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概论(原书第2版)

计算机系统概论(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派特(Patt.Y.N.),[美] 派特尔(Patel S.J.) 著,梁阿磊,蒋兴昌,林凌 译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系统编程
  • 底层原理
  • 汇编语言
  • 操作系统
  • 数字逻辑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深入理解计算机
  • CSAPP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155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281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计算机科学的经典基础教材。全书以自底向上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原理,前半部分阐述了计算机底层结构,后半部分讲解了高级语言编程及编程方法学,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数字逻辑、冯·诺伊曼模型、汇编语言、输入和输出、TRAP程序和子程序、C语言编程等内容。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的计算机专业人土和高级程序员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计算机系统概论(原书第2版)》前半部分阐述了计算机底层结构,后半部分讲解了高级语言编程方法学。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数字逻辑、冯·诺伊曼模型、汇编语言、输入输出、TRAP程序和子程序、C语言编程等内容。

作者简介

  Yale N.Patt拥有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他是IEEE和ACM会士,曾因在高性能微处理器方面的成就而获得IEEE Emannuel R.Piore奖、IEEE/ACM Eckert-Mauchly奖和IEEE Wallace W.McDowell奖,在教学方面获得过ACM Karl V.Karlstrom杰出教育家奖、得克萨斯优秀教学奖等。

目录

出版者的话
专家指导委员会
译者序
代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欢迎阅读本书
1.1 我们的目标
1.2 怎么才能做到
1.3 两个反复出现的理念
1.3.1 抽象之理念
1.3.2 硬件与软件
1.4 计算机系统简述
1.5 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1.6 计算机:通用计算设备
1.7 从问题描述到电子运转
1.7.1 问题的提出
1.7.2 算法
1.7.3 程序
1.7.4 指令集结构
1.7.5 微结构
1.7.6 逻辑电路
1.7.7 器件
1.7.8 小结
1.8 习题
第2章 bit、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2.1 bit和数据类型
2.1.1 bit——信息的基本单位
2.1.2 数据类型
2.2 整数数据类型
2.2.1 无符号整数
2.2.2 有符号整数
2.3 补码
2.4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4.1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2.4.2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2.5 bit运算之一:算术运算
2.5.1 加法和减法
2.5.2 符号扩展
2.5.3 溢出
2.6 bit运算之二:逻辑运算
2.6.1 “与”运算
2.6.2 “或”运算
2.6.3 “非”运算
2.6.4 “异或”运算
2.7 其他类型
2.7.1 位矢量
2.7.2 浮点数
2.7.3 ASCⅡ码
2.7.4 十六进制计数法

2.8 习题
第3章 数字逻辑
3.1 MOS晶体管
3.2 逻辑门
3.2.1 非门
3.2.2 或门、或非门
3.2.3 与门、与非门
3.2.4 摩根定律
3.2.5 多输入门
3.3 组合逻辑
3.3.1 译码器
3.3.2 多路复用器
3.3.3 全加器
3.3.4 可编程逻辑阵列
3.3.5 逻辑完备性
3.4 存储单元
3.4.1 R-S锁存器
3.4.2 门控D锁存器
3.4.3 寄存器
3.5 内存的概念
3.5.1 寻址空间
3.5.2 寻址能力
3.5.3 例子:22x3内存
3.6 时序电路
3.6.1 组合密码锁
3.6.2 状态的概念
3.6.3 有限状态机
3.6.4 有限状态机的实现
3.7 LC-3计算机的数据通路
3.8 习题
第4章 冯·诺伊曼模型
4.1 基本部件
4.1.1 内存
4.1.2 处理单元
4.1.3 输入和输出单元
4.1.4 控制单元
4.2 LC-3:一台冯·诺伊曼机器
4.3 指令处理
4.3.1 指令
4.3.2 指令周期
4.4 改变执行顺序
4.5 停机操作
4.6 习题
第5章 LC-3结构
5.1 ISA概述
5.1.1 内存组织
5.1.2 寄存器
5.1.3 指令集
5.1.4 操作码
5.1.5 数据类型

