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社编 著
图书标签:
  • 公路工程
  • 集料试验
  • 试验规程
  • JTG E42-2005
  • 土木工程
  • 建筑材料
  • 质量控制
  • 路基工程
  • 桥涵工程
  • 施工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2130000043665
商品编码:10228919269
包装:01
开本:31
出版时间:2005-06-01

具体描述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定价 50.00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版次 B1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开本 16
作者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装帧 平装
页数 137
字数 150000
ISBN编码 9787114133534





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的需要,保证公路工程对集料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了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和路面基层所用集料的试验方法。
各种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用于《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试验的仪器应经国家有关检测机构认定合格并符合本规程要求。
试验人员在试验中应遵守安全操作、防火、防毒及环境保护的规定。
送试集料样品应标明产地、规格、数量、送试单位、试验项目、送试日期等,并采用能防止污染和不易损坏的包装。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粗集料试验
T0301-2005粗集料取样法
T0302-2005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0303-2005 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
T0304-2005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T0305-1994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T0306-1994 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T0307-2005粗集料吸水率试验
T0308-2005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T0309-2005 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T0310-2005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T0311-2005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
T0312-2005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T0313-1994粗集料有机物含量试验
T0314-2000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16-2005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T0317-2005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
T0320-2000粗集料软弱颗粒试验
T0321-2005粗集料磨光值试验
T0322-2000粗集料冲击值试验
T0323-2000粗集料磨耗试验(道瑞试验)
T0324-1994集料碱活性检验(岩相法)
T0325-1994集料碱活性检验(砂浆长度法)
T0326-1994抑制集料碱活性效能试验
T0346-2000破碎砾石含量试验
T0347-2000集料碱值试验
T0348-2005钢渣活性及膨胀性试验

4 细集料试验
T0327-2005细集料筛分试验
T0328-2005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T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T0331-1994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T0332-2005细集料含水率试验
T0333-2000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0334-2005细集料砂当量试验
T0335-1994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T0336-1994细集料有机质含量试验
T0337-1994细集料云母含量试验
T0338-1994细集料轻物质含量试验
T0339-1994细集料膨胀率试验
T0340-2005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41-1994细集料三氧化硫含量试验
T0343-1994细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T0344-2000细集料棱角性试验(间隙率法)
T0345-2005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
T0349-2005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T0350-2005 细集料压碎指标试验

5 矿粉试验
T0351-2000矿矿筛分试验(水洗法)
T0352-2000矿粉密度试验
T0353-2000矿粉亲水系数试验
T0354-2000矿粉塑性指数试验
T0355-2000矿粉加热安定性试验

