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工程与材料

会展工程与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建海 著
图书标签:
  • 会展工程
  • 展览设计
  • 展台搭建
  • 会展材料
  • 会展策划
  • 展览技术
  • 展示设计
  • 活动策划
  • 商业展示
  • 会展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722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56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了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工程材料在内的十二个章节的内容,作者结合多年设计及施工经验,从会展工程施工应用的角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会展工程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运用方法,图文并茂、直观易懂。本书的宗旨和任务是使读者熟悉各种会展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掌握各类会展工程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善于在不同的展览展示工程、不同的使用环境和造型中正确选择会展工程材料,做到既能完善地表达设计意图,又能达到经济、合理和新颖的目的。

内容简介

  《会展工程与材料》按照会展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及会展行业应用的规范要求编写,从会展工程设计所经常采用的材料中归纳整理出典型的会展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质及应用范围等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工程材料、会展工程木质材料、会展工程塑料材料、会展工程金属材料、会展工程玻璃材料、会展纤维织品材料、会展装饰涂料、会展胶凝材料、会展电料及灯具材料、会展工程中的现代多媒体影音设备、会展广告美工材料及会展工程报价项目参考等章节内容,使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会展工程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运用方法,以便于会展专业的从业者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正确定位,恰当选择与使用。
  《会展工程与材料》注重实用性,与行业应用密切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展示设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供从事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会展工程施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史建海
1998年大学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
2009年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展示艺术设计方向艺术硕士(MFA)
先后在北京比克展示公司/北京司马展示工程公司/山东朝阳广告公司/山东金海龙装饰工程公司/山东天树广告展示公司从事设计实践工作
现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设计教研室主任/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
院级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会展教学团队带头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济南盛中广告展示有限公司设计工程总监
先后在国内专业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设计作品曾先后荣获中国第九届广告节优秀奖/山东第八届广告节金奖/山东第九届广告优秀奖/山东第十一届广告优秀奖/山东省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大赛教师组银奖
有多幅作品收录到《中国创新设计艺术优秀作品集》设计、策划与组织施工会展工程成功案例百余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1
一、会展工程与展示材料的关系1
二、会展工程与展示材料的分类1
三、现代会展材料的发展趋势2
第一章 会展工程设计3
第一节 会展工程设计概念3
一、会展工程设计的概念3
二、会展工程设计的范畴4
三、会展工程的管理6
第二节 会展工程设计的相关因素9
一、会展工程资金定位9
二、会展工程设计的场地与面积10
三、会展施工安全因素11
四、展示施工材料因素13

第二章 会展工程材料14
第一节 会展工程材料的基本特征与设计表现功能14
一、会展工程材料的基本特性14
二、会展材料的设计表现功能15
第二节 会展工程材料的分类18
一、结构材料18
二、面层材料18
三、装饰材料18
四、综合材料19

第三章 会展工程木质材料21
第一节 木材的基本性能特点及加工特性21
一、木材的基本性能特点21
二、木材的加工工艺特性22
第二节 木质展示材料的种类与概况22
一、内骨架材料22
二、面层材料25

第四章 会展塑料材料34
第一节 塑料的基本认识34
一、塑料的基本特性34
二、塑料的力学状态35
三、塑料的形态类型36
第二节 塑料的加工工艺特性36
一、塑料成型工艺36
二、塑料的二次成型工艺37
第三节 常用的展示塑料材料39
一、塑料墙纸39
二、波音装饰软片41
三、塑料装饰板材42
四、塑料复合板材51

第五章 会展金属材料58
第一节 会展金属材料的种类与结构58
一、会展金属材料种类59
二、结构和类型59
第二节 展览展示中常用金属材料59
一、会展常用钢材59
二、会展常用铝及铝合金材料64
三、常用展示不锈钢材料68

第六章 会展工程玻璃材料71
第一节 玻璃的基本知识71
一、玻璃的分类71
二、玻璃的性质72
第二节 玻璃制品的加工和装饰73
一、研磨与抛光73
二、钢化、夹层、中空73
三、表面处理73
第三节 常用会展工程玻璃材料73
一、普通平板玻璃73
二、磨砂玻璃75
三、压花玻璃75
四、夹丝玻璃76
五、光致变色玻璃76
六、泡沫玻璃76
七、镭射玻璃76
八、钢化玻璃76

