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學典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二十世紀
  • 曆史學
  • 近代史
  • 當代史
  • 政治史
  • 社會史
  • 文化史
  • 學術著作
  • 通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54946
版次:1
商品編碼:1027214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未名·20世紀中國學術史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以百年來中國史學中以史撰為傳統的“新史學”和以史考為傳統的“新漢學”的鬥爭和輪迴為主綫,主要立足於這一時段各派史學傢對史學內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門徑上的分歧,進而就這種差異對史學建設所産生的實際效果加以考量評估。

作者簡介

  王學典,1956年生,山東大學教授。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院長,現任《文史哲》雜誌主編,並兼任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史學月刊》編委等職。主要緻力於曆史哲學和史學理論研究、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史研究,尤長於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及史學思潮研究。已齣版《曆史主義思潮的曆史命運》、《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等多部專業學術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史哲》及《史學理論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刊發論文80餘篇。
  陳峰,1976年生,山東大學副教授。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嚮為史學理論及20世紀中國學術史。在《史學理論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史學月刊》、《齊魯學刊》、《山東社會科學》等刊物發錶論文近20篇,並參撰《史學引論》、《述往知來——曆史學的過去、現狀與前瞻》等書。

目錄

引言
一 早期階段:“新史學”與“新漢學”的交替(1900-1929)
1.梁啓超的“史界革命”:“新史學”的發軔
2.鬍適、顧頡剛的“新漢學”對“新史學”的腰斬
3.“新漢學”的正統化:史語所的設立

二 中期階段:唯物史觀派的主流化(1929-1989)
1.“新史學”的重生:唯物史觀派的亮相
2.“新漢學”的下滑與分化
3.唯物史觀派躍居主流及其意識形態化
4.未曾中斷的史考傳統

三 最後十年:從“新漢學”復興到“新史學”歸來(1989-2000
1.“國學熱”席捲而至
2.執兩用中的社會經濟史研究
3.“新史學”歸來:社會史研究的繁榮
結語

精彩書摘

  一 早期階段:“新史學”與“新漢學”的交替(1900—1929)
  1.梁啓超的“史界革命”:“新史學”的發軔
  20世紀中國史學由“新史學”思潮開篇。“新史學”具有自身的發展軌跡,也有獨立的內涵特徵。
  梁啓超1901年的《中國史敘論》和l902年的《新史學》等文拉開瞭清季“史界革命”或“新史學”運動的序幕。梁啓超、章太炎、劉師培、鄧實等人,激烈批判傳統史學,同時提齣一套新史學的設想和方案。他們受日本文明史學的啓發,不但從理論上重新規定瞭曆史學的性質、目的、範圍和對象,而且進行瞭編撰新史的初步嘗試,推齣瞭一批“中國通史”、“中國曆史教科書”性質的作品。其中,1904—1906年齣版的夏曾佑《最新中學中國曆史教科書》是最為著名的一部。1903—1904年東新社齣版的曾鯤化的《中國曆史》同樣風行一時,1905-1906年劉師培編的《中國曆史教科書》也有不小的影響。

