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专类园

植物专类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德奎 等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园艺
  • 植物专著
  • 植物图鉴
  • 园林
  • 花卉
  • 农业
  • 科普
  • 植物栽培
  • 植物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120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57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0
字数:3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植物专类园》共4章。第1章介绍厂植物专类园的慨念和特点。第2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第3章论述了植物专类园建设的一般问题,包括植物专类园的选址和造景形式、造景艺术原理、植物材料的选择和植物配植等内容。第4章结合目前我国植物专类园建设的实际,对17类著名花木的专类园建设分别进行了论述,包括山茶专类园、杜鹃花专类园、桂花专类园、梅花专类园、牡丹专类园、碧桃专类园、月季和蔷薇专类园、海棠专类园、樱花专类园、丁香专类园、木兰专类园、竹子专类园、棕榈专类同、苏铁专类园、鸢尾专类园、仙人掌科和多肉植物专类园以及水生植物专类园,每一部分都包括属种和品种的介绍、生态习性和繁殖方法、栽培历史和花文化、值物配植以及常见的专类园简介。
  《植物专类园》在突出科学性的前提下,将中国花文化与植物造景应用结合起来,附有大量精美图片,适合广大的园卡小工作者、风景园林设计师、旅游管理部门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帅生参考,作为辅助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说
1.1 植物专类园的概念
1.2 植物专类园的特点
第2章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
2.1 起源阶段
2.2 成熟阶段
2.3 继承和发展阶段
第3章 植物专类园建设
3.1 植物专类园的选址与规模
3.2 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营造
3.3 植物材料的选拃
3.4 植物专类园设计的景观艺术原理
3.5 植物专类园的植物配植
第4章 常见植物专类园的建设
4.1 山茶专类园
4.2 杜鹃花专类园
4.3 桂花专类园
4.4 梅花专类园
4.5 牡丹专类园
4.6 碧桃专类园
4.7 月季和蔷薇专类园
4.8 海棠专类园
4.9 樱花专类园
4.10 丁香专类园
4.11 木兰专类园
4.12 竹子专类园
4.13 棕榈专类园
4.14 苏铁专类园
4.15 鸢尾专类园
4.16 仙人掌科与多肉植物专类园
4.17 水生植物专类园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精彩书摘

  早在3000多年前,随着商周时代“囿”的出现,中国园林便逐步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观赏植物的栽培和造景应用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专类栽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
  2.1起源阶段
  我国观赏植物专类园的布置方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到南北朝时期在建康(今南京市)已经逐渐形成规模。
  专类栽培最初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但逐渐地开始带有一些观赏游览的性质,如《诗经》中提到的芍药栽培, 《离骚》中谈到的“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而春秋时吴王夫差(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为西施建“玩花池”,栽培荷花专用于玩赏(周维权,1999)。
  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植物专类栽培形式,“长杨宫”、“竹宫”(设于甘泉宫)、“棠梨宫”、“葡萄宫”以及青梧观、细柳观、廖木观、蕙草殿等,都是明确地以较大规模分别采用了垂柳、竹子、梨、葡萄等观赏植物为造景材料,以专类方式布置的。如汉朝的“葡萄宫”在今周至县境内,汉武帝时兴建,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昔孝武帝伐大宛,采葡萄种之离宫。”可知这是一处专为引进葡萄而培育繁殖的园场建筑。“长杨宫”则为秦之旧宫,《三辅黄图》载: 至汉修饰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不过,这些宫、观均以建筑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专类园的雏形。而汉代博陆侯霍光的私家花园有睡莲池,专种五色睡莲,则是最早的小型睡莲专类园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自魏、晋、南北朝以至于隋,用观赏植物布置成专类园的造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不少花圃、宫苑还直接以花木的名字来命名。如东晋药圃收集了大量的芍药,名之日“芍药园”;南朝宋元帝整修建康(南京)桑泊(即现在的玄武湖),不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且湖中盛栽荷花,盛夏红裳翠盖,景色迷人;齐时的芳林苑则以桃花著称,是早期的桃花专类园;梁元帝竹林堂的“蔷薇园”,则种植了许多当时著名的蔷薇品种,标志着专类园造景形式趋于成熟。据《寰宇记》载:“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种蔷薇……以长格校其上,花叶相连,其下有十间花屋,枝叶交映,芬芳袭人。”
  2.2成熟阶段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中国古典园林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使得植物的专类栽培和应用更为普遍,植物专类园造景在唐朝便进入了成熟阶段。

