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

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迪克·威尔逊(Dick Wilson) 著,封长虹 译
图书标签:
  • 周恩来
  • 传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政治
  • 中国现代史
  • 迪克·威尔逊
  • 精装本
  • 典藏版
  • 传记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5025
商品编码:10198754428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名著精装版·图文典藏本
西方视角下真实的周恩来
被誉为全球数百种周恩来传记中受推崇、畅销的作品之一
近两百幅珍贵历史照片
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起伏的一生,其中披露了许多珍贵的采访资料,视角新颖,可读性强。
原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文字,增加一百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打造精装珍藏全译本,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本书作者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

迪克·威尔逊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其主要著述有:《*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封长虹,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外交策略、国际战略环境、美欧安全战略、美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与裁军、国际法与战争法等。主要译著有《周恩来传》《蒋介石传》《统帅们》《掌权者》《里根自传》《海湾战争》《为和平而战》等。

目 录

作者序
第一部 求索
1 多次收养(1898~1913)
2 就学津门(1913~1917)
3 东渡日本(1917~1919)
4 身陷囹圄(1919~1920)
5 留学法国(1920~1924)
第二部 奋斗
6 革命婚姻(1924~1925)
7 占领上海(1925~1927)
8 南昌起义(1927)
9 重获信任(1928~1930)
10 技高一筹(1931~1934)
11 长征路上(1934~1936)
12 虎落陷阱(1936~1940)
13 猪变成鸭(1940~1943)
14 赢得胜利(1943~1949)
第三部 国家总理
15 蓝色睡衣(1949~1952)
16 国际舞台(1953~1955)
17 百花齐放(1956~1958)
18 拨乱反正(1959~1961)
19 非洲之行(1962~1965)
20 文革之初(1966~1967)
21 文革受困(1967~1968)
22 握手言和(1969~1976)
尾声
结束语


媒体评论 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真诚的,正如他对中国的感情和他那持久的人性也是发自内心的一样。这使得他在20世纪的所有中国领导人中显得十分突出。只要与周恩来会过面,人们就会对一个单一的世界秩序之下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潜力充满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留下了与他具有同样想法的人来实现他的两个理想——使中国现代化和让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一个负责的角色。对他选择的生活道路,我们从内心感到欣慰;对他身后的中国,我们充满了希望。 ——迪克·威尔逊 免费在线读

