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工藝學

電鍍工藝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立明,王玥 著
圖書標籤:
  • 電鍍
  • 錶麵處理
  • 材料科學
  • 金屬材料
  • 化學工程
  • 工藝技術
  • 電化學
  • 金屬加工
  • 工業技術
  • 精加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89779
版次:1
商品編碼:1025563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學校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9-01
頁數:27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電鍍工藝學》共十章,包括電鍍基本知識、電鍍電極過程、影響鍍層組織及分布的因素、鍍液與鍍層的性能、鍍前錶麵處理工藝、單金屬電鍍工藝、電鍍閤金工藝、化學鍍、金屬轉化膜處理和電鍍清潔生産。為便於學習,每章後附有思考題,並於書後附有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電化學與電鍍工藝實驗。
《電鍍工藝學》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類、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電鍍生産、科研、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電鍍基本知識1
1.1 電鍍的基本概念1
1.2 電鍍電源1
1.3 電鍍槽的結構2
1.4 電鍍通用掛具3
1.5 電鍍生産的形式5
1.6 電鍍層的分類及作用6
1.7 電鍍層的標識方法7
1.8 電鍍中的基本計算8
1.8.1 法拉第定律8
1.8.2 電流密度、電鍍時間及鍍層平均厚
度之間的關係9
1.9 國內外電鍍工藝的現狀及發展趨勢10
1.1 0電鍍工藝學的學習方法11
思考題11

第2章 電鍍電極過程12
2.1 電極反應過程12
2.1.1 電極反應12
2.1.2 離子雙電層的結構模型12
2.1.3 電毛細現象及在電鍍中的應用13
2.1.4 微分電容麯綫及在電鍍中的應用15
2.1.5 活性粒子在電極與溶液界麵上的吸附17
2.2 電極的極化19
2.2.1 極化與析齣電位19
2.2.2 極化麯綫及極化度22
2.2.3 極化麯綫在電鍍中的應用24
2.3 金屬的電沉積28
2.3.1 金屬電沉積的條件28
2.3.2 金屬的電結晶過程29
2.3.3 電結晶條件對鍍層質量的影響31
2.4 電鍍的陽極過程32
2.4.1 電鍍中的陽極和鈍化現象32
2.4.2 金屬鈍化的機理34
2.4.3 影響電鍍中陽極過程的主要
因素37
思考題40

第3章 影響鍍層組織及分布的因素41
3.1 鍍液組成的影響41
3.1.1 主鹽41
3.1.2 絡閤劑41
3.1.3 導電鹽42
3.1.4 緩衝劑42
3.1.5 添加劑42
3.1.6 陽極去極化劑44
3.2 工藝條件的影響44
3.2.1 電流密度44
3.2.2 溫度44
3.2.3 pH值45
3.2.4 攪拌45
3.2.5 陰、陽極闆麵積比46
3.2.6 電流波形46
3.2.7 極間距47
3.3 陰、陽極材料的影響48
3.3.1 基體金屬48
3.3.2 基體鍍前加工性質48
3.3.3 陽極材料48
3.4 析氫49
3.4.1 析氫對鍍層質量的影響49
3.4.2 影響析氫的因素50
3.4.3 減少析氫的注意事項53
思考題53

第4章 鍍液與鍍層的性能54
4.1 鍍液性能及測試方法54
4.1.1 分散能力54
4.1.2 覆蓋能力61
4.1.3 整平能力62
4.1.4 鍍液的其他性能64
4.2 鍍層性能及測試方法65
4.2.1 鍍層外觀65
4.2.2 鍍層厚度66
4.2.3 鍍層結閤力67
4.2.4 鍍層耐蝕性67
4.2.5 鍍層孔隙率69
4.2.6 鍍層硬度69
4.2.7 鍍層耐磨性70
4.2.8 鍍層釺焊性70
4.2.9 鍍層內應力71
4.2.1 0鍍層脆性71
4.3 赫爾槽試驗71
思考題73

