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二版)
原价:26.00元
作者: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8446929
字数:43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对第一版内容进行更新后的第二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理论、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概念、理论和实施技术并存。本书分为四篇10章,包括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安全的三个层次、评估标准)、实体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技术(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电磁干扰及电磁防护、物理隔离、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攻击检测与系统恢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存储备份技术、病毒防治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密码技术与压缩技术、认证技术)等内容。本书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的“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
本书具有教材和技术资料的双重特征,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通信等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培训、自学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安全技术基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脆弱性
1.2 安全模型
1.2.1 P2DR.安全模型
1.2.2 PDRR网络安全模型
1.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1.3.1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1.3.2 Intemet网络体系层次结构
1.3.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1.4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1.4.1 安全服务的基本类型
1.4.2 支持安全服务的基本机制
1.4.3 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关系
1.4.4 安全服务与网络层次的关系
1.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三个层次
1.5.1 安全立法
1.5.2 安全技术
1.5.3 安全管理
1.6 安全技术评估标准
1.6.1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
1.6.2 信息系统评估通用准则
1.6.3 安全评估的国内通用准则
习题一
第二篇 实体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技术
第2章 实体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技术
2.1 物理安全技术概述
2.2 计算机机房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
2.2.1 计算机机房场地的安全要求
2.2.2 设备防盗措施
2.2.3 机房的三度要求
2.2.4 防静电措施
2.2.5 电源
2.2.6 接地与防雷
2.2.7 计算机场地的防火、防水措施
2.3 电磁防护
2.3.1 电磁干扰
2.3.2 电磁防护的措施
2.4 物理隔离技术
2.4.1 物理隔离的安全要求
2.4.2 物理隔离技术的发展历程
2.4.3 物理隔离的性能要求
2.5 安全管理
2.5.1 安全管理概述
2.5.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
2.5.3 安全管理协议——SNMP和CMIP
2.5.4 安全管理的制度与规范
习题二
第三篇 网络安全技术
第3章 防火墙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3.1 防火墙技术概述
3.1.1 防火墙的定义
3.1.2 防火墙的发展简史
3.1.3 设置防火墙的目的与功能
3.1.4 防火墙的局限性
3.1.5 防火墙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
3.2 防火墙技术
3.2.1 防火墙技术的分类
3.2.2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式
3.2.3 防火墙的常见体系结构
3.3 防火墙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4章 攻击检测与系统恢复技术
第5章 访问控制技术
第6章 网络存储备份技术
第7章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
第四篇 信息安全技术
第8章 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
第9章 密码技术与压缩技术
第10章 认证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献引用和历史回顾部分做得非常扎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它不仅介绍了现代环氧树脂的最新进展,还回溯了早期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探索,这使得整个材料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我发现,作者对一些专利和经典研究论文的解读非常精准,他能够提炼出那些被时间检验过的核心技术,同时批判性地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一些“热点”是否具有长期的应用前景。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趋势的洞察相结合,让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单纯的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利用化学智慧改造世界的编年史”。它激励着读者去思考,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下一代高性能树脂应该从哪个方向突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现有体系的优化上。
评分我是一个对环保和生物基材料越来越关注的读者,所以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绿色化学”的部分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如何减少传统环氧树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足迹。他详尽地介绍了生物基环氧前体(如从植物油中提取的单体)的合成路径、它们与传统树脂的性能对比,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可降解植入物)的应用潜力。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材料科学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责任。书中对可回收性和热塑性环氧树脂的讨论,也为未来循环经济下的复合材料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初步的技术路线图。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整个行业未来走向的深切关怀,这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专业工具书,成为了一部具有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业参考。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的视角非常独特,没有沉溺于基本的物理性能测试,而是深入探讨了树脂网络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其耐热性、介电常数以及长期环境下的老化行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结构-性能关系”部分所做的努力,他引用了大量先进的表征手段数据,比如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曲线解读,来证明分子链的交联密度对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决定性影响。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材料设计,变得可以量化和预测。对于从事电子封装或者高端涂料研发的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从分子设计到最终产品性能的完整闭环思维框架。它教会我如何“设计”而不是仅仅“选择”一种树脂体系,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是无价的。
评分我是在寻找一种能快速上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手册时偶然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实战指导价值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后半部分的内容简直就是一本“故障排除圣经”。比如,在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气泡和分层是两大顽疾,这本书里竟然有专门的章节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缺陷的工艺参数——温度曲线、压力控制、甚至树脂粘度的实时监测方法。我按照书里推荐的“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参数进行微调后,我负责的航空部件的层间剪切强度居然提升了近15%!这可不是小数字。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他会用“工程师的语言”来描述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术术语,这使得理解和应用门槛大大降低。对于一线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怎么做才能更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深沉的蓝搭配着一些醒目的橙色线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材料科学的硬核读物。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下的功夫,图表清晰,公式推导详细,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入理解化学原理的研究生来说,简直是福音。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环氧树脂的基础化学结构和聚合机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双酚A、环氧氯丙烷等前驱物的反应过程,甚至连固化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催化剂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那部分内容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它帮我解决了实验室里一直困扰我的反应速率控制问题。作者的行文风格严谨而不失温度,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腔调,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分子层面掌控这种神奇的高分子材料。如果你想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绝对是顶级的,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材料介绍,而是真正扎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
评分专业书籍,可以作为文献加以参考
评分写的专业 书的东西还不错
评分专业知识,给力啊,给力给力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快,图书质量好
评分是正版的,价格便宜。
评分不错 店长
评分正版,不错。。印刷清晰
评分还可以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