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係統概論(原書第2版)

計算機係統概論(原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派特(Patt.Y.N.),[美] 派特爾(Patel S.J.) 著,梁阿磊,蔣興昌,林淩 譯
圖書標籤:
  • 計算機係統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係統編程
  • 底層原理
  • 匯編語言
  • 操作係統
  • 數字邏輯
  • 計算機體係結構
  • 深入理解計算機
  • CSAPP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215561
版次:1
商品編碼:1013281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計算機科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計算機科學的經典基礎教材。全書以自底嚮上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係統的原理,前半部分闡述瞭計算機底層結構,後半部分講解瞭高級語言編程及編程方法學,主要內容包括數據類型及其運算、數字邏輯、馮·諾伊曼模型、匯編語言、輸入和輸齣、TRAP程序和子程序、C語言編程等內容。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入門教材,也可作為的計算機專業人土和高級程序員的參考用書。

內容簡介

《計算機係統概論(原書第2版)》前半部分闡述瞭計算機底層結構,後半部分講解瞭高級語言編程方法學。具體內容包括數據類型及其運算、數字邏輯、馮·諾伊曼模型、匯編語言、輸入輸齣、TRAP程序和子程序、C語言編程等內容。

作者簡介

  Yale N.Patt擁有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係教授。他是IEEE和ACM會士,曾因在高性能微處理器方麵的成就而獲得IEEE Emannuel R.Piore奬、IEEE/ACM Eckert-Mauchly奬和IEEE Wallace W.McDowell奬,在教學方麵獲得過ACM Karl V.Karlstrom傑齣教育傢奬、得剋薩斯優秀教學奬等。

目錄

齣版者的話
專傢指導委員會
譯者序
代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歡迎閱讀本書
1.1 我們的目標
1.2 怎麼纔能做到
1.3 兩個反復齣現的理念
1.3.1 抽象之理念
1.3.2 硬件與軟件
1.4 計算機係統簡述
1.5 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
1.6 計算機:通用計算設備
1.7 從問題描述到電子運轉
1.7.1 問題的提齣
1.7.2 算法
1.7.3 程序
1.7.4 指令集結構
1.7.5 微結構
1.7.6 邏輯電路
1.7.7 器件
1.7.8 小結
1.8 習題
第2章 bit、數據類型及其運算
2.1 bit和數據類型
2.1.1 bit——信息的基本單位
2.1.2 數據類型
2.2 整數數據類型
2.2.1 無符號整數
2.2.2 有符號整數
2.3 補碼
2.4 二進製數與十進製數之間的轉換
2.4.1 二進製數轉換為十進製數
2.4.2 十進製數轉換為二進製數
2.5 bit運算之一:算術運算
2.5.1 加法和減法
2.5.2 符號擴展
2.5.3 溢齣
2.6 bit運算之二:邏輯運算
2.6.1 “與”運算
2.6.2 “或”運算
2.6.3 “非”運算
2.6.4 “異或”運算
2.7 其他類型
2.7.1 位矢量
2.7.2 浮點數
2.7.3 ASCⅡ碼
2.7.4 十六進製計數法

2.8 習題
第3章 數字邏輯
3.1 MOS晶體管
3.2 邏輯門
3.2.1 非門
3.2.2 或門、或非門
3.2.3 與門、與非門
3.2.4 摩根定律
3.2.5 多輸入門
3.3 組閤邏輯
3.3.1 譯碼器
3.3.2 多路復用器
3.3.3 全加器
3.3.4 可編程邏輯陣列
3.3.5 邏輯完備性
3.4 存儲單元
3.4.1 R-S鎖存器
3.4.2 門控D鎖存器
3.4.3 寄存器
3.5 內存的概念
3.5.1 尋址空間
3.5.2 尋址能力
3.5.3 例子:22x3內存
3.6 時序電路
3.6.1 組閤密碼鎖
3.6.2 狀態的概念
3.6.3 有限狀態機
3.6.4 有限狀態機的實現
3.7 LC-3計算機的數據通路
3.8 習題
第4章 馮·諾伊曼模型
4.1 基本部件
4.1.1 內存
4.1.2 處理單元
4.1.3 輸入和輸齣單元
4.1.4 控製單元
4.2 LC-3:一颱馮·諾伊曼機器
4.3 指令處理
4.3.1 指令
4.3.2 指令周期
4.4 改變執行順序
4.5 停機操作
4.6 習題
第5章 LC-3結構
5.1 ISA概述
5.1.1 內存組織
5.1.2 寄存器
5.1.3 指令集
5.1.4 操作碼
5.1.5 數據類型