第5章 鍍前錶麵處理工藝74
5.1 金屬零件鍍前處理的內容和意義74
5.2 機械法前處理工藝75
5.2.1 滾光75
5.2.2 振動光飾77
5.2.3 鏇轉光整79
5.2.4 刷光79
5.2.5 噴砂(丸)80
5.2.6 磨光83
5.2.7 拋光84
5.3 除油86
5.3.1 有機溶劑除油86
5.3.2 化學除油86
5.3.3 電化學除油88
5.3.4 超聲波除油89
5.4 浸蝕90
5.4.1 化學浸蝕90
5.4.2 電化學浸蝕91
5.4.3 超聲波場內浸蝕92
5.4.4 弱浸蝕92
5.5 金屬的電解拋光93
5.5.1 電拋光機理93
5.5.2 電拋光溶液及工藝規範94
5.6 特殊材料的前處理97
5.6.1 不銹鋼的鍍前處理97
5.6.2 鋅閤金壓鑄件的鍍前處理98
5.6.3 鋁及其閤金的鍍前處理99
5.6.4 鎂及其閤金的鍍前處理101
5.6.5 非金屬材料的鍍前處理103
思考題105

第6章 單金屬電鍍工藝106
6.1 電鍍鋅106
6.1.1 氯化物鍍鋅106
6.1.2 硫酸鹽鍍鋅109
6.1.3 堿性鋅酸鹽鍍鋅111
6.1.4 氰化鍍鋅113
6.1.5 鍍鋅後處理116
6.2 電鍍鎳120
6.2.1 電鍍暗鎳122
6.2.2 電鍍光亮鎳124
6.2.3 雙層鍍鎳128
6.2.4 多層鍍鎳129
6.2.5 不閤格鍍層的退除130
6.3 電鍍銅130
6.3.1 硫酸鹽鍍銅131
6.3.2 焦磷酸鹽鍍銅134
6.3.3 氰化鍍銅136
6.3.4 多元羥基化閤物代氰銅工藝138
6.3.5 不閤格鍍層的退鍍138
6.4 電鍍鉻139
6.4.1 概述139
6.4.2 六價鉻電鍍鉻的電極過程140
6.4.3 六價鉻電鍍鉻液成分及工藝條件142
6.4.4 六價鉻電鍍鉻工藝147
6.4.5 低濃度鉻酐鍍鉻工藝152
6.4.6 三價鉻鹽鍍鉻工藝152
6.4.7 稀土鍍鉻工藝154
6.4.8 有機添加劑鍍鉻工藝155
6.5 電鍍锡156
6.5.1 酸性硫酸鹽鍍锡156
6.5.2 堿性鍍锡158
6.5.3 氟硼酸鹽鍍锡161
6.5.4 鹵化物鍍锡162
6.5.5 有機磺酸鹽鍍锡162
6.5.6 晶紋鍍锡162
6.5.7 锡須的防止與不良锡鍍層的退除163
6.6 電鍍金163
6.6.1 氰化物鍍金164
6.6.2 亞硫酸鹽鍍金167
6.6.3 脈衝鍍金169
6.6.4 高速鍍金和高速選擇鍍金169
6.6.5 金的迴收169
6.7 電鍍銀171
6.7.1 鍍銀前處理171
6.7.2 氰化物鍍銀172
6.7.3 硫代硫酸鹽鍍銀174
6.7.4 其他無氰鍍銀175
6.7.5 鍍後處理176
6.7.6 銀鍍層變色後的處理178
6.7.7 電鍍銀在電子領域的重要應用——高速局部鍍銀178
6.7.8 銀的迴收179
思考題180

第7章 電鍍閤金工藝182
7.1 閤金共沉積原理182
7.2 電鍍鋅基閤金185
7.2.1 電鍍鋅�材�閤金185
7.2.2 電鍍鋅�蔡�閤金187
7.2.3 不閤格鋅閤金鍍層退鍍189
7.3 電鍍鎳基閤金189
7.3.1 電鍍鎳�蔡�閤金189
7.3.2 電鍍鎳�擦綴轄�191
7.3.3 電鍍鎳�差芎轄�192
7.4 電鍍銅基閤金194
7.4.1 電鍍銅�參�閤金194
7.4.2 電鍍銅�殘亢轄鵂胺陸鸕綞�198
7.5 電鍍锡基閤金203
7.5.1 電鍍锡�睬�閤金203
7.5.2 電鍍锡�材�閤金204
7.5.3 電鍍锡�差塥殘咳�元閤金205
思考題207

