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大员张集馨的真实官场日记! 实录政以贿成的腐败制度、寡廉鲜耻的官场宵小、内忧外患的政治变局! 一代名相、死磕派、大老虎、官痞、纨绔子弟、将帅兵勇、番邦夷人……一部官场生态白描本! 从“读圣贤书,初心不负”到“用黄老术,唾面自干”! 写尽一位仕途坎坷、洁身自律、敬业务实的地方官员在统治体系中的尴尬与悲凉! 黄云凯编写的《我在大清官场30年》是一本揭露官场吏治腐败丑态的个人史,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清官场权力的层层牵制、政令懈怠、行贿受贿之风愈演愈烈的乱象。
《我在大清官场30年》以清代官场日记《道咸宦 海见闻录》为蓝本创作,是清朝要员张集馨的自叙年 谱,也是其任职其间所经历的大清官场人事浮沈的敏 锐观察及看法之记录。张集馨的年谱比官场小说*真 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清史名家在写道咸历 史时都多次引用本书,其对大清官场的鬼蜮情形刻画 入微,不亚于清末之《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
《我在大清官场30年》原著以文言写成,虽然文 笔清丽,但对当下的普通读者而言,通读亦非易事。
《我在大清官场30年》将张集馨年谱易文为白,删繁 就简,将史实重新连缀成文。《我在大清官场30年》 为“口述历史”风格,不戏说,不歪曲,语言生动, 故事性、知识性强。《我在大清官场30年》作者将历 史材料以活泼风趣的语言进行加工,可读性很高。
黄云凯编写的《我在大清官场30年》是一本揭露 官场吏治腐败丑态的个人史,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转 型的背景下,大清官场权力的层层牵制、政令懈怠、 行贿受贿之风愈演愈烈的乱象。
黄云凯,湖北沔阳人氏。自幼喜文,长而学史。七岁进学,小学而大学,学生而教师,至今三十五年。手不释卷,脚不停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不走港澳,读书尤爱野史。惜乎情才俱短,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也。转而效仿黄氏先辈季刚先生,三十之前读而不写,五十之前述而不作。述者,借古人之酒杯,浇今世之块垒也。
我是谁
1836年道光十六年
出掌朔平府
“穷翰林”受特简
满营兵闹饷
1837年道光十七年
那些年,我们这样灭蝗
赈灾银子难筹
飞来蝗祸
规矩是我定的
1838年道光十八年
怪事处处有,太原特别多
政声初起
代理太原府,兵匪一家亲
这个讼棍不好缠
曾经有十万两银子放在我面前
1839年道光十九年
这里没有潜规则
悼亡
回任
代理雁平道
传说有人被奸杀了
余波荡漾
狗咬狗,一嘴毛
1840年道光二十年
官场“死磕派”
哈罗暹被我驯服了
丧心昧良的亏空案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英军未到扬州先乱
在山西的*后半年
鸦片战争前夕的扬州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从将军到难民
颜伯焘“输人不输阵”
漳州让我大开眼界
抵抗英夷
逃难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丁忧在家,恣情山水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起复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天下道府**肥缺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肥缺变苦缺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臬司是个杀人活
代理陕西臬司
升职离陕
皇帝的教诲
升任四川臬司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四川乱象
啯匪很嚣张
奸夫也念佛
没有奸夫的奸杀案
牢头绑官差
到处都是狗咬狗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四川的臬台比藩台忙
治匪初见成效
同性恋引发的凶案
明目张胆的强奸
隐瞒盗案与诬良为盗
化外之民
放炮
升任藩司——*后的陛见
1850年道光三十年
**次任甘肃藩司
皇上大行
整顿吏治
征剿野番种祸根
1851年咸丰元年
**次被贬
拐道山西查贪污
革职流放
1852年咸丰二年
遣戍军台
1853年咸丰三年
第二次被贬
在钦差大臣与直隶总督之间左右为难
见贼先奔的津勇
1854年咸丰四年
迎击长毛,屡败屡战
从独流到舒镇
从阜城到临清
从清水塘到高唐
被马踹了一脚
琦相病逝
1855年咸丰五年
前头捉住了李开芳
重回军营
统帅换成了僧郡王
水淹冯官屯
探亲
1856年咸丰六年
咸丰像个“包打听”
*后的江南大营
扬州城陷
年轻皇上的召见
桂良前倨而后恭
1857年咸丰七年
再任甘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穷斯滥矣
清官不到头
边境不宁
1858年咸丰八年
臬司、藩司、代理藩司同时丁忧
边患难靖
丧事也敛财
哀悼兼慈
震惊朝野的顺天科场案
宵小横行
1859年咸丰九年
咸丰还是那个咸丰
避世桃源
再见咸丰
1860年咸丰十年
两个总督,我都合不来
纨绔子弟治下的福建官场
如此督抚
处处要用钱,人人都搂钱
糜烂的军事
弱国的外交
离任
曾国藩也刮地皮
我眼中的湘军将领
第三次丢官
1861年咸丰十一年
赋闲
1862年同治元年
陕甘回变
1863年同治二年
过了一回巡抚瘾
1864年同治三年
补好了东南,又烂了西北
1865年同治四年
告别官场
后记:纠结的时代和纠结的我
这本书的题目《我在大清官场30年》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期待。我总是对那些关于“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轨迹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在这个题目中,“我”似乎是一个亲历者,一个在清朝官场中度过了漫长岁月的人。我很好奇,这个人究竟是谁?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还是一个出身贫寒、凭借机缘巧合进入官场的人?他的三十年,是平步青云,还是步履维艰?他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又结识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陈述,而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叙事,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时代体验。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展现出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体在权力、欲望、道德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是如何做出选择,又将走向何方。
