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任继愈

一代大师任继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南著 著
图书标签:
  • 任继愈
  • 京剧
  • 戏曲
  • 文化
  • 艺术
  • 大师
  • 中国戏曲
  • 戏艺
  • 表演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雅世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29788
商品编码:100588173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代大师任继愈

原   价:26.80元

作者:何南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38729788

字数:230000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一名传统知识分子,他经历了动荡的20世纪初期,这种巨大的世纪动荡促使他探寻人的价值、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现代化的轨迹。他以惊人的兴趣和精力广泛研究哲学、神学、历史、文学等等,并且在相关领域成就卓越,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 《宗教大词典》、 《中国道教史》、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中华大典》等学术著作为他赢得了持久的注意力和广泛的敬意。他同时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极少数的幸运者,无论时局如何变迁,他在学海中浮沉,为教育尽力,被毛泽东誉为“风毛麟角”。

目录


引子
章 在路上
节 小学时代
多思的童年
难忘的曹老师
第二节 中学时代
难忘的初中老师
书中自有天地
火热的高中生活
第三节 大学时代
北大哲学系
第四节 西南联大
难忘的“小长征”
校园学术民主氛围浓厚
听名师讲课
战火之中的书声
收获于联大的爱情
……
第二章 在书中
第三章 在国图
第四章 永远的怀念
后记
附录一 任继愈年谱
附录二 任继愈著作年表
本书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江海同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衰与智慧》 一部横跨数千年、勾勒出华夏文明与水脉共生图景的恢弘巨著。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功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水利工程。它以磅礴的史诗笔触,深入剖析了自史前时代萌芽,历经夏商周的初步规划,秦汉的大规模开凿,魏晋隋唐的继承与创新,直至宋元明清的精细化管理,直至近现代的变革,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体系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单纯的防御到综合利用的完整发展脉络。 第一部:源起与奠基——史前洪荒中的治水初啼(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771年) 本卷追溯了中华文明与大江大河的血脉联系。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早期灌溉工具和防御工事残迹入手,阐述了先民对水患的恐惧与对丰沛水力的渴望。重点探讨了“大禹治水”这一半神话半史实的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早期社会组织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雏形。 详细描绘了早期堤坝、陂塘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早期部落联盟如何通过统一的治水行动,逐步完成了权力中心的构建和国家形态的初步确立。特别关注了黄河中下游早期治理模式的形成,以及长江流域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因地制宜的工程实践。这一时期的工程,虽然规模有限,但其“顺势而为,疏导为主”的基本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第二部:帝国工程的崛起——秦汉大一统背景下的水利宏图(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为大规模、系统性的水利工程提供了政治保障和资源调动能力。本卷聚焦于国家意志驱动下的“超级工程”。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立即着手于“水经”的梳理与治理,重点分析了灵渠的开凿——这一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伟大工程,如何从军事运输和经济交流的角度,重塑了南北水运格局。汉代则将重点投向了北方旱地的开发与灌溉体系的完善。我们细致考察了关中地区(如郑国渠、白公渠)以及河西走廊水利设施的重建与拓展。书中不仅分析了这些工程的土木技术(如夯土技术、石料开采与运输),更深入探讨了国家如何通过“官司”制度来管理劳动力、分配水权和维护工程,揭示了水利系统如何成为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多元交融与技术飞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融合与创新(公元220年—公元907年) 这是一个水患频繁、政权更迭动荡的时期,却也是水利技术在地域差异中不断精进的关键阶段。 南方,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发展出了精巧的圩田、梯田和复杂的水闸系统,以适应低洼湿热的环境。北方在历经战乱后,隋朝的重建工作尤为引人注目。本卷将着重论述隋朝京杭运河体系(尤其是永济渠、通济渠的疏浚与连接)的宏大构想及其对南北物资流通的革命性影响。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日益成熟,出现了专业的“水部”官员,并开始注重运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理论知识,为后世的工程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部:技术成熟与制度精细化——宋元时期的水利管理与民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代商业空前繁荣,对稳定的漕运和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卷详细剖析了宋代水利制度的“精细化”趋势。 着重探讨了宋代在水文监测、水文记录方面的进步,如里程碑式的《营造法式》中对水利工程相关构件的规范化描述。在防洪方面,宋人对“蓄泄兼施”的理念进行了深入实践,各地兴建的规模宏大的海塘、湖堤工程,极大地保障了沿海和湖泊周边的人口安全。元朝接续了宋代的成果,并利用其庞大的帝国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运河的航运功能,确保了元大都的物资供应。 第五部:集大成与防范于未然——明清的巩固、改良与体系化(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水利工程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工程特点是“巩固存量,完善细节,严密防范”。 本书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明清时期对黄河、淮河的治理方略。以河道总督制度的建立为标志,中央集权对水利系统的控制达到了巅峰。详细解读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在治理黄河中的实践与争议,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对后世治理思路的影响。同时,南方,如太湖流域的疏浚、江浙海塘的加固,以及全国范围内水库、陂塘网络的维护,体现了对“水利乃国之大事”的深刻认识。本卷亦收录了大量地方志中记载的乡绅、士大夫在地方小型水利设施维护中的积极作用,展现了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协同管理模式。 