5.1.6 寻址模式
5.1.7 条件码
5.2 操作指令
5.3 数据搬移指令
5.3.1 PC相对寻址
5.3.2 间接寻址
5.3.3 基址偏移寻址
5.3.4 立即数寻址
5.3.5 一个例子
5.4 控制指令
5.4.1 条件跳转指令
5.4.2 一个例子
5.4.3 循环控制的两种方法
5.4.4 例子:哨兵法数组求和
5.4.5 JMP指令
5.4.6 TRAP指令
5.5 例子:字符数统计
5.6 总结:数据通路(LC-3)
5.6.1 数据通路的基本部件
5.6.2 指令周期
5.7 习题
第6章 编程
6.1 问题求解
6.1.1 系统分解
6.1.2 三种结构:顺序、条件、循环
6.1.3 实现三种结构的LC-3指令
6.1.4 回顾字符数统计例子
6.2 调试
6.2.1 调试的基本操作
6.2.2 交互式调试器的使用
6.3 习题
第7章 汇编语言
7.1 汇编语言编程——更上一层
7.2 一个汇编程序
7.2.1 指令
7.2.2 伪操作
7.2.3 例子:字符数统计程序
7.3 汇编过程
7.3.1 概述
7.3.2 两遍扫描
7.3.3 第1遍:创建符号表
7.3.4 第2遍:生成机器语言程序
7.4 相关知识
7.4.1 可执行映像
7.4.2 多目标文件
7.5 习题
第8章 输入/输出
8.1 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
8.1.1 设备寄存器
8.1.2 内存映射I/O与专用I/O指令

8.1.3 异步I/O与同步I/O
8.1.4 中断驱动与轮询
8.2 键盘输入
8.2.1 基本输入寄存器
8.2.2 基本输入服务程序
8.2.3 内存映射输入的实现
8.3 显示器输出
8.3.1 基本输出寄存器(DDR和DSR)
8.3.2 基本输出服务程序
8.3.3 内存映射输出的实现
8.3.4 例子:键盘回显
8.4 一个更复杂的输入程序
8.5 中断驱动I/O
8.5.1 什么是中断驱动I/O
8.5.2 为什么要引入中断驱动I/O
8.5.3 中断信号的产生
8.6 内存映射I/O的回顾
8.7 习题
第9章 TRAP程序和子程序
9.1 LC-3 TRAP程序
9.1.1 概述
9.1.2 TRAP机制
9.1.3 TRAP指令
9.1.4 完整机制
9.1.5 I/O中断处理程序
9.1.6 HALT中断程序
9.1.7 寄存器内容的保存和恢复
9.2 子程序
9.2.1 调用/返回机制
9.2.2 JSR(R)指令
9.2.3 字符输入的TRAP程序
9.2.4 PUTS:写字符串
9.2.5 库程序
9.3 习题
第10章 栈
10.1 栈的基本结构
10.1.1 抽象数据类型:栈
10.1.2 两个实现例子
10.1.3 内存中的实现
10.1.4 小结
10.2 中断驱动I/O(第二部分)
10.2.1 启动和执行
10.2.2 中断返回
10.2.3 例子:嵌套中断
10.3 基于栈的算术运算
10.3.1 栈的临时存储作用
10.3.2 例子:算术表达式
10.3.3 加、乘和取反
10.4 数据类型转换
10.4.1 一个错误结果的例子:2+3=e

10.4.2 ASCⅡ/二进制转换
10.4.3 二进制/ASCⅡ转换
10.5 模拟计算器
10.6 习题
第11章 C语言编程概述
11.1 我们的目标
11.2 软硬件结合
11.3 高级语言翻译
11.3.1 解释执行
11.3.2 编译执行
11.3.3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1.4 C编程语言
11.5 一个简单的C程序
11.5.1 main函数
11.5.2 编程风格
11.5.3 C预处理器
11.5.4 输入和输出
11.6 小结
11.7 习题
第12章 变量和运算符
12.1 概述
12.2 变量
12.2.1 三种基本数据类型:int、char、double
12.2.2 标识符的选择
12.2.3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12.2.4 更多的例子
12.3 运算符
12.3.1 表达式和语句
12.3.2 赋值运算符
12.3.3 算术运算符
12.3.4 算术优先级
12.3.5 位运算符
12.3.6 关系运算符
12.3.7 逻辑运算符
12.3.8 递增/递减运算符
12.3.9 运算符混合表达式
12.4 基于运算符的问题求解
12.5 编译器处理
12.5.1 符号表
12.5.2 变量的空间分配
12.5.3 完整的例子
12.6 补充话题
12.6.1 三种基本类型的变种
12.6.2 文字常量、常量和符号值
12.6.3 存储类型
12.6.4 更多的C运算符
12.7 小结
12.8 习题
第13章 控制结构
13.1 概述