第8章 化學鍍208
8.1 化學鍍鎳208
8.1.1 化學鍍鎳的機理和特點208
8.1.2 化學鍍鎳溶液的組成和作用210
8.1.3 化學鍍鎳的工藝條件及其影響212
8.1.4 化學鍍鎳的典型工藝213
8.1.5 化學鍍鎳液的工藝管理215
8.1.6 化學鍍鎳廢液的再生與處理216
8.2 化學鍍銅216
8.2.1 以甲醛為還原劑的化學鍍銅工藝217
8.2.2 以次磷酸鈉為還原劑的化學鍍銅工藝219
8.2.3 化學鍍銅的應用220
8.3 化學鍍銀221
8.3.1 化學鍍銀的機理222
8.3.2 化學鍍銀液的組成及作用222
8.3.3 化學鍍銀的工藝條件及其影響222
8.3.4 化學鍍銀的典型工藝223
8.3.5 化學鍍銀液的工藝管理223
思考題224

第9章 金屬轉化膜處理225
9.1 鋁及其閤金的氧化及著色225
9.1.1 化學氧化225
9.1.2 陽極氧化225
9.1.3 微弧氧化230
9.2 鎂及其閤金的氧化及著色233
9.2.1 化學氧化233
9.2.2 陽極氧化234
9.2.3 微弧氧化235
9.3 銅及銅閤金的氧化與著色235
9.3.1 銅與銅閤金的氧化236
9.3.2 銅及銅閤金的著色237
9.4 不銹鋼的著色237
9.5 鋼鐵的氧化239
9.5.1 鋼鐵的高溫發黑工藝239
9.5.2 鋼鐵的常溫發黑工藝241
9.6 鋼鐵的磷化242
9.6.1 磷化膜形成機理242
9.6.2 磷化處理的分類245
9.6.3 影響磷化處理質量的因素246
9.6.4 磷化液配方舉例249
思考題249

第10章 電鍍清潔生産250
10.1 電鍍清潔生産與工藝選擇250
10.1.1 清潔生産的概念250
10.1.2 電鍍清潔生産的選擇250
10.1.3 電鍍清潔生産的前沿技術252
10.2 電鍍生産中的節水方法253
10.3 電鍍生産中資源的循環利用255
思考題257
實驗部分258
實驗一 鍍鋅液陰極極化麯綫的測定258
實驗二 堿性鋅酸鹽鍍鋅液分散能力的測定260
實驗三 電鍍光亮鎳赫爾槽實驗及鍍層孔隙率的測定263
實驗四 ABS塑料化學鍍銅工藝267
實驗五 純鋁的陽極氧化、著色及封閉處理工藝269
實驗六 鍍液陰極電流效率的測定272
實驗七 鋼鐵零件的高溫氧化(發黑)工藝274
附錄276
參考文獻279

精彩書摘

3.1.3 導電鹽
電鍍溶液中,除瞭主要鹽外,還常加入某些堿金屬、堿土金屬或銨鹽類,稱為導電鹽(conducting salt)。導電鹽的作用是提高鍍液的導電性,改善鍍液的分散能力。在總電流一定時,鍍液導電性越好,槽電壓越低,越節能。如鉀鹽鍍鋅中加入的氯化鉀。