第七章 会展纤维织品材料78
第一节 纤维装饰织品的简介78
第二节 会展常用纤维材料及其特点79
一、天然纤维织品79
二、化学纤维织品80
第三节 会展常用纤维材料的应用81
一、地毯81
二、装饰墙布83
三、会展弹力布系列87

第八章 会展装饰涂料89
第一节 涂料的基本组成89
一、主要成膜物质89
二、次要成膜物质89
三、辅助成膜物质90
四、涂料的分类和命名代号90
第二节 常用的会展涂料90
一、外墙涂料91
二、内墙涂料91
三、地面涂料93
四、特种涂料93
五、各类油漆94

第九章 会展胶凝材料99
第一节 胶凝材料概述99
一、胶凝材料的定义、分类99
二、胶凝材料发展简史99
第二节 常用会展胶凝材料100
一、水泥100
二、石膏粉101
三、白乳胶102
四、107胶/801胶102
五、816胶103
六、995结构胶104
七、502瞬间胶104

第十章 会展电料及灯具材料106
第一节 会展电料106
一、电线/电缆106
二、开关/插座107
三、电源插头108
四、线路保护器109
第二节 会展照明灯具110
一、内光源灯具110
二、外光源灯具111
三、灯具的光源及类型114
四、电光源常用参数115

第十一章 现代多媒体影音设备117
第一节 音响设备117
一、调音台117
二、音响扩声系统周边设备117
三、音箱设备120
第二节 影像设备122
一、LED显示屏122
二、等离子电视125
三、液晶电视126
四、DLP背投127
五、超薄灯箱127
六、摇头电脑灯128
七、霓虹灯130

第十二章 会展广告美工材料132
第一节 美工字材料132
一、KT板132
二、即时贴133
三、芙蓉板134
四、雪弗板134
第二节 宣传画面材料136
一、写真材料136
二、喷绘材料138
三、喷绘和写真中有关制作和输出图像的一些简单要求139
附录报价项目参考141
参考文献147

精彩书摘

  4.表面组织
  由于材料所有的原料、组成、配合比、生产工艺及加工方法不同,使表面组织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有细致的或粗糙的,有平整或凹凸的,也有坚硬或疏松的,等等。我们常要求装饰材料具有特定的表面组织,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5.形状和尺寸对于砖块、板材和卷材等装饰材料的形状和尺寸都有特定的要求和规格。除卷材的尺寸和形状可在使用时按需要剪裁和切割外,大多数装饰板材和砖块都有一定的形状和规格,如长方、正方、多角等几何形状,以便拼装成各种图案和花纹。
  6.平面花饰
  装饰材料表面的天然花纹(如天然石材)、纹理(如木材)及人造的花纹图案(如壁纸、彩釉砖、地毯等)都有特定的要求以达到一定的装饰目的。
  7.立体造型
  装饰材料的立体造型包括压花(如塑料发泡壁纸)、浮雕(如浮雕装饰板)、植绒、雕塑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装饰大大丰富了装饰的质感,提高了装饰效果。
  8.基本使用性装饰材料还应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一定强度、耐水性、抗火性、耐侵蚀等,以保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使用而不损坏。

