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其昌 著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传记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
  • 文化
  • 思想史
  • 清末民初
  • 中国近代史
  • 政治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51728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74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蒿目时艰,吴其昌炽热的救国情怀也在《粱启超》一书中展露无遗。在为梁启超登场所作的时事铺垫中,吴氏也特于结尾处设置了“暴日蓄志亡华的深心”一段论说,揭出早在明治之前,日本的维新志士即以吞并中国为日本强大的国策。而吴氏1942年发表的《粱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与《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无论是写作心境还是叙述思路,均与《启超》一传相通。二文所勾勒的梁氏日本观之转变,如何从“戊戌亡命日本时”“觉日人之可爱可敬”,到“护国一役以后,始惊讶发现日人之可畏可怖而可恨”(《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以及作者不断提示的梁对日本的警惕,放在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下解读,才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与吴其昌结交甚早的王蘧常描状其形象为“长身尩瘠,一目视不能寸,削颚,有文如龟裂,常自虞不寿,无所成名,以此学益奋”;又称其“长好辩论,卓诡出入意,然必以正;矜气不肯下人,然能服善;遇事激昂僵仆无所辟”(《吴子馨教授传》),可谓传神写照。关于最末一点,其女吴令华有一段记述可与之互相发明。吴其昌曾在家庭谈笑间评点陈源为“英国脾气”、徐志摩为“美国脾气”,而自许为“中国脾气”,后者由吴本人释义为:“替别人着想,牺牲自己,负责任。”(吴令华《冷月照诗魂》)证之以梁启超与吴其昌的师生情谊,信然。

目录

梁启超与吴其昌/夏晓虹——吴其昌著《梁启超》前言
第一章 一世纪来中国之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
第四节 梁氏后来对于祖国命运的影响

第二章 亡国景象与维新初潮——从粱氏诞生至戊戌政变
第五节 综叙
第六节 亡国现象的种种——梁氏生后的中国惨况
第七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
第八节 康梁会接——关于思想、学术、政治的渊源
第九节 梁氏独立事业的开始

第三章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自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
第十节 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
第十一节 戊戌政变史剧的绘影
第十二节 政变失败原因的解析

附录
记梁任公先生轶事/超观
梁启超故乡述闻/佳木
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吴其昌
谈梁任公/周善培
万木草堂忆旧(选录)/卢湘父
救快男儿梁启超/(日)林权助
革命逸史(选录)/冯自由
民国初年的几任财政总长?梁启超/贾士毅
梁启超任北洋财政总长时二三事/惠隐
回忆梁启超先生/杨鸿烈
忆梁启超先生/刘海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忆东南大学讲学时期的梁启超/黄伯易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梁容若
我所认识的梁启超与王国维/蒋善国
记梁任公先生二三事/熊佛西
回忆梁启超先生/周传儒
回忆梁启超先生/李任夫