13.2 条件结构
13.2.1 if语句
13.2.2 ifelse语句
13.3 循环结构
13.3.1 while语句
13.3.2 for语句
13.3ac电脑的选择 25
2.3.1 最小系统需求 25
2.3.2 选择操作系统 26
2.3.3 了解电脑配件 26
2.4 电脑配件的选择 29
2.4.1 硬盘的选择 29
2?E-mail地址
13.5 其他C语言控制结构
13.5.1 switch语句
13.5.2 break和continue语句
13.5.3 简单计算器的例子
13.6 小结
13.7 习题
第14章 函数
14.1 概述
14.2 C语言中的函数
14.2.1 带参数的函数
14.2.2 求解圆面积
14.3 C语言中函数的实现
14.3.1 运行时栈
14.3.2 实现机制
14.3.3 汇总
14.4 问题求解
14.4.1 例1:大小写转换
14.4.2 例2:毕达哥拉斯三角形
14.5 小结
14.6 习题
第15章 测试与调试技术
15.1 概述
15.2 错误类型
15.2.1 语法错误
15.2.2 语义错误
15.2.3 算法错误
15.3 测试
15.3.1 黑盒测试
15.3.2 白盒测试
15.4 调试
15.4.1 特定方法
15.4.2 源码级调试工具
15.4.3 断点
15.5 正确的编程方法
15.5.1 明确规格说明
15.5.2 模块化设计
15.5.3 预防错误式编程
15.6 小结
15.7 习题

第16章 指针和数组
16.1 概述
16.2 指针
16.2.1 声明指针变量
16.2.2 指针运算符
16.2.3 指针传递一个引用
16.2.4 空指针
16.2.5 语法
16.2.6 指针例程
16.3 数组
16.3.1 数组声明
16.3.2 数组应用
16.3.3 数组参数
16.3.4 C语言的字符串
16.3.5 数组与指针的关系
16.3.6 实例:插入排序
16.3.7 C语言数组的不足
16.4 小结
16.5 习题
第17章 递归
17.1 概述
17.2 什么是递归
17.3 递归与循环
17.4 汉诺塔
17.5 斐波纳契数列
17.6 二分查找
17.7 整数转换为ASCⅡ字符串
17.8 小结
17.9 习题
笫18章 C语言中的I/O
18.1 概述
18.2 C标准库函数
18.3 字符I/O操作
18.3.1 I/O流
18.3.2 putchar函数
18.3.3 getchai函数
18.3.4 缓冲I/O
18.4 格式化I/O
18.4.1 printf
18.4.2 scanf
18.4.3 可变长参数
18.5 文件I/O
18.6 小结
18.7 习题
第19章 数据结构
19.1 概述
19.2 结构体
19.2.1 typedef
19.2.2 结构体在C中的实现
19.3 结构体数组

19.4 动态内存分配
19.5 链表
19.6 小结
19.7 习题
附录A LC-3指令集结构
附录B 从LC-3到x86
附录C LC-3的微结构
附录D C编程语言
附录E 常用表
附录F 部分习题答案

前言/序言

  