研究中還發現,附加鹽對提高陰極極化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主要因為外來離子的加入,使離子強度增大,沉積金屬離子的活度降低,從而提高瞭陰極極化。例如硫酸鹽鍍鎳液中加入硫酸鈉和硫酸鎂,既增加溶液的電導率,又能使鍍層更加細緻均勻。目前的理論不足以預測一種導電鹽對提高陰極極化的效果,因為有些導電金屬離子的水化能力特彆強,使主鹽離子去水化而容易放電,從而減低瞭陰極極化的作用,因此隻能通過試驗來確定。
導電鹽中除陽離子外,陰離子也起一定作用,如焦磷酸鹽鍍銅锡閤金中使用的硝酸鉀或硝酸銨,就是利用其中的硝酸根來擴大陰極電流密度範圍;又如鍍鎳中的氯化鈉,利用其中的氯離子來促進陽極正常溶解。
導電鹽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導電效果,而且要考慮導電鹽電離齣的陰、陽離子是否對鍍液、鍍層有副作用。一般而言,鉀鹽比鈉鹽的導電效果好,堿性條件下不宜用銨鹽。由於K+、NH纔會增加鍍鎳層的硬度和脆性,所以一般鍍鎳宜加入鈉鹽,專門鍍硬鎳可加入氯化銨;而焦磷酸鹽鍍銅則隻能用鉀鹽,因為焦磷酸鈉溶解度很小,會損失焦磷酸根。
導電鹽的加入量也並非越多越好,根據工藝的不同,導電鹽用量有一個最佳值。超過最佳含量,電導率反而下降。當導電鹽多時還會有其他副作用,如鉀鹽鍍鋅中,氯化鉀過多,鹽析現象會降低添加劑中錶麵活性物質的溶解度及其濁點,導緻添加劑呈油狀浮齣。酸性鍍鎳中如氯化鈉含量過高,過多的氯離子會加速陽極溶解,使陽極呈粉狀脫落,鍍液中鎳離子含量過高。
3.1.4 緩衝劑
鍍液中加入pH緩衝劑(buffering agent)的目的是穩定溶液的pH值,特彆是陰極錶麵附近的pH值,並對提高陰極極化有一定作用,也有利於提高鍍液的分散能力和鍍層質量。
根據鍍液pH值的不同,電鍍生産中常用的添加劑有硼酸、乙酸一乙酸鹽、氨水一銨鹽等弱電解質,如鍍鎳溶液中的H3803和焦磷酸鹽鍍液中的Naz HPOt等。
任何一種緩衝劑都隻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具有較好的緩衝作用,超過這一範圍其緩衝作用將不明顯或完全沒有緩衝作用,過多的緩衝劑既無必要,還有可能降低電流效率或産生其他副作用。
由於緩衝劑可以減緩陰極錶麵因析氫而造成的局部pH值的升高,並能將其控製在最佳值範圍內,所以對提高陰極極化有一定作用,也有利於提高鍍液的分散能力和鍍層質量。

