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概论

火炮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火炮
  • 军事科技
  • 武器系统
  • 炮兵
  • 火炮技术
  • 军事工程
  • 国防
  • 兵器
  • 工程技术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7722
商品编码:1179780745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C语言解惑(创新性的从程序“错误”的角度出发进行讲授,通过对比程序的对错、程序的好坏,使读者具备编织高质量程序的能力)

原价:79元

作者:刘振安刘燕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111479857

字数:

页码:5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711147985

编辑推荐


创新性地从“错误”的角度出发进行讲授,通过对比程序的对错、程序的好坏,使读者具备编制高质量程序的能力从对比程序的对错到对比程序的质量,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成为编程高手。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两篇共25章。第一篇共11章,重点分析编程中存在的典型错误,通过对比正确与错误的程序,使读者加深印象,尽快掌握C语言编程基础知识并提高编程能力。第二篇共14章,除保持第一篇的特点之外,重点关注能运行而编程质量不好的程序,通过寻找“好”的替代程序,引导读者提高实用编程能力。本书选用案例讲授,争取起到雨打沙滩、滴滴入骨的效果。
本书涉及的内容深浅均有,其中不乏编程高手也会产生混淆的内容,各类人群都能在其中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知识并有一定收获。本书不仅对社会读者极有参考价值,还能帮助在校生进行课程设计训练,完成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本书既可以作为手册随时查阅,又可以作为自学或培训班的参考资料。