前言/序言

  知道吴其昌之名,在我主要是由于梁启超的缘故。二十年前读《饮冰室合集》,见梁氏晚年讲学清华,文稿常由吴氏记录整理,故对其人印象颇深。嗣后,编《追忆梁启超》一书,除收入吴撰写的《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与《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二文外,又仔细阅读了其绝笔之作《梁启超》。当时对吴氏扶病为乃师作传、交稿一月即遽归道山的至行十分感佩,《后记》中特申敬意,称:“将生命的最后时日奉献给自己的导师,得学生如此,梁启超应该很满足了。”也因此,就我而言,吴其昌的名字总与梁启超相系连。这对于吴氏显然不公平,但经由此例,却可以让我们窥见教育转型期师弟关系的动人处。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吴其昌自有其独到的学术贡献。吴氏出生于1904年,为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提到这个地方,世人最先想起的很可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多情诗人徐志摩,而吴本为徐之从表弟。只是,论家境,吴远不遽徐,十六岁以前即遭遇父母双亡。几乎所有的吴其昌传文中,都会有“家愈贫而学愈力”一类的表言,这对于“五岁知书,十岁能文,乡里称为神童”的吴氏而言,其结果有二:一是因“家贫不能多得书,就里中藏书家借读,寝馈不释卷,以是成就特早”;一是因读书“或夜以继日,或坐以待旦”,“而体质亦弱”(方壮猷《吴其昌教授事略》及胜利出版社编审组《梁启超?作者小传》)。
  1921年,十七岁的吴其昌进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师从唐文治,研治经学及宋明理学,由此开始其学术生涯。三年后毕业,即赴广西,任容县中学国文教员,后转至天津周家做西席。于此间闻知清华学校开办研究院,“国学门”首次招生,吴即报名应考。招考情况亦颇值一提。按照台湾学者苏云峰的概述,其考试程序及内容如下:
  第一届考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普通国学”,用简单的问答体,注重普通常识。第二阶段考作文一篇,限二小时。第三阶段为专门学科,原定经学、史学、小学、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外语(英德法文择一)、自然科学(理化生物择一)、普通语言学八门,考生任择其中三门作答。后为减轻难度,仅以经学、史学和小学三门为范围。
《梁启超传》——一部宏阔的近代中国史诗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位人物,他们的名字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风云变幻、求索图强的时代。梁启超,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浓缩了近代中国从屈辱走向复兴的艰辛历程。本书《梁启超传》,并非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它更是一部以梁启超为轴心的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变迁的宏大史诗。 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士人情怀激荡、国家命运悬于一线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将看到一个少年梁启超,如何在康有为的引领下,以惊人的才华和锐气,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他那“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呐喊,至今仍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响。变法虽败,但其思想的火种,却悄然播撒,为日后中国思想的解放埋下了伏笔。 书中,你会了解到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如何以“流亡者”的身份,行走于世界各地。他并非仅仅是避难,而是以一颗赤子之心,睁大眼睛观察西方文明,学习其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教育理念,并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以《考察游记》等形式,源源不断地介绍给国内的读者。这对于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的新窗,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了无数国人的思想。他提出的“开明专制”、“君主立宪”等主张,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备受争议,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深切渴望,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书将深入剖析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复杂心路历程。从早期拥护君主立宪,到后来对共和制度的探索与反思,他的思想始终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他曾试图通过政治改革,在旧体制下寻求出路,也曾对革命的激进感到忧虑。这种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调整和反思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困境与抉择的生动写照。你将看到他如何与革命党人孙中山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与合作,如何在袁世凯称帝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著名演说,再一次以其激昂的文字,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捍卫共和的来之不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着重展现梁启超作为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化巨匠的贡献。他不仅是政治家,更是学者、作家、教育家。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政论和杂文,文笔犀利,逻辑严谨,思想新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塑造了新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提出的“新民”思想,强调国民的国民性改造,是那个时代迫切需要的精神洗礼。 在学术领域,梁启超更是成就斐然。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史学之父”,对中国史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开创了新的治史方法,撰写了大量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如《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他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政治思想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本书将梳理他在学术上的探索轨迹,展现他如何以现代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 本书还将描绘梁启超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他曾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者,如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吴宓等,这些人后来成为各自领域的泰斗,共同构筑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辉煌。他对待学生的耐心教导、学识渊博、人格魅力,都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梁启超传》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史料考证,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梁启超。他有理想,也有彷徨;有豪情,也有失落;有伟大的政治抱负,也有对家庭温情的眷恋。他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也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力求从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现梁启超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与时代、与社会、与思想界互动交织的复杂关系。 本书的写作,将力求摆脱枯燥的史料堆砌,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再现历史现场,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们将跟随梁启超的足迹,见证甲午战争的屈辱,感受戊戌变法的激荡,经历辛亥革命的洗礼,体会民国初年的动荡。他的思考,他的抉择,他的成败,都将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转型提供宝贵的视角。 阅读《梁启超传》,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在阅读一部中国近代史。你将了解到,在那个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有一群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以笔为刀,以身作则,为民族的觉醒和国家的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梁启超,这位“饮冰十年,难凉热血”的伟大灵魂,他的精神遗产,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力量。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梁启超个人的梳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独特路径。通过梁启超的眼睛,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是如何碰撞、如何演进,社会是如何变革、如何前行。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共和建立到军阀混战,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梁启超的身影贯穿始终,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 这本书,将是对梁启超一生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刻解读。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史学家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追求,他的困惑,他的贡献。它将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历史的重温,一次精神的洗礼。对于所有关心中国近代史,关心中国思想史,关心中国文化史的读者来说,《梁启超传》都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读物。它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以及那些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人物的精神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如同拨云见日般的清晰感。在阅读之前,我对梁启超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书本上那些片面的描述,而《梁启超传》则以详实而生动的笔触,为我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作者深入挖掘了梁启超的人生轨迹,从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到中年时期的政治风云,再到晚年的学术沉淀,每一个阶段都描绘得有血有肉。我看到了他思想的演变,从维新变法到研究国学,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探索和求新。书中对他个人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十分到位,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梁启超,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梁启超与同时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交往和论辩的描写,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和思想碰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深深地嵌入那个时代的脉络之中,他的思想和行动,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梁启超传》不仅是对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映照出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映照出那个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简单了解。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灵魂对话,让我得以窥见梁启超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在那些风云变幻的时刻,他所面临的压力、所承受的非议,以及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的痛苦,都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展现在我眼前。我看到了他作为“清流”的担当,也看到了他作为“变法者”的勇气,更看到了他作为“流亡者”的坚韧。特别是在他从政海沉浮到投身教育的转变中,我看到了他人生智慧的升华。他并非那种一成不变的圣人,而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不断反思、自我超越的智者。书中的许多段落,特别是他与同时代人物的交往,以及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都让我受益匪浅。他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于科学精神的倡导,对于国民素质提升的关切,都显示了他超前的时代眼光。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与梁启超并肩而行,感受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体味着一位伟大灵魂的成长与蜕变。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担当、关于智慧的人生教科书。

