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4版)

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熙,项成林,齐冬子 编
图书标签:
  • 工业水处理
  • 水处理技术
  • 问答
  • 第四版
  • 环保
  • 工程技术
  • 化学工程
  • 给排水
  • 污染控制
  • 实用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76304
版次:4
商品编码:102802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4版)》以问答形式介绍工业水处理技术的知识。全书分六章:水的基本知识、水的净化、水的软化和除盐处理、炉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和废水处理。全书共计888个问题,一问一答,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附录中收集了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种用水及水处理剂的技术标准等资料。
  《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4版)》可供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亦可作为学生、工人的自学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水的基本知识1
1 地球上水储量的分布及水资源情况如何?1
2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怎样?1
3 水有些什么特性?2
4 水在自然界是如何进行循环的?3
5 地表水和地下水有些什么特点?4
6 为什么把水作为冷却和传送热量的介质?5
7 什么叫水的蒸汽压、沸点、冰点?5
8 什么是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6
9 什么叫密度、相对密度?什么叫比热容?6
10 什么叫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6
11 何谓溶度积?有何意义?6
12 什么叫分子、原子、元素?7
13 什么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7
14 什么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7
15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什么是摩尔质量?前两者与摩尔质量有何不同?8
16 怎样用“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量和单位?8
17 什么是质量浓度?9
18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9
19 什么是质量摩尔浓度?10
20 怎样用物质的量浓度来代替当量浓度?10
21 如何计算以氢离子为基本单元的摩尔质量?12
22 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按颗粒大小如何分类?14
23 什么是水中的悬浮物质?15
24 什么是水中的胶体物质?15
25 什么是水中的溶解物质?水中溶有哪些主要离子和气体?15
26 天然水中的杂质对水质有些什么影响?16
27 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什么?有机物对水体有什么危害?17
28 为什么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对碳钢产生腐蚀?17
29 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对水质有些什么影响?17
30 为什么有的水会有异味?17
31 什么是水的总固体、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18
32 什么是水的含盐量?18
33 什么是水的浑浊度?18
34 如何使用比光浑浊仪?19
35 什么是光电浊度仪?19
36 各种类型光电浊度仪的性能有什么不同?使用时要注意什么?21
37 什么是水的透明度?21
38 如何以透明度来划分水的等级?22
39 什么是水的色度?22
40 什么是水的硬度?23
41 水的硬度有哪几种?23
42 硬度的单位是如何表示的?23
43 硬水对工业生产有什么危害?24
44 什么是水的碱度?水中的碱度有哪几种形式存在?24
45 水中各种碱度的相互关系如何?25
46 碱度的单位是如何表示的?水质的硬度和碱度常标“以CaCO3计”是何意?25
47 天然水是如何按照硬度和含盐量来分类的?26
48 天然水如何按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分类?26
49 如何根据硬度和碱度的关系了解水质?28
50 什么是水的酸度?29
51 何谓水的电阻率?29
52 何谓水的电导度和电导率?和电阻率之间有何关系?29
53 什么是水的pH值?有什么意义?31
54 天然水中的碳酸从何而来?以什么形态存在?31
55 什么是电解质?什么叫电离平衡?31
56 何谓水中碳酸的平衡?33
57 什么是活性硅?什么是胶体硅?35
58 水中硅酸化合物以何种形态存在?35
59 什么叫水的溶解氧(DO)?36
60 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36
61 什么叫生化需氧量(BOD)?如何以生化需氧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37
62 什么叫总需氧量(TOD)?37
63 什么叫总有机碳(TOC)?37
64 如何对水质分析的结果用阴阳离子总量进行校正?37