附录A 公路工程方孔筛集料标准筛
附录B 不同温度水的密度修正方法







沥青路面集料性能评价与控制 引言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对道路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沥青路面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成材料——集料的品质。集料作为沥青混合料中最主要的骨架,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抗压强度、抗裂性、抗滑性、耐磨性以及水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因此,对沥青路面用集料进行全面、准确的性能评价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升行车安全性的基石。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沥青路面集料的各项性能及其评价方法,系统阐述集料性能与沥青混合料及路面整体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详细介绍集料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期为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集料的组成与分类 1.1 集料的定义与重要性 沥青路面用集料是指用于配制沥青混合料的岩石、矿物颗粒或人工制造的骨料。它们构成了沥青混合料的主体骨架,承担路面荷载,并与沥青粘结剂共同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路面结构层。集料的性质直接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工程特性,因此,集料的质量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2 集料的来源与种类 集料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天然集料和人工集料。 天然集料: 碎石: 来源于岩石的破碎,如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石灰岩、砂岩等。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对集料的性能影响显著。 砂: 主要来源于河砂、海砂或山砂,颗粒较小,作为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起到填充空隙、改善密实度和增加早期强度的作用。 矿物填料: 指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状材料,如石粉、水泥、飞灰等。它们填充集料间的空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粘附性和早期强度,并对沥青的粘度有一定影响。 人工集料: 矿渣: 如高炉矿渣、电石渣等,经过处理后可用作沥青集料。 再生集料: 从旧沥青路面铣刨回收的材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后,可部分或全部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 1.3 集料的分类方法 集料的分类方法多样,可以根据粒径、来源、岩性、用途等进行划分。 按粒径: 粗集料: 通常指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如碎石、砾石。 细集料: 通常指粒径在0.075mm至4.75mm之间的颗粒,如粗砂、细砂。 矿物填料: 指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状材料。 按岩性: 根据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特性进行分类,直接反映了集料的潜在性能。 按用途: 上层集料: 用于沥青表面层、沥青面层等要求高耐久性、抗滑性、耐磨性和耐候性的层位。 下层集料: 用于沥青底层、联层等,对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满足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第二章 集料的物理性能评价 集料的物理性能是评价其适用性的基础,主要包括颗粒级配、形状、表面纹理、密度、吸水性、坚固性、耐磨性、抗冻性以及含泥量等。 2.1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良好的颗粒级配能够使集料颗粒之间紧密堆积,填充空隙,形成坚实的骨架,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强度和稳定性。 表征方法: 筛分试验,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集料进行分离,得到各粒径段的重量百分比,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关键指标: 最大粒径、最小粒径、模数、空隙率、筛分曲线的平整度或阶梯状。 影响: 级配过粗会导致空隙率大,沥青用量增加,混合料易松散;级配过细则可能出现“细集料过多”现象,导致粘附性差、早期强度低、易发生车辙。 2.2 颗粒形状与表面纹理 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纹理对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嵌挤作用和与沥青的粘附性至关重要。 颗粒形状: 扁平颗粒: 颗粒长度与厚度之比过大,易导致混合料松散,强度降低,抗车辙性能差。 针状颗粒: 颗粒长度与宽度之比过大,易在压实过程中断裂,降低集料强度,同时影响级配。 棱角状颗粒: 具有良好的嵌挤作用,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骨架。 圆状颗粒: 嵌挤作用差,易滑动,导致混合料稳定性不足。 表面纹理: 粗糙表面: 有利于沥青的粘附,提高混合料的粘附性和抗水损害能力。 光滑表面: 沥青粘附性差,容易发生剥离。 表征方法: 目测法、百分比法(测量扁平、针状颗粒的比例)、形状指数测定。 2.3 密度与吸水性 密度: 集料的真实密度和表观密度。密度大的集料通常强度高。 吸水性: 集料内部孔隙吸收水分的能力。吸水性强的集料说明其孔隙率大,可能强度较低,且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易损坏。 表征方法: 堆积密度、真密度、表观密度测定,吸水率测定。 2.4 坚固性与耐磨性 坚固性是指集料抵抗压碎、研磨和风化等破坏的能力,耐磨性则指集料抵抗磨损的能力。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路面表层的耐久性和抗滑性。 坚固性: 抗压碎值(洛杉矶磨耗试验): 模拟车辆荷载对集料的反复挤压作用,测定集料的破碎程度。 抗冲击值: 模拟车辆冲击对集料的作用。 耐磨性: 磨耗值(洛杉矶磨耗试验): 在磨耗试验中同时测定集料的磨耗损失。 影响: 坚固性差、耐磨性差的集料易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破碎、磨损,导致路面表面集料损失,表面变得光滑,抗滑性下降。 2.5 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集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在寒冷地区,冻融循环对集料和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尤为显著。 表征方法: 冻融试验,将集料在饱和状态下进行反复冻结和融化,观察其表面状态和强度变化,计算吸水率或强度损失率。 影响: 抗冻性差的集料在冻融作用下容易剥落、酥松,导致沥青混合料结构破坏。 2.6 含泥量与筛下物 集料中的泥土、粉尘等细小杂质会影响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降低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表征方法: 洗涤试验: 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泥砂含量。 