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百万级别畅销书作家廖信忠全新作品,廖信忠在2009年出版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讲述了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经出版即轰动两岸,登上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广州购书中心、上海书城等全国各大图书排行榜!上市三周狂销28万册,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廖信忠成为在大陆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
★这并不是一本拼凑资料和景点照片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家廖信忠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写台湾,26万字,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庙宇、高山族区、铁道,从台湾小吃到太平洋的风,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民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作者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他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湾。
★全书424页,四色印刷,26万字,上百张照片,知名设计师精美设计,采用超细腻超精致的内文纸。
《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内容简介:
经常有大陆的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去台湾的旅行,我突然发现他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台湾。我去书店买了大量的台湾旅行书,结果也是如此。于是,我决定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的角度写一本与台湾有关的书。
26万字,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庙宇、高山族区、铁道,从台湾小吃到太平洋的风,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民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我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我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湾。
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廖信忠,来自宝岛台湾,现居上海。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在大陆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
2009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轰动两岸,登上畅销书榜首,超过上百万册的销量,被誉为六十年来一本让13亿大陆同胞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2014年4月出版《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2014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2》。
目录
基隆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weiyi留下的气味。
台北
每次看到关于台北的文章,笔调很自然很莫名地就变得文艺地、充满小清新式地淡淡忧愁起来,仿佛台北就应该是那样的。
新北
新北的市区和台北市区明显比不上,但是那些自然风光,人文情调,却经常是shijieji的,恐怕,这才是新北市最自傲的地方。
桃园
作为台北的卫星都市,桃园zuida的特色就是没特色,什么都跟台北很像却又少了一点什么。
新竹
新竹古称“竹堑”,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地区,但它又有个名气更大的名字——“风城”。
苗栗
苗栗的观光主打就是客家小镇风情,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每到周休二日,就涌进这些山中宁静小镇,偷得浮生半日闲。
台中
白天的台中,就跟温驯的小绵羊一样,可是一到晚上,台中就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那样奔放。
彰化
若认真在这里生活,清新微凉的空气是每天早晨的惊喜,便宜大碗是乡下人做生意的诚意,这里有点乡下有点热闹,还有点可爱。
云林
南投
嘉义
台南
这种介于鲜明与淡远之间、悠然静默但却踏实的存在,是台南的特质,也是台南人的特质。
高雄
高雄是个有山、有海、有城市、有乡村,有现代文明和传统保存的市区与郊区,族群语言多元、信仰文化悠久的南方大地。
屏东
金黄色的耀眼阳光,透过白色云朵,刺眼却温暖地照射在这美丽的土地上,那美得如画一般的地方,是充满绿色的屏东。
台东
云雾缥缈在纵谷间,骑着自行车,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处处见到生活的惊喜与美好。台东,那是个会让人自然而然放松下来的环境。
花莲
来到花莲出了火车站,很快你就能感觉到这里的步调,就是“慢”,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地活。
台11线
环台行程中的青春热血公路,尤其是骑车环岛者,绝对不可错过这一段,如果你觉得你的旅行离不开海洋,那么你就走一趟这里吧!
宜兰
宜兰自古以多雨闻名,台湾有俗谚云“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
澎湖
澎湖是个多变的地方,有纯美的沙滩,有清凉如碧的海水,有生猛的海鲜,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就像散落在台湾海峡蓝色海洋中的宝石。
内文试读:
基隆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weiyi留下的气味。基隆人世世代代的日子都沾上了水痕,不管是海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汗水。基隆人,从海里来的灵魂,讨海人用渔网在海里捞出一辈子的岁月,有些斑驳;目击了几百年来侵略者各种来犯的炮台要塞,屹立在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转动。
