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哲学规劝录·哲学的慰藉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哲学规劝录·哲学的慰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罗马] 扬布里柯 等 著,詹文杰 等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古典哲学
  • 罗马哲学
  • 斯多葛学派
  • 塞内卡
  • 人生哲理
  • 自我修养
  • 心灵成长
  • 译文
  • 两希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23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66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扬布里柯和波爱修两人相隔二百余年,其人生际遇、思想旨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颇为不同;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共享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都把哲学当作人生之根本指南。《哲学规劝录》原书以希腊语写成,作者旁征博引,或喻或证,旨在规劝人们过上一种哲学式的生活,即理性而有美德的生活。《哲学的慰藉》原书以拉丁文写成,作者现身说法,诗文并茂,旨在探索人生的本性、价值和目标,劝诫人们弃恶扬善,既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又契合上帝的预知。

内容简介

伟大的思想者和伟大的圣人总是在滋润着历史的篇章。新柏拉图主义者扬布里柯(Iamblichus,约公元245—325)和古罗马贵族哲人波爱修(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公元480—525)两人相隔二百余年,其人生际遇、思想旨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颇为不同;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共享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都把哲学当作人生之根本指南。《哲学规劝录》原书以希腊语写成,作者旁征博引,或喻或证,旨在规劝人们过上一种哲学式的生活,即理性而有美德的生活。《哲学的慰藉》原书以拉丁文写成,作者现身说法,诗文并茂,旨在探索人生的本性、价值和目标,劝诫人们弃恶扬善,既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又契合上帝的预知。两书风格固有所不同,但是正好给读者提供了参较阅读的机会。

目录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总序
哲学规劝录
中译者前言
第一章 总论哲学规劝及其方式
第二章 通过谚语来进行规劝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格言规劝
第四章 阿尔基塔的哲学规劝
第五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理论性规劝
第六章 哲学对现实生活有益
第七章 智慧本身就值得追求
第八章 智慧让人生有了价值
第九章 智慧是人的终极目的
第十章 理论性的哲学可以指导实践
第十一章 理性生活给人带来愉悦
第十二章 哲学带来最大的福祉
第十三章 哲学使灵魂超脱肉体
第十四章 哲学使人藐视世俗价值
第十五章 哲学让人摆脱无教养的洞穴状态
第十六章 哲学让灵魂之眼转向善
第十七章 用比喻的方式劝人节制
第十八章 灵魂与身体一样需要健康
第十九章 灵魂的美德胜过其他各种好处
第二十章 社会生活的秩序需要哲学
第二十一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信条
附录一:毕达哥拉斯的《金诗》
附录二:扬布里柯的若干残篇
附录三:普罗克洛关于占星神谕的评注(摘录)
哲学的慰藉
一代文宗波爱修及其《哲学的慰藉》(代译序)
卷一 问疾篇
一 哲学女王呵斥诗神缪斯
二 哲学女王对我的数落
三 哲学女王扶正祛邪
四 我向女王袒露愤懑之情:何以恶人当道、好人遭罪?
五 女王初详我的境况
六 病根在于忘却真我
七 守真之道
卷二 祛蔽篇
一 命运老妖的无常本性
二 命运的口吻:“人欲不知餍足”
三 其实我还是个幸运儿
四 幸福是有理性者的至善
五 财富未免累害
六 权力屡做帮凶
七 荣誉往往空泛
八 “厄运优于好运”以及爱的法则
卷三 卸轭篇
一 先卸下项上之轭
二 幸福的轮廓:财富、荣誉、权力、荣耀、欢乐
三 财富使人患得患失
四 官位与尊荣难以持久
五 权力令人不得安宁
六 赞誉来自谬赏
七 肉体享乐如蜂螫刺心
八 它们都是虚幻的善
九 论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泉
十 至善与至福都在神那里
十一 万物的目的与心灵的亮光
十二 柏拉图的熏陶
卷四 慰心篇
一 善的力量总是强大?
二 好人有力,恶人虚弱
三 善是给好人的奖赏,恶是对恶人的惩罚
四 恶人的多重不幸
五 是神的统治,还是机遇的摆布?
六 论至高的神佑
七 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卷五 解惑篇
一 机遇的偶然与必然
二 论自由意志
三 我对神佑预知的疑惑
四 预知之事的自由发生以及理智的功用
五 人类理性服从于神圣理智
六 论永恒以及赏善罚恶的保障
译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总论哲学规劝及其方式
关于毕达哥拉斯本人以及跟他的学说相一致的生活方式,还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我们在前一本书中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要解释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其余部分。我们从下面这点开始,也就是他的学派所描述的关于一切教养、学识和美德的一般的预备性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局部的,不是使得一.个人在某个特殊方面变得完善;而是从总体上来说,使一个人的热情或愿望转向一切学问,一切知识,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实践,一切教养,简言之,也就是一切分有“美”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通过“规劝”带来一种唤醒,一个人在自然的冷漠状态下不可能突然献身于美好和高尚的事业;如果他的灵魂没有被规劝所启发,他也不可能立即领会最高层次和最完满的善。 
 ……