目录


目录Contents
前言
第一篇C语言编程中的对与错
第1章初涉C语言者的困惑2
1.1中文字符以假乱真2
1.2象形字体扰乱视听3
1.3都是注释惹的祸4
1.4千万不要忘记我4
1.5别把分号放错地方4
1.6少了花括号就是行不通6
1.7scanf要“&”不要“ ”6
1.8老大就是要在最前面6
1.9记住我就会受益无穷7
第2章用好printf和scanf一对活宝9
2.1printf输出的小奥妙9目录Contents
前言
第一篇C语言编程中的对与错
第1章初涉C语言者的困惑2
1.1中文字符以假乱真2
1.2象形字体扰乱视听3
1.3都是注释惹的祸4
1.4千万不要忘记我4
1.5别把分号放错地方4
1.6少了花括号就是行不通6
1.7scanf要“&”不要“ ”6
1.8老大就是要在最前面6
1.9记住我就会受益无穷7
第2章用好printf和scanf一对活宝9
2.1printf输出的小奥妙9
2.2printf输出整数或字符11
2.3输入的格式配对错误12
2.4空格让scanf莫名其妙14
2.5回车键打乱scanf的阵脚15
2.6字符输入要搞特殊化15
2.7别混淆字符数组和字符17
2.8一维数组更要特殊对待19
2.9输出值的操作符20
2.10引入指针更方便23
2.11指针的困惑24
第3章基本数据类型26
3.1混合运算要小心26
3.2数据类型的后缀符号28
3.3基本数据的初始化28
3.4注意编译系统的差别29
3.5不要用错等于运算符30
3.6不要用错逗号运算符31
第4章程序控制语句34
4.1控制流程运算容易出现的问题34
4.1.1写错关系运算符34
4.1.2混淆表达式和关系表达式的值36
4.1.3混淆逻辑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值37
4.1.4混淆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38
4.2程序控制语句容易出现的问题39
4.2.1条件分支语句的错误39
4.2.2控制重复的分支语句44
4.2.3运算符优先级错误53
4.2.4求值顺序55
第5章数组与指针是重点58
5.1一维数组越界和初始化错误58
5.1.1一维数组越界错误58
5.1.2一维数组初始化错误60
5.2数组赋值错误61
5.3指针地址的有效性64
5.4配合使用一维数组与指针69
5.4.1使用一维数组名简化操作69
5.4.2使用指针操作一维数组71
5.4.3使用一维字符数组78
5.4.4不要忘记指针初始化79
5.5多维数组与指针81
5.5.1数组操作及越界和初始化错误81
5.5.2二维数组与指针85
5.5.3二维数组与指向一维数组的指针89
第6章函数是核心91
6.1函数的声明与定义91
6.2函数变量的作用域93
6.3函数变量类型的匹配95
6.4函数的返回路径95
6.5函数参数的设计及传递96
6.6传递指针不一定改变原来参数的值98
6.7函数的返回值99
6.7.1无返回值的void类型函数100
6.7.2函数返回值问题102
第7章宏与const106
7.1用const代替无参数的宏定义106
7.2有参数的宏定义109
第8章库函数112
8.1引用的库函数与头文件不匹配112
8.2与库函数的参数类型不匹配113
8.3对库函数的作用理解不对114
8.4充分利用库函数printf的功能118
8.4.1printf的函数原型119
8.4.2printf函数的格式控制符120
第9章结构134
9.1结构定义和赋值错误134
9.2结构作为函数参数及函数的返回值140
9.3使用结构数组和指针容易出现的错误145
9.4其他注意事项147
第10章联合与枚举148
10.1联合148
10.2枚举153
第11章状态机159
第二篇C语言编程中的好与坏
第12章注意编译系统的差别170
12.1打开所有编译开关170
12.2克服依靠编译系统产生的错误170
第13章测试与调试程序174
13.1预防措施174
13.1.1书写格式和注意事项174
13.1.2命名注意事项176
13.1.3程序注释178
13.2使用条件编译180
13.3消灭警告信息183
13.4使用简单的输出信息调试程序185
13.5编写error函数194
13.6使用集成环境提供的调试手段197
13.6.1一个简单的实例197
13.6.2编译程序198
13.6.3排错199
13.6.4基本调试命令简介200
13.6.5程序与汇编调试窗口203
13.7调试程序实例204
13.8软件测试206
13.8.1模块测试209
13.8.2组装测试211
13.8.3确认测试211
13.9程序的测试与调试212
13.10测试用例设计技术214
13.10.1逻辑覆盖法215
13.10.2等价划分法218
13.10.3边值分析法219
13.10.4因果图法219
13.10.5错误猜测法220
第14章正确使用变量、常量和指针221
14.1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初始化221
14.2不要混淆字符和字符串222
14.3指针的初始化224
14.4指针相等228
14.5使用const232
14.5.1左值和右值232
14.5.2推荐使用const定义常量234
14.5.3对函数传递参数使用const限定符236
14.5.4对指针使用const限定符237
14.6使用volatile变量240
14.7变量的存储地址分配242
第15章正确使用宏246
15.1不要使用不存在的运算符246
15.2正确使用定义的宏247
15.3正确定义宏的参数248
15.4使用宏定义函数250
第16章控制语句252
16.1运算顺序错误252
16.2采用更明确的条件254
16.3设计存在的问题256
16.3.1没有涵盖全部条件256
16.3.2条件超出范围261
16.3.3减少循环次数264
16.4正确选择运算符273
16.5优先级和求值顺序错误277
第17章位运算285
17.1位运算典型错误285
17.2位运算典型实例290
第18章再论数组与指针295
18.1一维数值数组和指针295
18.1.1使用数组偏移量造成数组越界295
18.1.2使用数组名进行错误运算296
18.1.3错误使用数组下标和指向数组指针的下标298
18.1.4小结299
18.2一维字符数组和指针301
18.2.1字符数组的偏移量301
18.2.2字符数组不对称编程综合实例303
18.3动态内存307
18.3.1非数组的指针307
18.3.2NULL指针309
18.4二维数组和指针310
18.4.1二维数组的界限310
18.4.2二维数组的一维特性312
18.4.3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314
18.5数组和指针应用实例318
第19章再论函数325
19.1函数变量的作用域325
19.1.1块结构之间的变量屏蔽规则325
19.1.2程序和文件内的变量328
19.1.3多文件变量作用域331
19.2函数的参数337
19.2.1完璧归赵338
19.2.2多余的参数340
19.2.3传递的参数与函数参数
匹配问题342
19.2.4等效替换参数345
19.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347
19.3.1函数的类型力求简单347
19.3.2实参要与函数形参的类型匹配349
19.3.3正确设计函数的返回方式351
19.3.4正确设计和使用函数指针356
19.3.5如何解读函数声明361
第20章再论库函数365
20.1getchar函数的返回类型不是字符365
20.2setbu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配合368
20.3错误使用errno函数377
20.4模拟设计printf函数379
20.4.1具有可变参数的函数379
20.4.2设计简单的打印函数382
20.4.3利用宏改进打印函数387
20.5scanf和sscanf函数392
20.5.1sscanf函数的使用方法394
20.5.2sscanf函数用法举例395
20.6探讨printf函数398
第21章再论结构400
21.1同类型结构变量之间的整体赋值400
21.2使用键盘赋值405
21.2.1为结构变量赋值405
21.2.2为结构指针变量赋值407
21.2.3为链表赋值411
21.2.4为结构数组的变量赋值412
21.2.5为含有指针域的结构数组赋值413
21.3使用结构作为函数的参数417
21.3.1结构变量的传数值与传地址值417
21.3.2结构数组传地址值418
21.4结构函数的返回值421
21.5修改传递的结构参数的值430
21.6优先使用结构指针传递参数435
第22章使用文件常见错误分析439
22.1文件的打开与关闭439
22.2文件的读写450
22.3其他读写函数464
22.4文件的定位467
22.5操作出错检测及错误标志的复位469
22.6文件的内存分配470
22.7小结470
第23章多文件编程472
23.1多文件编程错误浅析472
23.2单文件结构475
23.3一个源文件和一个头文件475
23.4多文件结构477
第24章发布C程序483
24.1两种版本的异同483
24.2两种版本的设置484
第25章典型问题486
25.1计算机解题具有多解的特点486
25.2应对算法进行优化487
25.3优化时要避免出现新的错误488
25.4扩展程序要注意是否满足全部条件494
25.5注意函数设计的多样化和效率496