前言/序言

電鍍作為一種重要的錶麵處理技術,在材料防護、精飾和獲得功能鍍層等方麵具有重要的應用。《電鍍工藝學》也是材料類、化工類專業中錶麵工程領域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
為瞭滿足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專科教學需要及電鍍技術領域的需求,我們編寫瞭《電鍍工藝學》。編寫過程力求遵循認知規律,注重內容的連續性和邏輯性,使大傢能對電鍍原理、電鍍工藝和電鍍質量管理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簡要介紹電鍍電極過程、影響鍍層組織及分布的因素等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瞭電鍍前處理工藝、單金屬電鍍、閤金電鍍、化學鍍及不同材料的轉化膜處理工藝,簡單介紹瞭鍍液及鍍層性能測試方法、電鍍清潔生産的基本知識。工藝部分力求內容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在介紹工藝配方、工藝條件的同時,對鍍液成分、電沉積條件、鍍液中雜質成分對鍍層質量的影響作瞭較詳盡的分析,為讀者全麵掌握電鍍工藝、解決電鍍過程齣現的問題拓展瞭思路。因此,本書對從事電鍍生産、科研、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很有參考價值。《電鍍工藝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此,在書後列齣瞭與本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七個實驗,供選用。
全書內容分為十章。第1章、第5章、6��4、6��5、7��3、7��5、8��1、9��6由馮立明編寫,第2章~第4章、6��1、6��3、7��1、7��4、8��2、9��1、9��5和實驗部分由王玥編寫,6��2、9��2~9��4和第10章由蔡元興編寫,7��2、8��3由郭曉斐編寫,6��6、6��7由張華平、劉春霞編寫。王續建、龍傑州等電鍍技術人員提供瞭相關技術資料,石磊、魏雪、劉艷等參與瞭部分文字的整理工作。全書由馮立明、王玥主編,石金生、劉靜萍對書稿提齣瞭許多建議。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專傢和同行的大量著作和文獻,藉鑒瞭一些企業的工藝資料,在此錶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疏漏及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機械加工的藝術與科學》 本書深入剖析瞭機械加工領域的核心原理、精湛技藝與前沿發展。我們從最基礎的切削理論講起,詳細闡述瞭不同切削方式(如車削、銑削、鑽削、磨削等)的力學模型、熱效應以及刀具磨損機理。通過對切削參數(如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與加工錶麵質量、刀具壽命之間關係的詳盡分析,引導讀者理解如何優化工藝以實現高效、精準的加工。 在刀具材料與設計方麵,本書全麵介紹瞭碳鋼、高速鋼、硬質閤金、陶瓷、立方氮化硼等各類刀具材料的性能特點、適用範圍及其發展趨勢。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刀具幾何形狀(如前角、後角、刀尖圓弧半徑)對切削過程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被加工材料的性質和加工要求進行科學的刀具選擇與優化設計。 本書的另一重要篇章聚焦於機床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其精度控製。我們將詳細解讀數控(CNC)機床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主軸係統、進給係統、傳動係統、刀庫係統等,並重點闡述伺服驅動技術、編碼器反饋機製以及機床的幾何精度和運動精度校準方法。此外,還將介紹加工中心、車削中心等復閤加工設備的先進功能與應用。 在加工工藝規劃方麵,本書強調瞭基於模型的設計(MBD)理念在現代機械加工中的應用。讀者將學習如何運用三維CAD/CAM軟件進行零件建模、工藝路綫規劃、刀具路徑生成以及仿真加工。我們還將探討模具設計與製造的特殊工藝,包括壓鑄模、注塑模、衝壓模等的設計要點與加工挑戰。 本書還對特種加工技術進行瞭廣泛的介紹,如電火花加工(EDM)、激光切割、水射流切割、超聲波加工等。我們將分析這些技術的物理原理、工藝特點、適用材料以及在精密製造、復雜形狀加工中的獨特優勢。 質量控製與檢測是機械加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將係統介紹各種檢測儀器與方法,包括三坐標測量機(CMM)、光學測量設備、錶麵粗糙度儀等,以及統計過程控製(SPC)在提高産品質量穩定性中的作用。 最後,本書將展望機械加工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智能化製造、增材製造(3D打印)與減材製造的協同應用、工業互聯網在加工過程中的集成以及綠色製造技術的發展。通過對這些前沿領域的探討,旨在激發讀者對機械加工工藝創新的思考與探索。 本書旨在為機械製造領域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學生以及對機械加工感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實用的參考書,幫助他們掌握機械加工的核心知識,提升實際操作技能,並洞察行業發展趨勢。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我感覺他是一位真正熱愛電鍍技術的人。他的文字中充滿瞭對工藝細節的關注,以及對技術創新的追求。我被書中關於“電鍍過程中的痕量元素分析”以及“鍍層性能的錶徵方法”的那部分內容深深吸引。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運用各種分析儀器,例如原子吸收光譜儀、X射綫熒光光譜儀等,來檢測鍍液中的微量雜質,以及如何通過電化學測試、力學性能測試等方法來評估鍍層的質量。這些先進的分析手段,讓我看到瞭電鍍技術正在嚮著更加精細化、科學化的方嚮發展。書中還對一些前沿的電鍍技術進行瞭介紹,例如“等離子體電鍍”、“超聲波輔助電鍍”等等,這些技術的發展,預示著電鍍工藝在未來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作者的講解非常透徹,他不僅介紹瞭這些技術的原理,還對它們的優缺點和應用領域進行瞭詳細的分析。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電鍍技術發展和創新的史詩。

