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章概述:逐节复习该章所学内容:给出有助于学生理解该章重点和难点的有益提示:巩固该章的重要经济学术语。
问题与简答题:包括多步骤的应用题和基于某一个问题提出的简答题。
自我测试题:包括15道判断正误题和20道单项选择题。
进阶思考题:帮助学生把该章介绍的经济理论和工具运用于现实世界。
内容简介
《经济学原理(第5版)学习指南》是与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第5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的学习辅导书。它完全基于第5版的教科书而设计,覆盖了所有章节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精准。学生可以通过《经济学原理(第5版)学习指南》增进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提高运用经济理论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大卫·R.哈克斯(David R.Hakes)北依阿华大学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前言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本章概述
1.2 问题与简答题
1.3 自我测试题
1.4 进阶思考题
1.5 答案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 本章概述
2.2 问题与简答题
2.3 自我测试题
2.4 进阶思考题
2.5 答案
附录2A
2A.1 应用题
2A.2 判断正误题
2A.3 附录2A的答案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本章概述
3.2 问题与简答题
3.3 自我测试题
3.4 进阶思考题
3.5 答案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 本章概述
4.2 问题与简答题
4.3 自我测试题
4.4 进阶思考题
4.5 答案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5.1 本章概述
5.2 问题与简答题
5.3 自我测试题
5.4 进阶思考题
5.5 答案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 本章概述
6.2 问题与简答题
6.3 自我测试题
6.4 进阶思考题
6.5 答案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 本章概述
7.2 问题与简答题
7.3 自我测试题
7.4 进阶思考题
7.5 答案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8.1 本章概述
8.2 问题与简答题
8.3 自我测试题
8.4 进阶思考题
8.5 答案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9.1 本章概述
9.2 问题与简答题
9.3 自我测试题
9.4 进阶思考题
9.5 答案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10.1 本章概述
10.2 问题与简答题
10.3 自测题
10.4 进阶思考题
10.5 答案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1 本章概述
11.2 问题与简答题
11.3 自我测试题
11.4 进阶思考题
11.5 答案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12.1 本章概述
12.2 问题与简答题
12.3 自我测试题
12.4 进阶思考题
12.5 答案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生产成本
13.1 本章概述
13.2 问题与简答题
13.3 自我测试题
13.4 进阶思考题
13.5 答案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4.1 本章概述
14.2 问题与简答题
14.3 自我测试题
14.4 进阶思考题
14.5 答案
第15章 垄断
15.1 本章概述
15.2 问题与简答题
15.3 自我测试题
15.4 进阶思考题
15.5 答案
第16章 垄断竞争
16.1 本章概述
16.2 问题与简答题
16.3 自我测试题
16.4 进阶思考题
16.5 答案
第17章 寡头
17.1 本章概述
17.2 问题与简答题
17.3 自我测试题
17.4 进阶思考题
17.5 答案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18.1 本章概述
18.2 问题与简答题
18.3 自我测试题
18.4 进阶思考题
18.5 答案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19.1 本章概述
19.2 问题与简答题
19.3 自我测试题
19.4 进阶思考题
19.5 答案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20.1 本章概述
20.2 问题与简答题
20.3 自我测试题
20.4 进阶思考题
20.5 答案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21.1 本章概述
21.2 问题与简答题
21.3 自我测试题
21.4 进阶思考题
21.5 答案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22.1 本章概述
22.2 问题与简答题
22.3 自我测试题
22.4 进阶思考题
22.5 答案
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23.1 本章概述
23.2 问题与简答题
23.3 自我测试题
23.4 进阶思考题
23.5 答案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24.1 本章概述
24.2 问题与简答题
24.3 自我测试题
24.4 进阶思考题
24.5 答案
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25.1 本章概述
25.2 问题与简答题
25.3 自我测试题
25.4 进阶思考题
25.5答案
……
第26章 含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
第28章 失业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13篇 最后的思考
第31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精彩书摘
第1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本章概述
1.1.1 内容与目的
第1章是导言部分三章中的第一章。第1章介绍了经济学研究所依据的十个基本原理。从广义上说,教科书的其他部分都是这十大原理的扩展。第2章将提出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而第3章将解释个人和国家如何从贸易中获益。
第1章的目的是奠定作为教科书其他部分基础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分为三类: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以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整本教科书中将反复提到这十大原理。
1.1.2 本章复习
导言
家庭和社会面临着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决策。从我们拥有的资源少于我们所希望的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源是稀缺性的。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的。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买与卖,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决策。我们还研究人们在决定价格和交易量的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当我们关注总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时,我们还需要研究整体经济。
本章强调经济学十大原理。在整本教科书中都要提到这些原理。十大原理分为三类: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以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家经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指,生活中总存在着权衡取舍——要多得到我们所喜爱的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些我们喜爱的东西。例如,如果你把钱用于吃饭和看电影,你就不能将这些钱用于买新衣服。从社会来看,我们作为一个整体面临权衡取舍。例如,存在“大炮和黄油”之间的经典权衡取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决定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大炮),那么,我们用于社会项目(黄油)的钱就少了。另外还存在效率(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和平等(在社会上平等地分配利益)之间的社会权衡取舍。税收和福利这类政策使收入更为平等,但这种政策减少了辛勤劳动的收益,从而使经济的产出降低。结果,当政府想把蛋糕切得更平等时,蛋糕就变小了。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与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5版)相配套的学习指南。本书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于作为读者的你。
你的时间是稀缺的。为了帮助你有效地利用时间,这本学习指南严格地集中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中介绍的内容,而不涉及其他无关的知识。学习指南的目的
这本《学习指南》有三个广义的目的:第一,帮助你巩固教科书的内容,并增进对教科书的进一步理解。第二,向你提供运用经济理论和工具的经验,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换句话说,本书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也许是学习指南最重要的目的,因为那些生搬硬套经济学概念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只需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听听讲座就足以应付考试。而且,观察一个经济学家在教室解一道题是一回事,而独立解决一个问题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能亲手实践的经历。第三,本书中每一章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以检验出你掌握较好的领域和需要巩固的薄弱环节。
