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孝经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经典译注
  • 原文注释译文
  • 修身养性
  • 中华文化
  • 伦理道德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82
商品编码:1007191232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682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徐艳华,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读经典名著,可修养自我心灵,领悟显现哲思,改进处事方法。《孝经》一书,即以通俗易懂且严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孝道道理揭示得生动明确,从而使得孝道思想深入人心。这本小书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简介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本书收录了《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本书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 录

【孝经 目录】

开宗明义章………… 005

天子章第二……………… 009

诸侯章第三……………… 012

卿、大夫章第四………… 016

士章第五………………… 020

庶人章第六……………… 023

三才章第七……………… 025

孝治章第八……………… 029

圣治章第九……………… 033

纪孝行章第十…………… 039

五刑章第十一…………… 042

广要道章第十二………… 044

广至德章第十三………… 047

广扬名章第十四………… 049

谏诤章第十五…………… 052

感应章第十六…………… 055

事君章第十七…………… 058

丧章第十八…………… 060

附录

劝孝歌………………… 066

劝报恩篇…………… 071

陈情表………………… 082

二十四孝……………… 087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115

唐玄宗御注《孝经》… 119

孝经刊误……………… 142

评 价……………………… 154


  精彩书摘

开宗明义章

【主旨】

本章题为“开宗明义”,“开”是提示,“宗”是根本,“义”是义理,可见本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揭示了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原文】

仲尼①居,曾子②侍。子曰:“先王③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④,民用⑤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⑦。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⑧,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夫孝,始于事⑨,中于事君⑩,终于立身。《大雅》11云:‘无念尔祖12,聿修厥德13。’”

【注释】

①仲尼:孔子的字。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②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③先王:古代的圣贤帝王,旧注指尧、舜、禹、文王、武王等。

④以顺天下:使天下人心顺从。顺,顺从。

⑤用:因而,由此。

⑥避席:离席而立,古代的一种礼节。席,铺在地上的草席,这里指自己的座位。

⑦教之所由生也:古代有“五教”之说,即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在儒家学者看来,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⑧毁伤:破坏,毁坏,一般认为见血为伤,亏损为毁。

⑨始于事:以侍奉双为孝行之始。一说为从幼年时期以侍奉双为孝。

⑩中于事君:中,中间,指人的青壮年时期,一说是以为君王效忠、服务为孝行的中级阶段。

11《大雅》:这里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2 尔祖:你的祖先。

13 聿修厥德:《尔雅》中说:“聿,循着,述也。”厥,代词,与“其”相似。

【译文】

,孔子在家中闲坐,他的弟子曾参在一旁侍奉。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zui重要的事物之理,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觉得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席站起身来向孔子恭敬答道:“学生很鲁钝,不太聪敏,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地告诉你。孝道听起来让人觉得范围很广,但做起来并不复杂,你要懂得爱,先要从珍惜自己开始。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丝头发、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遵从孝道的开始。而修立自身的崇高品质,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名誉传颂于当时,而且可以使其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都会因敬慕之心推本寻源,也会对他父母教养的贤德大加赞誉。这样,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行而荣耀万千,这便是孝道的完成。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侍奉双;到了中年,便外出做官,以此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尽忠;zui后,扬名显,让父母感受到荣耀,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的圆满的结果。《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你要努力去发扬光大祖先的德行。’”

【提示】

按照意思划分,本章共分四段: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为段,孔子给弟子提示


  前言

前言

中国文化史上,有这样一本小书,它的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两汉以来的古代中国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至一国君主,下至寻常百姓,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本小书就是《孝经》。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孝道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对稳定社会,弘扬先进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孝”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深入人心,与《孝经》的传播密不可分。作为“儒家十三经”(即《诗经》《尚书》《易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的《孝经》,以简要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古人视为一切道德根本的孝道。《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道好像日月星辰运行于天际永恒不变一样,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并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天下,臣民能够用孝立身行世。与此同时,《孝经》还在中国伦理思想中次阐述了“移孝作忠”的思想,将孝敬双与忠于君主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上新的高度,认为仁爱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和睦有序,“孝悌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实现天下的和谐。

《孝经》在儒家思想史上把孝提升为社会的政治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孔子看来,懂得了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我的志向是通过《春秋》反映出来的,而我的行为都体现在《孝经》里。)可见,研读《孝经》,有助于