评分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特别喜欢那些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的作品。这本书的副标题“我在大清官场30年”,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关于清朝官场的想象:从寒窗苦读的金榜题名,到初入仕途的青涩懵懂;从小心翼翼的谨慎行事,到八面玲珑的左右逢源;再到权力的诱惑与腐蚀,以及最终的功成名就或身败名裂。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通过“我”的视角,展现出那个时代官场最真实的面貌。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事件,我更关心的是那些微观的细节:比如官员们平日里是如何处理公务的?他们之间是如何沟通交流的?有没有什么不成文的规矩和潜规则?对于一个在这个环境中浸润了三十年的“我”来说,一定会有许多旁观者看不到的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精心拍摄的历史纪录片,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生动、鲜活的清朝官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年代感,暗沉的色调和古朴的字体,瞬间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一直对清朝的历史非常着迷,尤其是官场的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总觉得那些文字背后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的题目《我在大清官场30年》,光是听着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那个错综复杂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那个时代的官员生活,他们的日常起居、工作内容、人际交往,以及面对的种种挑战和诱惑。是不是会有关于考试、升迁、派系斗争的详细描述?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并且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和真实,我期待着它能展现一个立体、鲜活的清朝官场画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情世故。
评分《我在大清官场30年》,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一种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故事感。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脑海中就立刻浮现出了许多关于清朝官场的小说和影视剧的片段,但总觉得那些描绘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戏剧化的成分,不够贴近真实。而“我在”两个字,却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更加贴近个体,更具有一种亲历者的视角。我想象着,书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官场百态,他见证了国家的兴衰,也目睹了人心的变幻。三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理想主义者变成现实主义者,或者在不断的磨砺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棱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时代,让我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那个特殊的体制下生存、发展,并最终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评分当我看到《我在大清官场30年》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瞬间勾勒出了一个画面:一个身着官服的士大夫,站在巍峨的宫殿前,眼神中透露出经历风雨后的沉静与睿智。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特别是清朝的官场文化充满好奇。那种森严的等级制度,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都让我觉得十分引人入胜。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三十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这让我联想到,主人公一定经历了从初入官场的新人,到经验丰富的老官僚的转变过程。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个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人生感悟。他是如何适应那个时代的规则?如何在勾心斗角中明哲保身?又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保持自己的初心?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我希望能透过它,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清朝官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