5.1.6 尋址模式
5.1.7 條件碼
5.2 操作指令
5.3 數據搬移指令
5.3.1 PC相對尋址
5.3.2 間接尋址
5.3.3 基址偏移尋址
5.3.4 立即數尋址
5.3.5 一個例子
5.4 控製指令
5.4.1 條件跳轉指令
5.4.2 一個例子
5.4.3 循環控製的兩種方法
5.4.4 例子:哨兵法數組求和
5.4.5 JMP指令
5.4.6 TRAP指令
5.5 例子:字符數統計
5.6 總結:數據通路(LC-3)
5.6.1 數據通路的基本部件
5.6.2 指令周期
5.7 習題
第6章 編程
6.1 問題求解
6.1.1 係統分解
6.1.2 三種結構:順序、條件、循環
6.1.3 實現三種結構的LC-3指令
6.1.4 迴顧字符數統計例子
6.2 調試
6.2.1 調試的基本操作
6.2.2 交互式調試器的使用
6.3 習題
第7章 匯編語言
7.1 匯編語言編程——更上一層
7.2 一個匯編程序
7.2.1 指令
7.2.2 僞操作
7.2.3 例子:字符數統計程序
7.3 匯編過程
7.3.1 概述
7.3.2 兩遍掃描
7.3.3 第1遍:創建符號錶
7.3.4 第2遍:生成機器語言程序
7.4 相關知識
7.4.1 可執行映像
7.4.2 多目標文件
7.5 習題
第8章 輸入/輸齣
8.1 輸入/輸齣的基本概念
8.1.1 設備寄存器
8.1.2 內存映射I/O與專用I/O指令

8.1.3 異步I/O與同步I/O
8.1.4 中斷驅動與輪詢
8.2 鍵盤輸入
8.2.1 基本輸入寄存器
8.2.2 基本輸入服務程序
8.2.3 內存映射輸入的實現
8.3 顯示器輸齣
8.3.1 基本輸齣寄存器(DDR和DSR)
8.3.2 基本輸齣服務程序
8.3.3 內存映射輸齣的實現
8.3.4 例子:鍵盤迴顯
8.4 一個更復雜的輸入程序
8.5 中斷驅動I/O
8.5.1 什麼是中斷驅動I/O
8.5.2 為什麼要引入中斷驅動I/O
8.5.3 中斷信號的産生
8.6 內存映射I/O的迴顧
8.7 習題
第9章 TRAP程序和子程序
9.1 LC-3 TRAP程序
9.1.1 概述
9.1.2 TRAP機製
9.1.3 TRAP指令
9.1.4 完整機製
9.1.5 I/O中斷處理程序
9.1.6 HALT中斷程序
9.1.7 寄存器內容的保存和恢復
9.2 子程序
9.2.1 調用/返迴機製
9.2.2 JSR(R)指令
9.2.3 字符輸入的TRAP程序
9.2.4 PUTS:寫字符串
9.2.5 庫程序
9.3 習題
第10章 棧
10.1 棧的基本結構
10.1.1 抽象數據類型:棧
10.1.2 兩個實現例子
10.1.3 內存中的實現
10.1.4 小結
10.2 中斷驅動I/O(第二部分)
10.2.1 啓動和執行
10.2.2 中斷返迴
10.2.3 例子:嵌套中斷
10.3 基於棧的算術運算
10.3.1 棧的臨時存儲作用
10.3.2 例子:算術錶達式
10.3.3 加、乘和取反
10.4 數據類型轉換
10.4.1 一個錯誤結果的例子:2+3=e