台湾人都爱称基隆为“雨港”,终年好像都飘着蒙蒙细雨,常给人凄美苍凉的感觉。比起繁华的台北城,基隆没有便利的捷运,转运站前穿梭的是一辆辆公交车,由于地理环境紧邻台北,基隆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台北念书。台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许多家长用一双长满茧的手撑起一个家,就为了让孩子到台北念书补习,在他们眼里,台北的孩子总是光鲜亮丽又比较会读书。渐渐地,新生代基隆的孩子早已习惯台北城的繁华,遗忘了渔港和海浪的摇篮。
有人戏称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烟滤网,破破旧旧乱乱的。几十年来的基隆,的确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好像凝固在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这几年一有“北北基”(台北、新北、基隆)合并的风声,台北人都会摇摇手说“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吗”;同时,基隆市现在被新北市包围,不仅是学子外流,大部分上班族也选择到台北朝九晚五地工作,让它成为两地的卫星都市。基隆的观光离不开海,资源颇丰富,却没有好好开发宣传,如果要走路的话,需要花上一些脚程,公交车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对于没有当地人当导游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政府的政策往往都只是针对个别景点,没有做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市容的整顿,公交车的汰换和台北捷运工程的衔接。这种种因素,加上市政府好像总是麻痹的,出了几个让全台湾人当作笑柄的市长,不只是导致人口外流,也让基隆的观光景点距离登上国际舞台还差一大截。
台湾的中元节
中元节在台湾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孤魂野鬼在阴间受苦了一年,在农历七月间,让他们出来放风一个月,所以称为“鬼门开”。其间,阳间的人要好好伺候这些已经饥渴受苦了一年的孤魂野鬼,避免他们不爽来报复你,也希望这些孤魂野鬼略施点好处。中元节过去也习惯称为“鬼节”,一称鬼节,感觉就有些朦朦胧胧的神秘恐怖色彩。
所以在过去,“鬼门开”期间衍生的禁忌还真不少,灵异传闻在这阵子也特别多,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幸倒霉的事,都能推给孤魂野鬼作祟。比如台湾人最常说的,农历七月zuihao不要去游泳,如果游泳溺死了,就会有人说,这是孤魂野鬼在“抓交替”,绘声绘色,让人宁可信其有。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早期移民渡海来台开垦,面对这么一个陌生的艰苦环境,正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渡海,恶劣的台湾海峡是一关,如果平安顺利到达台湾开垦,又要遭受当地番人顽强的突袭抵抗,还有瘴疠疾病蔓延,加之毒蛇猛兽较多,到处都是死亡的威胁。俗语说“过番剩一半,过台湾无底看”,就是指古时候到外国做生意,只有一半的人可以生还,可是到台湾去的,却一个都没回来。
就算在台湾站稳了,又要面临不同族群间的“械斗”,汉人跟当地斗、闽南人跟客家人斗、闽南人里漳州人又与泉州人斗;村庄间为了水源可以斗,为了土地也可以斗,凡事皆可斗,又造成了一篇篇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的血泪故事。
民间相传,凡死于非命而又无妥善安葬者,怨气太重会化身为“厉鬼”,所以,中元节在台湾,某种意义上是在安抚这些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借由普度,建醮作法,希望受尽苦难的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免于饥寒,早日超度脱离地狱苦难。
台湾人很妙,也不直接称他们为孤魂野鬼,好像不太尊重,所以皆称他们为“好兄弟”,以后你到台湾听到人家说那些“好兄弟”,指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兄弟,别误会了;同样的避讳,墓地也不爱叫“墓地”,台湾人爱称之为“夜总会”。
中元节本来源自于佛教的“孟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在闽南台湾一带,又融合了“七月鬼门开”的民间传说。但在台湾,这“中元普度”又有它的历史意义存在。
两蒋文化园区
这指的是蒋介石以及他儿子蒋经国的灵寝所组成的一系列相关景点。蒋介石灵寝在慈湖,据说这个地方老蒋生前很喜欢来,因为景色像他的老家奉化县溪口,又因蒋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1962年由蒋中正手书“慈湖”并将行馆更名为“慈湖宾馆”。慈湖名称的“慈”字意为“慈母”。而他1975年过世后,其行馆也改为灵寝。其实蒋介石的灵柩停放于正厅,并未下葬,属于“暂厝”,因为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故乡安葬,所以他的安葬与否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前几年一直有迁葬到“国军公墓”的提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而蒋经国1988年去世后的灵寝则是在附近不远的头寮,一个小院子里,很符合他简朴的个性,但一样是“暂厝”。在台湾民众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里,蒋家后代为什么男丁一直遭遇不幸早死,就是因为蒋介石最终未下葬,遗体虽然做了防腐处理,但说白了就是“荫尸”啦!没有入土为安,导致其家族的衰败。
慈湖除了谒陵,最重要的观光点是仪队的换班仪式,同样的仪式你在台北的忠烈祠和中正纪念堂、中山纪念馆都看得到。几年前有叫停过一阵子,后因地方的观光需要,地方人士向“国防部”极力要求,才又再度恢复。
园区里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里头摆设的是来自于全台各地所拆除的蒋介石铜像,整个园区用步道将所有铜像摆放位置串联在一起。过去为了让台湾人时时可以“瞻仰”蒋公,刻刻思考蒋公的“伟大”,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蒋公铜像”,不管在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和广场、路口圆环,几乎是戒严年代weiyi的公共艺术。关于这些铜像的制作与摆放,以前还有一个“蒋公铜像制作办法”,铜像要全身或半身,站着、坐着或骑马,戎装或长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半身的只能做到三个扣子,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等。这个办法呢,除了教人怎么摆放,还列了如何维护,如果公然毁损,还会被以“叛乱罪”起诉。可是近几年蒋介石的神格化色彩越来越淡,人们也渐渐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些到处都是的铜像就显得很多余,于是开始拆除这些铜像,拆了之后也不知该怎么办,而大溪当地突发奇想,将这些拆除的铜像都收过来摆在公园里,结果共收了150多座形态各异的蒋公铜像,有大有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与骑马的塑像,每一座铜像皆具其时代背景及原所在位置。那么多蒋公铜像聚在一起,非常有后现代特色。
