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行草精選:清 傅山

曆代行草精選:清 傅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山 著,莫小不 編
圖書標籤:
  • 書法
  • 行草
  • 傅山
  • 清代
  • 字帖
  • 書法作品
  • 藝術
  • 文化
  • 傳統藝術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81911454
版次:1
商品編碼:100091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代行草精選
開本:20開
齣版時間:2004-07-01
頁數:1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清 傅山:行草五言古詩捲》乃明末清初之人傅山所書的行草作品,洋洋韆字,一絲不苟而又遒勁精到,體現瞭他追求正直反對奴顔惡俗的審美情趣,可謂他的行草佳作。該捲是您學習行草的上好帖子。
傅山為明末清初之人,“寜拙勿巧,寜醜勿媚”,是他廣為人知的書論,亦是受爭議的。他用筆主張天然,不期工而工,無意於佳,在書法中體現其對老莊思想的領悟。《清 傅山:行草五言古詩捲》,20開雙色印刷,冊頁摺疊整幅長捲式裝幀。墨跡,縱25.4厘米,橫336.8厘米。縱25.4厘米,橫336.8厘米。此捲書在行草之間,大抵結字多行法,用筆多連綿纏繞,酣暢淋灕,以嫻熟的章法齣之;布局在不經意中寓起伏跌宕、穿插揖讓;詩後有長跋,鈐“傅山印”。傅山是清代行書大傢,其流暢的用筆中仿佛有著某種生拙的氣息,然而其用筆又在法度之中。纏繞遊絲的強調,使字與字,筆劃與筆劃間的疏密空間對比格外鮮明。其間欹斜反正、相避揖讓、縱斂開閤等藝術手法,在傅山的手下運用得十分嫻熟,仿佛均在不經意中,真率的情感、大起大落的章法,充分錶現瞭他博大精深的胸懷。

作者簡介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原字青竹,更字青主,又字仁仲,彆署公宅,又號石頭,石道人等。山西省陽麯(今太原市),他38歲那年明亡,此後終身以僑民自居,衣硃衣,居士穴中,號硃衣道人,濁翁,以死拒不應清試,個性倔傲,博通經、史、諸子及佛道之學,尤精醫術,工書畫,亦能篆刻,全祖望在《陽麯傅先生事略》中說他“工收,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的確,傅山的書法美學思想在今天可能比他的字更有現實意義,他的書論相當豐富,最具代錶性的有:“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吾極知書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紙筆主客互有左之故也。期於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些者,天也,一行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工天。神至而筆至,天也,筆不至而神至,天也,至與不至,莫非也,吾復何言,蓋難言之。”

精彩書評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原字青竹,更字青主,又字仁仲,別署公宅,又號石頭、石道人等。山西省陽麯(今太原市)人。他山8歲那年明亡,此後終身以僑民自居,衣硃衣,居土穴中。號硃衣道人、濁翁。以死拒不應清試,個性倔傲。博通經、史、諸子及佛道之學,尤精醫術,工書畫,亦能篆刻。全祖望在《陽麯傅先生事略移中說他“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的確,傅山的書法美學思想在今天可能比他的字更有現實意義。他的書論相當豐富,具備代錶性的有:<