结语:千年智慧的沉淀与反思 全书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几大核心智慧: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适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高度成熟的组织与动员能力、以及一套兼顾了行政、技术与经济的复杂管理体系。它也客观地指出了古代工程的固有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特大型、超预期的自然灾害(如清末黄河的多次决口)时,传统工具和理论的脆弱性。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而又不失细节的视角,让读者理解,华夏文明的辉煌,不仅仅是宫殿楼阁的巍峨,更是那条条贯穿山河、滋养万物的江河湖海背后,无数先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是关于权力、技术、环境与生存之间复杂博弈的千年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一代大师任继愈》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度对话。书中,任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立体而生动的肖像。我感触最深的是他身上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士大夫精神。他不仅仅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文化巨人。书中对任先生与同时代诸多学界巨擘的交往和思想交流的描写,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置身于那个群星璀璨的学术盛宴之中。我看到了不同学术流派的碰撞,不同思想的交融,以及任先生如何在其中保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学者的风骨,看到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坚守,看到了他们在追求真理时的无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对任继愈先生充满了敬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一代大师”这个 title 吸引的,但翻开《一代大师任继愈》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这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名人传记。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发展史,而任继愈先生,正是这条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书中对任先生学术思想的梳理,从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研究,到他对文化史的宏大视野,再到他对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深入探讨,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整合能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能够站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文化,并且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书中关于他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如何构建新的学术范式,都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大师”不只是拥有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刚翻完《一代大师任继愈》,掩卷长思,心中百感交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任继愈先生的人生轨迹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紧密相连,深刻影响了数代人。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任先生早年在艰难困苦中求学,到他在学术上披荆斩棘,勇攀高峰,无不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执着。书中对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的描述,更是引人入胜。我特别被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他在现代学术语境下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所折服。他并非食古不化,而是能与时俱进,将古老的智慧发扬光大,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风骨,一个智者的担当,以及一个时代巨擘的传奇人生。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案头宝典,更是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关心民族命运的读者值得珍藏的精神食粮。

评分

《一代大师任继愈》这本书,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的。它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师”形象,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只有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求索。书中大量引用的史料和任先生的亲笔文字,让整个故事变得异常真实可信。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任先生在“文革”时期所经历的磨难,那段历史的描述令人心痛,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学术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让我对“大师”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并且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肯定。任先生的智慧、胆识和人格魅力,通过这本书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

这本《一代大师任继愈》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与任老先生一同经历时代的变迁,感受思想的碰撞。书中的文字朴实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对史料的考证一丝不苟,对人物的评价也力求客观公正。读到任先生晚年依然笔耕不辍,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倾注毕生心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对待学术的态度,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关于他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等领域研究的阐述,虽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但作者将其梳理得清晰有序,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任先生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任继愈这位伟大的学者,更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