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解构现代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作者温铁军教授经过十几年的乡村调研和建设实践,解开了现代化的真相,破除了大众对西方现代化及为保障其权益的延续而实行的全球化的迷信,使我们回归自身,回归真实处境,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社会主义特色化发展道路,避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收割。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没有关系。
温铁军认现代化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去现代化”,关键的要求在于:一,在国际上“去依附”,主要是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去依附”,由此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现代化成本继续转嫁给中国,为此要慎重地对待全球化,保持独立自主,不能迷信全球化乃至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同时重视中国特色的问题与经验;二,在国内“去城市化”,要推进乡村建设,重视乡土社会或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意义,不再迷信城市化与“唯城市化”,包括保护好小农经济,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建设,保证乡村社会承受现代化危机的能力还还在,进而降低城市经济波动的代价或影响;三,在发展上要超越“工业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也就降低了工业化中资本及其造成的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转嫁”。
##初版《解构现代化》是2000—2004年的演讲辑录,再版时收入作者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部分文章和讲座。接下来可以看2016年出版的《告别百年激进》。鉴于作者的观念与时俱进,读者可注意比较作者思想的变化和脉络。本书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全球化危机与现代化困境、“三农”问题、若干重要问题的去意识形态化讨论、乡村建设与乡村试验。本书最冲击我的内容是第四部分。没想到乡村建设有那么多复杂问题,因地制宜原则自不待说,但确实不好搞,我看着想着都觉得“智贫”。作者投身试验、不唯书不唯理、忠于实践敢说实话,其洞见与创举令人振奋,而“心里有农民”的提法也令我动容。
评分 评分##03-09:看的新版,下接《告别》,分为全球化道路、三农、去意识形态、乡建理论4部分。2000年左右入世前后开始对三农、农业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的思考。确实西方现代化道路无法复制,现代化理论是伪科学,中国只能见路不走。/实践研究(调查、总结)比理论推演更重要、有用,不接地气的学术研究只是为专业化而已。知识比理论重要。
评分##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本书是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演讲集,从内容上说,本书已经包含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全球化,第二部分是三农问题,第三部分是去现代化意识形态,第四部分乡建理论。我们分别说,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正是中国央求美国加入世贸,在加入到了WTO之后,温铁军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思现代化。在他看来,欧美的现代化道路,就是发达国家走殖民主义道路,而后发展国家又如何能够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道路呢?再细部讲,中国的农民是否能够在全球化中维持独立地位呢?其实这很困难,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无法与农业资本抗衡,这就需要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我们看出,他对于欧美资本主义反思,本质上是对于欧美现代化道路的否定,并认为中国无法复制这条道路,因此最后两个部分就是反思的成果。这部讲稿已经包含了八次危机的提纲
评分##最近在网上看视频,被推送了许多温铁军讲座,他的观点确实比较有力。印象深刻的是他讲的金融垄断资本这个概念。因为最近我在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列宁谈到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个命题,后来又读了法希亭金融资本那本书。按照我的理解,帝国主义虽然是资本主义发...
解构现代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