评分

梁启超,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波澜。当我翻开《梁启超传》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的文字并非简单的叙述,而是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我带入了梁启超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我能感受到他少年时期的锐气与才华,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戊戌变法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际,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芒。随后,流亡海外的日子,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世界,不断学习、思考,并将新思想带回祖国,成为那个时代思想启蒙的先行者。书中对他在政治、学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贡献都有细致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梁启超,他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塑造者。我尤其被他那种永不停歇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考方式所打动,即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着深切的忧虑和不懈的探索。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梁启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精神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评分

《梁启超传》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史书,它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叙事方式,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生平娓娓道来。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老友在跟我讲述他眼中的梁启超。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个充满活力、热爱生活、又心怀家国的梁启超深深吸引。他既有文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又有政治家的敏锐判断;他既能在庙堂之上挥斥方遒,也能在民间传播新知。书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比如他在海外创办报刊,与孙中山等人的论战,以及后来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都展现了他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学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梁启超晚年心境的描绘,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看透了世事的变迁,却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对年轻一代的寄语,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都让我深受鼓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梁启超作为“国民之父”的深沉爱国情怀,以及他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贡献。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心中充满了力量,也对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思想的现代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

《梁启超传》带给我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虽然时隔百年,但书中梁启超所思考的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所怀揣的理想,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读者的方式,将梁启超这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能够听到他激昂的演讲,感受到他笔下的文字所蕴含的热情。书中对他思想的梳理和发展脉络的呈现,清晰而富有条理,让我能够理解他为何会做出那些重要的决定,为何会产生那些深刻的思考。他对于中国文化的反思与创新,对于西学的吸收与融合,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前瞻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他个人品格的描绘,他那种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风范,以及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都让我由衷地敬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梁启超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深具人文关怀的先驱。他的生命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而他对中国未来的不懈探索和深深的期盼,至今仍能激励着我们前行。

评分

普及知识看看还是不错的

评分

想了解梁启超

评分

好书

评分

帮老爸买的,不知道书怎样

评分

网上购买价格便宜

评分

好书

评分

这本略显陈旧。

评分

普及知识看看还是不错的

评分

性价比高,女儿写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