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优生原理》于1949年4月由观察社出版。1981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重刊。《优生原理》采用观察社初版。《优生原理》第二部分编入《优生与抗战》,原属《人文生物学论丛》第七辑,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4年3月重庆初版,1947年6月上海初版。《优生原理》采用上海版。
书末附录的《优生学目录》未曾发表过,原为毛笔书写的手稿,从所列篇章可知作者曾构思编写这样的一部“优生学”著作。
作者简介
潘光旦先生,189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上海市宝山区)。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主修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等,1924年和1926年分获达特茅斯大学(Da-lmouth(]ollege:)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间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后,调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终年68岁。
主要著作有:《优生概论》、《优生原理》、《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中国之家庭问题》、《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开封的中国犹太人》、《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和译作《性心理学》等。
目录
优生原理
自序
第一章 性与养
第二章 本性难移
第三章 流品的不齐
第四章 流品的遗传
第五章 自然选择一——死亡
第六章 自然选择二——生殖
第七章 人文选择一——战争之例
第八章 人文选择二——宗教之例
优生与抗战
弁言
第一篇 优生与思想背景
一 说本(一九三九)
二 论“对民族行其大孝”(一九三九)
三 明伦新说(一九四0)
四 节约运动与民族(一九三九)
五 演化论与几个当代的问题(一九三九)
六 闲话生物学的课程(一九三九)
七 说卫生(一九四0)
八 民族健康释义(一九四二)
第二篇 优生与抗战
九 抗战的民族意义(一九三九)
一0 又一度测验(一九四二)
一一 移民与抗战(一九三九)
一二 抗战与选择(一九三九)
一三 论疏散人口(一九三九)
一四 交通与民族教育(一九四一)
一五 辨汉奸(一九三九)
一六 精神总动员的基本条件(一九三九)
第三篇 优生与人口政策
一七 人口数量与人口政策(一九四0)
一八 人口品质与人口政策(一九四0)
一九 人口流动与人口政策(一九四0)
二0 人口政策的一个先决问题(一九四二)
二一 社会行政与优生(一九四二)
二二 《南洋移民与其乡土的社会》(一九四0)
第四篇 优生与家庭
二三 新母教(一九四二)
二四 妇女与儿童(一九三九)
二五 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一九三九)
第五篇 优生在外国
二六 法国的人口奖励政策(一九三九)
二七 苏俄政治与人才淘汰(一九四0)
——《出勤在乌托邦中》一书的读后感
二八 美国优生绝育的经验之一斑(一九三七)
——二十八年来美国加州优生绝育的经验
二九 《遗传与政治》(一九三九)
附录 图南日记(一九三七)
附录
一 学程说明:优生学
二 优生学目录
精彩书摘
所以出生以后,无论花费上多少的菠菜汁或多少标准化的牛乳,或多少石灰水之类,我们不能改变它们的部分,它们的形态,以至于它们从牙肉里透露出来的迟早先后。固然,我们也承认,如果婴儿在胎期内受到过毒素的一般的侵蚀,例如梅毒,则齿牙的发育总有一部分不完全。
神经系统也是如此。它的基础是在胚胎时期里很早就奠定了的,即远在出生以前,基本的各部分已经大体完成。出生以后,不说别的,就是系统里的细胞也不会再加出许多,事实上是一个都不加,出生前后,脑部的扩大并不是由于细胞的增殖,而是由于已有的细胞的逐个放大,由于细胞的彼此联系,而成为神经的线路,由于神经线路的添上了脂肪质的鞘管,好比电线之有包皮,好让电流可以彼此隔绝。所以除非婴儿在出生的时候,神经细胞就有正常的数目与正常的品质,任何后天的努力想促进它的天赋是徒然的。
反过来,在胚胎发育史里,生殖器官的分化便比较的迟;到出生的时候,这分化的过程离开完成的日子还很远;春机发陈的年龄,从满十二岁起到满十五岁止,才是生殖器官生长与分化的最重要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单单就女子而论,则结婚与第一次怀孕以后,尚须经过一番很重要的生长与分化。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是同样的开始得极早的,但一则受孕后七八个月,实际上已大致完成,而一则须待二十年以至三十年之后,其速率的大小真不可同日语了。一个系统的发展要延长到二三十年之久,这二三十年之间,外界的影响总有不少可乘的机会,因此,以情理推之,生殖系统的发育,其发生阻滞或扰乱的可能,要比其它系统为大,例如神经系统。事实上也似乎确是如此。
……
前言/序言
这本小书代表着两个时期的努力。全书八章里,最后论宗教与选择的关系的一章写在战前,民国二十四年的春季,是十九属于编述性质的;当时曾交与青年协会书局印行,作为《基督教与中国改造丛刊》的一种,题目定为《宗教与优生》。因为是单行本,当时别有一段《引言》说:
“谁都承认宗教是一种很巨大的势力。不久以前我们有人到一个很破落的小乡村(北平西北郊清华大学迤东的西柳村)里去放一些贷款。这个村子里只有五十多家,想借钱还债或做小本生意的倒在半数以上,经济能力的衰落是可想而知的了。但说也奇怪,村中唯一的一座庙宇却是修得很整齐,而是最近修缮过的,并且那笔修缮费一望而知要比我们贷款的总额为大。我们当然可以说,神道的‘榨取力’比任何人的力量还要来得大,但我们一样的可以说,信仰对于人事的影响,有时候确乎是可以大到无坚不摧,无微不至。
“这样一种巨大的势力,对于一个民族的生活、健康、以至于整个的运命,当然不会没有影响,并且料想起来,这种影响一定是很深刻、很普遍的,正因为宗教是一种能传播广远而能深入人心的东西。本篇讨论有两层用意,一是就此种影响,加以历史的推敲与分析,二是根据了鉴往知来的原则,要看宗教的发展与民族的健康,两者之间,怎样才可以发生一番相成而不相害的关系。”
在单行本里,此文原分五小章:一、宗教与民族健康的一般关系;二、宗教与古代西洋民族的兴亡;三、基督教与西洋民族的健康;四、中国民族与宗教信仰;五、一个前途的瞻望。如今把五章作为五节,节与节间空出一行,如前行七章之例。
前面的七章是抗战时期写的,时作时辍,前后共跨九个月,三十年八月底到三十一年五月底。第一章的最先一部分是在峨眉山新开寺写的,其余则都在昆明。
《生命的传承与优化:探索遗传的奥秘》 导言 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以其惊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存在。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参天巨树,再到高度智慧的人类,每一个生命体都承载着祖先的基因信息,并通过繁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生命的存在并非偶然,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演化规律。本书《生命的传承与优化:探索遗传的奥秘》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生命的根源,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以及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来优化生命体的健康与发展。 第一章:生命的基石——遗传物质的奥秘 生命的传承,其核心在于遗传物质的传递。本章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深入剖析构成生命基石的遗传物质——DNA。我们将追溯DNA的发现历程,了解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它如何储存着指导生命发育和功能的全部信息。 