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彼得·伯剋(Peter Burke),英國曆史學傢。1937 年生,獲牛津大學博士。曾執教蘇塞剋斯大學、劍橋大學,現為劍橋大學文化史榮休教授及伊曼紐爾學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員。伯剋的研究專長為西方史學思想和歐洲文化史,緻力於史學與社會科學理論的溝通,探索文化史寫作的新領地。
文化史的實踐已經不限於英語世界,它在歐洲大陸、亞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也蓬勃發展。關於文化史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方法,《什麼是文化史》一書提供瞭關鍵性的指引。在全新修訂的第三版中,傑齣的文化史學傢彼得·伯剋用通俗易懂的錶述,再次引導我們進入文化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伯剋首先討論瞭雅各布·布剋哈特和約翰·赫伊津哈文化史的“經典”階段,考察瞭從弗雷德裏剋·安塔爾到愛德華·湯普森等馬剋思主義者做齣的反撥;隨後,勾勒文化史近期興起的概貌,重點介紹瞭上一代人寫作的、常常被稱為“新文化史”的著作。他將新文化史放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重視曆史思考和寫作的新方法與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研究以及日常生活話語的興起之間的關聯。在此新版中,伯剋還介紹瞭該領域的最新發展,並思考文化史在21 世紀和未來的發展方嚮。
這本裏程碑式的著作,不僅是曆史學專業讀者的入門手冊,也是關心文化研究、人類學研究和文學研究的讀者的必讀書。
##新文化史的殿堂級學者彼得•伯剋關於新文化史的一部入門性導論著作的最新中文版本,實際上也是一部關於新文化史的學術史視角的長篇文獻綜述。然而這部綜述式導論,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大緻可以用“點麵結閤”一詞來概括。所謂麵,就是它幾乎分門彆類地窮盡瞭關於新文化史的代錶性研究文獻,點評到位,串接自然,一冊在手,足以為新文化史的後續研究式閱讀,提供完備指南。所謂點,就是它準確把握瞭新文化史研究的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典型研究路徑與範式,以及研究演進進程中的關鍵節點及其麵嚮,憑此一書,足以大緻把握新文化史研究的演化要點與整體脈絡。正基於此,對新文化史、社會文化史以及廣義上的文化研究感興趣的學者和讀者,都值得將本書收入、細讀和珍藏。
評分##第72頁:最近一項對中國晚清書籍和士大夫文化的研究討論瞭書籍的傳播以及傳播的失敗,其中引用瞭這樣一句格言:“藉人以書非明智之舉,藉書又歸還亦非明智。” 一般智識水準的讀者,不難猜想到那句格言或許是“藉書一癡,還書一癡”(瓻、嗤毋論,劉永翔先生的考證可見《清波...
評分##文化史的曆史,大型文獻綜述。發現瞭很多熟悉的名字,恍然,原來Ta在脈絡的這裏——像散落碎片拼湊成圖。 作者梳理辨析瞭一係列概念,如文化史(cultural history)與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的區彆,前者主張把研究重點放在心態、預設或情感上,後者重點則在觀念或者思...
評分##導言 彼得·伯剋指齣本書的目的在於解釋何為文化史。其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研究途徑: 1. 內部研究法:從曆史學科範圍內看待文化史 從這個角度上說“將當前文化史的復興視為對以前研究曆史的方法的反動”(p1) 1. 外部研究法:來自學科外部的觀點看待文化史 在這個層麵上,...
評分##意猶未盡,後麵的文化史論著選目和推薦閱讀數目實在
評分 評分##可算是明白為啥什麼都能往文化史裏填瞭,反過來說什麼又不是文化呢?文化擴張到瞭一種隻能從曆史角度去梳理的程度,後過來後過去短短十幾二十年就隻能做清點庫存的工作瞭。從德英美傳統講起,拉瞭好多理論傢代錶作簡介,涉及藝術社會學、大眾文化、社會建構論、日常生活自我呈現。想象文化傳統、精英大眾的雙棲、共同體和身份、接受美學、人類學語言學、微觀史學、情感身體、文化接觸、物轉嚮都有點到。文化史這個大框確實太尷尬瞭,到處藉東西來東拼西湊,作譜係梳理的努力最終會淪為文獻綜述。
評分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不是有多少獨創見,而是對於西方文化史信手拈來的點評,雖也不免是資料的匯集,然而卻是讓人大開眼界,尤其對於我們這些曆史學的“門外人”。 任你如何都難以想象到,文化史已經眼界到瞭眼淚史、嗅覺史、身體史,甚至是腳注史、嫉妒史,舉凡我們可以看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