第二章 水的净化39
65 原水中含有的杂质一般以何种方法将其去除?39
66 什么是水的预处理?预处理有哪些主要方法?40
(一)混凝40
67 为什么水中胶体颗粒不易自然沉降?40
68 水中胶体颗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40
69 怎样使胶体颗粒沉淀?41
70 什么叫凝聚?41
71 什么是电凝聚?其原理如何?41
72 什么叫絮凝?42
73 什么叫混凝、混凝过程和混凝处理?43
74 什么叫混凝剂?有哪些常用的混凝剂?43
75 为什么混凝剂能除去水中的胶体物质?44
76 碱式氯化铝(PAC)混凝剂有何特点?45
77 聚丙烯酰胺(PAM) 絮凝剂有什么特性?如何应用?46
78 为什么碳酸镁絮凝剂可以循环使用?47
79 何谓微生物絮凝剂?47
80 什么叫助凝剂?有哪些常用的助凝剂?47
81 PH值对铝盐混凝剂有些什么影响?48
82 PH值对铁盐混凝剂有些什么影响?48
83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是什么?48
84 混凝剂的投加对水质碱度、酸根有些什么影响?49
85 混凝剂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49
86 石灰水在水的预处理中起什么作用?50
(二)沉淀与澄清51
87 沉淀有哪几种形式?51
88 沉淀处理的效果受哪些因素影响?51
89 什么是平流沉淀池?51
90 什么是竖流沉淀池?52
91 什么是辐流沉淀池?52
92 什么叫斜板、斜管沉淀池?53
93 影响斜板、斜管沉淀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54
94 同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有什么特点?55
95 试述各类沉淀池的适用条件?有何优缺点?55
96 澄清池和沉淀池有何不同?56
97 什么是加速澄清池?56
98 如何进行加速澄清池的操作控制?57
99 加速澄清池运行中易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应如何处理?58
100 泥渣在澄清过程中有什么作用?58
101 为什么要控制澄清池的泥渣回流量?59
102 如何测定悬浮泥的沉降比?59
103 什么是水力循环澄清池?59
104 如何进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操作控制?60
105 什么是改进型的水力循环澄清池?61
106 什么是脉冲澄清池?62
107 如何进行脉冲澄清池的操作控制?62
108 超脉冲澄清池是什么原理?63
109 什么是悬浮澄清池?64
110 如何进行悬浮澄清池的运行管理?64
111 试述各类澄清池的适用条件?有何优缺点?65
112 澄清(沉淀)池有几种排泥方法?有何优缺点?66
113 水温的变化对澄清池出水水质有何影响?66
114 澄清池出现大量矾花上浮是何原因?67
115 澄清池里加氯有什么作用?67
116 什么叫气浮净水技术?67
117 什么是压力溶气法气浮净水技术?68
118 电解气浮法有何净水功能?69
119 气浮净水技术有何特点?其适用条件如何?69
(三)过滤69
120 过滤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有何作用?69
121 滤池的过滤原理是什么?70
122 什么是慢滤池?70
123 快滤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70
124 快滤池要进行哪些测定工作?71
125 什么叫滤池的水头损失?为什么要控制水头损失?72
126 快滤池常见什么故障?如何处理?73
127 为什么滤池要有一定的冲洗时间?73
128 滤池的冲洗有哪几种方式?73
129 什么叫反冲洗强度?怎样确定合适的反冲洗强度?73
130 什么是虹吸滤池?74
131 什么是重力式无阀滤池?74
132 如何进行重力式无阀滤池的开、停车操作?75
133 什么是压力式过滤器?76
134 什么是变孔隙滤池?76
135 何谓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77
136 什么是V形滤池?78
137 各种滤池的适用条件如何?有何优缺点?79
138 过滤池的运行周期缩短应如何处理?79
139 砂滤池出水浑浊度超标是什么原因?79
140 什么是上向流过滤池?80
141 什么是平向流过滤池?80
142 什么是移动床过滤池?81
143 什么是单流式机械过滤器?如何运行操作?81
