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有名可考的哲学家,他留下的《老子》(又名《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余言”,却对其后的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其他各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老子》是了解和研究老子为重要的资料,是道家第一部传世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老子》思想的精髓和哲学智慧,我们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纂《文学鉴赏辞典:老子鉴赏辞典》。
鉴于《老子》语言凝练、思想丰富的特点,《文学鉴赏辞典:老子鉴赏辞典》分设文本篇、主题篇和名言篇三个部分,按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对《老子》的思想作鉴赏。
《文学鉴赏辞典:老子鉴赏辞典》最后将《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影响》作为附录,详细介绍“老子其人”、“老子其书”、“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文学鉴赏辞典:老子鉴赏辞典》兼具《老子》小百科的功用。
文本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主题篇
道法自然
道立于
天地之教
复归于朴
道动以反
阴阳巫卜
变易之常
体认道妙
守柔日强
有无相生
崇本息末
孔德之容
婴儿葆真
谷神牝母
虚静之心
知足知止
戒慎恐惧
不见可欲
养生修身
无为而治
弃智愚民
圣人不积
礼乐教化
爱民斥暴
农业生产
兵强则灭
以奇用兵
小国寡民
名 言篇
道可道,非常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和其光,同其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涤除玄览
五色令人目盲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知其雄,守其雌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大器晚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不出户,知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报怨以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损有余而补不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诸如“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均为如此。由此引申到通常说的“大智若愚”也是如此;再由此引申到人的问题,也有这种“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状况,如诸葛亮在《知人性》中讲到:“人之性,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自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也如《刘子·心隐》中讲的:“有心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惯而事缓”,还有“藏情隐行”的“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的。诸如这些还被刘劭在《人物志》中列举出一系列人的似是而非的“七似”。这样就给人带来知人识人上的困难。好在由于老子揭示出这些事物表面情况与事物实质情况相反的道理,并贡献出这一系列像“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的辩证命题,这样就给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人的方法,那就是:其人“若愚”,但无其他特别的愚状憨态,那么其人说不定是个“大智者”;其人“似忠”,却要防止他是个“大奸者”;其人“似信”,却要防止他是个“大骗子”;其人“色柔”,说不定是个“心刚者”;其人“外勇”,说不定是个“内怯者”;其人“温良谦恭”,说不定是个“力诈作奸者”……诸如此类,人在认识人时作多方长期的考察思虑,那么对人的认识也就会八九不离十,即使王莽谦恭下士,也能识他个真伪,不致造成以后的结局。
第二,由于老子将完全相反(对立)的东西(如冲与盈)统一起来,说明老子能善于运用矛盾对立原则,注意设置对立面,这样在老子看来能做到“其用不弊”、“其用不穷”,这照徐大椿说来:“凡事相反则能相制。如人躁甚则虽寒亦不觉,而足以胜寒;心静则虽热亦不觉,而足以胜热。”(引自奚侗《老子集解》)由此推到人事社会,“则天下纷纷纭纭,若我用智术以相逐,则愈乱而不可理矣;惟以清静处之则无为而自化,亦如静之胜热矣”(同上)。所以老子会说到:“清静为天下正。”
再由此推向上述各个相反相成的命题,既然“静胜热”,所以这缺也必定胜成,冲也必定胜盈,屈也必定胜直,拙讷也必定胜巧辩,这恐怕就是《老子》本章的原意。
……
从装帧和字体选择上看,这书似乎想营造一种古典的、厚重的氛围,但这种尝试在内容呈现上完全失败了。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对所鉴赏对象的全面把握能力,即“鉴赏”二字所蕴含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些术语和典故。然而,内容上提供的多是描述性的罗列,缺乏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例如,当涉及到对某个文学现象的评价时,它往往只是引用了多方学者的观点,却鲜有作者本人的声音或独到的见解来指导读者如何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让读者陷入了一种“信息过载但洞察力不足”的尴尬境地。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而是一个能提供清晰视角的向导。翻阅时,我常常需要对照其他资料来验证某些说法的准确性或深度,这无疑降低了作为一本参考书的效率和权威性。