10.4.2 ASCⅡ/二進製轉換
10.4.3 二進製/ASCⅡ轉換
10.5 模擬計算器
10.6 習題
第11章 C語言編程概述
11.1 我們的目標
11.2 軟硬件結閤
11.3 高級語言翻譯
11.3.1 解釋執行
11.3.2 編譯執行
11.3.3 兩種方法的優缺點
11.4 C編程語言
11.5 一個簡單的C程序
11.5.1 main函數
11.5.2 編程風格
11.5.3 C預處理器
11.5.4 輸入和輸齣
11.6 小結
11.7 習題
第12章 變量和運算符
12.1 概述
12.2 變量
12.2.1 三種基本數據類型:int、char、double
12.2.2 標識符的選擇
12.2.3 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12.2.4 更多的例子
12.3 運算符
12.3.1 錶達式和語句
12.3.2 賦值運算符
12.3.3 算術運算符
12.3.4 算術優先級
12.3.5 位運算符
12.3.6 關係運算符
12.3.7 邏輯運算符
12.3.8 遞增/遞減運算符
12.3.9 運算符混閤錶達式
12.4 基於運算符的問題求解
12.5 編譯器處理
12.5.1 符號錶
12.5.2 變量的空間分配
12.5.3 完整的例子
12.6 補充話題
12.6.1 三種基本類型的變種
12.6.2 文字常量、常量和符號值
12.6.3 存儲類型
12.6.4 更多的C運算符
12.7 小結
12.8 習題
第13章 控製結構
13.1 概述

13.2 條件結構
13.2.1 if語句
13.2.2 ifelse語句
13.3 循環結構
13.3.1 while語句
13.3.2 for語句
13.3ac電腦的選擇 25
2.3.1 最小係統需求 25
2.3.2 選擇操作係統 26
2.3.3 瞭解電腦配件 26
2.4 電腦配件的選擇 29
2.4.1 硬盤的選擇 29
2?E-mail地址
13.5 其他C語言控製結構
13.5.1 switch語句
13.5.2 break和continue語句
13.5.3 簡單計算器的例子
13.6 小結
13.7 習題
第14章 函數
14.1 概述
14.2 C語言中的函數
14.2.1 帶參數的函數
14.2.2 求解圓麵積
14.3 C語言中函數的實現
14.3.1 運行時棧
14.3.2 實現機製
14.3.3 匯總
14.4 問題求解
14.4.1 例1:大小寫轉換
14.4.2 例2:畢達哥拉斯三角形
14.5 小結
14.6 習題
第15章 測試與調試技術
15.1 概述
15.2 錯誤類型
15.2.1 語法錯誤
15.2.2 語義錯誤
15.2.3 算法錯誤
15.3 測試
15.3.1 黑盒測試
15.3.2 白盒測試
15.4 調試
15.4.1 特定方法
15.4.2 源碼級調試工具
15.4.3 斷點
15.5 正確的編程方法
15.5.1 明確規格說明
15.5.2 模塊化設計
15.5.3 預防錯誤式編程
15.6 小結
15.7 習題

第16章 指針和數組
16.1 概述
16.2 指針
16.2.1 聲明指針變量
16.2.2 指針運算符
16.2.3 指針傳遞一個引用
16.2.4 空指針
16.2.5 語法
16.2.6 指針例程
16.3 數組
16.3.1 數組聲明
16.3.2 數組應用
16.3.3 數組參數
16.3.4 C語言的字符串
16.3.5 數組與指針的關係
16.3.6 實例:插入排序
16.3.7 C語言數組的不足
16.4 小結
16.5 習題
第17章 遞歸
17.1 概述
17.2 什麼是遞歸
17.3 遞歸與循環
17.4 漢諾塔
17.5 斐波納契數列
17.6 二分查找
17.7 整數轉換為ASCⅡ字符串
17.8 小結
17.9 習題
笫18章 C語言中的I/O
18.1 概述
18.2 C標準庫函數
18.3 字符I/O操作
18.3.1 I/O流
18.3.2 putchar函數
18.3.3 getchai函數
18.3.4 緩衝I/O
18.4 格式化I/O
18.4.1 printf
18.4.2 scanf
18.4.3 可變長參數
18.5 文件I/O
18.6 小結
18.7 習題
第19章 數據結構
19.1 概述
19.2 結構體
19.2.1 typedef
19.2.2 結構體在C中的實現
19.3 結構體數組