144 什么是双流式机械过滤器?如何运行?82
145 机械过滤器在运行中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应如何处理?83
146 均粒石英砂滤料滤池有些什么特点?83
147 什么是生物过滤池?84
148 什么是影响滤池运行的主要因素?84
149 什么叫滤层的截污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85
150 对滤池的滤料有何要求?85
151 什么叫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其大小对过滤有什么影响?86
152 什么是双层滤料?有什么特点?86
153 什么是三层滤料滤池?86
154 使用三层滤料滤池应注意些什么?87
155 陶粒滤料有什么特点?87
156 纤维滤池是怎样的?88
157 什么是纤维球滤料?88
158 什么是微滤机?88
159 微过滤与常规过滤有些什么区别?89
160 什么是微孔膜过滤技术?89
161 微孔过滤的机理和特点是什么?89
162 什么是超过滤技术?90
163 超过滤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91
164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有何作用?91
165 活性炭过滤原理是什么?91
166 活性炭过滤器有什么作用?运行时要注意些什么?91
167 水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有哪些形式?92
168 水处理用活性炭是如何制造的?93
169 哪种活性炭用在净水和给水处理上?93
170 如何选用活性炭?94
171 活性炭有哪些吸附特性?95
172 哪些因素影响活性炭的吸附?96
173 活性炭有何技术特性?失效后如何再生处理?97
174 活性炭净水器对活性炭有何要求?97
175 什么是纤维状活性炭?98
176 新活性炭需经哪些处理才能投用?98
177 如何去除水中的铁和锰?98
(四)消毒99
178 为什么要进行水的消毒?99
179 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99
180 氯气有些什么特性?99
181 为什么不宜将氯瓶内的液氯都用光?100
182 在液氯钢瓶上洒水是起什么作用?100
183 氯气的杀生原理是什么?100
184 什么是有效氯、需氯量、转效点加氯、结合氯、游离氯和总氯?100
185 加氯量如何确定?101
186 加氯点是如何确定的?102
187 液氯钢瓶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102
188 加氯装置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何?103
189 加氯操作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04
190 加氯系统漏氯时如何查找?104
191 臭氧有哪些物化性质?104
192 臭氧是如何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的?105
193 如何制造臭氧消毒剂?106
194 臭氧发生器的构造怎样?107
195 哪些因素影响臭氧发生器的产量?108
196 用什么方法把臭氧加入水中?110
197 臭氧消毒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怎样?111
198 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怎样?111
199 二氧化氯与氯的杀生效果有些什么不同?与氯、臭氧、紫外线消毒方法的综合评价如何?112
200 制备二氧化氯有哪些方法?113
201 对投加二氧化氯有什么要求?115
202 影响二氧化氯稳定的因素有哪些?115
203 什么是紫外线消毒?116
204 紫外线杀菌装置是怎样的?116
205 紫外线杀菌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16
206 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些什么?117
……
第三章 水的软化和除盐处理
第四章 炉水处理
第五章 循环冷却水处理
第六章 废水处理
附录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前言/序言