25.6使用多文件编程502
25.7使用状态机设计程序507
附录AC语言操作符的优先级513
附录B简化优先级记忆口诀515
附录C7位ASCII代码表517
主要参考文献518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星海征途:宇宙文明演进史》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地球上的某一种特定技术或武器的理论研究,而是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梳理了从宇宙大爆炸之初,直到可预见的遥远未来,智慧生命在广袤星系间演化、冲突、融合与超越的壮阔历程。它是一部关于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文明发展模式的多元性,以及跨越光年尺度交流与战争哲学的深度探讨。 第一部:初始的火花与漫长的黑暗(创世至文明萌芽) 本书的开篇追溯至宇宙的“婴儿期”。我们审视了早期星系团的形成,不同类型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如何播撒了构成生命的重元素。重点在于对“宜居带”概念的重新定义——它不再局限于液态水的存在,而是拓展到各种奇异生命形式所需的能量梯度与化学环境。 我们详细分析了在极端环境下(如冰封卫星的地下海洋、中子星的潮汐力影响范围、甚至真空的边缘)可能出现的生命形态。这些“原生文明”在技术上可能停留在化学或生物工程的初级阶段,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哲学,构成了后续文明发展的基础样本。 第二部:行星文明的崛起与第一次信息革命 当智慧生命突破其母星的引力束缚时,文明的轨迹开始产生显著分化。本篇着重研究了导致文明跃迁的关键瓶颈:能源获取、信息存储与传播效率。 我们深入剖析了不同文明在能源利用上的路径差异。有的文明依靠对母星地核能量的精细操控,发展出超稳定但发展缓慢的“内燃型社会”;而另一些则通过捕获巨型恒星的等离子流,催生出高度不稳定的“外放型技术帝国”。 信息革命是本书的另一核心。我们对比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瞬时通讯网络(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高度集中化)与依赖超光速曲率泡进行间歇性数据交换的“星际联邦”模式。在这一阶段,文明的第一个重大危机往往出现:内部信息的过载或外部信息源的绝对缺失,如何塑造了它们的伦理观和对“真理”的理解。 第三部:恒星际航行与资源争夺的冲突模型 一旦文明掌握了有效进行星际旅行的技术(无论是通过扭曲时空、虫洞网络还是理论上的负质量驱动),星际尺度上的资源竞争便不可避免。本书构建了三种主要的冲突模型: 1. “熵增锁定”模式: 资源稀缺的文明(通常是母星生态崩溃后的幸存者)试图通过掠夺或殖民来维持其既有生活水平。这里的冲突往往表现为对特定稀有元素矿脉或能量奇点(如黑洞视界附近的吸积盘)的控制权争夺。 2. “意识形态扩张”模式: 文明本身的技术或哲学理念被视为一种“病毒”。它们不一定需要物质资源,但必须传播其认知框架,将异质文明同化或清除,以确保自身信息系统的纯净性。 3. “维度干预”模式: 少数先进文明发现,最高的战略资源并非物质,而是对基础物理定律的修改能力。冲突演变为在更高维度上的博弈,试图改变宇宙常数以偏向己方存在的可能性。 第四部:超越物质:后生物学时代的挑战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文明开始面临“肉体消亡”的哲学困境。本部分探讨了文明如何过渡到后生物学的存在形态。我们分析了“数字上传社会”的脆弱性——它们是否会因为数据迁移的错误而彻底消失?以及那些选择与人造智能融合的“共生体文明”在认知速度上的指数级增长,如何使其对低速的生物文明产生居高临下的态度。 特别关注了“隐形文明”——那些完全放弃在可见光、电磁波段进行交流,转而利用引力波、暗物质扰动进行交流的实体。它们的存在状态,对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第五部:大寂静与终极信息的搜寻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对“大寂静”——即宇宙中为何缺乏普遍可见的高级文明信号——的解释。我们提出了几种可能性:文明的寿命曲线是否必然伴随自我毁灭?还是所有高级文明最终都趋向于某种“内向收敛”,将所有资源投入到对宇宙终极奥秘的思辨中? 最终,本书落脚于对“终极信息”的探讨。在浩瀚的宇宙历史中,是否存在一个文明曾捕捉到足以解释存在意义、物理法则的完整数据包?本书试图描绘那些为追寻这个信息而横跨数百万光年、耗费数十亿年时间的文明遗迹和信息探针。 总结 《星海征途》是一部跨越时间与尺度的史诗,它探讨了智慧的本质、冲突的根源以及文明在面对无限时空时的渺小与不屈。它引导读者跳出单一的地球视角,以更广阔的宇宙观来理解演化、生存与文明的终极意义。本书的重点在于宏观的文明动力学、社会结构演变以及跨物种间的互动模式,而非任何具体的工程学或武器应用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火炮概论》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军事技术,尤其是那些能改变战局的重型装备颇感兴趣。拿到这本书之前,我脑海里对火炮的印象还停留在古代的巨型投石器,或是二战时期电影里轰隆隆的大家伙。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直接跳进那些复杂的弹道计算和膛线加工工艺,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具有历史纵深的角度切入。一开始,作者就带领我们回顾了火炮从冷兵器时代末期诞生的萌芽,到冷兵器时代的迅速发展,再到近代火炮技术的飞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阶段火炮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意义的分析,比如火炮如何改变了城堡防御的格局,又如何成为攻城略地的利器。那种从宏观历史角度理解技术演变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自己在读一本军事史,又像是在解构一项伟大的工程。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梳理庞杂历史信息时的条理性,即便我事先对火炮历史了解不多,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那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和发明是如何串联起来,最终汇聚成我们现在所知的火炮技术体系。这是一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概论”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概论也可以如此引人入胜,充满故事感。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硬核”与“通俗”的完美结合。我一直以为像《火炮概论》这种题材的书籍,必然会充斥着枯燥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阅读难度会相当高。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书中确实有涉及到一些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但作者的阐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一些历史上的实际案例来解释这些原理。比如,在讲解炮弹的飞行轨迹时,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搬出抛物线方程,而是先描述了风、空气阻力以及炮管仰角等因素如何影响弹道,再逐步引入相关的概念。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对物理学并非非常精通的读者,也能理解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而且,书中关于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介绍也写得十分有趣。我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火炮制造材料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火炮性能的巨大影响。从青铜铸造到钢铁锻造,再到现代合金,每一步的进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汗水。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将复杂的技术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即使在阅读技术细节时,也不会感到乏味,反而充满了求知的乐趣。