前言/序言

  植物专类园的造景形式历史悠久,我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专类园的雏形,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则趋于成熟,并且一直延续和发展下来。植物专类园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一个植物专类园的建成,是植物资源收集、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景观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现。近代的植物专类园主要见于植物园和树木园中,常常以“园中园”的形式出现,现代仍然是重要造景形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植物园以外独立性质的专类园造景形式在城市园林中也已非常普遍,但至今尚缺乏关于植物专类园造景方面的专著。有感于此,在多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植物专类园》一书,主要从植物专类园的历史、景观营造和常见专类园的分析等方面加以论述,权作抛砖引玉,敬请园林界同行批评指正。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植物专类园的概念和特点,第二部分对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从植物专类园的造景形式、艺术原理、植物材料选择和植物配植等方面探讨了专类园的景观营造,第四部分结合我国植物专类园建设的实际,对1 7类著名花木的专类园建设分别进行了论述,每一类都包括植物种类的介绍、生态习性和繁殖方法、栽培历史和花文化、植物配植以及常见专类园的简介。本书在突出科学性的前提下,将中国花文化与植物造景应用结合起来,适合广大的园林工作者、设计师和高等学校园林、风景园林和景观艺术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植物造景课程的辅助教材。
《星辰彼端的低语》 图书简介 夜幕低垂,世界便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所笼罩。在那些被城市霓虹遗忘的角落,在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古老街巷中,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低语。这不是一本关于自然界植物的图鉴,也不是园林规划的指导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集体潜意识、记忆碎片与时空错位之间复杂纠葛的哲学悬疑小说。 《星辰彼端的低语》讲述了主人公伊莱亚斯·凡恩的故事。伊莱亚斯,一位才华横溢却隐居的符号学家,毕生致力于研究那些被主流历史忽略的“非线性叙事”——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看似毫无关联的古代铭文、被遗忘的民间传说以及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干扰信号。他的生活,如同他研究的符号一般,严谨而孤立,直到一封匿名信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 信中附带的,是一张泛黄的羊皮纸碎片,上面描绘着一个奇异的符号,这个符号并非任何已知文明的产物,却能引发伊莱亚斯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近乎生理上的共鸣。这种共鸣,伴随着阵阵耳鸣,让他忆起了从未经历过的场景:一片冰封的荒原,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以及一个低沉、古老的声音,用一种失传的语言呼唤着一个陌生的名字。 伊莱亚斯意识到,他所接触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谜团,而是跨越了数个世纪、甚至可能跨越了维度的“信息残骸”。他开始追寻这个符号的源头,将他引向了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地点:阿尔卑斯山脉深处一座被废弃的早期射电望远镜基地,威尼斯水下城市群中一间被海水淹没的私人图书馆,以及位于中亚沙漠腹地,一个被当地部落视为“禁地”的巨大圆形石阵。 在探寻过程中,伊莱亚斯结识了一系列神秘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艾拉,一位精通古代声学和矿物学的女考古学家。艾拉坚信,宇宙中的万物都以特定的频率振动,而那些古老的石阵和建筑,并非简单的纪念碑,而是某种被有意设计用来接收和存储“来自远方”信号的接收器。她展示给伊莱亚斯一套她自己研发的“共振分析仪”,这台机器能够将特定地点的环境噪音转化为视觉化的波形图。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了一个跨国秘密组织——“守夜人议会”。这个议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阴谋集团,他们更像是文明的“记忆管理员”,他们的目标是防止某些“高能信息”流入大众视野,因为他们坚信,这些信息一旦被完全解读,将导致现有物理定律和时间观念的彻底崩溃。议会成员包括了顶尖的语言学家、粒子物理学家以及几位身份成谜的金融巨鳄。他们试图通过控制特定历史节点的记录和传播,来维持一种脆弱的“现实平衡”。 小说的高潮部分,发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一处高海拔天文台遗址。伊莱亚斯和艾拉利用羊皮纸碎片中蕴含的数学结构,成功地激活了遗址中的一个古老装置。那一刻,他们接收到的不再是模糊的低语,而是清晰、连贯的“信息流”。这股信息流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并非完全源于内部的自我进化,而是在关键时刻,接收到了来自“星辰彼端”的、经过精心编码的指导信息。这些信息被巧妙地植入到艺术、宗教和神话的底层结构之中,等待着合适的“接收者”出现。 然而,激活信息流的代价是巨大的。强大的能量波动不仅暴露了伊莱亚斯和艾拉的行踪,也引来了“守夜人议会”的最后干预。在最终的对峙中,伊莱亚斯必须做出抉择:是选择揭示真相,冒着引发全球认知混乱的风险,还是按照议会的意愿,将这份足以颠覆人类理解的知识再次封存。 《星辰彼端的低语》是一部关于知识的重量、历史的脆弱性以及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定位的深刻反思。它探讨了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是否只是一层精心维护的表象。书中充满了对复杂符号学、量子物理概念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极具未来感的叙事氛围。读者将被带入一场思维的迷宫,在追寻声音来源的旅程中,最终面对的却是关于存在本质的终极疑问。这部作品挑战了既有的时间线概念,迫使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是一次对人类求知欲极限的极致探索。 本书的语言风格细腻而富有张力,将冷峻的科学推理与令人不安的超自然体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确保了即使是最严谨的读者,也会被故事中那些关于失落的智慧和未知的呼唤所深深吸引。它不是关于花园里的一草一木,而是关于宇宙花园中那片被禁止触碰的知识之树。

