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剖检病、死猪是快速、正确诊断猪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死猪尸体病变的检查、识别与判断,可对未知的或临床上难于确诊的猪病进行病性的确定,进而阐明发病机理、探讨病因和死因,以达到诊断疾病和为防治提供依据的目的。在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群发病的诊断中,解剖病、死猪是最方便、最有力、也是最快速的方法。
作者从事兽医工作四十多年,在农村散养猪和集约化养猪的猪病防治中,剖检了数以万计的病死猪,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猪病的病理解剖学图像、资料,有些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等,通过解剖病、死猪都会有所发现。作者把几十年积累的病理解剖学图像、资料,按猪体的系统整理出来,名《猪病理剖检实录》,供养猪者、兽医、屠宰检疫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徐有生,云南省弥渡县人,1941年生,农业推广研究员。曾任云南省曲靖地区畜牧兽医站站长,曲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药监察所所长,云南省原种猪场总畜牧兽医师,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产业部技术总监。现任云南省涵轩绿色产业开发集团技术总监。
1979年7月11日,首次在云南省师宗县发现中国动物蓝舌病。曾主持水牛恶性卡他热、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羊梅迪-维斯纳病等多项课题研究,并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被评为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先进个人。主编《云南省曲靖地区畜禽疫病志》、《动物检疫检验彩色图谱》、《瘦肉型猪饲养管理及疫病防制彩色图谱》、《科学养猪与猪病防制原色图谱》等著作。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先进个人。近年来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的管理和猪病防制工作,对猪场的管理、生物安全、消毒、免疫程序和猪的保健有独到见解。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病理剖检在猪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一、病理剖检记录
二、猪的剖检术式
第二章 猪体表皮肤病变
一、皮肤形成不全
二、皮肤水肿
三、皮肤出血
四、皮肤发绀
五、皮肤苍白发黄
六、皮肤荨麻疹
七、猪日光灼伤皮肤
八、皮肤玫瑰糠疹
九、渗出性皮炎
十、脓疱性皮炎
十一、猪痘
十二、猪体表化脓性放线菌肿
十三、猪体表链球菌肿
十四、皮肤疥癣
十五、皮肤真菌感染
十六、皮下蜂窝织炎
十七、乳房病变
十八、皮肤坏死性皮炎
十九、阉割创
二十、脱肛、脱阴及脱宫
二十一、疝
二十二、口蹄疫
二十三、腐蹄病
二十四、蹄裂
第三章 运动系统病变
一、链球菌性关节炎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关节病变
三、皮炎肾病综合征肢体病变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病变
一、心包病变
二、心肌病变
第五章 呼吸系统病变
一、鼻和吻突的病变
二、萎缩性鼻炎
三、咽、喉病变
四、气管病变
五、肺病变
六、肺炎
七、胸廓病变
第六章 消化系统病变
一、看猪粪辨猪病
二、从呕吐物看猪病
三、从腹围看猪病
四、胃病变
五、肠病变
六、损伤肠组织的寄生虫
七、肝病变
八、胆囊病变
九、肝胆朱砂样变
十、腹膜炎、肝硬化及腹水综合征
第七章 泌尿系统病变
一、猪排尿异常
二、肾病变
三、膀胱病变
第八章 生殖系统病变
一、公猪生殖系统病变
二、母猪生殖系统病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病变
一、脑病变
二、脊髓病变
第十章 免疫系统病变
一、淋巴结病变
二、脾病变
三、扁桃体病变
四、胸腺病变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剖检病、死猪的目的是为了诊断猪病。发生猪病以后,猪场兽医首先要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接着是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询问治疗与否和治疗经过。此时,如果是一般的病,猪场兽医就会依据以往丰富的经验做出临床诊断,提出防治意见;如果是疑难病,猪场兽医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剖检病、死猪,收集病理变化资料,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猪病;如果病理解剖学诊断与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综合分析还不能做出诊断时,最后的一招才是采集病料,做病原学诊断。因此,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资料,综合分析诊断猪病是养猪生产中防治猪病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病理剖检诊断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
·通过病理剖检可迅速对传染病、中毒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群发病做出初步诊断。
·通过病理剖检及时验证临床诊断的正确与否,可提高临床诊疗工作的水平。
·通过病理剖检可为新发病的确诊提供进一步诊断的线索。
·通过病理剖检可确立肉品的食用价值,确保人类健康。
一、病理剖检记录
病理剖检记录可分为文字记录和图像记录。剖检记录要如实地反映尸体的病理变化,要真实可靠,力求完整详细、文字简练,要与剖检同时进行,记录的顺序与剖检术势的顺序相同。(一)剖检记录的内容剖检记录的内容包括前言、病理变化记录和病理解剖学诊断三个部分。
1.前言前言又分概述和临床摘要。(1)概述包括畜主、品种、耳号或特征、年龄、性别、营养状况。(2)临床摘要包括主诉、病史摘要、发病时间、发病经过、主要症状、病猪数、死亡数、临床诊断、治疗经过、主要病变、实验室和各项检查结果,以及主剖人、参与人、在场人、剖检地点和剖检时间。
2.病理变化记录病理变化记录包含外观和内部剖检及各器官的变化。
3.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是在剖检结束时,主剖人根据剖检所见的主要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做出的诊断。
前言/序言