  21世纪困扰全球的三大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淡水资源短缺及荒漠化。淡水资源短缺被提到全球环境的第二大问题,可见其重要性。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水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年人均占有量1750m3是国际公认的紧张线,1000m3为慢性缺水。我国不仅是贫水国家,而且水资源量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均衡。北方缺水严重,全国共100多座城市缺水,有的城市年人均水占有量仅200~300m3。
  我国政府对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将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放在非常突出的战略高度上,正在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我国目前还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并引起地面沉降的问题。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还严重存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也很严重。水处理的工作不仅要求开源节流,还要求废水再利用。这也对我们编写本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89年3月,书名为《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内容为水的基本知识、水的净化、锅炉给水处理及冷却水处理四章,共335个问答题。主要针对当时大氮肥厂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由金熙和项成林编写,金熙整理,齐冬子审核。
  第二版出版于1996年3月,第一篇增加至506个问答题,增加第二篇常用数据,书名改为《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及常用数据》。由金熙、项成林和齐冬子编写,齐冬子审核。
  第三版出版于2003年8月,问答题增至666题,共5章。内容主要补充了膜分离技术和海水、苦咸水淡化处理,书名改回《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由金熙、项成林和齐冬子编写,金熙审核。
  第四版的问答题增至888题,共六章。内容主要增加了第六章废水处理,共145题;第五章增加了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等内容共52题,名称为“循环冷却水处理”。由于我国近年在标准制定方面有很大发展,故对附录部分作了较大修改,补充了各种水质和水处理剂的最新标准内容。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一部分:污泥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污泥,作为工业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性质、成分和产生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处理难度和资源化潜力。深入理解污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是有效进行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前提。 1. 污泥的定义与产生源 污泥是指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分离沉淀而形成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它本质上是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和有用物质的高度浓缩。 工业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水处理环节都会产生污泥。常见的污泥产生源包括: 初沉池污泥: 废水经过格栅、沉砂池预处理后,在初沉池中依靠重力沉淀分离出的固体物质,主要包括粗大的悬浮物。 二沉池污泥(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中,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长繁殖形成,并与废水中的有机物一同沉淀下来。这部分污泥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化学沉淀污泥: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如混凝沉淀、中和沉淀),加入化学药剂(如混凝剂、助凝剂、中和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随之沉淀形成污泥。例如,重金属去除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泥。 浮选污泥: 在气浮工艺中,通过加入药剂和曝气,使微小颗粒物附着气泡上浮,然后刮除上层的泡沫污泥。 过滤残渣: 过滤过程(如砂滤、微滤)截留的颗粒物,虽然有时不直接称为污泥,但其性质与污泥类似,需要一并处理。 浓缩池污泥: 经浓缩后的污泥,其固含量得到提高,方便后续脱水。 脱水污泥: 经过污泥脱水设备处理后,含水率降低的污泥,是进行后续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的常见形式。 2. 污泥的分类 根据产生源、成分、性质等不同,污泥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处理和利用技术。 2.1 按产生环节分类: 初沉污泥: 主要为物理沉淀物,含泥量相对较低。 剩余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的主要产物,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是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对象。 化学生成污泥: 通常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类和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磷酸盐等)。 混合污泥: 工业废水处理厂通常会整合多种工艺,因此会产生混合型的污泥,其性质更为复杂。 2.2 按性状分类: 稀状污泥: 含水率高,流动性强,通常指初沉污泥或未脱水的活性污泥。 浓缩污泥: 经过重力浓缩或离心浓缩,固含量有所提高。 脱水污泥: 经过机械脱水,固含量进一步提高,呈泥饼状。 2.3 按主要成分或特性分类: 有机污泥: 富含有机物,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或某些工业(如造纸、食品加工)产生的污泥。这类污泥易于进行生物处理或能源化利用。 无机污泥: 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如化学沉淀产生的污泥,或某些矿业、冶金工业产生的污泥。这类污泥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难度较大。 重金属污泥: 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如铬、铜、锌、镍、镉等)的污泥。这是工业污泥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类,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含油污泥: 含有较高浓度油脂的污泥,如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这类污泥具有一定的可燃性,但也可能影响后续处理效果。 特殊污染物污泥: 含有特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泥,如农药、制药、印染等行业产生的污泥,需要特殊处理技术。 