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世界

庄子的思想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国荣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道家
  • 庄子
  • 思想史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
  • 逍遥
  • 自然
  • 辩证法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11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338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未名中青年学者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2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庄周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专著。全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本书适合哲学思想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内容简介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以汪洋恣肆的文字为形式、以不拘常理的观念为内容,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从哲学系统看,庄子的思考涉及性与天道的各个领域;在言说方式上,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等在其哲学中彼此相融。以天人关系为指向,庄子既将人性化的存在提到引人瞩目的地位,又以合于“天”(自然)为理想的形态,人性与天道之间呈现了复杂的关系;从“道通为一”、“以道观之 ”的视域出发,庄子对如何扬弃世界(包括观念世界)的分裂、达到统一的存在图景作了深入的追问;由肯定真知与真人的互动,庄子具体地考察了向道而思的过程;通过“道”与“德”、“我”与人的论辩,庄子从不同方面澄明了个体性原则;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进一步彰显了人的自由问题。本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澳大利亚跨文化研究杂志Inter-Cultural Studies顾问。1994--1995、1999--2000以及2002年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 除本书外,著作还包括:《王学通论》(上海,1990;台北,1997;2003重版)、《孟子新论》(台北,1993)、《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台北,1995;北京,1996)、《心学之思》(北京,1997;台北,1999)、《理性与价值》(上海,1998)、《科学的形上之维》(上海,1999)、《史与思》(杭州,1999)、《伦理与存在》(上海,2002;台北,2005)、《存在之维》(北京,2005)等。其中《王学通论》有二种韩文译本,分别于1994年在首尔(汉城)出版。另有论文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

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天人之辩
一 物与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二重涵义
四 自然原则的双向展开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
第二章 道通为一
一 未始有封与分而齐之
二 以道观之:存在的图景与存在的视域
三 齐是非及其本体论意义
第三章 道与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杂
二 天地之序的审美之维
三 自发与自然
四 “和”与精神世界
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体道与极物
二 真知与真人
三 坐忘与心斋
四 反观内通:逻辑之外的进路
第五章 名与言
一 名止于实
二 言意之辩
三 道与言
第六章 他者的理解
一 濠梁之辩
二 理解的形上之维
三 理解与沟通
第七章 个体与自我
一 “德”与个体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无“我”与有“我”
五 人我之间
第八章 时·历史·境遇
一 变迁与“时势”
二 时与命,192
三 与时俱化
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与死
一 “生”的意义
二 齐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内蕴
第十章 逍遥之境
一 人性与天道
二 自由与自然
三 逍遥于天地之间
附录一 道与人
附录二 面向存在之思
附录三 《庄子·逍遥游》的哲学诠释
后记

