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战略对话-戴秉国回忆录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
| 作者:戴秉国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66.00 | 页数:398 | 印次: 1 |
| ISBN号:978701015903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大山里走出的国务委员 缘何差点被40元钱拦在大学门外
十年战略对话 如何巧妙地斡旋于各大国元首和政要之间
外界评他是中国的基辛格 基辛格视他为*好的朋友
普京完全赞同他的看法 萨科齐说他厉害得不能忽视
他个子不高,却有中国自信。招牌式的微笑,和骨子里的坚毅,恰似中国传统的儒道互补,刚柔并济,收放自如。
他是实践者,更是思想者。且看他如何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事关全局、重大、深层次的问题与列国争锋。
本书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他早年的一些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在书中,戴秉国同志以平实的语言,提出并回答了苏联解体的教训有哪些?在台湾问题上如何处理“蜂蜜和苍蝇拍”的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大的“斯芬克斯之谜”,而中俄就像两根“谁也离不开谁”的筷子?朝核问题何以成为世界性难题,各方关切是什么?回忆了如何促成中国龙和印度象从相争到共舞;如何“破冰”甚至“融冰”,推动中日关系转圜;如何迫使法方不在对华政策上瞎折腾;以及自己如何走出云贵高原的山高林深。
书稿披露大量外交细节,重要人物轮番登场,更有作者本人精彩而精准的评论和思考,并附有60多张首次发布的珍贵照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个人成长史,本世纪大国外交的全景式画卷。
戴秉国,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四川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走出大山/1/
我们那里是云贵高原,山高林深,好多地方都人迹罕至。山路曲曲弯弯,净是一些羊肠小道,路旁长着很深的蒿草。一个人在路上走,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人。
我的父亲母亲/3/
漫漫求学路/9/
川大岁月/18/
进学院下基层/22/
甘坐“冷板凳”/25/
第二章阴晴冷暖/29/
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十分复杂,既互相关联,又相互制约,中苏之间稍有一点风吹草动,美国就神经紧张,并设法进行牵制。所以,中苏关系十分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中国外交的全局。
关系逆转/30/
坚冰解冻/37/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42/
戈尔巴乔夫访华/49/
漫漫长路再回首/53/
苏联解体的教训/59/
第三章特别使命/65/
关于台湾问题,我们的那些话翻来覆去地不知说过多少回了,人家可能都听腻了。……中央封一个“特使”头衔给我,我拿什么“特别”的话去跟人家谈呢?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66/
德法同声反“台独”/87/
日本不会呼应“台独”/91/
俄罗斯表态积极/96/
赴美再交涉/99/
第四章战略对话/115/
21世纪*激动人心的事件,或者说*大的“斯芬克斯”之谜,是中美能不能打破传统,跳出新老大国必有冲突的怪圈,走出一条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和平相处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它的世界意义和影响绝不亚于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
应运而生/116/
首晤佐利克/121/
“利益攸关方”/127/
照片带来的惊喜/134/
只有“阳谋”无阴谋/141/
同舟共济不共“挤”/143/
圣诞树的灯亮了/151/
小孙女的照片/155/
冷下去易热起来难/160/
请到天涯海角来/164/
“衰落论”实为“奋进曲”/166/
相会深圳、夏威夷/168/
老问题新答案/172/
回顾与展望/177/
第五章更上层楼/181/
普京在总统大选中取得了*终的胜利,但这场胜利是何等的来之不易,普京自己心里*清楚。……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时候同俄罗斯谈战略安全,应该容易引起共鸣。
平稳起步/182/
总统专机话友谊/186/
登高望远谈合作/191/
难说再见/199/
前景广阔/203/
第六章半岛风云/205/
金正日总书记还对我说:“每到重要关头,你都来见我,对此十分感谢,我会参考、借鉴中国同志的意见。”
对话进程艰难开启/206/
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209/
启动实质性问题的讨论/217/
停滞后的说合/222/
钓鱼台钓出“大鱼”/225/
冬去春来新进展/229/
难以弥合的分歧/234
当我翻开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枯燥的政治术语,而是一幅幅宏大的时代画卷。我猜想,戴秉国先生的笔触,或许会带着一种独特的从容与老辣,将那些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又彼此关联的重大事件娓娓道来。从东亚的地区稳定,到全球性的议题,他必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如何与世界各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等内容充满好奇。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获得如此深入、如此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实属不易。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中国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既有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的包容,也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坚定。或许,书中会穿插一些生动的人物故事,那些与戴秉国先生有过深刻交流的外国政要,他们留下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都会让这本书更加立体和鲜活。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更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演变,以及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份量感,不仅仅在于它厚实的篇幅,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历史积淀与战略思考。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中国的外交决策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一步步奠定自身地位的。戴秉国先生作为亲历者,他的视角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我渴望从中看到,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国是如何巧妙地斡旋其中,既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事件的陈述,而是会深入到决策背后的逻辑,分析当时国际政治的微妙平衡,以及中国在其中的战略选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中国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运用智慧与耐心,化解危机,增进理解,建立互信。那种在复杂局势下,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的谈判艺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也许,书中还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谈判细节,那些关于语言的艺术,关于人性的洞察,关于策略的博弈,都将是解读历史的关键线索。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外交的智慧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图饰,但那种沉稳的色调和质感,却能瞬间让人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一位身居要职、深谙国际政治的老练外交家。拿到手时,便能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承载了无数的过往与智慧。我尤其期待能从中窥见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那些在大众视野之外,在幕后悄然影响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戴秉国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外交家,他亲历过的那些国际谈判、战略博弈,想必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与高超的策略。我设想,书中会详细描述那些唇枪舌剑的时刻,不同国家领导人之间微妙的心理较量,以及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如何争取自身利益、维护国家尊严的种种努力。每一次的斡旋,每一次的妥协与坚持,背后都凝结着多少心血与考量。而“战略对话”这个词本身,就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对背后深层逻辑、决策过程的深度剖析。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中国外交的许多疑问,比如在某些关键的国际事件中,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挑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
评分手捧这本书,一股庄重而深邃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位智者正徐徐展开他的人生画卷。作为读者,我怀揣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渴望从中挖掘出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深层智慧。我猜测,书中不会止于对国际事件的简单回顾,而更侧重于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逻辑与决策考量。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是如何审时度势,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机,如何与世界各国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的,都将是书中引人入胜的部分。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中国外交官在面对国际压力时,是如何坚守原则,维护国家尊严,同时又保持开放与包容的姿态。那种在复杂博弈中,既有坚定立场,又不失灵活性与智慧的谈判艺术,无疑是本书最值得期待的内容。我想,书中或许会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关于外交官的辛勤付出,关于他们如何在极端条件下完成使命的经历,都将让这段历史更加生动感人。我希望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外交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甸甸的历史感,以及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我一直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转变充满兴趣,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参与者的。戴秉国先生作为一位身居高位的资深外交家,他亲历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他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时所采取的战略,包括如何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如何应对区域冲突,以及如何在多边框架下发挥作用。我想,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事件,更在于揭示这些事件背后的战略思维和外交智慧。那些关于谈判的细节,关于决策的过程,关于对国际形势的精准判断,都将是书中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华。我尤其好奇,在一些关键时刻,中国是如何做出艰难决策的,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又是怎样的。通过阅读此书,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外交的“中国智慧”,以及它如何为国家的和平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评分hao
评分很好
评分不错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好的
评分好的
评分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