《编码的艺术:从比特到操作系统的深度探索》 这是一本关于计算机系统运作原理的深度解析,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字世界的底层,理解从最基本的逻辑门到复杂的操作系统的演进过程。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技术名词,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层层剥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部分:计算的基石——逻辑与数字世界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计算单元——比特(Bit)开始,探讨二进制如何成为计算机的通用语言。读者将学习到逻辑门(Logic Gates)的基本原理,如与门(AND)、或门(OR)、非门(NOT),以及它们如何组合构建出更复杂的逻辑电路。通过对这些基本组件的理解,我们将逐步构建出加法器、减法器等算术逻辑单元(ALU),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制的魅力: 深入理解0和1为何能承载如此庞大的信息,以及它们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逻辑门的奥秘: 详细讲解各种逻辑门的真值表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如何组合实现逻辑运算。 从门到计算: 逐步展示如何利用逻辑门搭建基本的算术电路,例如半加器和全加器,理解数字计算的硬件实现。 晶体管的革命: 简单介绍作为现代计算机核心的晶体管(Transistor),揭示其作为电子开关如何驱动整个数字世界。 第二部分:指令与执行——处理器的工作流程 在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础后,我们将进入计算机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PU)。本书将详细阐述CPU的指令集架构(ISA),理解指令是如何编码、存储并被CPU执行的。读者将学习到CPU内部的基本组件,如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寄存器文件(Register File)以及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并理解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写回等生命周期。 指令集架构(ISA): 剖析不同指令集的特性,例如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以及它们对处理器设计的影响。 指令的生命周期: 详细分解CPU执行一条指令的各个阶段,包括指令的获取、解码、执行、访存(如果需要)和结果写回。 微架构的智慧: 介绍现代处理器的一些高级特性,如流水线(Pipelining)技术,如何通过并行处理提高指令执行效率,以及分支预测(Branch Prediction)等优化手段。 程序的运行: 将抽象的指令转化为具体的程序,理解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与机器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程序在CPU上的实际运行过程。 第三部分:内存的维度——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是程序的灵魂,而内存则是数据的居所。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的内存层次结构,从高速缓存(Cache)到主内存(RAM),再到持久化存储(如硬盘),理解它们之间的性能权衡与数据流动。我们将学习到内存的地址空间、内存管理单元(MMU)以及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概念,理解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内存资源,为程序提供一个隔离且高效的运行环境。 内存层次结构: 深入解析寄存器、L1/L2/L3缓存、主内存、磁盘之间的速度、容量和成本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优化数据访问。 内存寻址与组织: 理解内存是如何被组织成字节、字等单位,以及CPU如何通过内存地址访问数据。 缓存的工作机制: 详解缓存的工作原理,包括缓存行、缓存块、写策略(Write-Through, Write-Back)以及缓存一致性问题,解释为何缓存能显著提升程序性能。 虚拟内存的抽象: 揭示虚拟内存如何为每个程序提供一个独立的、连续的地址空间,以及页表(Page Table)和页面置换算法(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s)在内存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连接的艺术——I/O与网络通信 计算机并非孤岛,它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也需要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本部分将聚焦输入/输出(I/O)设备及其与CPU的交互方式,例如中断(Interrupts)和直接内存访问(DMA)。随后,我们将步入更广阔的网络空间,理解网络协议栈(Network Protocol Stack),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以及TCP/IP等关键协议的工作原理,揭示数据如何在互联网上传输和交换。 I/O设备的接口: 介绍各种I/O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硬盘)如何通过特定的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以及I/O控制器(I/O Controller)的作用。 中断的响应机制: 讲解中断如何实现CPU对外部事件的及时响应,以及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流程。 DMA的效率提升: 解释直接内存访问(DMA)如何允许I/O设备直接与内存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减轻CPU的负担。 网络协议栈的层次: 详细介绍OSI模型或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理解数据在不同层次是如何被封装和解封装的。 TCP/IP协议的精髓: 深入理解TCP(传输控制协议)的连接建立、可靠传输和拥塞控制,以及IP(网际协议)的路由和寻址机制。 第五部分:操作系统的核心——资源调度与管理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与应用程序的桥梁,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所有资源。本书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的核心职能,包括进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线程管理(Thread Management)、调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s)、文件系统(File System)以及系统调用(System Calls)。读者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易用的接口,同时有效地管理CPU、内存、磁盘等宝贵资源。 进程与线程的概念: 区分进程和线程,理解它们在并发执行中的作用,以及进程间通信(IPC)和线程同步(Thread Synchronization)的重要性。 CPU调度的艺术: 讲解各种CPU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轮转法、优先级调度)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文件系统的结构: 剖析文件系统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磁盘上的文件和目录的,包括文件分配方式、目录结构和访问权限。 系统调用的接口: 理解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请求服务,以及系统调用的安全性和效率。 现代操作系统的演进: 简要介绍多道程序设计、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不同的操作系统发展阶段和类型。 第六部分:效率的追求——性能优化与并行计算 在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程序的性能。本书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性能瓶颈,如CPU密集型、I/O密集型和内存访问瓶颈,并提供相应的优化策略。此外,我们还将涉足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和并发编程(Concurrent Programming)的基础概念,理解如何在多核处理器时代充分发挥硬件的计算能力。 性能分析工具: 介绍一些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帮助读者识别程序中的性能瓶颈。 代码优化技巧: 提供一些在汇编层面和高级语言层面进行代码优化的实践建议。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选择: 强调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对性能的影响。 并行与并发的区别: 清晰阐述并行计算和并发编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现代计算中的应用。 多线程编程入门: 介绍如何使用多线程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并讨论潜在的并发问题。 结语:踏上探索之旅 《编码的艺术:从比特到操作系统的深度探索》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计算机系统知识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理解应用程序是如何在硬件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本书适合任何对计算机系统运作原理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将从中获益匪浅。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揭开计算机世界的底层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计算机的“底层”运作方式感到好奇,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数讲起,一步步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模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解释,从寄存器到缓存,再到内存和磁盘,清晰地展示了数据访问速度和成本之间的权衡,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程序来最大化利用这些层次。这本书还详细讲解了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流水线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来提高执行效率。我之前对编译器的了解非常有限,这本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从高级语言到机器码的转换过程,以及链接器和加载器在程序执行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完整的程序是如何在内存中被组织和执行的,这对于理解程序的行为和进行调试非常有帮助。它不是一本纯理论的书,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编程中。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重构”了我对计算机理解的“蓝图”。我一直以为计算机系统就是一堆堆的硬件加上一些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在这些表象之下,存在着一个极其精巧且逻辑严密的体系。它从最底层的比特流如何构成数据和指令,到处理器如何解析和执行指令,再到内存如何管理和存储数据,以及操作系统如何协调这一切,都进行了一一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端口”和“设备驱动程序”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电脑能够连接各种外部设备,以及软件是如何与硬件进行交互的。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网络协议和安全性的初步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点出了这些重要议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试图建立一种“系统思维”,让我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的运行脉络。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计算机科学的“全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试图构建一个关于“计算”的完整图景,而不仅仅是列举一堆知识点。它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让你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个概念是这样设计的,以及它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程序”的视角,从源代码到机器级代码,再到程序在处理器上的执行,整个过程被描画得极其清晰。我曾经对汇编代码感到头疼,觉得它晦涩难懂,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才理解了机器指令的本质,以及编译器是如何将高级语言转换为这些低级指令的。书中对数据表示、指令集架构、处理器设计以及存储器的讲解,都提供了非常有深度的见解,让我明白了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设计背后所付出的智慧和权衡。尤其是在讲解处理器流水线和并行计算的部分,作者用图示和详细的步骤,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得非常易懂,让我对现代高性能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用户,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计算机的内在机制,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转变。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并非一般,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它不像一些轻松读物,只是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它要求读者主动思考,去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联系。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消化其中的概念,比如虚拟内存、链接、进程管理等等。这些概念在初读时可能显得有些抽象,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代码示例和类比,帮助我们一步步地建立起对它们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并发和并行”的讨论,它清晰地阐释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多核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配合是如何实现高效并发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性能调优的技巧,虽然可能不是本书的重点,但这些点拨让我对如何编写更高效的代码有了更深的认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山峰,虽然过程艰辛,但每一步的攀登都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也让我对计算机系统有了更深刻的敬畏。它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投入的书,但回报也是巨大的。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计算机系统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计算机就是代码和硬件的简单堆砌,但读了《计算机系统概论》之后,我才明白其中蕴含着多么精妙的设计和深远的原理。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由比特组成的抽象世界,然后层层剥茧,从最底层的硬件如何协同工作,到指令集架构如何连接软件和硬件,再到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资源,最后是如何构建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应用程序。我尤其喜欢它对“抽象”这个概念的讲解,它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忽略细节”,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层抽象是如何屏蔽底层复杂性,从而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内存层次结构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解释了缓存、主存和磁盘之间的性能差异,以及程序如何通过优化数据访问模式来充分利用这些层次的优势,这让我对程序性能的提升有了全新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实际案例,让我看到这些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使得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穿越计算机科学发展史的奇妙旅程,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计算机是如何“思考”和“运作”的。