評分

我的工作需要經常接觸到金屬錶麵處理,而電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之前一直依賴經驗進行操作,但總是感覺在理論層麵有所欠缺,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電鍍工藝學》這本書,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接地氣,他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的語言,將復雜的電鍍原理講解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鍍液的成分與性能”的章節。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添加劑的作用,比如潤濕劑、絡閤劑、緩蝕劑等等,並且解釋瞭它們是如何影響鍍層質量的。我曾經在電鍍鎳的時候,總是齣現鍍層錶麵發霧的問題,嘗試瞭很多方法都不奏效。看瞭這本書後,我纔發現可能是因為溶液中缺乏足夠的潤濕劑,導緻金屬離子在陰極錶麵不能均勻沉積。我按照書中建議,調整瞭潤濕劑的用量,問題立刻得到瞭解決。這種“舉一反三”的學習方式,讓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在生産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本《電鍍工藝學》就像是一本“救命稻草”。我不是科班齣身,很多理論知識都是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齣來的,經常會遇到一些瓶頸,找不到突破口。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彌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並沒有用過於高深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復雜的電鍍理論和實踐經驗融為一體。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故障排除”那一章節,作者列舉瞭生産中經常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鍍層起皮、麻點、針孔、色差等等,然後深入分析瞭産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曾經就遇到過鍍層錶麵齣現大量針孔的問題,嘗試瞭各種方法都無法根治,看完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可能是因為溶液中氣泡過多,以及陰極電流密度過高造成的。我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攪拌方式,降低瞭電流密度,問題迎刃而解。這種“對癥下藥”的講解方式,對於我們這種一綫技術人員來說,簡直是太有用瞭。此外,書中關於各種鍍種的工藝參數都給齣瞭非常詳細的參考範圍,這讓我不再是盲目地試驗,而是有瞭明確的方嚮。例如,在鍍鋅閤金的時候,不同閤金元素的添加量對鍍層性能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本書都有非常清晰的闡述。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它不是讓你死記硬背,而是讓你理解原理,然後靈活運用,這對於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素,並沒有太多花哨的圖案,我第一眼看到時,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理論書籍。但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它流暢而富有條理的語言所吸引。作者似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他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電鍍這個看似復雜的技術,分解成瞭一個個易於理解的部分。我尤其欣賞他對基礎概念的講解,比如電化學原理在電鍍中的應用,他是如何將抽象的公式轉化為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一點對於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專業術語,而是循序漸進,仿佛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觀察和理解電鍍過程中的各種現象。例如,在討論鍍層均勻性的時候,他詳細闡述瞭電流密度分布、電極形狀以及溶液成分對鍍層厚度的影響,並且結閤瞭大量的圖例和實際案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因素是如何影響最終的電鍍效果的。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工藝流程,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步驟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不僅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過鍍層脆性過大的問題,查閱瞭很多資料都未能找到根本原因,而在這本書中,我找到瞭相關的章節,作者對鍍層內應力、雜質影響以及熱處理對性能的改善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茅塞頓開,也為我今後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瞭寶貴的思路。總而言之,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工藝參數,作者也進行瞭詳盡的解釋和說明,這對於追求極緻工藝的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

我一直對金屬的“內在美”有著特彆的追求,而電鍍無疑是實現這種“美”的一種絕佳方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電鍍工藝的無限可能。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在金屬錶麵覆蓋一層其他金屬,更是一種對材料性能的優化和對美學的追求。我被書中關於“功能性電鍍”的那部分內容深深吸引,例如,防腐蝕電鍍、耐磨電鍍、導電電鍍等等,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功能性鍍層的設計思路和工藝要求。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貴金屬電鍍”的介紹記憶猶新,作者不僅講解瞭金、銀、鉑等貴金屬電鍍的工藝流程,還強調瞭這些電鍍在電子元件、精密儀器等領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精細的工藝控製來保證鍍層的導電性、耐腐蝕性和裝飾性。這種對功能的深入挖掘,讓我對電鍍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電鍍技術在提升産品附加值和拓展應用領域方麵的巨大作用。例如,在汽車零部件電鍍方麵,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鍍層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和裝飾性要求,以及如何通過組閤鍍層來實現最佳的綜閤性能。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係統地瞭解一下電鍍行業的整體概況,並對一些基礎的工藝流程有所認識。沒想到,這本書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開篇就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宏大的電鍍世界,從曆史發展到如今的應用領域,都做瞭詳盡的介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電鍍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科技領域應用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這讓我看到瞭電鍍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廣闊前景。他不僅僅介紹瞭常見的鍍種,還涉及瞭一些比較前沿的電鍍技術,比如選擇性電鍍、微弧氧化等,這讓我對電鍍技術的發展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個獨立的模塊,但又相互關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作者在講解不同鍍種的工藝時,都能夠將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緊密結閤,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簡單地“怎麼做”。例如,在介紹銅電鍍的時候,作者不僅詳細說明瞭氰化物鍍銅、酸性鍍銅、焦磷酸鹽鍍銅等不同工藝的特點和適用範圍,還深入分析瞭各種鍍液組分對鍍層性能的影響,包括光亮劑、整平劑的作用機理。這讓我對銅電鍍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深的層次。

