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套装上下册)(缩印本)》共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30本,分为通用标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防火、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建筑节能七个部分。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目录
1 通用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9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2001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无)
2 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98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1999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无)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一87(无)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无)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无)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无)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无)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无)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无)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
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86—92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
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无)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城市粪便处理厂(场)设计规范CJJ64—95
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间距标准GB50285——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3 工业建筑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02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56—2002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GB/T50294—1999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
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9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50322—2001
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08—2007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
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GB50435—2007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
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GB50475—2008
下册目录:
4 建筑防火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222—9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98—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284—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200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151—92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96——93
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87
卤代烷130l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9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999年版)GB50193—9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5 建筑设备
(给水排水·电气·防雷·暖通·智能)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6 建筑环境
(热工·声学·采光与照明)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50441—2007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无)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无)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2005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119—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1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200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50325——2001
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T50355—2005
7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376—2006
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443—2007
精彩书摘
建筑物的主要用房迎着夏季主导风向布置,以利季风直接通过窗洞口进人室内。(2)绿化建筑物也是行之有效的防热措施,可以在建筑物的东、西向墙种植可攀爬的植物,通过竖向绿化吸热,减少太阳辐射热传人室内。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绿化,设置棚架廊亭,建水池、喷泉等以降温,调节小气候。(3)在建筑物的外窗设置活动式外遮阳,包括铝制、木制、金属制的百叶卷帘(浅色),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4)建筑隔热主要通过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采用双玻窗、节能墙体,屋顶和地面硬质铺装改为可保持水分的保水性材料铺装等措施提高外墙、外窗、屋顶的隔热性能,满足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要求。建筑隔热设计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4.2本条规定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一般要求,其中城镇住宅数量和质量近20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热环境质量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南方地区住宅装有空调防热的已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夏热冬冷地区居民住宅需要冬天保温、夏天防热,空凋的数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民住宅一直以要求保温为主,但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这些地区夏季持续出现高温的现象,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住宅也部分地安装了空调。综上所述,我国城镇居住建筑装置空调设备成了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需求。为此,设计带有家用空调的建筑时,还应考虑如下设计原则:
应根据当地热源、冷源等资源情况,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设备的稳定性等条件,合理、科学地确定空调方式及设备的选型,尤其要从节能、节资的角度合理比选确定。
设有空调的建筑,其建筑的平面和剖面设计应合理处理好设备及其附件和管线所用空间和位置,即要保证系统良好使用,节约设备管线所占空间,又要不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功能和环境美观。
前言/序言
《建筑设计规范实用手册:理论与实践精解》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规范实用手册:理论与实践精解》旨在为广大建筑师、工程师、规划师、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设计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本书并非对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的简单汇编,而是致力于在条文本身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科学原理以及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图示说明和表格对比,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规范的精髓,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更加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 第一部分:设计规范的基石与演进 本书的开篇将回顾建筑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在保障公共安全、提升建筑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深入探讨规范的制定原则,包括风险评估、科学论证、社会共识等,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规范体系的差异与联系。通过追溯规范的“前世今生”,读者能够建立起对规范体系的宏观认知,理解为何某些条文会以特定的形式出现,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知识积淀。 