前言/序言

  中国会展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国会展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产业规模逐年递增。快速发展的会展经济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展览展示工程设计。
  展览展示工程设计的实施离不开材料,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品,其作品的完成都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的,作为一个会展从业人员,熟悉材料、掌握材料、能合理地运用材料,是走向专业与成熟的必要环节,本书的宗旨和任务是使读者熟悉各种会展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掌握各类会展工程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善于在不同的展览展示工程、不同的使用环境和造型中正确选择会展工程材料,做到既能完善地表达设计意图,又能达到经济、合理和新颖的目的。
  本书内容包括了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工程材料在内的十二个章节的内容,作者结合多年设计及施工经验,从会展工程施工应用的角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会展工程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运用方法,图文并茂、直观易懂,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展示设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会展工程施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张道一先生说过:“理论的重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显现出来,它不仅能起到点拨迷津的作用,更有助于加深对艺术的思考。”尽力打造一本系统全面、内容翔实、兼具工程应用及资料查阅、内容齐全的会展类的理论工具用书,是笔者不懈努力的目标。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光影之绘:建筑艺术中的光线运用与材料美学》 内容梗概 《光影之绘》是一部深度探索建筑艺术中光线与材料之间微妙关系的著作。本书旨在揭示光线如何作为一种塑造空间、烘托氛围、赋予情感的强大媒介,以及不同建筑材料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质感、色彩、光泽与透光性,与光线产生千变万化的对话,共同构成令人难忘的建筑体验。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会展工程、会展材料、展览搭建、展会布置、活动策划、空间设计(特指商业展览空间)、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特指舞台灯光或活动现场灯光)、音响设备、AV设备、视频制作、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参展商管理、观众服务、安全管理、预算控制、项目管理(特指会展项目)等方面的知识或理论。 本书的写作逻辑并非按照工程项目的时间节点或物质构成进行,而是以一种更加哲学和艺术性的视角,深入剖析光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我们将从古至今,回顾人类在建筑实践中对光影和材料的认知演变,从早期洞穴中的自然光利用,到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的宗教象征,再到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对光线的无限拥抱,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凝聚着对光与材料的独特理解。 第一章:光之初探——形态与感知 本章将首先界定“光”在建筑艺术中的多重含义,它不仅仅是物理的能量,更是情感的载体,是空间的塑造者。我们会探讨光的几种基本形态:直射光、漫射光、反射光,以及它们如何在建筑体块和表面上投下阴影,形成对比,从而勾勒出建筑的立体感与深度。我们还会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和角度对人的视觉感知带来的影响,例如,清晨柔和的光线如何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而正午的烈日又会带来强烈的戏剧性。 光的物理属性及其建筑意义: 探讨光的波长、频率、强度等基本概念,并将其与建筑中的采光方式、空间亮度、视觉舒适度等关联。 阴影的构成与艺术表达: 深入研究阴影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被用来强调体块、引导视线、制造神秘感或揭示建筑的内在逻辑。 色彩与光线的互动: 分析光线如何影响我们对材料色彩的感知,以及如何利用不同色温的光来改变空间的氛围。 第二章:材之万象——质感与语汇 本章将聚焦于建筑材料的“身体”,即它们所拥有的独特物质属性——质感。我们将细致地审视不同材料的表面肌理,例如光滑的玻璃、粗糙的石材、温润的木材、冰冷的金属、温软的织物等。每一种质感都拥有自己的“语言”,能够与光线产生不同的“回应”。我们将探讨: 光滑表面的光泽与反射: 玻璃、抛光金属、瓷砖等光滑材料如何将光线进行规则反射,创造出明亮、锐利、充满活力的空间效果,它们的光泽度变化如何影响空间的开放感和通透感。 粗糙表面的漫射与吸收: 石材、未经打磨的混凝土、夯土等粗糙材料如何吸收大部分光线,并将剩余的光进行漫反射,形成柔和、细腻、沉静的视觉感受,它们表面的凹凸纹理如何通过光线产生丰富的层次。 半透明与透光材料的光影游戏: 磨砂玻璃、透光石、竹材、某些穿孔金属板等如何允许光线透过,形成朦胧的光斑、斑驳的影纹,为空间增添神秘与诗意,并探讨其在自然采光和室内照明中的应用。 天然材料的有机韵律: 木材的年轮、石材的纹理、黏土的色泽,这些源于自然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视觉信息,光线在其上的游走如何放大这些天然的韵律,赋予建筑生命力。 第三章:光与材的协奏曲——空间塑造的艺术 本章将进入本书的核心,探讨光线与材料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塑造建筑空间。我们将跳出单纯的功能性考量,而是从美学、情感和体验的角度,解析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强大艺术表现力。 光的引导与空间的界定: 分析建筑师如何利用光线的强弱、方向、色彩来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流动,以及如何通过光线来明确或模糊空间的边界,从而影响人们对空间大小、远近、内外感受。 