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

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尚 著
图书标签:
  • 钢筋
  • 下料
  • 平法钢筋
  • G101
  • CAC
  • 工程
  • 建筑
  • 软件教程
  • CAD
  • 图纸处理
  • 施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0022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34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2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共十五章节,内容包括初识CAC软件、软件中的结构构件、软件中的参数输入、新建工程项目、设定钢筋参数、输入结构总信息、柱钢筋翻样、墙钢筋翻样等。《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可作为钢筋翻样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用书,也可作为钢筋下料电算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握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成为行业内的技术中坚,已是众多高水平钢筋工程师的共识。
如何使具备初级电脑操作水平的钢筋工程师,在较短的24学时内理解并掌握这款软件,是本教程的重点讲解内容。
余尚编著的《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首先深入剖析了CAC软件技术解决方案的核心概念一一结构构件,使读者在深刻理解软件技术内涵的前提下,整体把握住软件钢筋翻样的技术方法一一单一结构构件法;其次,教程中以工程中典型构件为实例,细致讲解了软件钢筋翻样的具体操作,并进一步讲解了工程中复杂构件的处理操作,使读者在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迅速将软件应用于实际工程,成为高水平钢筋下料工程师。
《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讲述的软件操作,针对初级电脑水平的钢筋工程师,通过大量前后有序、脉络清晰的软件操作界面截图,使读者在不看软件、只看教程的情况下,准确地理解软件操作、掌握软件操作。
《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实例教程》可作为钢筋翻样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用书,也可作为钢筋下料电算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初识CAC软件
一、手工翻样与软件翻样
二、单构件法--CAC软件的钢筋翻样方法

第二章 软件中的结构构件
一、结构构件的涵义
二、CAC软件中的结构构件
三、按“结构构件”概念理解CAC软件

第三章 软件中的参数输入
一、软件操作的主要事项是输入参数
二、钢筋下料计算的参数类别
三、减少参数输入工作量的参数默认值
四、高效完成参数输入的技巧
五、参数输入的顺序与过程

第四章 新建工程项目
一、新建工程项目
二、保存工程文件
三、添加工程、删除工程
四、“工程项目”说明

第五章 设定钢筋参数
一、钢筋参数菜单
二、钢筋参数的说明与设定

第六章 输入结构总信息
一、结构总信息输入页面
二、输入结构层层号、标高、层高
三、输入柱、墙、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
四、输人柱、墙、梁的抗震等级
五、确定所输人参数
本章附录

第七章 柱钢筋翻样
一、软件中柱的种类
二、软件中柱的钢筋翻样思路
三、软件中柱的钢筋翻样过程
四、【实例】框架柱钢筋翻样
本章附录

第八章 墙钢筋翻样
一、墙柱钢筋翻样
1墙柱的结构形式及配筋特点
2软件中约束墙柱配筋的翻样
3翻样前要清晰把握墙柱空间结构形式
4软件中墙柱钢筋翻样过程
5【实例一】单一结构形式墙柱
6【实例二】下、上标准段结构形式改变的墙柱
7【实例三】组合形式的多柱肢墙柱
二、墙身钢筋翻样
1墙身的结构特点
2软件中墙身钢筋翻样过程
3【实例一】墙身钢筋翻样
4【实例二】上标准段墙身全部为洞口的墙身
5【实例三】软件翻样时需自设轴线的墙身
6【实例四】墙身局部含有小洞口的墙身
7【实例五】双洞口设一根连梁的墙身

第九章 梁钢筋翻样
一、梁的种类
二、梁的结构形式变化
三、梁配筋形式的多样化
四、软件中梁参数的注写格式
五、软件中梁的钢筋翻样思路
六、软件中梁的翻样过程
七、【实例一】楼层框架梁钢筋翻样
八、【实例二】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钢筋翻样

第十章 板钢筋翻样
一、软件中板图形的绘制要点
二、软件中板的钢筋形式
三、板的钢筋翻样过程
四、绘制板的操作细节
五、软件中板钢筋的“手工翻样”方式
六、【实例】框架结构楼板的钢筋翻样
本章附录

第十一章 楼梯钢筋翻样
一、明确楼梯“踏步数”与“踏步级数”的概念
二、软件中楼梯钢筋翻样过程
三、【实例】楼梯钢筋翻样

第十二章 基础钢筋翻样
一、桩及独立基础钢筋翻样
二、基础梁钢筋翻样(含基梁实例)
三、筏板钢筋翻样(含一个实例)