1.1 建筑设计规范的定位与意义: 探讨规范作为建筑设计“硬约束”的核心价值,分析其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风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1.2 规范的制定原则与科学基础: 剖析规范条文的科学依据,如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热工学、声学、光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知识在规范中的体现。以结构安全为例,将阐述荷载标准、材料强度、构件设计方法等如何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而来。 1.3 不同规范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简要介绍国际上主要的建筑设计规范体系,如欧洲规范(Eurocodes)、美国规范(IBC, ASCE等),分析其异同点,并探讨我国规范在吸纳国际先进经验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1.4 规范的更新与发展趋势: 关注规范如何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以及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兴领域中规范的演变方向。 第二部分:主体结构安全设计精解 主体结构安全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本部分将围绕主体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如荷载、材料、构件设计、抗震设计等,进行详尽的解读与分析。本书并非简单照搬规范条文,而是将条文置于具体的工程场景中,分析其背后的计算逻辑、设计思路和安全冗余。 2.1 荷载与作用: 详细解读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各类荷载的确定方法。针对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域气候条件,提供荷载取值的参考依据和工程实践建议。例如,在风荷载部分,我们将分析风洞试验、风荷载体型系数、阵风系数等的意义,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高度、不同形状建筑物的风荷载。 2.2 结构材料: 深入阐述混凝土、钢材、砌体、木材等常用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使用要求及设计取值。特别关注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防火性能等,以及如何根据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检验。我们将探讨不同等级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能差异,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配合比、施工要求等。 2.3 构件设计与构造要求: 针对梁、柱、板、墙、基础等主要结构构件,逐一剖析其设计原理、构造要点和详图表示方法。例如,在梁的设计部分,我们将详细解析受力分析、配筋计算、抗剪设计、构造措施等,并提供常见梁节点构造示意图。 2.4 抗震设计: 这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系统介绍抗震设计的概念、原则、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体系选择、构件抗震构造要求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不同场地条件和建筑高度下的抗震设计计算,以及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节点构造。例如,我们将详细讲解隔震、减震等新型抗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条件。 2.5 结构整体稳定性与连接设计: 关注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包括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分析不同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锚固连接等)的力学性能和构造要求,强调连接节点在结构安全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建筑功能与环境设计要素 建筑设计不仅关乎安全,更关乎使用功能、舒适性和环境效益。本部分将聚焦于建筑的各类功能性设计,包括建筑防火、公共卫生、采光通风、隔声保温、无障碍设计等,以及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 3.1 建筑防火设计: 深入解读建筑防火分类、防火分区、疏散逃生、消防设施等规范要求。通过火灾场景模拟,分析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性质的防火设计要点,强调防火设计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中的首要地位。我们将具体分析不同建筑高度、不同使用人数对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的要求,以及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的设置标准。 3.2 室内环境质量: 关注建筑内部的声、光、热、湿等环境要素。详细解析采光、通风、隔声、保温、防水等规范要求,并提供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例如,在采光设计部分,我们将介绍自然采光系数、采光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窗户尺寸、朝向和遮阳来提高室内采光效果。在隔声部分,我们将分析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以及如何通过墙体、楼板的构造设计来达到规范要求的隔声标准。 3.3 建筑材料与构造: 结合主体结构设计,深入探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防火性、环保性以及构造措施的应用。关注墙体、屋面、楼地面、门窗等部位的构造做法,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满足节能、保温、防水、隔声等综合要求。 3.4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阐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重点介绍建筑节能、节水、节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项目,分享绿色建筑设计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我们将详细介绍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自然通风利用)和主动式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利用、高效能空调系统)的应用。 3.5 无障碍设计与适老性: 强调建筑设计的包容性,解读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如坡道、电梯、扶手、卫生间等设施的设计。关注如何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建筑环境。 第四部分: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部分将精选典型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商业、公共建筑等)的工程项目,深入剖析其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和解读设计规范。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清晰地看到规范条文如何在实践中落地,以及设计师如何巧妙地运用规范来解决设计难题。 4.1 住宅建筑设计案例: 以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住宅项目为例,详细解析其在结构安全、防火、隔声、保温、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和规范应用。 4.2 办公建筑设计案例: 针对办公建筑的特殊功能需求,如灵活的空间布局、高效的办公环境、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展示其设计过程中的规范解读和技术创新。 4.3 商业与公共建筑设计案例: 选取商场、剧院、体育馆、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商业与公共建筑,分析其在人流疏导、消防安全、特殊设备安装、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4.4 工业建筑与特殊建筑设计案例: 简要介绍工业厂房、仓库、展览馆等特殊建筑的设计要点,以及其在结构荷载、防火防爆、特殊设备支撑等方面的规范遵循。 第五部分:设计流程与规范应用技巧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回归到设计实践的流程,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将规范应用于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将分享高效的设计方法、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常见的设计误区,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提升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5.1 设计任务书与规范选型: 如何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因素,准确选择适用的设计规范。 5.2 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方法: 学习如何准确解读规范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强制性要求和推荐性要求。 5.3 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建立符合规范的设计流程,加强设计审核,确保设计成果的合规性。 5.4 常见设计误区与规避: 总结设计实践中常出现的对规范理解不清或应用不当的情况,并提供规避建议。 5.5 规范的学习与更新: 强调持续学习和掌握最新规范动态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建筑设计规范实用手册:理论与实践精解》以其严谨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力求成为建筑设计领域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将设计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功底,从而创造出更多高品质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