉他手弹奏的如其所是之物,那想象的青松,想象的蓝鹊,赋予艺术以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最高虚构”,也即是诗。艺术家创造的世界,诗的艺术与真实,这是史蒂文斯诗歌最重要的主题。“她是她在其中歌唱的那个世界里 唯一的巧匠。当她歌唱,大海,无论它有怎样的自我,都将成为她歌中的那个自我,因为她是创造者。”
评分##这是可以置身经典的一种写作:纯粹的沉思、思想的脉动、经典的回响,但这也造成了它们渊深的晦涩,某种超越人性的淡定。史蒂文斯捕捉那瞬间的美,“美在头脑中只有瞬间”,但沉思过甚,美并非总在眼前跳跃,只有在那少数的时刻——“一只红色的鸟儿飞过金色的地板”,或者“光...
评分##注释真棒
评分##译注非常详细,某种程度上打断了读诗的体验,但是如果抛开译注,很多诗又完全没法读,因为用典的障碍跨不过去,作者化用了大量神话、哲学和诗学理念,从译注中还可以看出很多双关语和词源学相关的用法,导致阅读时总会试图去倒推原文,就很累。以及经过翻译之后,原文语言上的韵律感基本是没有了(这一部分也是从词语相关的译注推导的)。并不是说译文不好,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翻译即背叛,尤其是诗,太难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可以置身经典的一种写作:纯粹的沉思、思想的脉动、经典的回响,但这也造成了它们渊深的晦涩,某种超越人性的淡定。史蒂文斯捕捉那瞬间的美,“美在头脑中只有瞬间”,但沉思过甚,美并非总在眼前跳跃,只有在那少数的时刻——“一只红色的鸟儿飞过金色的地板”,或者“光...
评分##很讨厌他那套很有煽动性的诗学观,但真的太爱他一些带有蜂蜜一样甜涩味道的诗,这种味道不常见,而且往往分布在他一些长诗的片段里(印象里只有一首别了弗罗里达是完整保留这种味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