第十三章 钢筋配料单的编辑
一、编辑钢筋配料单中的钢筋
二、多构件表单

第十四章 钢筋加工
一、添加库存钢筋
二、添加加工任务

第十五章 钢筋算量
一、算量统计事项
二、统计各“楼层”中各种类构件钢筋量
三、统计各“工程”中各楼层构件钢筋量
……

前言/序言


深入浅出: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桥梁——现代钢筋工程实务指南 本书旨在为结构工程师、钢筋翻样员、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钢筋工程实践指南。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结构中钢筋设计、深化、下料与施工的实际操作层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助力读者高效、准确地完成钢筋工程任务。 第一部分:钢筋工程基础与规范解析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钢筋工程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地基。 1.1 钢筋材料的演进与特性 详细介绍当前主流高强度、抗震钢筋(如HRB400、HRB500等)的材料标准、力学性能及其在不同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重点解析钢筋的冷加工、热轧工艺对钢筋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材料报告快速判断钢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讨论再生钢筋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与质量控制要点。 1.2 结构设计图纸的阅读与理解 结构施工图是钢筋工程的“法律文件”。本章将剖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大样图、节点详图)的构成要素。重点讲解轴网定位、梁板柱的截面尺寸标注、钢筋的定位符号、配筋形式的表示方法(如加密区、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的表示)。强调理解设计意图与施工要求的统一性。 1.3 钢筋构造详图的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 深入解读《混凝土结构配筋构造图集》(如11G101系列)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梁、板、柱、剪力墙、基础等典型构件中,钢筋的最小间距、最大间距、保护层厚度、拉钩/箍筋的间距设置规则。讲解如何将规范中的条文要求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做法,尤其关注抗震设计对钢筋构造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二部分:钢筋下料的精确控制与优化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着重于将设计图纸转化为精确的加工数据,实现高效的钢筋下料作业。 2.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几何基础 系统讲解各类钢筋(梁顶筋、底筋、梁侧构造筋、柱角筋、拉钩、剪力墙暗柱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重点解析“伸缩性”对计算的影响,包括弯曲半径对理论长度的修正,以及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的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如何正确处理钢筋的端部构造要求。 2.2 弯曲件与定尺的转换逻辑 阐述钢筋加工行业中“定尺”与“弯曲件”的定义。详细介绍如何根据钢筋的弯曲角度(如90°、135°、180°)和弯曲半径,精确计算出成品长度与下料毛坯长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减少浪费和保证质量的关键步骤。 2.3 钢筋损耗控制与批量优化策略 优秀的钢筋下料不仅仅是计算长度,更在于经济性。本章探讨钢筋的自然损耗(余头、切头)的计算标准。介绍如何根据工程量和现有钢筋库存长度(如12米、9米),制定最优的下料排版方案,最大限度减少边角料的产生,实现材料的降本增效。 第三部分:钢筋深化与信息化的结合 本部分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实现钢筋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深化设计,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1 钢筋翻样的核心技术与流程 详细拆解钢筋翻样的完整流程:从接收图纸、识别工程量、绘制翻样草图、计算工程量、到生成加工单的全过程。重点分析异形构件(如框架结构中的约束柱、异形梁、复杂节点)的翻样难点与处理技巧。强调翻样人员必须具备的结构力学基础。 3.2 钢筋下料清单的规范化编制 介绍如何将翻样结果整理成标准的钢筋加工单(下料清单)。清单应包含的项目要素包括:构件编号、钢筋直径、钢筋等级、弯曲/直筋标识、成品长度、数量、理论重量等。讲解清单在现场与加工车间之间的流转与校对机制。 3.3 现代钢筋管理软件的应用理念(非特定软件介绍) 探讨在当前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环境下,钢筋深化设计软件如何通过三维可视化,提前发现图纸冲突、碰撞以及配筋错误。介绍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钢筋的模型化管理,以及如何从模型中直接提取精确的下料数据,实现从设计到加工的无缝衔接。强调理解软件背后的逻辑比单纯掌握软件操作更重要。 第四部分:现场施工与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精准的下料是基础,规范的安装和验收才是成功的保障。本部分聚焦于现场操作的细节控制。 4.1 钢筋加工的精度检验与现场核对 明确现场安装时,应重点检查哪些尺寸: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使用垫块)、钢筋的间距偏差、搭接长度的有效性、以及弯钩的尺寸和方向。介绍使用卷尺、卡尺等工具对现场钢筋进行快速抽检的方法和判定标准。 4.2 复杂节点区域的钢筋安装技术 深入剖析梁柱节点、剪力墙交接处、大直径钢筋搭接等高应力区的钢筋安装要点。讲解“先绑扎后安装”与“分段绑扎”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控制钢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位移超限。 4.3 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标准 系统梳理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所需的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现场自检记录等资料的归档要求。重点解析验收过程中,监理和质检人员最关注的几个核心控制点,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环节扫清障碍。 通过对以上四个部分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构建一个从图纸理解、数据处理、材料优化到现场实施的全链条知识体系,使读者能够真正掌握高水平钢筋工程所必需的理论深度与实战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高水平”的定义。