剖检病、死猪是快速、正确诊断猪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死猪尸体病变的检查、识别与判断,可对未知的或临床上难于确诊的猪病进行病性的确定,进而阐明发病机理、探讨病因和死因,以达到诊断疾病和为防治提供依据的目的。在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群发病的诊断中,解剖病、死猪是最方便、最有力、也是最快速的方法。养猪者和兽医中流行一句话:“猪病看得好不好,先看他解剖的死猪有多少”。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疫病暴发时,可供解剖的病死猪很多。作者从事兽医工作四十多年,在农村散养猪和集约化养猪的猪病防治中,剖检了数以万计的病死猪,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猪病的病理解剖学图像、资料,有些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等,通过解剖病、死猪都会有所发现。作者把几十年积累的病理解剖学图像、资料,按猪体的系统整理出来,名《猪病理剖检实录》,供养猪者、兽医、屠宰检疫人员参考。
《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畜牧养殖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提高产量、保障供给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渐行渐远。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畜牧养殖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从养殖理念、技术应用、产业融合、政策法规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一条可持续、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蓝图。 第一章 绿色养殖的理念与内涵 本章将从宏观层面出发,阐释绿色养殖的核心理念。我们将探讨何谓“绿色养殖”,其不仅仅是减少污染,更是一种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养殖强调生态平衡,力求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我们将深入分析绿色养殖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 资源节约型养殖: 关注水、电、土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广节水灌溉、节能设备,优化土地利用率,减少对耕地和林地的占用。 环境友好型养殖: 重点在于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如粪污、废水、废气)的产生与排放,并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这包括推广生态治污技术,如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能源或其他有价值的副产品,从而实现“变废为宝”。 产品优质型养殖: 绿色养殖不仅仅关注生产过程,更关注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优质的饲料选择、合理的用药策略,生产出绿色、健康、安全的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肉、蛋、奶的需求。 生物安全型养殖: 强调疾病预防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减少疫病发生,降低对兽药的依赖,保障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 本章还将追溯绿色养殖理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全球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绿色养殖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在确立了绿色养殖的理念之后,本章将聚焦于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技术与实际操作。我们将系统梳理和介绍当前畜牧养殖业中涌现出的各类绿色、高效、环保的生产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精细化饲养管理: 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案,精确调控饲料配方、饲喂量、饲喂频率,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畜禽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浪费,同时降低代谢废物的产生。我们将介绍智能化饲喂系统、精准营养配方技术等。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这一部分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废弃物处理技术,如: 沼气工程: 阐述如何利用畜禽粪污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供暖或作为燃料,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 好氧堆肥: 介绍将粪污进行好氧堆肥,转化为有机肥料,有效减少病原体,改善土壤结构。 生物发酵技术: 探讨利用特定微生物发酵处理粪污,提取有用物质或降低污染物。 固液分离与干湿分离技术: 分析这些技术在减少处理量、提高处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环境控制与优化技术: 介绍如何通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对养殖场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为畜禽创造最佳生长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生产性能,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将探讨负压通风系统、负离子发生器、节能照明等。 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们将介绍科学的疫苗接种策略、兽药的合理使用与替代技术(如益生菌、中草药),以及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场区消毒、人员与车辆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 绿色饲料的研发与应用: 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优质、环保的饲料原料,如利用农作物秸秆、餐厨废弃物等进行发酵制成饲料,减少对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依赖,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变废为宝。 