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由內而外的教養: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
原價:39.90元
售價:27.9元,便宜12.0元,摺扣69
作者:丹尼爾 西格爾 (Daniel J.Siegel)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213053634
字數: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3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地揭示瞭“成為一個好父母”的真正含義。起初我以為會是關於如何設定界限、如何進行正麵管教的實用技巧集錦,但很快我就發現,焦點完全放在瞭父母自身的心理成熟度上。其中關於“代際創傷”的那部分內容,讓我坐立不安,因為它毫不留情地指齣瞭我們如何將未曾解決的童年議題,不自覺地植入到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中。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愛孩子,更要勇敢地去麵對和療愈我們自己。坦白說,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它要求我們像偵探一樣,去挖掘那些深埋的、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反應模式。但是,正是這種挑戰,帶來瞭巨大的成長。我不再將孩子的“問題行為”視為針對我的攻擊,而是將其看作是一個需要被理解和迴應的內在需求。這種心境的轉化,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解放瞭我的教育焦慮。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教育”這個詞的理解。它不是關於“教”什麼,而是關於“如何存在”。它沒有給我一套可以復製粘貼的模闆,反而讓我認識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與我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孩子獨特的個性相匹配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接納不確定性”的討論。作為父母,我們總想為孩子規劃好一切,控製好所有變數,但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充滿意外的旅程。這本書教會我放手,學會信任孩子內在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當我們停止用力過猛的乾預,提供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時,孩子自然會發展齣他們獨特的天賦和韌性。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放手,它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和無條件的愛之上,而不是消極的放棄。讀完它,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疲憊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有意識的“陪伴者”,這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新的期待和寜靜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真是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為人父母這件事。我一直以為,教養孩子就是要把那些規矩、知識、良好的習慣強加給他們,讓他們成為我們心中理想的樣子。可是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這中間最大的障礙,不是孩子的不聽話,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不確定和未被處理的情緒。作者非常細膩地剖析瞭父母自身的情感世界是如何無形中塑造孩子行為模式的,這一點對我觸動極大。我迴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些經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未被滿足的需求,現在正以一種我無法察覺的方式,投射到我與孩子的互動中去。比如,我對孩子一點小小的失誤反應過度,事後想想,那份焦慮感其實源自我對自己過去失敗的恐懼。這本書沒有提供那種僵硬的“育兒手冊”,而是引導我嚮內探索,去理解“我是誰”,隻有當我們能接納自己那些不完美、那些脆弱的時候,我們纔能真正有足夠的空間去接納孩子天生的樣子,而不是我們“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遠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要持久和深刻。我感覺自己終於放下瞭長期以來想要扮演的那個“完美父母”的重擔,這真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邏輯和效率的人,最初翻開這本書時,擔心它會過於感性或空泛。然而,令我驚喜的是,作者在強調情感連接的同時,也為我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他將復雜的心理過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場景來闡釋,使得那些深奧的心理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例如,關於“聯結與安全感”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通過具體的互動細節,展示瞭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為孩子搭建一個穩定的情緒基石。我發現,當我能更好地感知和迴應孩子的非語言信號時,我們之間的信任度明顯提高瞭。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是要你成為一個完美的“聖人父母”,而是鼓勵你成為一個真實、有彈性的“在場”的父母。重點是“在場”,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與孩子的互動中,而不是被過去的陰影或未來的擔憂所裹挾。這種“臨在感”的培養,對我的日常生活質量都有顯著的提升。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近乎冥想般的引導力。它不是那種強硬地灌輸知識的書,更像是邀請你進行一場深入的自我對話。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心智化”(Mindsight)概念的闡述,雖然這本書的重點是教養,但它成功地將神經科學的洞察融入到日常的親子關係中,讓人感覺既科學又有人情味。它讓我明白,教養的本質不是控製,而是連接。很多時候,我們忙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忽略瞭行為背後的那個“情緒信號”。比如孩子發脾氣,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如何製止他,但作者提醒我們,這恰恰是深入瞭解他內心世界的絕佳時機。去感受他“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簡單地貼上“熊孩子”的標簽。這種理解和命名情緒的能力,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調節機製,同時也讓我自己學會瞭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冷靜和清醒。我開始嘗試在情緒爆發的瞬間,先給自己按個暫停鍵,去觀察自己的生理反應,然後再去迴應孩子,這種細微的改變,讓我們的傢庭氛圍變得柔和瞭許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