在我看来,所谓“高水平”不仅仅是指熟练掌握某个软件,更是指能够理解钢筋下料的本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G101.CAC”这款软件的使用指南,更是对整个钢筋下料流程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升华。书中对于一些行业内常见的难点问题,比如如何处理钢筋的连接、如何优化钢筋的搭接、如何进行钢筋的损耗计算等等,都给出了非常专业和深入的解答。我从中不仅学到了软件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工程经验和方法。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在钢筋工程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他的知识和见解,对于任何希望在钢筋下料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行业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通透”。之前对于钢筋下料,总觉得它是一个技术活,但具体操作起来,很多环节都有些模糊。这本书通过“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这个载体,将复杂的钢筋下料过程变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我能理解到,软件并不是简单地“画图”,而是基于严谨的工程规范和计算逻辑。书中对于软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介绍,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钢筋构件时的思路,比如楼梯、阳台、雨篷等,这些部位的钢筋布置和下料往往是难点,但在这本书的实例中,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和解答。它让我明白,熟练掌握软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软件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做”,更教会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从一个“操作者”变成了一个“思考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循循善诱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虽然我是一名刚刚接触钢筋工程不久的新手,一开始看到那些钢筋图纸和各种计算公式,确实感到有些吃力。但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一点一点地引导我理解其中的奥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软件操作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干巴巴的步骤,而是结合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它会分析为什么某种钢筋的弯钩形状是这样的,为什么在某个位置需要设置附加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在书中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软件的参数设置、节点处理等方面,都给出了很多实用性的建议,这都是在书本理论中难以找到的。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本“秘籍”,帮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钢筋下料的核心技能,并且避免走弯路。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先被其内容之详实所震撼。我平时也接触过一些钢筋工程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只是对规范进行简单的解读。这本书则不同,它似乎深入到了钢筋下料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基础的钢筋识图、配筋规则,到如何运用“G101.CAC”这款软件进行模型构建、钢筋翻样,再到最后的钢筋下料计算和材料统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特别关注它在软件操作方面的描述,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际工作的效率。我了解到,软件中的一些常用功能,例如自动生成配筋、钢筋碰撞检查等,是如何实现和应用的。而且,它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不仅涵盖了各种常见的钢筋构造,还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节点进行了详细的图解和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需要处理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甚至觉得,即使是资深的钢筋工程师,在这本书中也能找到新的启发和学习点,因为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软件,更是让你理解钢筋下料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从而提升你的专业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并不是专门做钢筋下料的,但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与钢筋工程相关的内容,比如审图、初步算量,有时候也需要理解一些施工图纸中的钢筋表示方法。我一直觉得钢筋下料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很多细节和规范,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材料浪费,甚至会影响工程质量。这本书的名字“通向高水平钢筋下料之路”给我一种指引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精通之路的大门。我尤其好奇“平法钢筋软件G101.CAC”这个具体的软件,之前虽然也接触过一些BIM软件,但专门针对钢筋下料的软件,并且有如此详尽的实例教程,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平法钢筋的绘制规则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如何运用这个软件来高效、准确地完成钢筋下料工作。我一直对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书籍充满好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这本书似乎正是扮演着这样一个桥梁的角色,将晦涩的规范和复杂的软件操作,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教程。我猜想里面会涉及到很多图文并茂的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