如果你没有理解内容或者在考试时对所考内容缺乏信心,那么你要真正享受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我的希望是,这本学习指南能增进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并提高你的考试成绩,以便你也能像我这样享受经济学所带来的乐趣。学习指南的结构
这本《学习指南》的每个章节都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对应。每一章分为以下几部分:
每一章均从“本章概述”开始,首先是“内容与目的”,介绍本章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中的作用。其次是“本章复习”,逐节复习本章内容和学习目标,同时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内容的提示。“本章复习”以“术语与定义”结束,这部分特别重要,因为没有共同的经济学词汇,教科书与你的信息沟通或者你与你的老师在考试时的信息沟通都是不可能的。
经济学原理:探索看不见的手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本书简介 《经济学原理》是一部权威且内容详尽的教科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易于理解的经济学基础。本书超越了枯燥的理论阐述,通过生动的案例、严谨的分析和对现实世界现象的深刻洞察,揭示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日常生活、商业决策和社会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本书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坚实基础,更是任何希望理解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个人不可或缺的指南。 第一部分:经济学导论——稀缺性的挑战与选择的艺术 本书伊始,便确立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稀缺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经济学如何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约束下如何做出选择。 我们将详细解析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构成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从个人如何决策(权衡取舍、机会成本、边际思维)到社会如何互动(激励、贸易、市场的作用),这些原理被系统地引入,帮助读者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此外,本书深入探讨了经济体制的多样性。我们对比了市场经济(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与计划经济(中央集权决策)的优劣,并分析了混合经济的现实形态。通过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读者将直观理解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以及技术进步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市场、个人与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关注经济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人和企业的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 供给与需求:市场的驱动力 本书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模型。我们细致地解释了需求曲线的形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收入、偏好)以及供给曲线的原理。重点在于市场如何通过价格信号,自动实现供需平衡——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们还将分析政府干预(如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如何扭曲市场,导致短缺或过剩。 弹性与消费者行为 理解需求如何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至关重要。本书深入探讨了需求的价格弹性,教授读者如何计算并解读这一关键指标。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消费者理论,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最大化效用来实现最优的购买决策。 企业生产与成本结构 在供给一侧,本书详细剖析了企业的生产过程。我们区分了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决策,并引入了生产函数的概念。核心内容包括各类成本的计算与分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至关重要的边际成本。理解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企业决定产量的关键。 市场结构的多样性 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市场形态。本书系统区分并分析了四大主要市场结构: 1. 完全竞争市场: 理论上的基准,研究大量小企业如何通过价格接受者的身份实现短期零利润和长期零经济利润。 2. 垄断市场: 探讨单一卖方如何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无谓损失)。 3. 垄断竞争市场: 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之间,关注产品差异化和非价格竞争策略。 4. 寡头市场: 分析少数几家大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行为,引入博弈论工具(如纳什均衡)来预测企业策略。 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当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就需要考虑政府的干预。本书深入探讨了外部性(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如何导致资源错配,并分析了科斯定理、庇古税等矫正措施。此外,本书还讨论了公共物品(如国防、街灯)的性质(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及其提供的难题(搭便车问题),解释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国家经济的运行与调控 宏观经济学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国家,关注总产出、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关键议题。 衡量经济活动: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书首先界定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产出的核心指标。我们将介绍GDP的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的核算方式,并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以准确衡量经济增长的真实速度。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衡量生活成本的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并分析通货膨胀的成本与后果。 失业问题 失业是宏观经济面临的长期挑战。本书将失业类型细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我们探讨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并分析了最低工资法、工会以及失业保险等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货币、银行与中央银行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货币的职能,并详细解释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信贷创造货币。本书的核心章节聚焦于中央银行的结构、职能及其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阐述央行如何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和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我们将深入研究总需求(AD)与总供给(AS)模型,这是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框架。通过AD-AS模型,我们能够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对于通货膨胀,我们将考察费雪效应,并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本书最后一部分着重于政府如何利用政策工具稳定经济: 1. 财政政策: 分析政府支出和税收如何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总需求,并讨论政府债务的长期影响。 2. 货币政策: 总结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其工具来管理经济衰退和高通胀时期。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批判性地评估经济新闻、理解政策辩论,并最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复杂性。通过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实例,它为构建一个稳健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