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代替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代替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钢结构
  • 设计标准
  • GB50017
  • 2017版
  • 建筑工程
  • 结构设计
  • 规范标准
  • 工程技术
  • 建筑规范
  • 钢结构设计
  • 上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2130000032003
商品编码:10122146611
出版时间:2003-12-01

具体描述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
定价 120.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版次 B1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开本 32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装帧 平装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GB500172017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2017年新版上市




l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设计原则
3.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3.3 材料选用
3.4 设计指标
3.5 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4 受弯构件的计算
4.l 强度
4.2 整体稳定
4.3 局部稳定
4.4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5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5.1 轴心受力构件
5.2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5.3 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5.4 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6 疲劳计算
6.1 一般规定
6.2 疲劳计算

7 连接计算
7.1 焊缝连接
7.2 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7.3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7.4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5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7.6 支座

8 构造要求
8.l 一般规定
8.2 焊缝连接
8.3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8.4 结构构件
8.5 对吊车梁和吊车行架(或类似结构)的
8.6 大跨度屋盖结构
8.7 提高寒冷地【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8.8 制作、运输和安装
8.9 防护和隔热

9 塑性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构件的计算
9.3 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10 钢管结构
10.1 工一般规定
10.2 构造要求
10.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1.l 一般规定
11.2 组合梁设计
11.3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11.4 挠度计算
11.5 构造要求

附录A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附录B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附录C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D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E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F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针对《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不包含的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替代与演进:深入解析《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所覆盖范围之外的关键设计理念与技术 图书名称: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所覆盖范围之外的关键设计理念与技术:新旧规范衔接与前沿应用解析 图书导言:规范的边界与拓展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作为我国钢结构工程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规范,自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任何一部规范都有其明确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边界。本上下册专著,并非对GB 50017-2017条文的重复解读,而是聚焦于那些未被、或未详尽涵盖于该标准体系内,但对于现代钢结构工程实践至关重要,且常需结合其他标准或前沿研究进行深入理解和处理的关键技术领域。 本书旨在为工程师、设计人员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了解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依赖GB 50017-2017,而必须引入更专业、更深入的设计方法和标准体系。我们将探讨的重点是规范之间的交叉、特殊结构形式的处理,以及超越标准规定的前沿性能化设计思想。 --- 上册:非常规结构、特殊连接与材料性能的拓展应用 第一部分:非常规结构形式的设计考量 GB 50017-2017主要聚焦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常规框架、桁架结构。然而,现代建筑对造型和功能的要求日益复杂,催生了大量非常规结构。 1. 复杂空间网格结构与索穹结构分析: 本书将探讨GB 50017-2017未直接涉及的大跨度、复杂几何形态空间网格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 结构动力学响应: 针对长周期振动特性,以及风致或地震作用下非规则网格节点的应力重分布分析,这通常需要依赖更精细的有限元分析和专门的结构动力学规范(如涉及隔震、消能减震的具体设计方法)。 膜结构与钢结构的耦合分析: 在体育场馆等工程中,钢结构作为支撑骨架,与膜结构(PVC、PTFE等)的荷载传递机制及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远超GB 50017-2017中对纯钢结构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基本要求。 2. 屈曲约束支撑(BRB)及新型消能装置的应用: GB 50017-2017主要基于传统延性抗震设计理念。对于采用高性能耗能元件的结构,如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BRB)、粘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等,其设计参数的选取、耗能性能的校核,以及在性能化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中的应用,需要参考专门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导则和测试报告,而非单纯依据构件的强度和稳定系数进行校核。 3. 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的深化设计: 虽然标准中涉及部分焊接和连接要求,但对于大型预应力钢结构,尤其是复杂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锚固系统疲劳寿命评估、预应力损失的精确计算方法,以及预应力钢材在长期荷载下的松弛性能,需要引入专业材料学和预应力设计规范(如交通运输部门的相关标准)进行补充。 第二部分:特殊构件与非标准连接的疲劳与寿命预测 GB 50017-2017主要关注疲劳验算中的基本焊缝分类和应力范围确定。然而,在海洋工程、桥梁工程或重型机械结构中,高频次荷载和极端环境下的构件寿命预测是关键。 1. 焊接残余应力和疲劳强化: 本书将侧重于介绍如何评估大厚度钢板焊接或异种材料连接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残余应力场,以及这些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机制。这超出了标准中对一般焊缝的疲劳等级划分。 2. 螺栓连接的抗滑移与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深化: 对于高强度螺栓连接,GB 50017-2017提供了基本承载力要求。但对于抗滑移系数的现场测试与控制、预拉力松弛后的承载力退化模型,以及疲劳荷载下预拉力维持的长期可靠性分析,需要参考更严格的桥梁或机械行业规范。 3. 钢材的低温和高温性能拓展: 标准覆盖了常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然而,对于深冷环境(如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钢材的韧性突变温度控制,以及火灾工况下钢材的承载力、刚度及延展性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需结合结构防火规范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均是超出现行设计标准范围的深化研究。 --- 下册:先进分析方法、施工控制的精细化与规范的衔接 第三部分:超越弹性分析的先进结构分析方法 GB 50017-2017主要建立在基于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基础上。现代工程越来越多地采用更精确的分析方法。 1. 非线性分析与塑性铰模型: 本书将阐述在大型复杂结构或高烈度抗震设计中,如何应用纤维梁单元模型或集中塑性铰模型来模拟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的全过程响应。这包括对塑性铰形成顺序、能量耗散能力的精确量化,这在“基于性能的设计”中至关重要,而不仅仅是满足规范的应力容许度。 2. 接触-摩擦-连接的整体分析: 在超高层或大型工业装置中,构件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多点接触、摩擦约束和允许一定程度的相对位移。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高级有限元软件处理此类分析,特别是针对锚栓基础、墙体与钢梁交接处的相互作用效应,这些效应往往被GB 50017-2017简化为刚性连接或简支/固定端。 3. 构件的实际刚度退化与寿命模型: 对于长期服役结构,构件的刚度会因腐蚀、疲劳或使用荷载导致的微小损伤而衰减。本书将介绍如何将可靠性理论与损伤容限设计相结合,对构件的实际刚度退化曲线进行建模,以预测结构剩余使用寿命,这远超规范对初始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第四部分:与旧规范(GB 50017-2003)的衔接与施工验收差异 尽管GB 50017-2017取代了2003版,但在大量遗留工程的评估、改造和加固设计中,理解两版规范在关键参数上的差异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那些未被新规范明确重申或修改的设计细节上。 1. 钢材级别与力学性能的对比: 分析2017版中未纳入或调整了设计取值的老牌钢号(如部分Q235B或特殊合金钢)在旧规范中的应用边界,以及新规范(2017)对其承载力的等效保守性判断。 2. 连接抗剪承载力的修订影响: 重点分析2017版在抗剪连接(尤其是腹板剪切和局部屈曲)验算公式上的微小调整,以及这些调整在既有结构评估中可能导致的承载力复核结果差异,尤其是在面对早期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的构件时。 3. 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差异: 探讨2017版在焊缝无损检测要求、螺栓扭矩控制等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上,与2003版相比的深化和细化之处。这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误差容忍度、现场返修的评定流程,这些内容常在施工规范中详述,但对设计评估至关重要。 结语:超越规范,实现结构价值最大化 本书的价值在于明确指出GB 50017-2017的设计边界。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未包含”的领域,读者可以掌握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工程实践中高性能、高可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确保设计不仅满足法规要求,更能适应未来复杂工程的挑战。 --- (总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角度来看,《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的出版无疑是钢结构行业的一件大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系统性,它不仅是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次修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钢结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条文的更新都源于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技术革新。我注意到,标准在抗震设计、疲劳验算以及新型钢材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对于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这本书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为我国钢结构工程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说,这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值得所有钢结构从业者深入研读和应用。