评分

喜欢,会一直在京东购书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给大家介绍本好书《小时代3.0:刺金时代》内容简介《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郭敬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于2007年11月开始在《最小说》上独家连载,获得读者们空前热烈的追捧,各大媒体的相关讨论和争议也层出不穷,一场火爆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风潮由此掀起。郭敬明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的创作中,又一次展现了对多种文字风格的完美驾驭能力。他以全新的叙事风格和敏感而细微的笔触,将当代青少年、大学生、都市白领的生活和情感故事集中、加工、娓娓道来,从小角度展现了作者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部长篇系列正式开始前,郭敬明曾许诺将要连续创作五年,而在五年终结之际,《小时代3.0:刺金时代》系列将如约迎来它辉煌的谢幕。林萧、简溪、顾源、顾里、南湘、唐宛如……五年间,他们已然成为陪伴读者们度过青春时期的伙伴,他们仿佛活生生地站在读者身边,呼吸着,微笑着,与每一个人共同欢乐,共同哭泣。故事有终结的一天,然而人物却能跃出故事,在读者心中长长久久地鲜活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每一个读者的小时代,它永远也不会完结。

评分

书很不错,我很满意

评分

送货快,是正版,相信京东

评分

买来学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呵呵呵呵呵呵

评分

介绍全面,是本好书,值得买

评分

太棒了,消除了计算机底层的神秘感,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评分

感觉很基础,内容也很充实,小白感觉压力好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