19.4 動態內存分配
19.5 鏈錶
19.6 小結
19.7 習題
附錄A LC-3指令集結構
附錄B 從LC-3到x86
附錄C LC-3的微結構
附錄D C編程語言
附錄E 常用錶
附錄F 部分習題答案

前言/序言

  




《編碼的藝術:從比特到操作係統的深度探索》 這是一本關於計算機係統運作原理的深度解析,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數字世界的底層,理解從最基本的邏輯門到復雜的操作係統的演進過程。本書並非僅僅羅列枯燥的技術名詞,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層層剝開計算機的神秘麵紗,讓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部分:計算的基石——邏輯與數字世界 我們將從最基礎的計算單元——比特(Bit)開始,探討二進製如何成為計算機的通用語言。讀者將學習到邏輯門(Logic Gates)的基本原理,如與門(AND)、或門(OR)、非門(NOT),以及它們如何組閤構建齣更復雜的邏輯電路。通過對這些基本組件的理解,我們將逐步構建齣加法器、減法器等算術邏輯單元(ALU),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進製的魅力: 深入理解0和1為何能承載如此龐大的信息,以及它們在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和傳輸方式。 邏輯門的奧秘: 詳細講解各種邏輯門的真值錶和工作原理,並通過實例演示它們如何組閤實現邏輯運算。 從門到計算: 逐步展示如何利用邏輯門搭建基本的算術電路,例如半加器和全加器,理解數字計算的硬件實現。 晶體管的革命: 簡單介紹作為現代計算機核心的晶體管(Transistor),揭示其作為電子開關如何驅動整個數字世界。 第二部分:指令與執行——處理器的工作流程 在掌握瞭數字電路的基礎後,我們將進入計算機的核心——中央處理器(CPU)。本書將詳細闡述CPU的指令集架構(ISA),理解指令是如何編碼、存儲並被CPU執行的。讀者將學習到CPU內部的基本組件,如程序計數器(Program Counter)、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寄存器文件(Register File)以及控製單元(Control Unit),並理解它們之間如何協同工作,完成指令的取指、譯碼、執行、寫迴等生命周期。 指令集架構(ISA): 剖析不同指令集的特性,例如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和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以及它們對處理器設計的影響。 指令的生命周期: 詳細分解CPU執行一條指令的各個階段,包括指令的獲取、解碼、執行、訪存(如果需要)和結果寫迴。 微架構的智慧: 介紹現代處理器的一些高級特性,如流水綫(Pipelining)技術,如何通過並行處理提高指令執行效率,以及分支預測(Branch Prediction)等優化手段。 程序的運行: 將抽象的指令轉化為具體的程序,理解匯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與機器碼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程序在CPU上的實際運行過程。 第三部分:內存的維度——數據存儲與管理 數據是程序的靈魂,而內存則是數據的居所。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計算機的內存層次結構,從高速緩存(Cache)到主內存(RAM),再到持久化存儲(如硬盤),理解它們之間的性能權衡與數據流動。我們將學習到內存的地址空間、內存管理單元(MMU)以及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的概念,理解操作係統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內存資源,為程序提供一個隔離且高效的運行環境。 內存層次結構: 深入解析寄存器、L1/L2/L3緩存、主內存、磁盤之間的速度、容量和成本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優化數據訪問。 內存尋址與組織: 理解內存是如何被組織成字節、字等單位,以及CPU如何通過內存地址訪問數據。 緩存的工作機製: 詳解緩存的工作原理,包括緩存行、緩存塊、寫策略(Write-Through, Write-Back)以及緩存一緻性問題,解釋為何緩存能顯著提升程序性能。 虛擬內存的抽象: 揭示虛擬內存如何為每個程序提供一個獨立的、連續的地址空間,以及頁錶(Page Table)和頁麵置換算法(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s)在內存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連接的藝術——I/O與網絡通信 計算機並非孤島,它需要與外部世界進行交互,也需要與其他計算機進行通信。本部分將聚焦輸入/輸齣(I/O)設備及其與CPU的交互方式,例如中斷(Interrupts)和直接內存訪問(DMA)。隨後,我們將步入更廣闊的網絡空間,理解網絡協議棧(Network Protocol Stack),從物理層到應用層,以及TCP/IP等關鍵協議的工作原理,揭示數據如何在互聯網上傳輸和交換。 I/O設備的接口: 介紹各種I/O設備(如鍵盤、鼠標、顯示器、硬盤)如何通過特定的接口與計算機連接,以及I/O控製器(I/O Controller)的作用。 中斷的響應機製: 講解中斷如何實現CPU對外部事件的及時響應,以及中斷處理程序的執行流程。 DMA的效率提升: 解釋直接內存訪問(DMA)如何允許I/O設備直接與內存進行數據傳輸,從而減輕CPU的負擔。 網絡協議棧的層次: 詳細介紹OSI模型或TCP/IP模型的各層功能,理解數據在不同層次是如何被封裝和解封裝的。 TCP/IP協議的精髓: 深入理解TCP(傳輸控製協議)的連接建立、可靠傳輸和擁塞控製,以及IP(網際協議)的路由和尋址機製。 第五部分:操作係統的核心——資源調度與管理 操作係統是連接硬件與應用程序的橋梁,它負責管理和調度計算機的所有資源。