2.4 按污染物性质分类: 一般工业污泥: 不含有剧毒、高放射性或特殊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泥。 危险废物污泥: 含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污泥,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理。 3. 污泥的特性分析 对污泥进行全面的特性分析是制定合理处理和资源化方案的基础。关键的分析指标包括: 含水率: 决定了污泥的体积、重量以及运输、脱水等操作的能耗。 固含量: 污泥中非水成分的总量。 有机质含量: 影响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源化潜力以及处理后的稳定程度。常用指标为挥发性固体(VS)含量。 固体颗粒级配: 影响污泥的过滤性和脱水性能。 pH值: 影响污泥的稳定性、腐蚀性以及化学处理药剂的选择。 营养盐含量(N, P, K): 决定了污泥作为肥料利用的可能性。 重金属含量: 特别是铜、锌、镉、铅、汞、砷等,是判断污泥是否为危险废物以及是否能进行农用或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指标。 病原微生物含量: 影响污泥的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可燃性(热值): 决定了污泥作为燃料进行能源化利用的潜力。 第二部分:污泥的处理原则与技术路线 污泥处理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降低污泥的危害性、减小其体积、稳定其性质,并尽可能地回收其中有价值的资源,最终实现安全、经济、环保的处置。 1. 污泥处理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Reduction): 通过源头控制,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例如,优化工艺设计,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药剂投加量等。 稳定化(Stabilization): 改变污泥的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不腐败、无臭味,降低其危害性。主要技术包括生物稳定化(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和化学稳定化(石灰稳定法)。 无害化(Detoxification/Sanitization): 消除或降低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菌等,使其达到排放或利用的标准。 减容化(Dewatering & Volume Reduction): 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小其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 资源化(Resource Recovery): 从污泥中回收有用的物质或能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例如,能源回收(沼气、热能)、材料回收(磷、氮、有价金属)等。 2. 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路线 污泥处理技术是一个多环节、多方法的复杂体系,通常需要根据污泥的特性、处理目标、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组合运用多种技术。典型的技术路线包括: 浓缩 → 脱水 → 稳定化 → 最终处置 浓缩 → 脱水 → 资源化 → 最终处置 稳定化(如厌氧消化) → 脱水 → 资源化/最终处置 3. 污泥浓缩技术 浓缩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沉降或其他方式,去除污泥中的部分水分,提高其固含量,便于后续脱水和其他处理。 重力浓缩: 利用污泥颗粒自身的重力沉降,在浓缩池或污泥浓缩罐中进行。这是最常用、最经济的浓缩方式,但效率相对较低,适用于稀状污泥。 气浮浓缩: 通过向污泥中通入微小气泡,使污泥颗粒附着气泡上浮,然后刮除上浮的泡沫污泥,实现浓缩。适用于比重接近水的污泥。 离心浓缩: 利用离心力,加速污泥颗粒的分离,效率高,可获得较高固含量的浓缩污泥,但设备成本和能耗较高。 带式浓缩过滤: 通过重力、加药以及滚压,实现污泥的初步脱水和浓缩。 4. 污泥脱水技术 脱水是污泥处理的关键环节,旨在大幅度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实现减容化。 机械脱水: 带式压滤机(带式压滤): 最常用的污泥脱水设备之一,通过重力区、加药区、压榨区和挤压区,连续有效地脱除污泥水分。易于操作,占地面积小,但对污泥的适应性有一定要求。 离心脱水机: 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固液分离。处理量大,脱水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且易产生噪音和振动。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 批次式操作,通过滤布和压滤板之间形成滤室,施加压力将水压出。脱水效果好,滤饼含水率低,尤其适用于处理难脱水的污泥,但操作较繁琐,效率相对较低。 真空过滤机: 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将水从滤布中抽走。适用于处理量大、污泥性质稳定的情况。 滚筒刮刀式脱水机: 通过倾斜的滚筒和刮刀,利用重力和机械力实现脱水。 自然干化: 将污泥堆积在干化场或干化床(铺有砂石等滤料),依靠自然蒸发和渗滤作用去除水分。处理成本最低,但占用土地面积大,受气候影响大,处理周期长,且易产生异味和渗滤液。 5. 污泥稳定化技术 稳定化目的是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降低其生物活性,减少腐败和臭味,提高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 生物稳定化: 好氧消化: 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过程相对较快,但需要供氧,能耗较高,产生大量腐殖质。 厌氧消化: 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和消化污泥。具有能源回收(沼气)、减容化、稳定化等优点,是重要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但反应周期较长,对温度和pH敏感。 化学稳定化: 石灰稳定法: 加入生石灰或熟石灰,提高污泥的pH值(通常达到pH12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并能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会增加污泥的含盐量。 焚烧稳定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达到稳定化和减容化的目的。但能耗高,需要严格的烟气净化措施,且会产生灰渣。 6. 污泥无害化技术 主要针对含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体)的污泥。 重金属稳定化/固化: 通过加入固化剂(如水泥、粉煤灰、化学药剂等),将重金属包裹在固体基质中,降低其浸出性,使其达到安全处置标准。 热处理(如高温焚烧): 高温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并可能改变重金属的形态,降低其毒性。 化学淋洗: 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选择性地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 第三部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污泥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物质或能源,不仅能减少环境压力,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1. 污泥的能源化利用 厌氧消化产沼气: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含有甲烷,可作为清洁能源用于发电、供热或提纯为生物天然气。 