第三章 产业融合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绿色发展并非孤立的生产行为,而是需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本章将探讨如何将畜牧养殖业融入更广阔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协同保护。 种养结合模式: 深入分析畜禽养殖与种植业之间的互利关系。例如,畜禽粪污经过处理后可作为优质有机肥,为种植业提供养分,减少化肥使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也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或垫料。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种养结合模式,如“猪-沼-果”、“鸡-肥-菜”等,并分析其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优势。 农牧结合与废弃物协同处理: 探讨如何将畜牧养殖与农作物加工、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结合,实现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例如,酒糟、豆渣等可作为饲料;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也可经过处理后用于养殖。 循环经济理念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强调从源头减少污染,通过技术创新,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最终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 智慧农业与绿色养殖的结合: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养殖中的应用,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动物健康状况,实现精准饲喂、疾病预警、废弃物处理优化等,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第四章 政策法规、市场激励与可持续发展 要推动畜牧养殖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机制的激励。本章将分析宏观政策层面与市场运作对绿色养殖发展的影响,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方向。 国家与地方的绿色养殖政策解读: 分析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绿色养殖的政策,如补贴政策、环保法规、标准体系等,帮助养殖者理解政策导向,把握发展机遇。 环保法规对养殖业的约束与推动作用: 详细分析各项环保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如何对养殖业的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并通过法规的执行,倒逼养殖业进行绿色升级。 市场激励机制的构建: 探讨如何通过绿色认证、品牌建设、绿色信贷、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养殖者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例如,推广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的粪污处理补贴机制,减轻养殖者的环保投入压力。 消费者需求与绿色产品市场: 分析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绿色产品市场潜力。探讨如何通过品牌营销和信息公开,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养殖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建立与评估: 讨论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绿色养殖评估指标体系,对养殖场的环境绩效、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消费者选择提供依据。 第五章 挑战、前景与未来展望 任何一项转型都会面临挑战,绿色养殖的发展同样如此。本章将分析当前绿色养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绿色养殖面临的挑战: 技术推广与应用瓶颈: 尽管有先进的技术,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 成本压力: 绿色养殖技术的投入可能初期成本较高,如何平衡环保投入与经济效益是关键。 产业链协同不足: 产业链各环节的绿色发展不平衡,可能影响整体的绿色转型。 人才短缺: 缺乏懂技术、懂管理、懂环保的复合型人才。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部分消费者对绿色养殖产品的认知仍需提高。 绿色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数字化: 智慧农业技术将更深入地应用于绿色养殖的各个环节。 生物技术创新: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将为绿色养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循环农业模式的深化: 更加注重区域性、系统性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 品牌化与国际化: 绿色畜产品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并走向国际市场。 多产业融合的加强: 畜牧业将与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更紧密地结合。 构建可持续的畜牧养殖未来: 本章将呼吁各方协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企业的社会责任、养殖者的积极实践以及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共同推动畜牧养殖业迈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内容翔实,理论联系实际,旨在为畜牧养殖业的从业者、管理者、科研人员以及关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书,共同探索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