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民报撷珍:时风世象
原价:39.80元
作者:汪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201029719
字数:
页码:2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399kg
编辑推荐
奇异的民风民习,多趣的遗闻轶事,万变的众生画相,丰富的市井风情。由汪冰编著的这本《时风世象》所选的散文作品,像一本用文字作成的旧影集,力求忠实而全面地再现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当时的真情实感。
内容提要
《时风世象》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古风底蕴,展现的是以北京(北平)、上海、天津为主的,包括全国各地的年节风俗及旧式生活方式。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许多已经逝去了的旧时代生活习俗,而且,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当时人们对浓浓乡情的恋恋回忆。
在第二部分——新习勃兴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民国,一个在强劲西风吹拂下,躁动不安的民国;一个鱼龙混杂、新风与旧俗冲突不断的民国。西餐、洋装、汽车、电影、广告、化妆品等物质文明的引入,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特别是男女社交关系的变化;男女社交公开又影响到婚姻礼俗的革新;西式教育也随之兴起,从托儿所、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近现代化教育体系。“洋学生”们的生活也就成了平民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三部分为“说古论今”。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旧传统、旧习俗的批判和反思;一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时风世象》由汪冰编著。
目录
前言
古风底蕴
北平的风趣
胡同交响乐
北平的饽饽铺
豆汁摊
落子馆——北平社会写真
戏园掇拾
故都寒宵
逛厂甸
故都地摊巡礼
北平与骆驼
北平婚嫁习俗之一斑
姑奶奶——关于北平的一点杂写
上海人的衣
上海人的食
过年
看虹庙烧香
旧历新年天津的风俗
闲话天津的年俗——许多表现发财心理的禁忌
逛逛娘娘宫
天津人的家常饭
天津产儿的风俗
天津旧家庭中的普通习惯
天津市的梨园生活
东北风土琐记
北山与庙会
东山庙会
通州清明节的庙会
山东的婚俗
胜芳的婚姻习俗
邯郸婚俗片断
云南省猡猡族的婚姻(节选)
保定寡妇会珍闻
关于直豫山陕等处妇女实情的报告
开化底面面观
记海宁
蒙化的火树节
西藏人之食品
台湾人过年
中秋夜话(节选)
放河灯
龙灯马灯
祭灶关
忆庙市
瞎子算命
赌
马将与骨牌
“赌”教育
祈雨
土地和灶君
城隍的厄运与幸运——大水灾中的一段小记事
旧式家庭下我的订婚始末记
旧式家庭下的儿媳妇生活
农村妇女的创作——“洼疙疸”与“墓生”
论大出丧
我们为什么将米抛在新郎新妇身上呢
婚礼旧俗的考证——撒米与传袋等问题
科班儿童的生活
新习勃兴
薰染了欧陆空气以后
出洋
留学生
对留学生说的话
租界里的中国人
约瑟夫案与家庭教育
汽车与电影的疯狂
论电影之利害
影院中的尖头鳗
学界演戏
叫好与拍巴掌
戏院里的“女权”
由广告引起的创痛
广告与女人——商品披露的诱惑性
都市的浪费
妇女界与两个惊人的统计
取缔奇装异服的检讨
上海之跳舞热
摩登妇女与溜冰
住宅革新谈
新历与旧习
过两个年
新旧年关
农村都市
钱和光阴
打神像
关于束胸及其他
缠足与高跟鞋
女权高于一切
新妇女——爱情的戏子
乡村恋爱潮
现代男女应有的心理上的革新
男女社交之今日及改良方法
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
同性恋问题的讨论
女学校里的“拉朋友”谈
征婚制度的推行
婚姻问题检讨——兼评“结婚介绍”的事业
中国婚姻七式
恋爱和悔婚
解除婚约的奇判
退婚问题
一角钱的离婚
不要组织家庭
科学的经济家庭组织法
家政在社会中的位置(节选)
香山慈幼院的小家庭
儿童公育
我们要信仰托儿所
孩子的心
儿童节感言
希望父母导师不要以自己作比对儿童
天才的儿童——应如何培养儿童使他能发展个性
怎样做父母一一现代家庭应该知道的事
家长与子女教育
站在“做学生”的立场上我要说的几句话(节选)
今日之中学学生之性的心理与教育
大学生活
我的宿舍
大学厕所的新用途
大学毕业的女生
提倡国货
国货家庭
说古论今
旧历的末运
送灶君与废除阴历
看穿鬼敲门的西洋镜
破除旧习的一个好例
破坏家庭经济的过年耗费
中国丧礼的迷信与糜费(节选)
旧道德观下的儿童家庭教育
童养媳与婢女——为人间地狱中的活囚乞命
最苦的两种女子
谁杀了他们俩?