用户评价

评分

《植物专类园》这本书,我觉得它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信息,更是引发思考。我过去对“专类园”的理解非常片面,只觉得是各种植物的简单堆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专类园”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比如说,关于茶梅园的介绍,它不仅仅是列出各种茶梅的品种,更深入地探讨了茶梅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意象。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专类园,绝不仅仅是植物的集合,更是艺术家、设计师和植物之间一次次默契的对话。书中对于不同季节的花期、叶色、果实的研究,也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章节时,就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某个公园或者某个庭院,然后开始思考,如果按照书中的理念来设计,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的植物世界和园林艺术的大门,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

评分

《植物专类园》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带着点“看热闹”的心态去翻的,毕竟“专类园”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感觉离我这种普通读者有点距离。但没想到,它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对于每一个专类园的介绍,都仿佛是一个个小小的故事集,有历史渊源,有文化内涵,有美学追求。比如说,关于盆景园的部分,它不只是介绍怎么做盆景,而是深入探讨了盆景艺术背后的哲学思想,那种“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意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有关于芳香植物园的介绍,书中细致地描述了各种香料植物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被应用于香水、医药、甚至是食物中,读着读着,我仿佛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馨香,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园艺知识和设计理念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够轻松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感觉就像是有一位慈祥的长者,在细心教导你如何去欣赏和理解大自然的美。

评分

我必须说,《植物专类园》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实在太高了,而且涵盖的面也非常广。我原本以为它最多就是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园类型,但实际上,它触及到了园林设计中很多非常细致和专业化的领域。比如,书中对于不同气候带的植物选择,以及如何在严酷环境下构建特色园林的章节,就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讲解了例如旱生植物园、沙漠植物园的建造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模拟自然生态,让这些看似难以生存的植物也能茁壮成长。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乡土植物园”的介绍印象深刻,它强调了保护和利用当地原生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本土植物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园。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从宏观的园林设计理念,到微观的植物物种选择和养护技巧,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即使是对园艺一窍不通的人,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并且学到有用的知识。

评分

读完《植物专类园》,我才意识到原来园林设计中有如此多的学问和讲究。我一直以为只要把好看的花种下去就行了,没想到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科学知识和艺术追求。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植物在不同专类园中的配置原则和设计理念。比如,在介绍水生植物园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水深、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层次感和季节性变化来打造出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的水景。我还学到了关于“乔、灌、草”的搭配原则,了解了如何利用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来构建出丰富的空间层次,让整个园林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通透。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提到了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在特定环境中选择最适宜生长的植物,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组合来达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效果。这让我对“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介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植物“讲故事”的设计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植物的生命力,也让我领略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可能。

评分

这本《植物专类园》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植物世界的新认知!我一直以为植物就是路边野花野草,最多认识个玫瑰、牡丹,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植物图鉴,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带你走进一个又一个精心打造的植物王国。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专类园,比如玫瑰园、牡丹园、水生植物园、岩石园等等,每个园子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关于玫瑰园的那一部分,那些关于不同品种玫瑰的起源、它们的生长习性、以及如何进行修剪和养护的讲解,细致入微,让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园艺师。而且,书中不仅仅是介绍植物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描绘了这些植物在特定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植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空间的布局,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围。我常常捧着这本书,脑海里就能浮现出那些生机勃勃、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象,感觉像是身临其境,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治愈。这本书的图片也非常精美,每一张都像艺术品一样,让我忍不住反复欣赏,也激发了我未来去实地参观这些专类园的强烈愿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