前言/序言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圖書簡介 一、 書籍定位與研究視角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並非一部單純的二十世紀中國通史著作,而是聚焦於“曆史學”這一學科本身在二十世紀中國語境下的演變、爭論與範式轉移的學術史專著。本書旨在梳理和剖析自清末民初至世紀之交,中國史學界在思想解放、學科構建、研究方法、史料整理與解釋框架等各個層麵所經曆的深刻變革與復雜曆程。它將曆史學視為一門在特定社會、政治和知識環境中不斷自我塑形、自我批判的動態過程,而非一套固定不變的知識體係。 二、 核心內容結構與章節側重 本書結構嚴謹,以時間脈絡與思想流派交織的方式展開敘述,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關鍵階段與主題: 第一部分:學科的孕育與初步構建(清末至五四時期) 本部分詳細考察瞭中國傳統史學(如“二十四史”體係與顧史傳統)在麵對西方科學史學衝擊時所經曆的“斷裂與繼承”。重點分析瞭章太炎、梁啓超等先驅者如何引進西方曆史哲學(如進化論、唯物史觀的早期形態)並嘗試建立中國本土化的近代史學體係。特彆關注瞭金石學、考據學在近代轉型的努力,以及“整理國故”運動對史料開掘與學科規範化的貢獻。此階段的論述著重於“何為曆史?”、“如何研究曆史?”這一基礎性命題的艱難確立。 第二部分:意識形態的整閤與方法的衝突(1920年代至1949年) 這一時期是史學流派競爭最為激烈的“黃金時代”。本書深入探討瞭三類主要史學思潮的拉鋸與融閤: 1. 社會經濟史學派(馬剋思主義史學): 重點分析瞭傅築夫、翦伯贊等人如何將階級分析法和唯物史觀係統地運用於中國古代史與近現代史研究,特彆是對封建社會性質、農民戰爭的評價體係的構建過程。 2. 新史學與文化史學派: 剖析瞭陳寅恪、陳垣等大傢如何在相對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下,通過精深考證、跨學科視野(如宗教史、中古文化史)來重塑史學解釋的深度與廣度,並探討瞭他們在民族主義與學術自由間的微妙平衡。 3. 科學史學與編年體史學的堅守: 考察瞭以史語所為代錶的、著力於史料的精細考訂、斷代史的規範化工作,以及他們在方法論上對“客觀性”的執著追求。 第三部分:學科重塑與特定詮釋(1949年至1970年代末) 本部分著重分析瞭新政權下曆史學研究如何圍繞國傢意識形態進行“重塑”。研究關注點轉嚮如何將曆史解釋納入官方理論框架,如何服務於“革命史觀”的構建。重點探討瞭“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曆史學研究的停滯、政治化審查對學術自由的擠壓,以及史學界內部對傳統史觀的批判與繼承的復雜情境。此階段的敘述著重於“學術共同體”在巨大壓力下的生存狀態與策略性轉嚮。 第四部分:思想解放與史學範式的多元化(1980年代至今) 這是本書最具活力的部分。隨著“思想解放”的浪潮,曆史學研究開始迴歸對“人”的關注和對解釋的多元化追求。本書詳述瞭以下幾個重要轉嚮: 1. 微觀史學與日常生活史的引入: 分析瞭西方史學新思潮(年鑒學派、微觀史)的傳入,以及它如何挑戰宏大敘事,關注社會結構底層、士紳、地方精英乃至普通民眾的曆史經驗。 2. 觀念史與知識分子研究的興起: 探討瞭對“中國現代性”、“知識分子與國傢權力”等議題的深入挖掘,曆史解釋開始從經濟基礎轉嚮文化觀念層麵。 3.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的反思: 世紀末,中國學界對自身“如何寫史”進行瞭深刻的批判性反思,研究者開始將目光投嚮“曆史的錶述”、“後現代主義挑戰”以及“全球史視野下的中國”等前沿議題。 三、 獨特的學術價值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是一部“關於如何認識二十世紀的中國的曆史學的曆史”的著作。它沒有重復敘述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瞭什麼重大事件,而是聚焦於: 思想的碰撞: 揭示瞭不同時代背景下,曆史學傢們所麵臨的根本性問題:是服務於“救亡圖存”,還是追求“純粹學術”?是堅持階級分析,還是轉嚮文化闡釋? 方法的演進: 係統追蹤瞭中國史學界從傳統考據到社會經濟分析,再到文化史、社會史方法的引入和本土化過程。 知識的譜係: 為讀者構建瞭一張清晰的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大師與學派的知識譜係圖,便於理解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理論根源與內在邏輯。 本書適閤於曆史學專業研究生、緻力於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的學者,以及對近代中國思想史、知識分子發展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它提供的是對“曆史學科”本身的深度透視,而非對“曆史事件”的簡單陳述。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有些擔心它的學術深度會不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畢竟“曆史學”這三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學術腔調。然而,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知識的橋梁,連接瞭嚴謹的學術研究和渴求真相的普通讀者。它的語言風格是極其考究的,但絕不晦澀。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最精煉的文字勾勒齣最復雜的曆史圖景。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史料非常紮實,各種一手檔案、會議記錄甚至是私人信件的運用,都為論點提供瞭堅不可摧的基礎,這使得即便是最激進的觀點,也顯得有理有據,而不是空穴來風的揣測。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對於不同學派觀點的梳理和對比呈現得非常清晰。麵對同一個曆史事件,不同的曆史學傢如何解讀,他們的側重點在哪裏,這本書如同一個公正的裁判,將這些交鋒呈現齣來,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遠比直接灌輸一個“標準答案”要高明得多。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曆史學傢的研討會現場,聽著各路精英的精彩辯論。這種開放性的敘事態度,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讓我明白曆史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的結論,而是一個持續被討論和修正的過程。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那個時期的瞭解,說實話,大多停留在教科書的框架裏,那些宏大的敘事和刻闆的印象,讓人感覺曆史是抽離的、遙遠的。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帶著你深入到曆史的肌理之中,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些風雲變幻背後的溫度和重量。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沒有沉溺於堆砌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擅長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某個傢庭在時代轉摺點上的抉擇,某位學者在特定政治氣候下的掙紮與堅持。我尤其欣賞它對“曆史人物”的塑造,不再是臉譜化的英雄或罪人,而是豐滿、復雜、充滿矛盾的個體。比如對某位重要政治人物的分析,作者並未簡單地進行道德審判,而是深入剖析瞭其決策背後的時代壓力、個人局限乃至潛意識中的驅動力,這種去標簽化的處理,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深度和思考的維度。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點上一支煙,慢慢消化那些沉甸甸的信息和被重新審視的觀點。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的輕鬆讀物,它要求你投入,去辯駁,去質疑,去與曆史進行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對話。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審視過去、理解現在的全新視角,對於任何想跳齣傳統曆史敘事框架的人來說,都是一場思想的洗禮。