筛下物测定: 检查小于0.075mm的粉尘含量。 影响: 过多的泥砂会阻碍沥青与集料的良好结合,形成薄弱界面,降低混合料的粘附性、强度和抗水损害能力。 第三章 集料的力学性能评价 集料的力学性能是评价其在沥青混合料中能否有效传递和分散荷载的关键。 3.1 压碎值与磨耗值(洛杉矶磨耗试验) 如前所述,洛杉矶磨耗试验同时测定集料的压碎和磨耗性能,是评价集料坚固性和耐磨性的重要指标。较低的压碎值和磨耗值表明集料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损能力。 3.2 粘附性 粘附性是指集料表面与沥青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是保证沥青混合料整体性和抗水损害能力的关键。 表征方法: 粘附角试验: 测定沥青与集料表面接触时的接触角,接触角越小,粘附性越好。 沥青-集料粘附性试验: 将沥青与集料拌和后,进行水煮或浸水处理,评价沥青在集料表面的保留率。 抗剥落试验: 模拟水损害对粘附性的影响,评价集料的抗水损害潜力。 影响: 粘附性差的集料容易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剥离,导致沥青混合料结构破坏,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 3.3 表面特性对粘附性的影响 酸性集料: 如花岗岩、石英岩等,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易与沥青发生化学吸附,粘附性较好。 碱性集料: 如石灰岩、白云石等,表面能较低,粘附性相对较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抗剥落剂来提高粘附性。 表面粗糙度: 粗糙的表面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沥青的铺展和机械咬合,提高粘附性。 第四章 集料的耐久性评价 耐久性是指集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冻融、化学侵蚀等)的能力。 4.1 抗冻性 如前所述,冻融循环对集料的破坏尤为严重,影响其强度和完整性。 4.2 耐候性 耐候性是指集料抵抗大气中各种因素(如日照、雨水、温度变化、氧化等)侵蚀的能力。某些矿物在长期暴露于大气中可能发生风化、变质,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4.3 抗化学侵蚀性 某些路段可能受到化学物质(如工业废水、融雪剂等)的侵蚀,集料的抗化学侵蚀性也需要加以考虑。 第五章 集料质量控制与应用 集料的质量控制贯穿于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全过程,是保证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生命线。 5.1 集料的生产与加工 采石场的选择: 应选择具有良好岩性、适宜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岩石矿源。 破碎加工: 选择合适的破碎设备和工艺,控制颗粒形状、减少扁平针状颗粒,获得理想的级配。 筛分: 精确控制各粒径段的含量,确保级配的准确性。 清洗: 去除泥土、粉尘等杂质,保证集料的清洁度。 5.2 集料的运输与储存 运输: 避免集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级配改变),采取覆盖、分装等措施。 储存: 分堆储存,避免不同批次、不同粒径的集料混杂。储存场地应干燥、平整,避免雨水冲刷。 5.3 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配合比设计: 根据集料的特性,科学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级配、沥青用量,实现最佳的工程性能。 施工过程控制: 拌合、摊铺、压实过程中,严格控制集料的温度、拌合均匀性、压实度等,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原材料检测: 对进场集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不合格的集料不得使用。 5.4 集料性能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联性 高强度、高耐磨性集料: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承载能力、抗磨损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良好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 增加混合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提高抗车辙能力和稳定性。 优良的粘附性: 提高混合料的粘附性、抗水损害能力,降低早期损坏的风险。 稳定的级配: 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结论 集料是沥青路面的基石,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路面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本书从集料的组成、分类入手,详细阐述了集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等关键评价指标,并深入探讨了集料性能与沥青混合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本书也强调了集料质量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控制措施。 掌握集料的各项性能,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道路工程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素养。通过对集料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应用,我们能够设计和建造出更优质、更耐久、更经济的沥青路面,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本书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共同推动沥青路面工程技术的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评价,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行业标准的“活化石”,记录了公路工程领域在集料质量控制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注意到书中关于“粗集料的棱角性试验”的描述。虽然我无法想象具体的试验过程,但我能理解到,棱角分明的集料在路面结构中能够形成更好的骨架,相互嵌锁,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光滑圆润的集料,则容易滑动,不利于承载。这种对材料形态的关注,让我看到了公路工程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此外,书中涉及的“细集料的含塑性指数试验”,更是让我看到了对材料“内在性格”的洞察。它不仅仅是测定材料的物理参数,更是在评估其对工程性能的潜在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试验方法,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指标,为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它不仅仅服务于一线工程师,更是一种行业共识的体现,一种对工程质量不懈追求的体现。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敬佩公路工程师们在看似平凡的材料中,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