前言/序言


《心灵的港湾:古希腊与罗马哲学智慧的寻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我们常常被焦虑、失落和对人生意义的迷茫所困扰。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似乎并未能浇灭我们内心深处对平静与慰藉的渴求。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无常、情感的波折、以及命运的残酷时,我们渴望找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能够安抚心灵、指引方向的智慧。 《心灵的港湾:古希腊与罗马哲学智慧的寻觅》正是为你精心打造的一扇通往这古老智慧的窗户。它并非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以一种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引领你走进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如何化解内心的痛苦,如何寻找到持久的幸福与宁静。 本书将带你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群星璀璨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在那里,哲学家们不仅是理论的探索者,更是生活的实践者。他们用毕生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一站:苏格拉底的审问与觉醒——认识你自己,过有反思的生活 我们将从雅典的街头巷尾开始,聆听智者苏格拉底的教诲。他并非传授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精妙的“助产术”,引导人们自己去发现真理。他会让你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审视你内心的欲望,理解“认识你自己”这句铭文的深层含义。你会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功,而在于对自身品德和智慧的不断雕琢。当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时,我们就迈出了摆脱蒙昧、走向觉醒的第一步。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深刻关怀,它提醒我们,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第二站: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洞穴比喻——超越感官的迷雾,追寻永恒的真理 紧接着,我们将进入柏拉图的哲学世界。他会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论证,带你思考现实世界的本质。你将了解到“洞穴的比喻”,理解我们所处的感官世界可能只是一个影子,而真正的真实存在于理性的领域。我们会一同探讨“善的理念”,理解它如何成为一切知识和价值的源头。柏拉图的哲学,鼓励我们跳出现实的局限,用理性去探索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真理,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人生理解和精神自由。他教会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相信光明的存在,并为之努力。 第三站: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与幸福论——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的完美 我们将走进亚里士多德的学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关注的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你会了解到“德性”的概念,理解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获得的。他会教你如何在“中道”中找到平衡,避免极端,从而培养出勇气、节制、智慧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并非短暂的快乐,而是“合乎德性的灵魂活动”,是实现我们作为人的本质潜能的最高状态。他激励我们,通过积极的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塑造自己,最终达到人生的圆满。 第四站: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与心灵平静——在简单的快乐中找到满足 当我们感到身心俱疲时,伊壁鸠鲁的哲学将如同一缕清风拂过。他并非鼓吹纵欲,而是提倡一种“静观的快乐”,一种对身体痛苦和心灵恐惧的消除。他会告诉你,真正的快乐在于宁静的心灵,在于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对神祇的敬畏,以及对不切实际欲望的追逐。你会学到如何区分自然的、必要的快乐与虚幻的、无休止的欲望。伊壁鸠鲁的智慧,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减少痛苦,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并珍惜简单的幸福,从而获得一种持久而深邃的内心平静。 第五站: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与理性自律——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自由 在面对人生的风浪时,斯多葛学派将为我们提供坚实的支撑。他们教会我们区分我们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物,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能够把握的方面——我们的思想、判断和行为。你会了解到“顺应自然”的原则,理解宇宙的理性秩序,并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的悲欢离合,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斯多葛主义的禁欲,并非压抑情感,而是通过理性来驾驭情感,从而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尊严。他们会告诉你,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富足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第六站: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体验与合一——触及灵魂深处,感受宇宙的和谐 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维度。它将引导我们超越理性的界限,去体验一种与宇宙本源的深刻连接。你将了解到“太一”的概念,理解万物皆源于此,并通过层层流溢而显现。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是一种对精神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它鼓励我们通过冥想、沉思等方式,提升灵魂的境界,最终达到与神圣的合一,体验到一种至高的喜悦与安宁。 超越时代的慰藉与指引 《心灵的港湾:古希腊与罗马哲学智慧的寻觅》并非是一次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一场心灵的旅程。每一位哲学家,都如同你生命中的一位智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为我们解答那些我们内心深处反复萦绕的疑问: 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 从苏格拉底的反思到斯多葛的理性自律,你将学会如何从逆境中汲取力量,而不是被其压垮。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痛苦?——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培养和伊壁鸠鲁的简单快乐,将帮助你建立健康的人际模式,并找到内心的和谐。 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从柏拉图对真理的追求,到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强调,再到伊壁鸠鲁对宁静的向往,你将发现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智慧和实践获得的生命状态。 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家们的探索,将引导你超越物质的表象,去追寻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本书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伟大的哲学思想融入到生动的叙述和贴近生活的案例之中。你会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在哲人的话语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并在他们的智慧指引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踏上一段探索自我、追寻智慧的非凡旅程。愿这本书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为你带来启迪、慰藉和力量,让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宁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匠心,那种质感让人爱不释手。书页的纸张选择偏向米黄色,既保护了视力,又增添了一份典雅的复古气息,这与书名中“文明”和“哲学经典”的定位十分契合。我平时看书很注重阅读体验,而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顶级的享受。我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留白处理,既不显得拥挤,又能让读者的思绪有足够的空间去消化那些深奥的概念。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核心内容,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对这套丛书的用心良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信心,相信内容本身也不会辜负这份精美的外表。