本書將深入探討操作係統的核心職能,包括進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綫程管理(Thread Management)、調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s)、文件係統(File System)以及係統調用(System Calls)。讀者將理解操作係統如何為用戶提供一個方便易用的接口,同時有效地管理CPU、內存、磁盤等寶貴資源。 進程與綫程的概念: 區分進程和綫程,理解它們在並發執行中的作用,以及進程間通信(IPC)和綫程同步(Thread Synchronization)的重要性。 CPU調度的藝術: 講解各種CPU調度算法(如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輪轉法、優先級調度)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係統的吞吐量和響應時間。 文件係統的結構: 剖析文件係統是如何組織和管理磁盤上的文件和目錄的,包括文件分配方式、目錄結構和訪問權限。 係統調用的接口: 理解應用程序如何通過係統調用嚮操作係統請求服務,以及係統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 現代操作係統的演進: 簡要介紹多道程序設計、分時操作係統、實時操作係統等不同的操作係統發展階段和類型。 第六部分:效率的追求——性能優化與並行計算 在掌握瞭計算機係統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優化程序的性能。本書將介紹一些常見的性能瓶頸,如CPU密集型、I/O密集型和內存訪問瓶頸,並提供相應的優化策略。此外,我們還將涉足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和並發編程(Concurrent Programming)的基礎概念,理解如何在多核處理器時代充分發揮硬件的計算能力。 性能分析工具: 介紹一些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幫助讀者識彆程序中的性能瓶頸。 代碼優化技巧: 提供一些在匯編層麵和高級語言層麵進行代碼優化的實踐建議。 數據結構與算法的選擇: 強調在不同場景下選擇閤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對性能的影響。 並行與並發的區彆: 清晰闡述並行計算和並發編程的概念,以及它們在現代計算中的應用。 多綫程編程入門: 介紹如何使用多綫程來提高程序的執行效率,並討論潛在的並發問題。 結語:踏上探索之旅 《編碼的藝術:從比特到操作係統的深度探索》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計算機係統知識體係。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讀者將能夠理解應用程序是如何在硬件上運行的,操作係統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計算資源。本書適閤任何對計算機係統運作原理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開發者,都將從中獲益匪淺。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激動人心的探索之旅,揭開計算機世界的底層奧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試圖構建一個關於“計算”的完整圖景,而不僅僅是列舉一堆知識點。它非常注重邏輯的連貫性和概念之間的關聯性,讓你能夠理解為什麼某個概念是這樣設計的,以及它在整個係統中的作用。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程序”的視角,從源代碼到機器級代碼,再到程序在處理器上的執行,整個過程被描畫得極其清晰。我曾經對匯編代碼感到頭疼,覺得它晦澀難懂,但通過這本書的講解,我纔理解瞭機器指令的本質,以及編譯器是如何將高級語言轉換為這些低級指令的。書中對數據錶示、指令集架構、處理器設計以及存儲器的講解,都提供瞭非常有深度的見解,讓我明白瞭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設計背後所付齣的智慧和權衡。尤其是在講解處理器流水綫和並行計算的部分,作者用圖示和詳細的步驟,將復雜的概念拆解得非常易懂,讓我對現代高性能處理器的工作原理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讓我不再隻是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用戶,而是開始嘗試去“理解”計算機的內在機製,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轉變。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重構”瞭我對計算機理解的“藍圖”。我一直以為計算機係統就是一堆堆的硬件加上一些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這些錶象之下,存在著一個極其精巧且邏輯嚴密的體係。它從最底層的比特流如何構成數據和指令,到處理器如何解析和執行指令,再到內存如何管理和存儲數據,以及操作係統如何協調這一切,都進行瞭一一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端口”和“設備驅動程序”的講解,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的電腦能夠連接各種外部設備,以及軟件是如何與硬件進行交互的。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網絡協議和安全性的初步介紹,雖然篇幅不多,但點齣瞭這些重要議題在計算機係統中的位置。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而是試圖建立一種“係統思維”,讓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計算機的運行脈絡。閱讀這本書,讓我對計算機科學的“全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入探索的興趣。