评分

作为一个对公路建设充满好奇心的建筑学爱好者,我偶然接触到了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工程师,但书中传递出的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它以一种近乎“科学侦探”的方式,解构了构成道路骨架的“集料”这一基础材料。我被书中对于集料物理性质的各种检测方法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关于“粗集料的含水量试验”的描述,让我了解到原来一抔沙石的“湿度”对道路的承载能力有着如此直接的影响。它详细地描述了如何通过烘干、称重等步骤来精确测量含水量,并解释了为何过高的含水量会稀释沥青,影响粘结效果,进而可能导致路面过早损坏。又比如,“粗集料的棱角性试验”,书中描绘了如何通过观察集料颗粒的形状来评估其光滑或尖锐的程度,这让我联想到,棱角分明的集料相互搭接更紧密,能提供更好的骨架支撑,而圆滑的颗粒则容易滑动,影响路面的整体稳定性。书中涉及的各种试验,如压碎值、磨耗值、含泥量等,都好像在揭示集料“内在的性格”和“外在的坚韧度”,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流程,背后都蕴含着对道路长期性能的深刻考量。我尤其惊叹于这种标准化、量化的测试方法,它能够排除个人经验的干扰,用客观的数据来衡量材料的优劣,确保每一条公路都能经得起风雨和时间的考验。虽然许多专业术语对我而言需要借助其他资料来理解,但这恰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让我看到了工程科学的魅力所在。

评分

作为一名技术培训师,我的任务是为新入行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无疑是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材”之一。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集料试验知识体系,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操作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粗集料的坚固性试验”的讲解。这个试验通过模拟车辆荷载对集料的冲击和磨损,来评估集料抵抗破碎的能力。书中详细描述了试验的设备(如洛杉矶试验机)、操作步骤以及结果的判定,这对于学员理解集料的抗压、抗磨性能至关重要。我常常会结合书中的图示和文字,向学员们讲解这些试验的原理,例如,为什么粗集料的坚固性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有着直接影响。此外,书中关于“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和“粗集料的筛分试验”,是整个集料试验的基础。我会在教学中强调,掌握准确的筛分方法,理解不同粒径集料的比例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是后续所有试验和工程应用的前提。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也帮助我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合格的公路工程技术人才。

评分

我对《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感受,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路基骨骼”的百科全书。它以一种极其专业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公路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集料。我被书中关于“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的详细阐述所吸引。这个试验通过施加压力,来测量集料在受压后破碎的程度。我了解到,压碎值越低,说明集料的抗压强度越高,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越不容易破碎,这对于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书中对试验步骤、设备要求以及判定标准的清晰规定,让我能够理解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会按照书中的指导,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此外,“粗集料的磨耗值试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模拟了车辆轮胎在路面上的摩擦作用,来评估集料抵抗磨损的能力。磨耗值越低,集料的耐磨性越好,路面也就越不容易出现坑槽和磨损。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每一个试验背后所蕴含的工程意义,理解了为什么这些看似枯燥的测试,对于构建一条安全、耐用的公路是如此不可或缺。

评分

我对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印象,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对话。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样做”,而是会娓娓道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给出了试验步骤,更深入地阐述了每个试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意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集料的含泥量和塑性指数试验”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让我理解到,泥土颗粒的细小和吸水膨胀性,会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降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力,导致路面早期破坏。书中提出的如何通过沉淀法或洗涤法来测定含泥量,以及如何通过塑性指数来判断泥土颗粒的粘性程度,都显得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正是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我甚至联想到,书中所描述的各种试验,就像是在为集料“体检”,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从而在源头上杜绝潜在的质量问题。书中关于“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的说明,让我明白了集料在承受荷载时的抗压能力,这对于预测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到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材料的语言”,学会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去理解和评价它们,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工程建设。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公路工程领域一本厚重的技术参考,光是翻开目录,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详实和专业性。我作为一个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手里拿着它,感觉就像握住了行业内的“圣经”。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个集大成者,把公路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集料——的试验方法,梳理得井井有条。从集料的来源、特性分析,到各种试验的原理、步骤、仪器设备要求,再到结果的判定和报告格式,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试验的细致解读,比如对颗粒级配试验的描述,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筛,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级配很重要,它会如何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耐久性,甚至会影响到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比如取样、制备试样时的注意事项,书中都有非常明确的提示,这对于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取值范围、判定标准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为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减少了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也为工程质量的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清晰,图文并茂,很多抽象的概念通过图示变得直观易懂。虽然我是老手,但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收获,发现一些之前可能忽略的细节,或者对某些试验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新入行的技术员来说,这本书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对集料试验的系统认知,少走弯路。它不仅仅是指导,更是一种知识的传承,一种行业标准的体现。