评分

我最近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理性思辨特别感兴趣,总觉得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在精神层面似乎有些迷失方向。这本“哲学经典译丛”的出现,正像是一剂清醒剂。我尤其欣赏这种将不同文明的智慧汇集一堂的做法,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人类共通的困境。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具体的篇章,但那种能够接触到源头思想的兴奋感已经涌上心头。我设想,在阅读过程中,我或许能从那些看似遥远的智慧中,找到应对当下焦虑的有效方法。它不是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石,帮助我们构建内在的强大。

评分

说实话,选择阅读这类经典书籍,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挑战和投资。我希望通过它,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和浅尝辄止的观点。从我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带着翻译的痕迹,但整体上保持了一种严肃而有力的学术风范,这很符合我对经典译本的期待。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规劝”和“慰藉”的主题,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定力,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我期待作者们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精神训练手册”,指导我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达到一种更成熟的人生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古老的智慧感,厚重的封面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些穿越千年的思想回响。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沉静的气质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到文字中去细细品味,但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与世俗喧嚣暂时隔绝的宁静。它不像那些流行读物那样追求即时的刺激和快速的结论,更像是一个老朋友,邀请你坐下来,慢慢地、耐心地去探索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存在的根本问题。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时间都被拉长了,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和未来的方向。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与那些古代哲人的对话产生共鸣,找到一些指引迷津的光亮。这绝对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细细咀嚼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选题非常精准,抓住了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我通常是通过听一些相关的讲座来接触这些思想的,但总觉得缺少了那种沉浸式的、不被打断的深度阅读体验。这套丛书的厚重感,恰好能满足我需要“慢下来”的需求。我期待的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如同雕刻家打磨璞玉般,在反复研读中,让那些智慧的棱角逐渐清晰起来。我喜欢那种需要不断停下来,查阅注释,甚至与自己内心进行辩论的阅读过程。这本书,从它的名字和外在来看,就预示着一段需要付出努力,但回报必然丰厚的精神旅程。

评分

总论哲学规劝及其方式

评分

善是给好人的奖赏,恶是对恶人的惩罚

评分

十一

评分

问疾篇

评分

评分

本书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

评分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

评分

H第十章

评分

本书与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哈维尔的《狱中书简》并称为人类文明三大狱中书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