在慈湖灵寝后方的后慈湖,因长期是军事要地而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原始林中,一连五栋的战备办公室坐落于此。此外这里还有从行馆通往指挥所的战备隧道,如今已经成为蝙蝠洞,为了不影响蝙蝠的生态,游客可以通过外面的监视器来一窥隧道内的蝙蝠动静。
若撇开过去沉重的历史政治包袱来这儿参观,可以发现整个园区结合了历史并发挥当地特色,以活泼可爱的方式来取代过去的严肃和死板,是一个成功打出观光名号的观光典范。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纸张的选择带有天然的纹理,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使得那些高分辨率的照片在视觉上传达出的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内文的布局非常灵活,有时照片会占据整整两页,以一种史诗般的广阔感扑面而来;有时则巧妙地将几张尺寸不一的小图并置,形成一种有趣的对话和节奏感。这种视觉上的张弛有度,使得阅读过程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有高潮也有舒缓的间奏。更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在配文(如果存在的话,此书的文字介绍非常克制)中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叙述风格,它不煽情,不强加观点,只是客观地陈述观察到的事实,却能引发读者内心更深层次的共鸣与思考,这种高级的留白处理,是很多同类作品所缺乏的。
评分这本摄影集,光是翻开扉页,那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就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拍摄的角度极其巧妙,完全避开了教科书式的刻板印象,真正捕捉到了台湾日常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带着人情味的画面。比如,有一张捕捉到老旧眷村巷口,阳光斜斜地洒在晾晒的衣服上,一个老人正低头专心地整理着一盆兰花,那种宁静和岁月感,让人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竹叶的声音。摄影师对于光线的运用简直是炉火纯青,他知道如何让光影在不经意间勾勒出建筑的纹理和人物的表情,使得即便是最寻常的街景,也充满了戏剧性的美感。我尤其欣赏的是,他似乎对那些被主流叙事遗漏的角落怀有一种深切的关怀,无论是偏远山区的雾气缭绕,还是都市边缘的霓虹迷离,每一张照片都在低语,讲述着一个不被广泛提及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风景的书,更像是一份用影像写成的城市肖像志,细节丰富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背起行囊,去寻找那些他定格下的瞬间。
评分坦白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是抱持着一种审慎态度的,毕竟“旅行记录”的书籍市面上太多,往往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然而,这本作品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深度和对细节的执着。它不是那种只顾着罗列著名景点的导览手册,而是真正沉浸于台湾社会肌理之中的观察。我看到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人工作的场景,那种老一辈匠人额头上深刻的皱纹,手中布满老茧的痕迹,以及他们制作工具时发出的规律声响,都被镜头精准地捕捉了下来。这种对“劳作之美”的聚焦,让我体会到一种朴素而强大的生命力。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地方性”的意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口音的细微差别、甚至不同地区食物的烹饪差异,都被细致地梳理出来,构筑了一个立体而多维的台湾形象,绝非扁平化的符号可以替代。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触动的,是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捕捉能力。他似乎总能找到那些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比如,他拍摄了高雄老港区那些锈迹斑斑的巨大起重机,它们沉默地矗立着,背景是飞速发展的新兴建筑群,这种强烈的对比立刻就将人拉入一种关于变迁与永恒的哲学思考之中。又比如,他对传统庙宇庆典的记录,那些世代相传的服饰、仪式和人们虔诚的眼神,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种文化基因的顽强。这不是简单的记录“发生了什么”,而是记录“事物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读完合上书本,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零散的画面,而是一条清晰的时间轴,让人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纵深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其中几代人的生命历程。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体验,远超出了“旅游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对生活美学的深度剖析。它教会我,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那些不被刻意粉饰的日常细节里。我注意到作者对不同地区日常生活的微小差异非常敏感——比如北部清晨市场里那种忙碌而迅速的节奏,与南部午后老街上慢悠悠的、带着慵懒感的氛围,被他清晰地区别开来。他捕捉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风土人情,更是渗透在空气中的那种独特的“气场”。翻阅此书,我感觉自己的感官被重新校准了,我开始留意身边生活中那些原本被忽略掉的色彩、声音和气味。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察范本,它证明了用心去感受,即便是最平凡的街角,也能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和故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