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原价:39.90元
售价:27.9元,便宜12.0元,折扣69
作者:丹尼尔 西格尔 (Daniel J.Siegel)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213053634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3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它不是关于“教”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存在”。它没有给我一套可以复制粘贴的模板,反而让我认识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和孩子独特的个性相匹配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接纳不确定性”的讨论。作为父母,我们总想为孩子规划好一切,控制好所有变数,但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意外的旅程。这本书教会我放手,学会信任孩子内在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当我们停止用力过猛的干预,提供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时,孩子自然会发展出他们独特的天赋和韧性。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放手,它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和无条件的爱之上,而不是消极的放弃。读完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疲惫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有意识的“陪伴者”,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宁静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成为一个好父母”的真正含义。起初我以为会是关于如何设定界限、如何进行正面管教的实用技巧集锦,但很快我就发现,焦点完全放在了父母自身的心理成熟度上。其中关于“代际创伤”的那部分内容,让我坐立不安,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们如何将未曾解决的童年议题,不自觉地植入到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勇敢地去面对和疗愈我们自己。坦白说,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它要求我们像侦探一样,去挖掘那些深埋的、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反应模式。但是,正是这种挑战,带来了巨大的成长。我不再将孩子的“问题行为”视为针对我的攻击,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回应的内在需求。这种心境的转化,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解放了我的教育焦虑。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效率的人,最初翻开这本书时,担心它会过于感性或空泛。然而,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强调情感连接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他将复杂的心理过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来阐释,使得那些深奥的心理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关于“联结与安全感”的论述,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通过具体的互动细节,展示了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为孩子搭建一个稳定的情绪基石。我发现,当我能更好地感知和回应孩子的非语言信号时,我们之间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完美的“圣人父母”,而是鼓励你成为一个真实、有弹性的“在场”的父母。重点是“在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与孩子的互动中,而不是被过去的阴影或未来的担忧所裹挟。这种“临在感”的培养,对我的日常生活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近乎冥想般的引导力。它不是那种强硬地灌输知识的书,更像是邀请你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心智化”(Mindsight)概念的阐述,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教养,但它成功地将神经科学的洞察融入到日常的亲子关系中,让人感觉既科学又有人情味。它让我明白,教养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连接。很多时候,我们忙着纠正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了行为背后的那个“情绪信号”。比如孩子发脾气,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如何制止他,但作者提醒我们,这恰恰是深入了解他内心世界的绝佳时机。去感受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地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这种理解和命名情绪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调节机制,同时也让我自己学会了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清醒。我开始尝试在情绪爆发的瞬间,先给自己按个暂停键,去观察自己的生理反应,然后再去回应孩子,这种细微的改变,让我们的家庭氛围变得柔和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为人父母这件事。我一直以为,教养孩子就是要把那些规矩、知识、良好的习惯强加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理想的样子。可是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中间最大的障碍,不是孩子的不听话,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不确定和未被处理的情绪。作者非常细腻地剖析了父母自身的情感世界是如何无形中塑造孩子行为模式的,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现在正以一种我无法察觉的方式,投射到我与孩子的互动中去。比如,我对孩子一点小小的失误反应过度,事后想想,那份焦虑感其实源自我对自己过去失败的恐惧。这本书没有提供那种僵硬的“育儿手册”,而是引导我向内探索,去理解“我是谁”,只有当我们能接纳自己那些不完美、那些脆弱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有足够的空间去接纳孩子天生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远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要持久和深刻。我感觉自己终于放下了长期以来想要扮演的那个“完美父母”的重担,这真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