1 多次收养
在淮安,坐落着一栋雅致的上流社会的住宅。,这里似乎不可能是一个起步的地方。然而,没
落的周氏家族的绅士们,尽管在中国东部海岸那繁荣的城镇里挣扎着来维持自己的官吏阶级利益
今天,如果你到江苏省淮安去的话,人们会带着你穿过一条两壁洁白的通道,进入那老式的却又具有新的传奇色彩的房子里去。房子上面写着:“周恩来故居”。这栋房子并不算大,
仅仅一层,但那砖砌的墙壁却厚厚实实,那支撑着房檐的木柱雕刻得精致华丽,那传统的灰色中国瓦片昂首翘望着天空。
在这栋房子里,你可以看到周降临人世的房间,他祖父的居室以及他父母的卧室。屋外的院子里,有一小块菜地和一口古井。整个故居显得古老陈旧,在一个国家目前正忙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却俨然像座静静的小岛。按照当地的水平来讲,这栋房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淮安县城坐落在大运河畔。这条大运河是过去皇帝们修建的一项了不起的人造工程,它连接了中国的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通过许多沼泽地、湖泊及水路,使江苏中部变得犹如中国的荷兰。这就是周恩来的家乡所处的位置。长江流域大量的稻田,使这里变成了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
在填写大学入校表格中出生日期一栏时,周恩来写道:那是在“民国成立之前的第十三年”——一个令勤劳的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共和国,周为了巩固这个共和国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周恩来出生时,一个旧的世纪正在走向死亡,因此,
周的家庭长辈们是一些有修养的、遭受了艰难时世磨炼的绅士。他的国家竭力让人们知道,在无能政府的统治下和来自海外的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一个自豪的文明的国家走向了衰落
是多么令人感到屈辱。欧洲列强正在欺凌中国,侵吞它的领土,强迫它接受带有掠夺条件的贸易,可软弱无能的王朝统治者们却对此一无所措。
周的父亲——贻能(1874~1942),有着玩世不恭的特点。他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却是个开朗的人。不过,他对长期在中国实行的崩溃中的官吏制度感到不满。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县官
职位,而这是他受的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他那著名的儿子出生时,他才不过24岁。孩子取名为恩来,意为“恩惠到来”,是用以对孩子的来到表示感恩和期望。但是,贻能徒劳地期待着,得到的只是外省的一个很不重要的小职位。当周恩来几十年后成为总理时,他常常十分严肃地这样回忆他的父亲“一个
地方小吏,月收入不足30 元”。那时也称30 美元。
这位父亲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在几个更富有成就的兄弟面前,他便显得相形见绌了。他置生活的压力于不顾,对那微薄薪俸甘之如饴,以喝米酒和吟颂一本诗集来打发自己的日子。在淮安的故居里,墙上有一张已经发黄了的相片。从这张相片中可以看出,他身着老式大袖衫,神态玩世不恭,容貌粗糙,却流露出安宁的圆滑老练。
如果周的父亲当初“成功”了的话,周或许获得的会是一种完全的上流社会阶层的观点。正如事实所示,周生活在像他后来所描绘的那样一个“破产的官吏家庭”里;或用他的中文传记之一的话说,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官僚”之中,他逐步懂得了财产意味着什么,并且也更进一步感到了什么是不公平。在中国的属相中,周生于狗年,因此,一个算命先生认为他是个具有潜力的正义的斗士—谨慎、具有超凡的魅力,却固执,是个爱挑剔错误的人。
周恩来的母亲万冬儿(1877~1907),是个有才干的女人,出身于一个杰出的地方官宦家庭,娴熟于中国传统的交往。家中房间里的照片显示出她的热情和漂亮的容貌及几乎容易感觉出的聪明,而这种聪明并不是通过受教育发展而来的。
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她生下周恩来的第二天便去世了,而她的悲伤或许使她失去了对孩子的兴趣。这样一来,周氏家族特别是他的两个了不起的叔伯便承担起照料这个孩子的责任。富有传奇色彩的周攀龙—周的祖父,有着杰出的宦途经历,这曾使他于19世纪70年代在其哥哥的陪同下到过淮安。在故乡绍兴,攀龙与当地一个鲁氏女子结下了婚姻并养育了4个儿子。迁到淮安后,鲁氏曾经回到老家绍兴,过作客的生活。
绍兴处于浙江省,距淮安南边有300英里,它因生产米酒、充满书卷气和拥有许多图书馆而闻名于中国。周恩来曾随鲁氏回过绍兴,但不久又回到了淮安同万氏家庭一块生活。按照中国过去的常规,人们往往以父亲的原籍作为自己的祖籍。周恩来常说,尽管他出生于淮安,但“我的老家是绍兴”。后来,他曾经在1939年回到祖父攀龙的祖先家绍兴,向祖先的牌位表示他们的敬意并参观百岁堂。这是周氏家族六代人曾经一块生活过的地方。
如果周恩来的确如此关心绍兴的那些墓碑的话,那么这可能反映了他从小就对他的3个叔伯父所怀有的感恩图报之情。这个家庭通常把同一代的4 个堂兄弟—祖父攀龙的哥弟所生的7个孩子—与他们合拢在一起。这样,总共有10个叔伯父,他们中有的是很不平凡的人物,其中有3个中了举人—中国科举制度中的第二等级,一个成了地方高级官吏和地主,另一个成了商人,有一个曾经担任袁世凯大帅府的秘书,在当时国内分裂的情况下,主张南北议和。周的童年并不具有典型的上层社会的中国孩子所过的平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当还是个几个月的孩子的时候,他便被过继给了叔父贻淦,因为贻淦病得很厉害,唯恐无嗣。这种收养并不意味着要搬迁远去,他的许多叔伯都与周的父母同在一个院落内一起生活。周的生父的愿望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周氏大家庭这种集体精神的非凡表现,即保证他那日益衰弱的弟弟在家族牌位中的位置能通过男性后代继续传下去。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周的生父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治好恩来叔父的疾病,
一位中国作者评论了这一情节是如何表明“中国的传统具有一种解除无能为力的父母所肩负的重担的办法”。人们不禁要怀疑这位生父的不负责任。此外,生母因自己父亲的去世而产生的悲痛,使她变得不能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共同对孩子加以照料。这些表明,周从小就离开了亲生父母,其生身父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并把他们留养在家中。