歌谣中的家庭问题
男女授受不亲
月经的禁忌
生育节制与广嗣的背后(节选)
从裸体运动想到的话
女权运动与缠足
乡间天足运动应当如何做起
谈谈女招待
无须“招待”
男女真的平等了嘛
不彻底的自由恋爱
现代婚姻中的种种不幸与防治
大家庭和小家庭的片面观
大家庭与小家庭生活之检讨
从家庭说到国家
中国青年界之危机
摩登青年的分析
街谈巷议
酸语漫谭
新陈与真假
游泳(节选)
兔儿爷
“面子”论
看一看
老三点儿
辣与甜
亚洲官话
吃饭
吃饭问题(节选)
胃口
路上的药
看热闹
漫谈份金
社交上的家族称呼
聪明
以此类推
谒贵篇
偶像
毁灭偶像!
打倒晚娘面孔
文白新说——胡适之先生结婚的爆竹
可怜的好文
谈“幽默”
口头语的流弊
从谣与谚观察中华民族的弱点
“口头语”所代表的“国民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次极其考验读者的心智和耐心的旅程。作者似乎对人性的黑暗面有着近乎偏执的探索欲,他毫不避讳地将那些被社会所遮蔽、被我们所回避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层层剥洋葱,每一层都带着辛辣的味道,都可能让你流下眼泪。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书中的某些情节,因为它们所触及的道德底线,实在是太模糊了,太令人不安了。很多时候,我都在质疑,那些行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将一个人推向如此深的深渊?书中的叙事节奏并不快,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张力,仿佛随时都会爆发。这种缓慢而压抑的推进方式,反而加剧了内心的紧张感,让我不得不绷紧神经,去感受那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我敢说,这本书绝对不适合那些追求轻松阅读体验的读者,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人性真相的残酷审判。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让我感到非常不适,但同时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探究欲。作者的笔触非常冷峻,他就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将人性的阴暗面赤裸裸地剖析,毫不留情。我一直在努力理解那些角色的行为逻辑,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选择都超出了我既有的认知范围。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那种被孤立无援的绝望,那种在极度压力下扭曲的心灵,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让我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经历,能让一个人变成书中那样?那些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扭曲和疯狂?这本书并没有试图提供任何安慰,它只是将最残忍的现实呈现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去面对。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危险的探索,每一次深入,都可能让你看到更令人不安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沉浸感,我仿佛亲身经历着书中的一切,那种真实感,有时候甚至比现实还要强烈。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深刻的情感,用最细微的动作揭示最复杂的人性。我常常会被一些场景深深打动,不是因为情节有多么跌宕起伏,而是因为那些细微之处所流露出的情感,那种无声的呐喊,那种无法言说的绝望,都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地割裂我的心。书中的角色,他们不再是纸面上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挣扎与痛苦。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孤独,他们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惊人韧性。虽然这本书的主题可能令人感到沉重,但它也展现了人性中顽强的一面,那种在黑暗中依然闪烁着微弱光芒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充满了对人性黑暗面赤裸裸的审视。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一股莫名的寒意包裹,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恐惧和不安一一挖掘出来,然后毫不留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很难说这本书是“好看”还是“难看”,因为它带来的冲击太强烈了,是一种直击灵魂深处的震撼。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刻意忽略的微小裂痕,都在作者的笔下被放大,变得触目惊心。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默默地思考,那些我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道德防线,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是否真的那么牢不可破?那些被我们视为“正常”的行为模式,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妥协?这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复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类存在。它就像一面冰冷而锋利的镜子,照出的不仅是书中的人物,更是我们自己。
评分这是一次令人心神不宁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编织的迷宫,每一个转弯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老练,他善于利用氛围的营造来制造紧张感,那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如同潮水般一层层涌来,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我一直在猜测故事的走向,但每一次的预判似乎都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谜团和更令人不安的真相。书中那些角色的动机,有时候显得模糊不清,有时候又过于清晰得令人毛骨悚然。我发现自己无法轻易地对任何一个角色产生同情或厌恶,因为他们身上都沾染着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这种模糊地带,恰恰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它没有明确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在极端压力和诱惑下,普通人也可能蜕变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模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搅乱了,很多固有的观念受到了挑战,也更加警惕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