评分

作为一名质量监督员,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福音”。它为我提供了一套清晰、系统、权威的集料质量评价体系。在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对施工现场的集料进行抽检,确保其符合设计规范。而这本书,就像是我手边的“标准字典”,里面详细列出了各种试验的要求、程序和判定标准。例如,对于“粗集料的冲击试验”,书中不仅规定了冲击次数和能量,还明确了冲击后的最大颗粒损失百分比,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集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对于“粗集料的磨光值试验”,它衡量的是集料表面在车辆反复碾压下形成光滑表面的倾向,一个过低的磨光值意味着路面容易变得湿滑,影响行车安全。书中对这些关键指标的量化和判定,让我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质量判定,有效地避免了因个人经验差异而产生的争议。此外,书中关于试验设备的精度要求、校准方法,以及试验人员的资质要求,都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个质量管理的“利器”,帮助我构建起一道坚实的质量防线,确保每一批进场的集料都能合格,为公路的安全、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对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评价,是从一个完全门外汉的角度出发,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审视。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如何将复杂的工程技术,通过一套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变得可操作、可执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精密的手术指南,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旨在确保最终成果的质量。我尝试去理解其中关于“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和“粗集料的筛分试验”的描述。这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过筛动作,但书中的规定却异常严格:筛孔的尺寸、筛子的叠放顺序、筛子的振动方式和时间,甚至连筛后集料的称量精度都有明确的要求。我意识到,这些细微的差别,最终会累积成集料整体粒度分布的巨大差异。而粒度分布,在我看来,就是集料颗粒之间“堆叠的艺术”,它直接决定了路面内部孔隙的大小和连通性,进而影响到防水性、透水性等一系列关键性能。书中还涉及了“粗集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试验”、“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试验”等,这些看似微观的性质,在我看来,却像是为集料赋予了“体重”和“胃口”。密度高、吸水率低的集料,是不是意味着更致密、更稳定?而空隙率的大小,又是否直接关系到沥青等胶结料的填充量?这些问题,这本书都通过具体的试验方法给出了答案,并且提供了量化的评判标准。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最基础的材料,也蕴含着无穷的科学奥秘,而这本规程,就是揭示这些奥秘的钥匙。

评分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看似平凡的沙石背后蕴藏着如此复杂的科学原理和严谨的工程考量。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以一种高度系统化的方式,将构成道路基础的集料,从其物理化学性质到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量化的评价。我注意到书中对于“粗集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试验”的详细描述。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相同体积的集料,由于其内部孔隙的不同,密度和吸水率也会有显著差异。低吸水率、高密度的集料,通常意味着其结构更致密,抗渗透性更好,在路面工程中可能表现出更高的耐久性。而“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试验”,则让我理解了细颗粒物如何填充粗颗粒物之间的空隙,进而影响到整个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强度。书中对于这些指标的测定方法,从取样、称量到烘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怎么做”,来揭示材料的内在属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材料的诊断书”,通过一系列严苛的“体检”,来揭示出每一种集料的“健康状况”,从而确保用于修建道路的材料,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公路工程行业的毕业生,这本《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一本“通关秘籍”。它以一种非常清晰、系统的方式,将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集料的含水量试验”的描述印象深刻。在学校里,我们知道含水量很重要,但具体怎么测?测多少合适?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它详细介绍了烘干法等具体的试验步骤,以及含水量过高的潜在危害,比如稀释沥青,影响粘结强度,从而导致路面早期损坏。这让我立刻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比如“集料的筛分试验”,书中不仅列出了不同筛孔尺寸的标准,还强调了称量精度和振动方式等细节。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对我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知道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人性化,图文并茂,很多试验过程通过示意图就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它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在集料试验方面,我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指标。有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在面对实际工作时,会更加自信,也能够更快地适应行业的要求。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看看学习学习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不错,说好的赠品没给,花了700多买的,说好的赠品都没给

评分

适用,就是价格偏高了点

评分

通俗易懂,很不错的书籍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