我们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提炼出积极的成分,用于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经》: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与传承 《孝经》,作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道德伦理教育的基石。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孝”这一最 fundamental 的道德观念,勾勒出一条从个体修身到家国天下的道德实践路径。本书《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并非对《孝经》本身的介绍,而是致力于为读者呈现这部经典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以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一、 孝道的历史渊源与哲学内涵 “孝”在中国文化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与发展过程。“孝”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孝”更多地体现在对祖先的祭祀和对长辈的尊敬上,是一种宗教性的、仪式的敬畏。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思想的活跃,孔子及其弟子开始对“孝”进行系统化的哲学阐释。 《孝经》正是集大成者,它将“孝”从单纯的祭祀行为提升到一种积极的道德实践,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和行为规范。书中明确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开宗明义章》)这意味着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起点。它强调,孝不仅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更是一种对生命延续的尊重,是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其哲学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首先,它体现了“敬”的原则。所谓“居则致其敬”,(《丧亲章》)孝子对父母的敬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崇,是将父母置于重要位置,时刻心怀敬意。其次,它强调“养”的责任。父母养育子女不易,子女长大成人后,理应尽力供养父母,使其安享晚年。但《孝经》中的“养”并非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包含着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安宁。 更深层次地,《孝经》将孝与“忠”联系起来。“孝子之事亲也,则其事君也,亦事君也。”(《谏诤章》)孝子在家中奉事父母,在朝廷则忠于君王。这种将家庭伦理延伸到政治伦理的逻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认为,一个能够孝敬父母的人,必然也能够忠于国家,因为这种对责任的担当和对权威的尊重,是相通的。 《孝经》还提出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丧亲章》)的观点。慎重处理父母的丧事,认真追念父母的恩德,能够感化人心,使社会风气淳朴厚道。这表明,《孝经》中的孝道,已经超越了家庭的范畴,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孝道实践。 二、 《孝经》的结构与核心思想 《孝经》全书共十八章,篇章结构清晰,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本书将以精炼的译注形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领略其思想的精髓。 《开宗明义章》: 奠定全书基调,点明“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的源头。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章》)这是孝的起点,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也是对父母赐予生命的感恩。 《为政章》: 论述如何实践孝道。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章》)将孝道与为政联系起来,指出君主以身作则,践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莫不效仿,社会自然和谐。 《至治章》: 进一步阐述孝道对政治的意义,强调“五者,帝王之道,臣民之行,不可乏也。”(《至治章》)孝道是帝王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也是臣民行为的基本准则。 《纪孝行章》: 详细列举孝行。从“亲亲”到“事君”、“事长”,将孝的实践范围逐步扩大,说明孝不仅仅局限于对父母,更包含对社会各个层面的责任和义务。 《五刑章》: 讨论孝与刑罚的关系。指出“刑罚,父母之害也。”(《五刑章》)犯罪会给父母带来羞辱和痛苦,所以要“不违父命”。这并非是鼓励愚孝,而是强调行为的后果会牵连到家人,因此要谨慎行事。 《广至教章》: 论述教化的重要性。认为“教也者,长幼之业也。”(《广至教章》)教育是传承孝道,培养德行的关键。 《闵子侍父章》: 以闵子骞的事迹为例,生动刻画了孝子的仁爱之心和奉养父母的恭敬态度。 《仲尼燕居章》: 描绘了孔子在家的生活场景,借以说明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时刻保持对父母的敬爱。 《将嫁章》: 论述女子出嫁后如何孝敬公婆,强调“妇道”与孝道的结合。 《圣治章》: 强调圣王通过孝道治国,使天下归于太平。 《养育章》: 详细阐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以及子女应如何回报。 《谏诤章》: 论述孝子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强调“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谏诤章》)指出子女对父母的谏诤,并非忤逆,而是出于爱护,防止父母犯下更大的错误。 《感应章》: 强调孝道的感化力量,认为“事亲以孝,则子孙顺矣。”(《感应章》) 《事久章》: 探讨了“事亲”的持久性,强调孝道需要贯穿一生。 《乐治章》: 描绘了以孝治国的理想景象,君臣父子和谐共处。 《五服章》: 讨论了亲属关系和服丧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孝道的实践规范。 《免死章》: 提出“孝子不遭,则孝以事亲。”(《免死章》)的观点,认为孝顺能够带来福报,甚至能免于死亡。 《虞祭章》: 强调祭祀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祭祀能够表达对祖先的追念和敬意。 三、 《孝经》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孝经》自诞生以来,便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极其崇高的地位。它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一起,构成了儒家经典的核心体系。 道德教化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将《孝经》作为重要的官方教材,用于教育民众,推行道德教化。皇帝常以“孝治”为号召,通过表彰孝子来树立榜样,维护社会秩序。 家庭伦理的典范: 《孝经》所倡导的孝道,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它强调尊老爱幼,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责任与义务,构成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基本框架。这种重视家庭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政治思想的基石: 如前所述,《孝经》将孝道与政治紧密结合,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家国同构”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官员选拔制度。 