评分

翻开《火炮概论》,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关于力量与智慧的宝藏。这本书在叙事上非常吸引人,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没有使用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语言,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一个个关于火炮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发明和关键人物的刻画。比如,他会详细介绍火药的发明以及其在火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还会讲述一些在火炮设计和制造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冰冷的机械技术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光辉。而且,书中在描述火炮性能时,也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会将其置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进行分析。比如,当介绍某种火炮的射速时,作者会分析这种射速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会对敌我双方的战术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情境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技术参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火炮的实际效能和战略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炮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军事智慧和历史变迁的“史诗”。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不仅要传达知识,更要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而《火炮概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火炮“是什么”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火炮如何改变战争”以及“火炮的未来发展趋势”。当我阅读到书中关于不同历史时期,火炮在战场上扮演的关键角色时,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比如,书中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火炮如何打破了坚不可摧的城堡防御,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军事格局。又比如,在近代的战争中,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是如何决定战场胜负的。这种基于历史事实的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革新对军事战略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还展望了火炮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那些关于智能火控系统、定向能武器等前沿概念的细节,但作者的描述极具启发性,让我对未来科技的进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不仅为我打开了火炮世界的大门,更引导我去思考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和内容深度,都让我眼前一亮,我简直不敢相信一本“概论”级别的书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作者在内容呈现上,非常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感。他没有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地抛出来,而是循序渐进地展开。从最基础的火炮组成部分,到不同类型火炮的特点,再到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术应用,每一个部分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不同类型火炮的分类和对比分析。无论是身管火炮、臼炮,还是火箭炮,书中都对其结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且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进行佐证。这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同为“火炮”,它们在设计理念和作战方式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比如后坐力吸收装置、自动装弹机等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沉浸于火炮研究的专家。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探索,不断地被书中呈现出的精妙设计和严谨逻辑所折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