前言/序言







《庄子的思想世界》—— 人类智慧的璀璨星辰,哲学思辨的无尽宝藏 《庄子的思想世界》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或学术考证,它是一扇敞开的门,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古老东方智慧的腹地,去探索那个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庄子,以及他所构建的那个充满哲学思辨、道家精神和生命洞察的宏大世界。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庄子思想的精髓,触及了他关于宇宙、人生、知识、社会以及个体存在的根本性思考,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激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追问。 一、 混沌初开,道法自然:宇宙的本源与运行 本书将从庄子对宇宙本体的认知切入,深入探讨“道”的观念。不同于其他哲学体系中具象化的“神”或“法则”,庄子笔下的“道”是一种无形无相、无始无终、包容万物的绝对实在。它不是外在于世界的造物主,而是世界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书中将详细剖析庄子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来理解道的运作,指出“无为”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妄加干涉,让事物按照其本来的样子生长发展。 我们还将跟随庄子的视角,审视他对宇宙生成演变的奇特想象。从“有”的起源到“无”的归宿,庄子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绘了天地万物的生灭流转,揭示了自然界运行的根本逻辑。书中会重点解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以及为何要尊重自然的节奏,融入自然的洪流。这种对宇宙宏大叙事的解读,将帮助读者跳出狭隘的自我中心,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二、 逍遥游,齐物论:个体存在的超越与自由 庄子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本书将重点解析庄子笔下的“逍遥游”,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由的姿态,更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我们将深入理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所象征的宏大抱负与无拘束的精神状态。庄子如何通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来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书中将一一解读。 “齐物论”是理解庄子个体存在超越性思想的关键。本书将详细阐释“齐物”的核心含义,并非抹杀差异,而是超越主观认知上的偏见和二元对立,看到事物“同”的一面。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渺小,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的局限,庄子揭示了人类认识上的相对性。本书将重点分析庄子如何运用“辩”和“适”的智慧,来消解人与物、生与死、得与失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的内心宁静。 三、 牺牲无用,坐忘得道:认识论的革命与智慧的升华 庄子对知识和认识的看法,与我们惯常理解的知识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本书将深入探讨庄子对“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思考。他赞美“无用之用”,认为那些看似无用之物,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书中将分析庄子如何通过“匠人”的例子,揭示“得意忘形”的道理,指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掌握死的知识,而在于获得活的经验和感悟。 “坐忘”是庄子提出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认知境界。本书将详细解读“坐忘”的内涵,它并非简单的放空大脑,而是通过一种主动的、深刻的自我观照,逐渐消解自我中心的执着,去除人为的分别心,最终达到一种与道合一的纯粹状态。我们将通过对“颜回坐忘”等故事的解读,来体会这种通过“心斋”和“坐忘”来实现的智慧升华,理解庄子如何引导我们超越感官的束缚,进入一种更深邃、更本真的认识层面。 四、 丧失自我,无政府主义的萌芽:对社会与政治的批判 庄子的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个人心灵的层面,他也对当时的社会与政治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本书将深入分析庄子对“仁义”、“名誉”等社会价值的质疑。他认为这些人为的规范和追求,反而会束缚人的天性,导致虚伪和功利。书中将重点解读庄子如何以“野马”、“游尘”等意象,来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 庄子对政治的看法,也充满了前瞻性。他提倡“无为而治”,反对繁苛的法令与过度的干预。本书将分析庄子对“圣人”的定义,指出真正的圣人并非统治者,而是能够顺应自然、不扰民的智者。书中将探讨庄子笔下“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深刻洞见,揭示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悖论,以及社会结构的扭曲。他对“乱”与“治”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名”、“功”、“治”等概念的颠覆性解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 死亡的超脱,生命的轮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 面对生命的终结,庄子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豁达态度。本书将深入解析庄子关于死亡的观念,他将死亡视为生命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而非恐惧的终结。书中将解读“鼓盆而歌”的故事,体会庄子如何化解对死亡的恐惧,达到一种“吾丧我”的境界。他对“生”与“死”的辩证统一,以及“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深刻理解,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庄子还触及了生命轮回的观念,但他并非指向宗教意义上的转世,而是强调生命能量的转化与延续。本书将分析庄子如何以“物化”的视角,来看待生命的生灭与转化,例如“物之生死,吾之废兴;彼节者散,吾之施者也。”这种对生命流动性的深刻洞察,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连续性,以及在万物循环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六、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审美体验的超越 庄子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本书将探讨庄子对“神似”与“形似”的区分,以及他对“得意忘象”的强调。他反对僵化的模仿,鼓励艺术家去捕捉事物的内在精神,追求一种超然的审美意境。我们将通过对《庄子》中描绘的奇幻场景和生动比喻的分析,来体会庄子式的美学观念,以及如何将这种审美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命的品质。 《庄子的思想世界》是一场智慧的洗礼,一次心灵的远游。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本书将以其严谨的学术视角,优美的文字表达,带领读者走进庄子那既古老又充满现代智慧的思想殿堂,感受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星辰的耀眼光芒。阅读此书,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哲学家思想的理解,更是一份看待世界、理解生命、安顿心灵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初读此书时,我曾感到一丝困惑,因为它似乎在刻意地避开所有主流的价值评判体系。但这恰恰是它最强大、最颠覆性的地方。它不是要提供一种新的“真理”,而是要瓦解我们对“真理”的执念。作者以一种近乎玩世不恭的姿态,将那些被奉若圭臬的伦理、政治、乃至生存意义,都放在了天平上轻轻掂量,结果往往是轻得惊人。这种“轻盈”并非是轻浮,而是一种挣脱了世俗重力的超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就”的定义,那些社会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在书中的映照下,显得如此短暂和可笑。它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不虚此生”的焦虑,并用一种近乎嘲讽的智慧告诉我:真正的充实,或许就藏在你从未留意过的日常瞬间里。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极其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的、由A到B的论证,更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迷宫。每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作者的某种意图时,它就会轻巧地转身,带你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间的跳跃和回环往复的节奏感。这种结构本身就呼应了书中所探讨的“变化”和“无常”的主题。它挑战了我们习惯于寻找清晰的因果关系的阅读习惯,迫使我们去拥抱那些未完成的、开放式的思考。它不像一本标准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部融合了诗歌、哲学、甚至行为艺术的综合体。那些充满张力的对话和独白,让我不断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试图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光。这种需要“主动参与”才能领会的阅读体验,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深度交流。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简直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华丽探戈,作者将历史的厚重与哲学的轻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仿佛每一页纸都在低语着古老的智慧,却又犀利地切中了现代人精神上的困境。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腔调,而是以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引导读者潜入一个充满悖论与和谐的领域。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知识的吸收,不如说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寓言,在我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得失”、“大小”这些被社会惯常定义的边界。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一种接纳世界复杂性的勇气。那种在山水之间、在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中获得的豁达感,是许多当代心灵鸡汤式的读物所无法企及的。它就像一剂清凉的药引,让长期被尘世喧嚣麻痹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喘息与清醒。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文学的奇观,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时而如江河奔涌,气势磅礴,将磅礴的宇宙观倾泻而出;时而又像山间清泉,涓涓细流,描摹着个体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珍贵的情感波动。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抽象的概念时,并没有选择晦涩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了一系列极具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构建逻辑链条。比如对“逍遥”的描绘,与其说是概念的阐释,不如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恨不得立刻抛却案牍,寻一处高地,体验那份自由的重量。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语法”。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富有弹性、更具弹性的视角去解构日常的僵硬结构,去欣赏事物内在的矛盾之美。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云、看树、甚至看路上的行人,都多了一层温柔的审视。