如果只是罗列前人的观点,那不如直接去阅读那些原始的文献或更专业的学术论文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简直像在进行一场极其晦涩的私人对话,而不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知识普及。句子结构复杂,多用倒装和生僻的修饰语,使得理解的门槛被不必要地抬高了。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解构”句子本身,而不是“吸收”句子所传达的内容。例如,一个简单的概念,常常被作者用三四层从句包裹起来,让人读完一段话,往往需要回过头来,逐字逐句地去梳理其语法关系,才能勉强拼凑出核心意思。这种对清晰表达的漠视,让人不禁怀疑作者是否真的清晰地理解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对于一本旨在“鉴赏”的工具书而言,清晰、准确、易懂是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然而,这本书似乎将晦涩当作了深奥的代名词,使得原本应该引人入胜的文学世界,被一层厚厚的语言迷雾所笼罩,阅读过程充满了对抗性。
评分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个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的“鉴赏宝库”,但实际翻阅后,感觉更像是一场漫无边际的哲学散步。它的叙述方式极其跳跃,时不时会从一个看似宏大的主题突然转向某个极其微小的细节,然后又迅速拉回到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上。这种叙事上的散漫,使得阅读过程缺乏连贯性和节奏感。你很难从头到尾保持一种稳定的学习状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抛出一个怎样风格迥异的论点。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重要的流派或人物的介绍,篇幅被压缩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只是草草提了一笔,而一些相对次要的、甚至可以合并处理的内容,却被过度渲染,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让我对编者的取舍标准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一个合格的“辞典”,理应在重要性上做出明确的权衡和侧重,但这本“辞典”似乎更偏爱那些能让作者展现其个人思考的边缘话题,而忽略了构建知识体系所必需的主干内容。阅读体验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缺乏坚实的逻辑联结。
评分这本所谓的“文学鉴赏辞典”系列,我特地找来阅读,心里是满怀期待的。毕竟“辞典”二字,总让人联想到权威性、系统性和详尽的解析。然而,实际翻阅起来,体验却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它更像是一本由零散笔记拼凑而成的册子,而非一本经过严谨打磨、逻辑清晰的工具书。比如,在涉及某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时,往往语焉不详,仿佛作者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背景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你辛辛苦苦找到了一个词条,期望能获得一个透彻的理解,结果得到的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定义,后面跟着一连串晦涩难懂的引文,却没有足够的上下文来帮助你真正把握其精髓。这种体验让人感到非常挫败,仿佛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只换来了一堆尚未消化的信息碎片。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引领我走进深层理解的桥梁,而不是一堆需要我自己去重新搭建的脚手架。整体编排的跳跃性也很大,章节间的过渡生硬,缺乏一种整体的学术视野来统摄全局。
评分对于一本辞典类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其索引系统的完备性和检索的便捷性。然而,这本书的索引部分做得极其敷衍,形同虚设。当你试图查找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主题时,往往会发现索引要么根本没有收录,要么收录了却指向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页面,或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的提及。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一本优秀的辞典,应当能够像精确的地图一样,引导读者迅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点。但在这本书里,你更像是拿着一张手绘的、充满涂改痕迹的草图在探索,效率极其低下。我尝试查找了几个我非常熟悉的文学术语和历史背景,结果都大失所望。这让我严重怀疑整个编纂过程是否经过了必要的校对和信息核查。如果连最基本的检索功能都无法保障,那么这本书的“辞典”之名,恐怕难以站得住脚,它更像是一本未经过严格编辑流程的、个人化的阅读笔记合集。
评分文学鉴赏辞典:老子鉴赏辞典
评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相信,没错的。正在收藏呢
评分做工非常的好半'包装也是很不错的
评分喜欢的书就买了
评分好书质量价格满意
评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评分三十一章
评分八十一章
评分鉴于《老子》语言凝练、思想丰富的特点,《老子鉴赏辞典》分设文本篇、主题篇和名言篇三个部分,按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对《老子》的思想作鉴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