前言/序言


翰墨流芳:近現代書法藝術集珍 引言: 本書精選瞭自清末至二十世紀中葉,一批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書法大傢的代錶作品。不同於傳統書體精研的古帖臨摹,本書聚焦於近現代中國社會劇變背景下,書法藝術如何尋求變革與創新,展現齣強烈的時代精神與個人風貌。我們旨在通過這些作品,探尋傳統文脈在現代語境下的賡續與發展,理解書法如何超越單純的技法層麵,成為個體精神寄托與時代情緒的載體。 第一部分:晚清遺風與時代轉摺(約 400 字) 清代中晚期,碑學異軍突起,篆隸復興之風盛行,這股浪潮深刻影響瞭近現代書傢的取法和麵貌。本部分收錄的書法傢,多在傳統帖學基礎上,融入瞭碑學的雄強與古拙之氣,形成瞭承上啓下的過渡形態。 吳昌碩 (1844-1927) 的作品是這一時期的代錶。他的行草,以篆籀入筆,金石氣息濃鬱,綫條蒼勁渾厚,結體開張大閤,氣勢磅礴。仔細端詳其行草作品,可見其對《石鼓文》及秦漢碑刻的深厚功力,但又並未完全囿於古法,在行進流轉間,透露齣一種“拙中寓巧,老辣而又不失靈動”的獨特韻味。這種“金石入行”的探索,為後世書傢開闢瞭新的路徑。 康有為 (1858-1927) 的書法則帶有強烈的士大夫文人氣息和改良主義思想的烙印。他的行草多以“醜拙”為尚,體勢欹側,筆畫粗細對比強烈,結字極不平衡,追求一種驚心動魄的姿態。這種“康體”行草,雖然在技法上備受爭議,但其強烈的個性化錶達和對傳統藩籬的突破,無疑是時代變革的縮影。 第二部分:民國風骨與書體探索(約 600 字) 進入民國,隨著政體更迭、思想解放,書法進入瞭一個更為自由、多元的探索期。這一階段的書法傢,或是深耕傳統而臻於化境,或是大膽創新,嘗試將西畫理念融入筆墨。 於右任 (1879-1964) 的“標準草書”是這一時期最具標誌性的成就之一。他以畢生精力,緻力於草書的規範化與實用化,旨在使草書易於識讀、便於推行。本書收錄的於右任行草作品,其特色在於筆畫的連帶清晰、結構勻稱,既有唐代懷素的奔放,又融入瞭篆隸的骨力,形成瞭清晰、流暢且氣脈貫通的“於體”。觀其長篇尺牘,如行雲流水,氣韻生動,是技術與理性的完美結閤。 瀋尹默 (1883-1971) 則代錶瞭“帖學正宗”的堅守與光大。他以晉人(如王羲之、王獻之)和唐人(如歐陽詢)為基石,強調用筆的精微和結構的勻稱。他的行草,溫潤含蓄,含蓄內斂,強調“中和之美”。細觀其筆法,提按頓挫之間,無一不精準到位,體現瞭深厚的古典修養,是近代書法界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潘伯鷹 (1895-1966) 的書法則展現瞭另一種麵貌。他的行草追求灑脫與飄逸,用筆多取欹側之姿,綫條細勁而富有彈性。他尤其注重章法的疏密變化,善於在小字行書中製造齣跳躍感和節奏感,筆墨間透露齣江南文人的清雅之氣。 第三部分:新中國成立後的傳承與革新(約 400 字)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書法藝術在新的社會形態下,繼續進行著自身的調整與發展。老一輩書法傢繼續引領風騷,同時一批中生代書傢也嶄露頭角。 舒同 (1905-1998) 的“雞爪書”是這一時期書法個性化發展的側影。雖然其書風常被戲謔,但其作品中那種粗獷、率真的筆觸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反映瞭特定曆史時期對樸實、有力的藝術錶達的偏好。 沙孟海 (1900-1993) 則以其深厚的碑學功底,在行草創作中展現齣古樸雄強的力量。他的行草取法魏晉,又參以篆隸的厚重,綫條老辣遒勁,結構端莊大氣,體現瞭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傳統氣韻的精準把握。 結語: 本書所呈現的近現代書法圖景,是一個充滿張力與活力的時代。這些書法大傢,或是在堅守傳統中尋求突破,或是在時代洪流中大膽創新,他們的作品共同構築瞭一幅近現代中國書法藝術的完整譜係。通過對這些豐富多樣的行草作品的品鑒,讀者不僅能領略到筆墨的精妙,更能體悟到特定曆史時期,中國文人知識分子在精神世界和藝術實踐中所經曆的深刻變革。每一根綫條、每一個結字,都凝結著時代的記憶與不朽的藝術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封麵那種略帶陳舊感的宣紙質感,觸感溫潤而厚重,正中央的燙金小篆印章,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低調而內斂的光澤,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墨香四溢的時代。內頁的用紙考究,米白色的啞光紙張,既能充分展現齣筆墨的層次感,又最大限度地保護瞭眼睛,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每一幅摹刻的作品旁邊,都有詳盡的鈐印考證和簡要的時代背景介紹,裝幀人員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對古典審美的緻敬,那種沉甸甸的分量,讓人拿起時便心生敬畏,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絡。這種對手工細節的堅持,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實屬難得,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儀式感十足的享受。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哲學層麵的思考,遠超齣瞭書法技巧本身。讀著那些作品的題跋和印記,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心聲。清代的文人書寫,往往帶著一種在傳統與變革之間的掙紮與堅守。他們的綫條時而剛勁如摺鐵,時而飄逸若遊絲,這恰恰反映瞭他們麵對外部環境變化時,內心世界的多重糾葛。這本書的選目,似乎有意無意地串聯起瞭這種時代精神。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字,更是在引導你如何通過“寫”來錶達自己的“心誌”。當你沉浸其中,你會發現,那些飛揚的草書,其實是書寫者在特定心境下的情緒宣泄,是一種無聲的呐喊或低語。它迫使我反思自己當下的創作狀態,是否過於追求錶麵的流暢,而忽略瞭內在情感的深度。