评分

这本书在情感基调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不是那种一味鼓吹乐观或沉溺于悲观的作品,它达到了一个更为难得的平衡点——一种带着深刻洞察的平静。它承认了世界的荒谬性、人生的局限性,但同时又在这些局限之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小径。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和场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即使是面对死亡或虚无,也带着一种坦然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是为了掩盖痛苦,而是对痛苦的最高形式的回应。它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被轻易引用的口号,但它提供了一种面对世界的终极态度:以一种清醒的觉知,去体验这场无意义却又无比珍贵的旅程。合上书卷,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混合了敬畏与释然的复杂情绪,仿佛刚从一次漫长而重要的朝圣之旅中归来。

评分

猫作为性情温顺,聪明活泼的动物,作为家庭宠物已经有长久的历史,在欧美国家,家猫程度尤其很高。在20世纪初,美国的一名动物学家首次发明了猫树(cat tree,猫爬架)这种产品,目的就是为了治疗日益严重的家猫抑郁症。它的错落的空间组合使家养宠物猫拥有自由玩耍的空间,激发猫科动物的天性,产品上的天然麻绳让猫感受自然的气息,并可以在不毁坏家具的前提下保持磨爪子的生理习惯。今天在许多国家里,一些高档的产品已经成为标准的居室用品和工艺品,和主人的审美情趣家居风格相结合,让猫和人都享受高档次的生活。国际知名的品牌比如澳洲的加菲岛Garfieldisland(加菲岛,自然大师),美国的MordenCat,都是为这方面的产品开发而出现的企业,猫树猫爬架是它们的重要产品。

评分

看着挺好的,还没有深入研究

评分

挺好的,应该是正版!速度很快!值得分享

评分

所谓“猫的肢体语言”就是猫用耳、尾、毛、口、身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欲望。猫要是腻在人的脚下、身旁,用头蹭你的话是亲热的表现。如果猫把从嘴边分泌出来的一种气味蹭到你身上的话,就表示它想把你占为己有。要是猫的喉咙里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就表明它心情很好,还有要是猫像鸭子孵蛋一样,前脚往里弯的话,就表示它的安心和依赖。猫在人类面前嘴巴张大表示信任。

评分

看着挺好的,还没有深入研究

评分

叫声

评分

在新猫来家前,要把有危险的物品挪到猫够不着的地方。

评分

电源线,不要让猫啃电线,不用时请切断电源。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