污泥焚烧发电: 高含水率的污泥直接焚烧效率不高,通常需要与其他燃料混合,或通过预处理(如脱水、热解)提高其热值。焚烧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 污泥热解/气化: 在缺氧或贫氧条件下,将污泥分解为气体(如合成气)、液体(如焦油)和固体(如炭)。合成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化工原料。 2. 污泥的材料化利用 污泥作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经过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作为农用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但必须严格控制重金属和病原菌的含量,以防污染农田和食品链。 污泥建材利用: 将脱水后的污泥作为原料,与水泥、粘土等混合,制成砖、砌块、陶粒、路基材料等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容,实现资源化。 污泥中资源回收: 磷回收: 某些工业废水(如磷化工、食品加工)产生的污泥可能富含磷酸盐,可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磷,用于生产肥料。 重金属回收: 对于含有较高浓度有价金属(如铜、镍、锌等)的工业污泥,可以采用湿法冶金等技术进行回收。 生物质提取: 活性污泥富含有机物和生物质,可从中提取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3. 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考量 经济性: 资源化技术的经济效益是推广应用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原料成本、处理成本、产品价值以及市场需求。 环境安全性: 资源化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二次污染。例如,作为肥料使用的污泥,其重金属和病原菌含量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 技术可行性: 资源化技术需要成熟可靠,易于规模化生产。 政策法规支持: 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法规支持,对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污泥处理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面临的挑战 污泥性质复杂多样: 不同行业、不同工艺产生的污泥成分和性质差异巨大,增加了处理技术选择的难度。 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 许多工业污泥含有高浓度重金属,其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难度大,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 处理成本高昂: 尤其对于含水率高的污泥,浓缩、脱水、稳定化等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物料,导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资源化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尽管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但市场对其产品(如污泥肥料、污泥建材)的接受度和附加值仍有待提高。 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 某些领域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仍需进一步完善。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部分公众对污泥及其产品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影响了污泥资源化项目的推广。 2. 发展趋势 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 更加注重从工业生产源头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优化废水处理工艺,提高预处理效率。 多技术耦合应用: 将不同的处理技术进行集成和优化,形成更高效、更经济的“组合拳”。例如,厌氧消化与焚烧结合,实现能源回收和污泥减量化的协同。 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 重点发展从污泥中提取高价值物质的技术,如稀有金属、生物活性物质等,提升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智能化与自动化: 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污泥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优化控制和故障诊断。 循环经济模式: 将污泥处理与工业生产过程相结合,形成闭环的循环经济模式,例如,利用工业余热处理污泥,或将污泥资源化产品回用于工业生产。 绿色低碳技术: 优先发展能耗低、碳排放少、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处理技术,例如,开发更高效的脱水技术,推广沼气化和生物炭化等低能耗能源化技术。 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与风险管控: 针对重金属污泥,开发更有效的稳定化、固化技术,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确保资源化利用过程的安全。 拓展污泥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探索污泥作为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原料,例如,通过生物炼制技术,将污泥转化为生物燃料。 结论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工业水处理领域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随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和资源约束日益凸显,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泥处理技术以及最大化资源回收利用的模式,将是未来工业水处理发展的重点方向。深入研究污泥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并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资源化途径,对于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从一个管理者和培训师的角度来评价一下这本书的易读性和结构逻辑。一个好的技术参考资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检索性和结构清晰度。这本书在章节划分上非常符合实际工作流动的逻辑,很少出现为了凑字数而硬性拉伸的内容。它的问答形式(尽管我看到的不是问答形式,但风格上带有强烈的实操指导意味)使得信息点非常集中,读者可以快速定位到自己关心的特定问题。比如,如果你关注的是特定行业(比如化工或电力行业)的水循环利用率提升,你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技术路线图。语言风格上,虽然技术性很强,但叙述流畅,避免了过多的长难句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使得即便是刚入行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也能较快地掌握核心概念。这对于降低企业内部培训成本、快速形成专业团队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知识传递体系。

