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版次:第1版
书号:7511879868
条码:9787511879868
图书名称: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
定价:70
作者:姜朋 著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6-3-1
内容
当下中国的商法研究似乎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若究其实,则能发现制度层面的研究的确有不少的成果,而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完全是另一种境况。不惟如此,就是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商法总论或商法导论的课程似乎也是凤毛麟角的,即便开了这样的课,据说教师在授课时也只是用一、两节课说一下商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就转向具体的制度如公司法、票据法等方面去了。中国商法基础理论的薄弱无疑有着多种因素,但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不足肯定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目录 序1 第一章引言 一、商法领域的韦伯式问题 二、中国商法的理想图景 三、中国古代的商人习惯 四、官商关系的命题 五、历史方法与商法的时间维度 第二章中国历史上的官商关系 第一节中国商人与城市的源起 一、中国商人为何叫“商人”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及其商业格局 第二节以物易物、海禁未开、重农轻商 辨析 一、“以物易物”(barter)辨:中国古代的货币 流变 二、“海禁未开”辨:中国古代的海运和海外 贸易概述 三、“重农抑商”辨:主流意识形态对商人的真实态度 第三节宋代的政府专营(禁榷) 一、北宋政府专营(榷卖)制度概说 二、北宋政府对茶的专营 三、北宋政府对盐的专营 四、宋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专营 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官商关系管窥 一、商人资格与行销许可 二、明代的海外贸易 三、清代的广州十三行 四、商人组织、自律规范与商事纠纷的解决 第五节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企业 一、官督商办 二、官商合办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官商关系的类型、成因及其弊害分析 第一节官商关系的类型 一、关于腐败问题的“亨氏定律” 二、官商关系的历史类型 第二节国家为何机会主义地对待商人 一、为何要抑商:从官农商三方关系入手 二、为何不能彻底禁绝商人 三、机会主义商业政策的产生 四、为何对商人的限制/管制逐渐放宽 第三节官主商辅模式(机会主义商业政策)的弊害分析 一、成功与败落:胡雪岩个案 二、官主商辅模式(机会主义商业政策)所造成的弊害分析 第四章官商关系与西方商法的演进 第一节罗马法为何不是西方商法的起源 一、西方近代商法并非源于罗马法 二、古罗马的官商关系 第二节西方商人法的产生 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商人 二、商人习惯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商人法的国家化 一、法国 二、英国 三、后来的发展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继受西方商法与既有官商关系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对西方商法的继受及其反思 一、晚清、民国时期对两条继受进路的尝试及其影响 二、商法继受的中西比较与中国商人对继受的反应 三、商法基本范畴检讨 四、从“稳定态”的视角看“商法继受病” 第二节官商关系新问题 一、节制资本及其他 二、官商关系的现代表现 三、自治的继续缺失与强制因素的悄然进入 四、规则趋同及必要的强制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细读姜朋先生的《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我仿佛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肌理的深度探险。这本书并非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经济学基础,并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去解构“官商关系”这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现象。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权力转移和资源分配的分析,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时期官僚体系如何影响市场机制,以及市场主体又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作者的语言风格十分精炼,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息量,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深意。他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去追溯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更通过对具体事件和制度的深入剖析,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经济运行的那些“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对于《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我不得不说,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术体验。作者姜朋先生在书中展现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前论”这个概念的把握,这不仅仅是对商法基础的探讨,更是对影响商法产生和运作的社会土壤的追溯。书中对权力、资源以及信息在官商互动中的作用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它让我不再仅仅将商法视为一套独立的、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去审视。例如,作者对某些历史时期官僚体系对商业活动的影响的描述,让我对那些表面上看似清晰的商业行为背后的复杂考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不像是简单的学术论文集合,而更像是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通过严谨的论证,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法律条文之外的现实逻辑。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写作方式,无疑是本书最宝贵的价值之一。
评分不得不承认,《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过去对中国商法的一些认知。姜朋先生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许多理论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历史回溯,将官商关系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解读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套用现有的理论框架,而是试图从中国自身的社会土壤出发,去解释官与商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让我意识到,理解中国的商法,绝不能脱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权力结构。书中对于“合法性”与“正当性”在官商关系中的辩证关系的探讨,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它让我明白,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仅仅遵守法律条文,可能不足以获得真正的成功,而理解和把握那些更深层次的社会规则,同样至关重要。这种深入的洞察,让我对中国商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读到姜朋先生的《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经济运行深层脉络的窗口。这本书并非仅仅堆砌法条,而是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去剖析那盘根错节的官商交织,试图理解那些隐形的规则如何塑造着我们看得见的商业格局。从古至今,官与商的关系在中国社会的演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创新的藩篱。作者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这样的土壤上,商业文明究竟是如何萌芽、生长,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历史的梳理部分印象深刻,它并非生硬的年代罗列,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故事,让我们窥见不同时期官商互动的微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商业伦理和法律实践。这种解读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文献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们对当下中国商业环境的形成有了更扎实的认知基础。它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就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和人际网络。
评分翻开姜朋先生的《官商关系:中国商法前论(修订版)》,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中国商业生态的深刻辩论之中。作者以一种极具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着官僚体系与市场主体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博弈。书中对“关系”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的剖析,让我对中国特有的商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并非简单地将“关系”标签化为负面因素,而是试图理解其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的运作机制和历史成因。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不同时期法律政策如何与官商关系互动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它会受到社会力量的塑造,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力量的格局。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现实的商业操作中,权力、利益和规则是如何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的。这种解读,让我对中国商业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立体、更具深度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