评分

阅读《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给我带来的最直接感受就是专业与严谨。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规范,每一个术语的定义都精确到位,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逻辑清晰。我曾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一些模糊的设计问题,通过查阅这本书,很多疑虑都得到了解答。特别是关于细节的设计,比如不同连接方式的构造要求、钢材的连接精度、焊缝的检测方法等,都写得非常详细,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书中的一些图示,虽然简洁,但却能精准地表达出设计的意图,例如不同受力状态下构件的变形模式,以及各种连接节点的构造细节,都通过清晰的示意图得以呈现。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是一本可以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它帮助我在设计过程中更加自信,也让我对钢结构工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分

这部《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所传达的“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设计理念。虽然这本书是一本技术性的标准,但其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高层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等特殊结构的设防要求,这些章节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论述,为应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灾害和工程挑战提供了充分的指导。此外,这本书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表明了标准编制者们希望将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我国钢结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也让我对钢结构行业充满敬意。

评分

读完这厚重的两册《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我的感受就像是踏上了一段探索钢结构奥秘的旅程,充满了惊喜与启发。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条理性与深度。标准涵盖了从材料选用、构件设计、连接构造到整体结构抗震、疲劳、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几乎是全方位地覆盖了钢结构工程的生命周期。每一章节都详尽地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和条文解释,并且大量的图表和算例穿插其中,使得原本抽象的力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节点设计的讲解,无论是栓钉连接、焊缝连接还是其他形式,都提供了细致的构造要求和验算步骤,这对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非常有帮助,能够有效避免因节点设计不当而引发的潜在风险。此外,标准在更新和完善上做得也十分到位,体现了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水平的进步,这让我对未来钢结构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这两册《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简直是一部宝藏。以往在学习钢结构的时候,总感觉缺乏一个权威且系统性的参考资料,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难以串联,更别提融会贯通了。但这本书就不同了,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钢材力学性能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构件的承载能力、稳定性验算,再到复杂的整体结构分析。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设计原则和规范条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那些精美的三维图示和详细的计算流程,更是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复杂的计算方法。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荷载组合和风、雪、地震等作用的详细规定,这为我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