评分

初次翻阅此书时,我对其详尽的图表和数据支持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只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在关键环节引入了大量的典型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参数表以及不同工况下的水质变化曲线。举例来说,在讨论污泥脱水环节时,书中不仅描述了板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还附带了不同类型污泥的比阻力数据范围,以及针对性地介绍了提高污泥饼含固率的预处理药剂投加量建议区间。这种颗粒度极细的信息量,对于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和设备验证的工程师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极大地减少了我们从海量标准和规范中查找基础参数的时间。可以说,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平衡点,既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工程的实用主义色彩,让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即刻将其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动方案。

评分

我以一个负责新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的视角来审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其对“前沿技术整合”的把握非常到位。现在的工业水处理,早已不是简单的絮凝沉淀时代了,如何将物理、化学、生物手段进行高效耦合,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把不同技术孤立讲解,而是尝试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视角。例如,在探讨复杂有机废水处理时,作者巧妙地将高级氧化技术(AOPs)与后续的生物处理阶段衔接起来,详细论述了AOPs如何通过降低污染物毒性来提高下游生化反应器的效率,这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且,书中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经济性评估和能耗对比分析也相当深入,这使得我们在做技术选型时,不光要看处理效果,还要兼顾长期运营成本,体现出一种很成熟的工程思维。这种跨学科、重实效的编排方式,对于推动现有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极具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关于工业水处理技术的书,从内容结构上来看,简直就是一本为一线操作人员量身定制的实操指南。我尤其欣赏它那种直击痛点的叙事方式,没有过多地堆砌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遇到问题怎么办”上。比如,它对常见水质异常情况的分析,那真是细致入微,从浊度飙升到pH值骤变,每一种情况的可能诱因和初步排查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读起来就像是身边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指导,每一步操作都有理有据,让人心里踏实。特别是关于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回用中的应用那部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原理,而是深入到了膜污染的清洗周期、药剂选择的优化策略,这对于我们日常维护和优化系统能耗,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理论专家,而在于让你成为一个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手。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需要时随手一翻,就能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安全与合规性”方面提供的价值,这是许多同类书籍常常忽略的薄弱环节。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操作不当不仅会导致处理效率下降,更可能引发环境事故或职业健康风险。这本书在介绍每一种化学药剂的使用规范时,都附带了详细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应急响应措施,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和负责任。例如,在涉及强酸强碱的投加系统维护时,书中明确指出了个人防护装备(PPE)的要求,以及泄漏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隔离和中和步骤。此外,它还对最新的环保法规变化对现有工艺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提醒操作者和管理者如何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这种将技术操作与法规要求、安全管理深度融合的处理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工业现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它为企业构建了一个更为稳健和可持续运行的水处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软性支撑。

评分

货物很好内容丰富,很喜欢

评分

还没开始看,粗略翻了一下,还可以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初步看了下,全是文字叙述,没有具体实列。尤其是前三章,都太理论化,没有层次感。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会混乱。建议书里多配套实际生活中的实际设计实际方案,这样初学者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评分

内容较为全面,技术较为先进,值得一看

评分

很好,送货快,下次还买

评分

好,包装仔细,快递速度快。正版

评分

正版书质量好,为京东送货速度点赞!

评分

内容丰富,可查阅很多参数,工程技术必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