材料的光学性能与空间氛围: 探讨不同材料在特定光照下的光学表现,例如,温暖的木材在夕阳下的烘烤感,冰冷的金属在冷色调灯光下的锐利感,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光照组合,来营造出宁静、庄严、活泼、私密等各种不同的空间氛围。 光影的戏剧性与叙事性: 深入研究光线在建筑中创造的动态与静态的“戏剧”。例如,通过精确控制光线的投射,可以在墙面上形成抽象的图案,讲述一段无声的故事;或者通过不同材料对漫射光的吸收与反射,表现时间的流逝。 材料的“光语”: 每一块材料都有其独特的光学“语言”,例如,青铜的锈蚀 patina,它的色彩和质感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韵味;而未经处理的混凝土,它粗糙的表面会吸收大部分光线,但在斜射光下,其纹理的起伏会显得尤为突出。本书将细致地解读这些“光语”。 天光与人造光的融合: 分析如何巧妙地结合自然光(天光)与人造光,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达到艺术上的审美效果。探讨如何通过天窗、天井、采光井等设计,将自然光引入建筑深处,并如何利用灯光与之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光影环境。 光线对材料“性格”的塑造: 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其“性格”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光滑的 Marble 在强烈的光线下会显得耀眼夺目,而在柔和的光线下则显得温润内敛。本书将探讨这种“性格”的塑造过程。 第四章:材料的光学特性解析——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本章将从更具技术性的角度,深入解析建筑材料的光学特性,并说明这些特性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 反射率、透射率与吸收率: 详细解释这些基本的光学参数,并提供具体建筑材料的测量数据,分析它们如何影响光线的利用效率和空间的光照效果。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量化分析: 探讨如何通过表面处理、材料结构等方式,来控制材料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能力,以达到特定的设计目的。 光线穿透性与散射: 针对半透明和透光材料,深入分析其光线穿透的深度、散射的程度,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空间的光影效果。 色彩的物理学与视觉心理学: 结合光的物理属性和人的视觉感知,深入探讨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利用光线来增强或改变色彩的表现力。 新型材料的光学探索: 简要介绍一些在建筑领域新兴的光学材料,如智能玻璃、光致变色材料等,并探讨其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潜力。 第五章:经典案例的光影解读——从古至今的智慧 本章将通过对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建筑案例进行光影分析,来印证本书的理论。我们将不再仅仅描述建筑的外观或功能,而是着重于解析建筑师如何利用光线和材料,赋予这些建筑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古希腊神庙的光影哲学: 分析其如何利用大理石的质感和阳光的直射,营造出庄严、神圣的空间感。 哥特式教堂的“光之教堂”: 探讨彩色玻璃与石材的结合,如何通过光线的过滤和漫射,创造出神秘、超脱的宗教氛围。 巴洛克建筑的光影雕塑: 分析其如何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材料的反射,营造出戏剧性、动态的空间效果。 现代主义建筑的玻璃与钢铁: 探讨玻璃幕墙如何拥抱自然光,模糊室内外的界限,以及金属材料在光线下的冷峻美学。 当代建筑的光影实验: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筑,分析其在光线运用和材料选择上的创新之处,如参数化设计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光线来塑造复杂形态。 结论:永恒的光影对话 本书最后将进行总结,重申光线与材料在建筑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并展望未来光影与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趋势。本书的目标是启发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知和理解建筑,认识到光线与材料并非简单的物理属性,而是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与“肌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与建筑空间交流的深层体验。 《光影之绘:建筑艺术中的光线运用与材料美学》旨在提供一种关于建筑艺术的深度解读,侧重于美学、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探讨,绝不涉及任何会展工程、会展材料、展览搭建、展会布置、活动策划、空间设计(特指商业展览空间)、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特指舞台灯光或活动现场灯光)、音响设备、AV设备、视频制作、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参展商管理、观众服务、安全管理、预算控制、项目管理(特指会展项目)等实际操作性或商业性内容。本书是一次纯粹的艺术与理论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会展工程与材料》,但里面的内容似乎完全没有触及到这个主题。我满怀期待地翻开扉页,以为能看到关于展览搭建、材料选择、现场安全规范之类的专业知识,结果发现这更像是一本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入门读物。里面大篇幅地分析了唐宋时期几位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从他们的用典习惯到对意象的把握,都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比如,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的意境,用了好几页纸的篇幅来剖析“月”这个意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对于一个急需了解现代会展材料防火等级和结构力学的人来说,这些内容无疑是南辕北辙。我甚至在其中一个章节里看到了关于宋代园林叠石艺术的详细论述,这让我不禁怀疑我是不是拿错了一本书。如果我想要了解的是会展行业的实操技能,这本书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它更像是在一本关于建筑材料的学术期刊里错印了一篇文学评论。