評分

我一直對計算機的“底層”運作方式感到好奇,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從最基礎的二進製數講起,一步步地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計算機係統模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存儲器層次結構”的解釋,從寄存器到緩存,再到內存和磁盤,清晰地展示瞭數據訪問速度和成本之間的權衡,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程序來最大化利用這些層次。這本書還詳細講解瞭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流水綫技術,以及如何通過各種技術來提高執行效率。我之前對編譯器的瞭解非常有限,這本書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從高級語言到機器碼的轉換過程,以及鏈接器和加載器在程序執行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瞭一個完整的程序是如何在內存中被組織和執行的,這對於理解程序的行為和進行調試非常有幫助。它不是一本純理論的書,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編程中。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難度並非一般,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我學到瞭很多東西。它不像一些輕鬆讀物,隻是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它要求讀者主動思考,去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聯係。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消化其中的概念,比如虛擬內存、鏈接、進程管理等等。這些概念在初讀時可能顯得有些抽象,但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代碼示例和類比,幫助我們一步步地建立起對它們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並發和並行”的討論,它清晰地闡釋瞭這兩者之間的區彆,以及多核處理器和操作係統的配閤是如何實現高效並發的。書中還涉及到瞭一些性能調優的技巧,雖然可能不是本書的重點,但這些點撥讓我對如何編寫更高效的代碼有瞭更深的認識。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山峰,雖然過程艱辛,但每一步的攀登都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風景,也讓我對計算機係統有瞭更深刻的敬畏。它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投入的書,但迴報也是巨大的。

評分

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計算機係統的認知,我一直以為計算機就是代碼和硬件的簡單堆砌,但讀瞭《計算機係統概論》之後,我纔明白其中蘊含著多麼精妙的設計和深遠的原理。開篇就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我們帶入瞭一個由比特組成的抽象世界,然後層層剝繭,從最底層的硬件如何協同工作,到指令集架構如何連接軟件和硬件,再到操作係統如何管理資源,最後是如何構建齣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應用程序。我尤其喜歡它對“抽象”這個概念的講解,它並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忽略細節”,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層抽象是如何屏蔽底層復雜性,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問題。比如,內存層次結構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解釋瞭緩存、主存和磁盤之間的性能差異,以及程序如何通過優化數據訪問模式來充分利用這些層次的優勢,這讓我對程序性能的提升有瞭全新的理解。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實際案例,讓我看到這些計算機科學的基石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使得學習過程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穿越計算機科學發展史的奇妙旅程,讓我從根本上理解瞭計算機是如何“思考”和“運作”的。

評分

內容豐富,比較有收獲。

評分

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在整本書中嚮你灌輸的思想,感覺非常受用

評分

感覺還不錯,會員價買的。是計算機的入門書。

評分

閱讀這本書能夠讓你對計算機領域有個大概的瞭解,經典之著

評分

還行吧

評分

666

評分

閱讀這本書能夠讓你對計算機領域有個大概的瞭解,經典之著

評分

經常散步行走,偶爾登山健身,很好地鍛煉瞭腿部的肌肉。到達400多海拔的時候,停下來喝口從山腳下買來的“七娘山礦質水”,甘涼的感覺滲透全身,身體在水分的補給下,更加充滿瞭活力,強勁的步伐繼續嚮上。

評分

收到瞭,好書!不錯的一本編程語言錶達的書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