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进行建筑设计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构思,将这些构思以具体的形式或空间来表现时,必然以某种"构成"形式体现。设计者所熟悉的构成手法越多,设计也就越有意思。而且,在尝试采用新的构成手法时,首先要熟知以往的构成知识。
本书通过古今建筑史特别是近现代建筑史上大量经典的建筑作品,讲述了建筑构成的基本手法,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本基础教科书。而且在实际设计当中,对建筑设计者进行设计也具有启发意义。本书包括比例、几何体、对称、分解、深层与表层、层构成六部分内容。
本书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师生及建筑设计人员参考。
目录
序言
I 比例
概说
关于比例的诸家言说
普拉顿立体与维特鲁威人体
柱式与比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比例理论
勒·柯布西耶与控制线
黄金矩形
比例的引用
比例和均衡
微小箱形与比例
打破比例成规
II 几何学
概说
关于几何学的诸家言说
完整的纯粹几何体
几何体的重复
几何体的连接
几何体的分割
几何体的套匣
几何体的聚合
几何体的切削
几何体的分散
扩张化的几何体
Ⅲ对称
概说
关于对称的诸家言说
左右完全对称
对称性和向心性
局部对称的叠加和延续
……
IV 分解
V 深层与表层
VI 层构成
参考文献及插图出处等
后记
精彩书摘
I 比例
概说
比例,更为准确地说,完美的比例是产生建筑美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对此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代建筑家们很少有从正面去论述比例的,但这并不说明比例不被重视。相反,对比例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在设计阶段推敲整体与局部的恰当的比例关系被视作建筑设计的大前提。实际上,建筑家们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充分考虑到了调整比例的协调从而赋予建筑以美感。
话虽如此,具体考虑哪种比例方法或理论适合时,实际上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从选择比例的方法及对比例的潜在感受当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每一位建筑家的个性,而且也可以看出对建筑家的感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各个时代的情况。这一点是必然的。但是,虽说比例对于创造建筑的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并不意味着存在万能的比例方法。若再深一步考虑,虽然都称作比例,但它是否适用于建筑上的任何情况呢?也就是说,它是适用于整体建筑还是适用于开洞部分那样的局部?更进一步说,它对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又怎样呢?适用于空间那样的三维结构吗?诸如此类还有更多的情况。因为有关比例的情况是如此复杂,故此我们在这里对有关建筑比例只作粗略的整理,同时,对其作一包括历史性进展在内的概括。
首先,比例这一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观把握的;另一类是基于数比的比例。后者当然是更为严密的,但也不能说前者的意义就微不足道。它虽然没有严密的数比基础,但因为存在着第一感觉不错的比例,在建筑上就有很多情况是依据这种直观性来决定建筑形式的。换言之,若说没有伴以严密数比关系的比例是不可取的话,那么建筑意义上的比例就是极为有限的概念。
前言/序言
建筑构成手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发货很快,书也很好。这本书学到很多
评分
☆☆☆☆☆
挺好,还没看,但质量包装不错的
评分
☆☆☆☆☆
读一遍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评分
☆☆☆☆☆
评分
☆☆☆☆☆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
值得一看,理论书籍~
评分
☆☆☆☆☆
满意的,质量好!!!!
评分
☆☆☆☆☆
一直没时间看,下次找个时间再看
评分
☆☆☆☆☆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