评分

从排版和配图来看,这本书的风格也完全偏离了工程技术书籍应有的面貌。插图大多是抽象的线条艺术作品,或者是一些难以辨认的、富有表现主义色彩的黑白照片,完全没有工程图纸、材料截面图或施工流程图的踪影。整本书的视觉语言充满了艺术气息,仿佛它应该摆在现代艺术画廊的资料架上,而不是一个工程图书馆里。例如,在讨论到“连接件”时,书中并没有展示螺栓、榫卯或者焊接的细节,而是配上了一幅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纽带”的现代派雕塑的艺术评论。这种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将所有具体、可量化的信息替换成了模糊的、象征性的图像,极大地削弱了任何潜在的实用价值。如果你想通过图片来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木材纹理或者复合板材的层压结构,那么这本书提供的视觉参考是完全无效的,它提供的是艺术的联想,而非工程的实证。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错位。它的大部分篇幅似乎是摘录或改编自关于生物学和生态学前沿研究的论文集。书中详细介绍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能量流动机制,以及植物如何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来应对干旱胁迫。这些内容非常专业、信息密度极高,但与会展工程中的结构荷载计算、装饰材料的铺设工艺等主题完全不搭边。我甚至看到了一张关于某种罕见真菌孢子传播模式的详细图表,这在任何一本讨论建筑或材料的书籍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介绍新型环保材料的生物降解性,那么它采用的论证方式也过于迂回和偏科了,它花了90%的篇幅讨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过程,而对工程应用只是一笔带过,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提及。对于一个想了解如何选择轻质、高强度的展览板材的读者来说,了解深海细菌的代谢过程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充斥着大量我从未在工程技术文献中见过的哲学思辨和抽象概念。它更像是一部深奥的学术专著,而不是面向工程实践者的参考书。随便翻开任何一页,你都会看到诸如“本体论的还原”、“现象学的还原论证”这类词汇,作者似乎热衷于用极其复杂的句式和高深的术语来阐述一些非常基础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似乎根本不必如此复杂化。例如,在讨论到“空间感知”时,作者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探讨康德的先验范畴如何影响了人对三维尺度的理解,读起来让人头疼欲裂。我原以为会展材料的介绍会涵盖其耐用性、环保性、成本效益等实际考量,但这本书里似乎只有对材料“存在本质”的探讨。这种将简单工程问题上升到形而上学层面探讨的倾向,使得任何试图从中获取实用知识的读者都会感到极度受挫。阅读过程更像是在攻克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一本工程技术手册。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整体叙事节奏让人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在努力地向读者灌输一种宏大的历史观,但这种历史观与“会展工程”这个标题所预示的专业技术领域毫无关联。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近现代某个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变迁,尤其侧重于描绘工厂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环境如何催生了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我一直在试图寻找哪怕一丁点关于展台设计、灯光布局或者临时结构搭建的只言片语,但所见之处皆是关于社会思潮的宏观分析。例如,有一节内容详细分析了包豪斯学派如何从哲学层面解构传统艺术形式,并将其应用到家具设计上,这无疑是建筑史或设计史的范畴,与材料的物理性能或者工程的施工流程相去甚远。如果说会展工程是关于“如何建造一个空间”,这本书则更像是关于“为什么这个空间会在那个历史时期产生”。阅读体验是,你期待听到一个技术指导手册,结果却听了一场历史长篇讲座。

评分

广告与会展

评分

《会展工程与材料》注重实用性,与行业应用密A切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可以作为高等B院校展示设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C书,也可C以供从事C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会展工程施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D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评分

会展胶凝材料99

评分

很一般,内容有点浅。。。。

评分

缺点是:页数少显得薄了些。

评分

美工H字材料132

评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 主要内容包括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工程材料、会展工程木质材料、会展工程塑料材料、会展工程金属材料、会展工程玻璃材料、会展纤维织品材料、会展装饰涂料、会展胶凝材料、会展电料及灯具材料、会展工程中的现代多媒体影音设备、会展广告美工材料及会展工程报价项目参考等章节内容,使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会展工程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运用方法,以便于会展专业的从业者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正确定位,恰当选择与使用。

评分

24条

评分

2009年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展示艺术设计方向艺术硕士(MFA)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