……


书摘插画




《江山与人民的书记:一位中国革命者的百年史诗》 作者: 王建国 出版社: 世纪人文出版社 页码: 980页 装帧: 函脊精装,附赠手绘地图集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对某一位特定历史人物的个人传记,而是聚焦于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进程中,那些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关键群体、核心理念以及深刻的制度变迁。作者王建国,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对档案文献的独到梳理能力,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角,审视一个新兴政权在内忧外患中如何艰难地建立、巩固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复杂历程。 第一部分:红色熔炉的锻造——从觉醒到集结(约 250 页) 本部分详尽描绘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从最初对西方思想的零星借鉴,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吸纳和本土化改造。作者没有聚焦于某个领袖的个人选择,而是深入分析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关口,不同阶层精英群体(包括学生、工人和乡村精英)如何被时代推向历史前台。 着重阐述了早期革命组织如何在列强环伺、军阀割据的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初步的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基础。书中详细考察了早期党组织在城市工人运动中的尝试与挫折,以及在农村探索出的一条不同于既有模式的革命道路的艰辛过程。大量的篇幅用于分析早期文献和内部讨论记录,揭示了组织在面对路线分歧、资源匮乏时的内部张力与自我修正机制。这一阶段的叙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展现了革命队伍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非凡韧性与牺牲精神。 第二部分:战火与信念的试炼场——内战与抗争的年代(约 300 页)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中国革命力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十年。作者摒弃了对单一军事指挥官的过度渲染,转而将叙事重点放在了“战略机动性”和“群众路线”的实践上。书中细致分析了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下,建立起一套自给自足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土地改革的试点、地方金融的运作以及基层司法系统的构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对红军长征的解读,着眼于其作为一次“战略性的人口和组织迁移”的意义,探讨了在长征途中,领导层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逐步凝聚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和政治方略。抗日战争时期,本书侧重于分析革命队伍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政治角力中,平衡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敌后根据地在物资调配、信息战以及基层动员方面的创新性举措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了革命政权在极端困境下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部分:国家的重塑与制度的奠基(约 350 页)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本书的焦点转向了国家治理的艰巨任务。作者认为,新政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外部威胁,而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饱经战乱、经济凋敝的农业社会,转化为一个具有现代国家形态的统一实体。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建国初期在土地改革、工业基础重建、金融统一和文化重塑方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时期推行的经济计划和政策,分析了其背后的理论依据、社会反馈以及长期影响。作者尤其关注了新政权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建设,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体系、宣传机构以及法律框架的建立,来巩固其合法性和社会的凝聚力。 此外,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外交政策的早期选择。分析了在新生的共和国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空间,以及在处理与社会主义阵营及西方世界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作者并未回避历史进程中的曲折与失误,而是以审慎的笔触,分析了在快速社会变革中,决策层在处理复杂性问题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局限性。 结论:历史的遗产与未竟的探索 全书的结论部分,超越了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总结,旨在探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深远遗产——一个新型的政治文化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机器是如何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被塑造出来。作者强调,理解现代中国,必须深入理解这个政权在极端条件下所展现出的组织能力、理念的坚持以及持续的自我批判与调整能力。本书并非提供最终答案,而是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细节与矛盾的历史现场,去理解那些塑造了当代中国的复杂脉络与不懈探索精神。 --- 本书特色: 宏观视角,微观考证: 结合国家级档案与地方志的翔实数据,构建多层次的历史图景。 去魅化的叙事: 聚焦于集体行动、组织逻辑和制度构建,避免将复杂的历史简化为个人英雄主义。 深入的制度分析: 对土地改革、经济计划、基层治理等核心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严谨的学术剖析。 丰富的史料支撑: 附录包含大量未曾公开或少为人知的会议纪要摘录和私人信件片段,极具史料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令人惊艳,每一页纸张的质感都恰到好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深入内容,但仅仅是翻阅,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在于内容的深度,还在于其呈现的方式。这本书的精装典藏版,无疑将阅读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可或缺的领导者,他的名字与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由一位外国学者撰写的传记,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它能够跳脱出我们固有的认知框架,以一种更为客观、更为审慎的态度来审视这位伟人。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周总理个人生活,他的思想演变,以及他如何与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互动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从而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周恩来形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更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评分