評分

我很少看到一本書在保持高度學術性的同時,還能在行文節奏上把握得如此恰到好處。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按時間順序堆砌的流水賬,而是采用瞭主題式和階段性總結相結閤的方式,使得不同時期的曆史脈絡清晰可辨,又不會因為章節間的跳躍而感到突兀。比如,在描述一個重大轉摺點時,作者會先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案例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然後迅速切入宏觀背景分析,最後再落迴到具體政策的深遠影響上。這種層層遞進的敘述結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性和理解效率。特彆是在梳理那些復雜的思想流變時,作者的段落組織邏輯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絕,每一個論點之間的過渡都自然得像是呼吸一樣順暢,讓人幾乎感覺不到文字的痕跡,完全沉浸在曆史邏輯的推演之中。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探討,也變得引人入勝,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對曆史內在邏輯的深刻把握。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對“不確定性”的坦誠處理。很多曆史著作在結尾時,往往會給齣一個相對確定的結論,仿佛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但這本書的作者,卻以一種近乎悲憫的姿態,留下瞭許多懸而未決的疑問和尚待挖掘的領域。他不會試圖用簡單的因果鏈條來解釋所有現象,而是反復強調曆史進程中偶然性、誤判和多元力量相互作用的復雜性。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尊重,體現瞭真正的學術精神。它教會瞭我,麵對曆史,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定論,而是持續的探究和謙遜的態度。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本人在曆史迷霧中艱難探索的軌跡,他的思考過程,甚至比他最終得齣的結論更加寶貴。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個“標準答案”,反而為我打開瞭無數扇通往新思考的門,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讀者,我的責任不僅是吸收知識,更是要成為一個積極的提問者,繼續沿著這些尚未完全揭示的綫索走下去。這是一種極為負責任、也最能激發求知欲的寫作方式。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那種近乎“去中心化”的敘事策略。我們過去讀到的很多曆史書,總習慣於聚焦於少數幾個權力核心人物或重大政治事件,仿佛整個曆史的齒輪都是由他們驅動的。但這本書卻巧妙地將鏡頭拉遠,又聚焦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社會結構的變化、文化思潮的流動、以及普通民眾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狀態。比如,書中對城市化進程中底層勞動者生活狀態的描摹,細緻入微,充滿瞭人道主義的關懷,讀來令人動容。這種“自下而上”的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個世紀的認知。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博弈,更是韆韆萬萬普通人日復一日的生存實踐的總和。作者在處理這些“非主流”的曆史素材時,展現齣瞭極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能夠從看似零散的片段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時代特徵。這種對“整體曆史”的追求,讓閱讀體驗不再是單調的綫性和權謀遊戲,而是一幅色彩斑斕、充滿生命力的社會全景圖,讓人不得不贊嘆其架構之宏大與精妙。

評分

二十世紀的中國曆史。

評分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此書一般。

評分

有意思的書!旅行中經曆痛苦、喜悅、激情、孤獨,甚至死亡。當有一天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旅行,也許並不能從躁動、焦慮、疲憊、浮華的世俗中迴歸生活的本質,但它的確淨化瞭內心的世界,讓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靜下心來,細細迴味曾經走過十五年的旅行生涯,然後決定寫一本可以給喜歡旅行的朋友分享的書。作者用瞭一年時間,結閤色彩心理學,整理齣國內第一本旅行經曆結閤色彩心理分析的書。 在網絡上很早就知道瞭“大鵬背包走天下”這個網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纔真正與他從虛擬的網絡世界走到實際的現實生活,通過多次的電話後感覺比較好,於是我們終於在某天策劃瞭一次“萍水相逢”。   兩個陌生人可以很快成為兄弟和密友還是有很多方麵的原因,其中離不開相互對事業對生活的共同理念和理解,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都帶著生存願望,從零開始,從貧窮開始,從懷揣奮鬥創業的夢想開始。因為我們都是帶著生活渴望,從傢門口開始,從城市開始,從一直都在不斷尋找生活的飛翔開始。書很好,我已經快速讀一遍瞭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書不錯 我是說給懂得專業的人聽得 畢竟是小範圍交流 挺好,粘閤部分不是太好,紙質還是不錯的,質量好,封裝還可以。雖然價格比在書店看到的便宜瞭很多,質量有預期的好,書挺好!之前老師說要買 但是是自願的沒買 等到後來說要背 找瞭很多傢書店網上書店都沒有 就上京東看看 沒想到被找到瞭 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它是一個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這麼說,不這麼寫,就會彆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調有時候就是“器”,有時候又是“事”,對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來說,器就是事,事就是器。這本書,的確是用他特有的腔調錶達瞭對“腔調”本身的贊美。|現在,京東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中的“JD”是京東漢語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組閤。從此,您不用再特意記憶京東的域名,也無需先搜索再點擊,隻要在瀏覽器輸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訪問京東,實現輕鬆購物。名為“Joy”的京東吉祥物我很喜歡,TA承載著京東對我們的承諾和努力。狗以對主人忠誠而著稱,同時也擁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愛京東瞭。

評分

呼啦呼啦20世紀的中國曆史,選錯不錯。

評分

不錯,是自己需要的不錯,是自己需要的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便宜,這個也挺有興趣的。

評分

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