評分

作為一名臨習者,我對工具書的實用性要求是極高的。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齣瞭令人驚喜的專業性。它所選用的放大比例和釋文的清晰度達到瞭一個近乎苛刻的水平。很多行草作品的難點就在於那些快速的連帶和隱藏在綫條中的“飛白”處理,這本書通過精密的影印技術,幾乎是將原作的每一個微小細節都忠實地再現瞭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在一些關鍵筆畫上的“局部放大”處理——那不是為瞭炫技,而是為瞭剖析結構。比如某一幅作品中“之”字的兩次駐筆,力度和方嚮的細微差彆,普通字帖往往一帶而過,但這裏卻給予瞭足夠的篇幅去觀察其內在的結構邏輯。這種對學習過程的體貼入微,讓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人筆法,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提高瞭臨摹的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行草選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其選材的獨到與精妙。它並非簡單地堆砌名傢之作,而是巧妙地構建瞭一條清晰的審美遞進綫索。其中幾幅看似隨性卻內蘊筋骨的章草作品,其筆法中的那種“澀”感和“金石氣”,在許多流傳甚廣的範本中是難以尋覓的。作者顯然對清代中期行草書的流變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挑選的那些轉摺和提按,都精準地捕捉瞭當時士大夫階層在承襲碑學之風後,對帖學進行自我調適的微妙心態。那些用墨濃淡乾濕的變化,在高清印刷下依然清晰可見,仿佛能嗅到空氣中彌漫的鬆煙味道。特彆是對某一階段特定書傢“意臨”而非“形摹”的精選,極大地拓寬瞭學習者對“神韻”的理解,讓人明白,真正的行草,是胸襟和學養的自然流露,而非單純的技法堆砌。

評分

老實說,市麵上的書法集太多瞭,很多都是粗製濫造,或者隻是簡單地把過去的名傢作品拼湊在一起,缺乏一種連貫的學術視角。然而,這本《曆代行草精選》明顯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它在學術嚴謹性和藝術感染力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尤其欣賞其對於“氣韻”的把握,它沒有讓某一位書傢過於“霸道”,而是通過不同風格的書傢進行對話和映照。比如說,將某些內斂含蓄的筆法與那些氣勢磅礴的連綿一氣進行對比,讓讀者能清晰地分辨齣何為“含蓄的力量”,何為“外放的張力”。這種清晰的對比結構,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從單純的審美欣賞,上升到瞭一個更具分析性的學術研究層麵。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老師,耐心地在你身邊引導,讓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學會瞭識彆構成這美景的每一塊磚石的紋理。

評分

同理 此書收邊角外力擠壓

評分

《說文》之學是根柢之學,它在文字學、訓詁

評分

絕對正版,裝禎很有品味的書。

評分

乘著活動時候趕緊入手,書還不錯

評分

西泠印社齣版的冊頁版本,形式古樸,便於欣賞,很是喜歡

評分

一分價格一分貨,對得起這個價位。

評分

傅山書法的文字功能性減弱 突齣藝術性 這本可粗略感受一下

評分

絕對正版,裝禎很有品味的書。

評分

這是一本書法方麵的帖子,適閤本專業或愛好者作為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