DNA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详细介绍DNA的四个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磷酸二酯键和氢键连接,形成精密的双螺旋链。我们将阐述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在DNA复制和转录中的关键作用。 基因与染色体: 探讨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们在DNA链上的排列方式,以及染色体作为DNA的载体,如何组织和包装遗传物质,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精确传递。我们将介绍染色体的数目、形态以及与性别决定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 DNA复制的机制: 揭示DNA如何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代细胞。我们将详细介绍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关键酶的作用,以及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其修复机制。 RNA的角色: 解释RNA作为DNA的“信使”,在基因表达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将介绍三种主要的RNA类型(mRNA、tRNA、rRNA)及其功能,以及转录过程,即DNA信息如何转化为mRNA的过程。 第二章:生命的蓝图——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形成 遗传物质储存的信息并非一成不变,它们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转化为可见的生命性状。本章将聚焦于基因如何表达,以及这些表达如何最终决定生物体的形态、生理功能和行为。 蛋白质的合成: 深入阐述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我们将详细介绍翻译过程,即mRNA上的遗传密码如何被核糖体解读,并与tRNA上的氨基酸一一对应,最终形成特定的蛋白质链。 基因调控: 探讨基因表达并非 all or none 的,而是受到精密的调控。我们将介绍不同层次的基因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的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增强子)、转录后调控(如mRNA的加工、运输和降解),以及翻译水平的调控。 孟德尔遗传规律: 回顾经典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伟大发现,介绍显性、隐性、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这些规律如何解释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模式,以及如何进行遗传分析。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基因并非孤立决定性状,而是与环境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将探讨环境因素(如营养、气候、教育等)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塑造最终的表型,并举例说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生命的延续——繁衍与遗传的多样性 生命得以延续,离不开成功的繁衍机制。本章将探讨生物体如何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产生遗传多样性,从而为物种的适应和演化提供基础。 有性生殖与减数分裂: 详细介绍有性生殖在产生遗传多样性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深入解析减数分裂的过程,包括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以及染色体随机分配,解释这些过程如何产生独一无二的配子。 基因重组与连锁: 探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连锁)以及交叉互换如何打破连锁,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我们将介绍基因图谱的绘制原理,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突变: 揭示突变是遗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我们将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突变(点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组突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并讨论突变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有利、有害或中性影响。 遗传漂变与自然选择: 结合进化论的观点,阐述遗传漂变(随机的基因频率变化)和自然选择(环境对适应性强的个体的青睐)如何影响种群的遗传构成,并最终驱动物种的演化。 第四章:生命的优化——理解与应用遗传学原理 在深入理解了生命的遗传奥秘之后,我们便能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来促进生命的健康与发展。本章将探讨如何将遗传学的原理应用于实际,以优化生命体的品质。 遗传咨询与遗传病筛查: 介绍遗传咨询在评估遗传风险、预防遗传病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探讨目前常用的遗传病筛查技术,如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等,以及它们在减少遗传病发病率方面的意义。 基因技术与现代农业: 展望基因技术在改良农作物和家禽家畜方面的应用。我们将介绍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如何用于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改善营养价值,以及这些技术所带来的伦理和社会讨论。 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学: 阐述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个体化医疗理念。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疾病风险、指导药物选择、优化治疗方案,实现“一人一方”的精准医学模式。 人口素质的提升: 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如何科学地理解和应用遗传学原理,以提升整体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我们将强调科学的优生观念,注重遗传健康的规划,并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当干预。 结语 生命的传承与优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从DNA的微观结构到宏观的物种演化,从个体的基因组到群体的人口健康,《生命的传承与优化:探索遗传的奥秘》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大家理解生命的本质,认识遗传的强大力量,并以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去探索和实践生命的优化之路。本书希望激发读者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大家用理性、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共同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