拿到这本《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时,我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深深吸引。精美的封面,印着周总理慈祥而坚毅的面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像周恩来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领导人。这本书由外国知名学者撰写,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更具国际视野的角度来审视周总理。我尤其好奇,迪克·威尔逊先生是如何处理周总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以及他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智慧。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理解那个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周总理在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本书的精装典藏版,本身就充满了收藏的价值,它让我感觉到,我即将拥有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伟人的缅怀。

评分

阅读完这本《周恩来传(精装典藏版)》,我内心涌起的情感复杂而又充沛。迪克·威尔逊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历史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周恩来。他笔下的周总理,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个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人生哲学。我尤其为书中对周总理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描绘所折服。他如何以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为新中国赢得一席之地,为中华民族争取应有的尊严,这些篇章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也倍感鼓舞。书中不回避周总理一生中可能面临的艰难抉择和挑战,这种真实而客观的叙述,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饱满,更显其伟大的担当。迪克·威尔逊先生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将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历着周总理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这本书,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文献,也是献给所有热爱和尊敬周总理的读者的珍贵礼物。

评分

这本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传递出一种庄重而珍贵的仪式感。精装的工艺,厚实的纸张,以及那封面设计上周总理沉静而有力的目光,都让我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读物,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分量的艺术品。我一直以来都对周恩来总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充满敬意,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一切的缩影。由一位外国学者,而且是知名学者撰写的传记,这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迪克·威尔逊先生是如何解读周总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他又是如何描绘周总理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时的智慧与担当。这本书,就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带着他对周恩来先生的深刻理解和观察,来与我们分享。我期待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些关于周总理鲜为人知的故事,理解他做出每一个决策背后的考量,感受他作为一名革命者和建设者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这本典藏版的出现,让这份期待变得更加具体而有形。

评分

这本书的精装典藏版,光是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封面设计典雅大气,那周总理的面容,即便是在泛黄的纸页上,也依然带着一种温润而坚毅的光辉,仿佛穿越了时空,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我一直对周总理充满敬意,他的一生,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想,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的人,都无法绕过这本由外国知名学者撰写的传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凭这精美的装帧和作者的名气,我就已经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一位来自异域的学者,是如何捕捉和解读这位中国历史巨人的一生,他会从怎样的角度切入,又会揭示出我们不曾熟知的细节?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扇窗,一扇能够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周恩来,认识那个时代,认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的窗户。那种精心打磨的触感,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位伟人的心路历程,去理解他做出的每一个重大抉择背后所承载的深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