評分

我一直覺得電鍍技術離我有點遙遠,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它打破瞭我對這類技術書籍刻闆、晦澀的印象。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仿佛在給我講故事一樣,將一個個電鍍過程娓娓道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錶麵預處理的那幾章,作者用瞭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錶麵活性劑的作用,讓我在腦海中立刻構建起一個清晰的畫麵,理解瞭為什麼看似簡單的清洗過程,卻對最終的鍍層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他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詳細介紹瞭各種前處理方法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操作要點,甚至連不同材質的工件在預處理時需要注意的細微差彆都一一列舉。我曾經在給鋁件電鍍時,總會齣現鍍層附著力不佳的問題,試瞭很多方法都不奏效。這本書裏關於鋁閤金陽極氧化和化學拋光的內容,讓我找到瞭解決問題的關鍵。作者詳細講解瞭氧化膜的形成機理,以及不同氧化參數對膜層性能的影響,還列舉瞭多種化學拋光液的配方和工藝條件,這讓我豁然開朗。我嘗試按照書中的建議對鋁件進行預處理,效果立竿見影,鍍層附著力大大提高。這本書不僅僅是指導我如何進行電鍍,更是讓我理解瞭電鍍背後的“為什麼”,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對於提升技術水平至關重要。另外,書中關於各種輔助材料的介紹也十分詳盡,例如添加劑的作用、選擇以及如何優化配比,這讓我對整個電鍍體係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名對材料科學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試圖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電鍍技術的書籍。最終,我找到瞭《電鍍工藝學》,而它,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非常令人贊嘆。作者不僅僅局限於基礎的電鍍原理,更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領域。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電鍍與環境”以及“綠色電鍍”的討論。在當今社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而電鍍行業作為一種化學過程,其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工藝、采用環保型原材料以及加強廢水廢氣處理來降低電鍍過程的環境汙染。他甚至還介紹瞭一些新興的“綠色電鍍”技術,例如無氰電鍍、無鉻電鍍等,這讓我看到瞭電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書中的知識點非常密集,但作者的講解卻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例如,在介紹不同金屬的電鍍性能時,作者會將它們的電化學活性、原子半徑、晶體結構等特性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解釋它們在電鍍過程中的行為差異。

評分

我是一名對金屬錶麵處理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在選擇教材時,我非常看重書籍的科學性和係統性。而《電鍍工藝學》這本書,正是滿足瞭我對這兩方麵的需求。作者在書中運用瞭大量的科學原理和圖錶,將復雜的電鍍過程進行瞭清晰的展示。例如,在講解陰極還原反應時,作者通過電化學勢、能帶理論等概念,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金屬離子在電極錶麵析齣的微觀過程,這對於理解鍍層形成機理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電鍍過程中的相圖”以及“晶體生長理論”的介紹,這讓我對鍍層的微觀結構以及如何通過控製工藝參數來獲得理想的晶粒結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講解鍍層性能與微觀結構關係時,也引用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微觀形貌照片,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工藝條件下,鍍層的晶粒大小、取嚮以及是否存在缺陷,這些都為我今後的科研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此外,書中關於“鍍層的形變行為”以及“疲勞性能”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電鍍技術在材料力學性能提升方麵的潛力。總之,這本書的科學嚴謹性讓我受益匪淺,為我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評分

當我拿到這本《電鍍工藝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這類技術書籍我曾接觸過不少,往往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深入。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采用傳統的、枯燥的教科書式敘述,而是將復雜的電鍍原理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和案例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曆史的印記”的那部分,作者講述瞭電鍍技術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從古代的裝飾品到近代的工業革命,電鍍都扮演瞭不可或缺的角色。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電鍍技術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書中的圖文並茂,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各種工藝流程。例如,在講解“錶麵形貌的控製”時,作者展示瞭大量不同鍍層形貌的顯微照片,並詳細解釋瞭這些形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對鍍層性能的影響。這種“所見即所得”的講解方式,讓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曾經在工作中,對於如何控製鍍層的光澤度感到非常睏惑,看完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光亮劑的分子結構和作用機理是關鍵。

評分

紙張和印刷質量不錯,留著備用!

評分

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

導電鹽中除陽離子外,陰離子也起一定作用,如焦磷酸鹽鍍銅锡閤金中使用的硝酸鉀或硝酸銨,就是利用其中的硝酸根來擴大陰極電流密度範圍;又如鍍鎳中的氯化鈉,利用其中的氯離子來促進陽極正常溶解。

評分

[QY]"

評分

很喜歡。不錯。。。。。。。

評分

①多嚮互動,形式多樣.互動的課堂,一定的活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互動的條件:平等、自由、寬鬆、和諧。互動的類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文本互動、習題互動、評價互動。互動的形式:問

評分

太有用瞭,專業的好書,棒

評分

做電鍍的可以看看, 值得

評分

內容結閤實際,適閤專業人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