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
| 定价 | 50.00 | |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无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97 | |
| 字数 | 150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4137600 | |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以及工程
经验的积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以下简称“原规范”)部
分内容需修订完善。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 1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
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 115号)要求,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对原规范
的修订工作。
本规范以国内外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为依托,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
原规范的交通与气候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指标和相关性能模型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由八章、七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标准、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
要求和设计参数、路面结构验算、改建设计和桥面铺装设计等。较原规范主要变化有:
1.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
2.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3.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测试和取值方法。
4.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层yongjiu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面低温开裂指数设
计指标,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
设计指标。
5.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
本规范第1、2、3章由刘伯莹超草,第4章由孟书涛起草,第5章由牛开民起草,
第6章和附录B由白琦峰起草,第7章由曹荣吉起草,第8章、附录D和附录E由王
林起草,附录A由赵延庆起草,附录C由杨学良起草,附录F由孙立军起草,附录G
由谈至明起草,路面弯沉分析相关条文由唐伯明起草,路面低温开裂分析相关条文由冯
德成起草,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力学参数和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分析相关条文由虞将苗起
草,赵队家参与第5章部分条文编写,台电仓参与附录C部分条文编写。
目 次
1 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设计标准
4结构组合设计
4.1一般规定
4.2路面结构组合
4.3路基
4.4基层和底基层
4.5 面层
4.6功能层
4.7路肩
4.8路面排水
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5.1一般规定
5.2路基
5.3粒料类材料
5.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5.5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5.6泊松比
6路面结构验算
6.1一般规定
6.2设计指标
6.3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6.4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7改建设计
7.1一般规定
7.2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
7.3改建方案
7.4改建路面结构验算
8桥面铺装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8.3 钢桥面铺装
附录A 交通荷载参数分析
附录B路面结构验算方法
附录C 沥青路面结构方案
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附录E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
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试验方法
附录G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条文说明
1 总则
3设计标准
4结构组合设计
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6路面结构验算
7改建设计
8桥面铺装设计
附录A交通荷载参数分析
附录B路面结构验算方法
附录C沥青路面结构方案
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附录G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在进行一个山区道路新建项目的沥青路面设计时,我们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挑战。山区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而且往往伴随着频繁的降雨和冰冻。这些因素都对路面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低温环境下,沥青材料容易变脆,增加开裂的风险;而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则可能更容易发生水损害。我们尝试查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但感觉现有的通用规范在细节上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山区特殊环境的需求。我特别希望了解,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何选择更适合的沥青种类和抗裂材料,以及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抵抗温度变形和水损害的路面结构。同时,山区道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边坡稳定、排水等因素,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详细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性能影响,并提供针对性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专业书籍。
评分最近在负责一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流量监测和路面承载能力评估项目。我们发现,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特别是大型货运车辆的频繁通行,部分路段的路面出现加速疲劳破坏的迹象。我们对路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沥青层厚度、基层类型和密实度等,并利用车载设备进行了实际的交通流量和轴载统计。理论上,不同的交通荷载组合对路面的影响是不同的,尤其是一些超重车辆可能会对路面结构造成累积性损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精确地评估不同交通荷载组合下的路面实际使用寿命,以及如何根据预测的交通量和轴载变化,对现有路面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这涉及到复杂的交通工程和路面力学计算,希望找到能够提供系统性方法论的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路面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并且能够指导我们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出更具前瞻性的养护和改建策略,避免被动维修。
评分在最近一次公路施工项目的现场调研中,我特别关注了基层材料的压实度问题。我们团队在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之前,对级配碎石基层进行了多次碾压试验。发现不同类型碾压设备,例如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在处理相同厚度和含水率的基层时,其压实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钢轮压路机虽然能达到较高的表面平整度,但在深层压实方面,我们通过钻芯取样测试,发现其密实度均匀性不如轮胎压路机。特别是当基层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率时,钢轮压路机容易造成表面“滑移”,影响深层材料的重新分布和密实。而轮胎压路机,通过其多轮的挤压和振动作用,似乎能更有效地将材料推挤并填实基层内部的空隙,达到更均衡的深层密实度。项目技术负责人一直在强调,基层一旦铺设完成,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面层的性能,包括抗车辙、抗裂以及整体使用寿命。因此,对各种压实设备的特性及其在不同基层材料和条件下(如温湿度、层厚)的最佳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这些一线执行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在寻找能提供更详尽这方面分析的资料,希望能理解为何在某些情况下,一种设备明显优于另一种,以及如何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出最优选择。
评分在一次工程招投标评审中,我们收到了多个关于沥青混合料抗高温性能的投标方案。其中,有方案提出了使用改性沥青,并详细阐述了其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的效果,理论上可以显著延长路面在高温季节的使用寿命,减少因高温引起的变形。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改性沥青的生产、运输和摊铺都比普通沥青更为复杂,对施工温度和工艺的要求也更高。我们担心,如果施工控制不当,高性能的改性沥青反而可能因为施工问题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甚至导致新的病害。此外,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我们注意到不同地区和项目对沥青用量、矿料级配以及沥青用量的取值范围存在差异。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清晰阐述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如抗高温、抗低温、抗疲劳、水敏感性等)与配合比设计之间关系的权威性著作,并且能够提供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交通荷载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以达到最佳综合性能的详细方法和案例。
评分最近在进行一项桥梁连接段的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部分区域的路面出现细微裂缝,但同时又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为了修复这些沉降,我们考虑采用局部挖除重铺的方式,但担心这会破坏原有的路面结构,并且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未完全查明。有人提出可能是基层排水不畅导致的,也有人认为与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性能有关。我们尝试使用了一些常见的路面检测设备,如落锤式弯沉仪,初步判断了路面的承载能力,但对于裂缝的成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然缺乏明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于这种同时存在沉降和裂缝的复杂情况,如何精确地诊断病因,并制定出既能有效修复现有病害,又能预防未来重复发生的综合性养护方案,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我想了解更专业的资料,能够系统性地分析各种路面病害的相互关联性,特别是沉降和裂缝在不同基础条件和气候环境下的发生机理,以及针对这些复杂病害的辨识、诊断和修复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