文化传承的载体: 《孝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所蕴含的价值观,通过代代相传的教育和实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时至今日,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蕴含着孝道感恩的深厚情感。 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 尽管时代变迁,科技发展,但《孝经》所倡导的“敬”、“爱”、“责任”、“感恩”等核心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新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挑战,但对父母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尊重,依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理解和践行孝道,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本书《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呈现了《孝经》原文的精炼,更在于通过详实的注释和通俗的译文,帮助读者跨越古今的鸿沟,真正理解和体悟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它将引领读者走进孔子及其弟子们所构建的那个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世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强大生命力,并从中汲取滋养,以更加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被作者在译注上的细致和深刻所折服。许多看似简单的字词,在深入解读后才发现其内涵的丰富性。《孝经》本身篇幅不长,但其思想的重量却不容小觑,这本书的译注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挖掘和梳理的。他们不仅仅是做简单的字面翻译,更重要的是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儒家思想体系的脉络融入解释之中,使得我们这些现代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孝”这一概念在古代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礼制和德行修养的段落,译注提供的参考和引申,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我发现,即使是反复读过一些相关的论述,通过这本读本的重新梳理,总能获得新的感悟,这才是优秀注本的价值所在。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通往古代圣贤智慧的门径,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二手答案。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很多国学经典读本要么为了追求学术深度而变得过于枯燥,要么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了原文的准确性。然而,这本《孝经》的译注团队显然在两者之间下了苦功。注释部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显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但这些引用的点缀恰到好处,不会让你感觉自己正在读一本注释辞典。译文部分则精准地抓住了原文的“气韵”,让人读起来既有文采,又不失其意。我特别留意了几个关键概念的翻译处理,发现译者选择了既符合现代语境又不偏离原意的表达,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可以说,无论是作为入门教材还是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这本书都能胜任,展现了扎实的编辑功底和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体贴入微”的设计。随书附带的排版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即便是需要对照原文和译文时,目光的移动也无需费力。装帧和纸张的选择,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更重要的是,它的定价对于提供如此高质量的译注内容来说,显得非常具有性价比。我曾经尝试过一些网络资源上的免费文本,但那些往往零散且缺乏权威性,读起来总像是碎片化的知识拼凑。而这本集成了原文、注释、译文的精粹读本,提供了一个完整、权威的学习路径。它成功地将晦涩的古代典籍转化成了一份可亲近、可理解的现代读物,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这无疑是近年来我购买的众多文化类书籍中,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一本。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了我的预期。我购买它原本只是想满足一下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没想到它对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书中强调的“慎终追远”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对自身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和激励。译文的语言选择非常巧妙,既保持了古文的庄重感,又确保了现代人能够毫不费力地吸收其中的精神要义。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原则应用到与家人日常的沟通和互动中,发现确实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和谐。相较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这本《孝经》读本更像是一位温和的长者,循循善诱,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对于想要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回内心定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精神栖息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能感觉到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放在书架上非常醒目。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保留原文的韵味,又能提供详尽解析的儒家经典读本,这本《孝经》正合我意。尤其欣赏它将原文、注释和译文分栏排版的清晰布局,阅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到混淆和疲惫。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经典的人来说,这种排版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特别喜欢注释部分的详尽程度,很多我以前模棱两可的理解,通过这些注释一下子就清晰了。翻译部分也相当到位,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流畅自然,让人能更贴近古人的思想脉络。总之,从物理层面到阅读体验,这本书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准,绝对是值得收藏和细品的佳作。

评分

书的内容很好。

评分

虽然还没看过,感觉很好

评分

可以可以,喜欢

评分

纸质一般,一分钱一分货。

评分

商品非常好,快递又快。

评分

好好

评分

很好,建议购买

评分

虽然还没看过,感觉很好

评分

虽然还没看过,感觉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