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13:不可不知的发明家的故事

65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13:不可不知的发明家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班彻曼 著,格兰特(Andrew Grant) 编,苏世军 译
图书标签:
  • 发明家
  • 故事
  • 英语学习
  • 床头读物
  • 科普
  • 英语阅读
  • 青少年
  • 趣味英语
  • 知识拓展
  • 励志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243329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12513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7
字数:286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选择“床头灯”的N个理由
真正适合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原汁原味英语读物
1.难度适中:市面上大多数英语读物,要么难度过低.近似于中学水平的简写本;要么过于艰深,读者只好“知难而退”。对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而言.难度适中的英语读物的匮乏,实在是他们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大障碍。本套读物用英语中核心6500词写成,对于难词均有注释,使你躺在床上不用翻词典就能顺利地读下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英语自由境界。
2.语言地道:美国作家执笔,用流畅的现代英语写成,并保留了原著的语言特色。
3.选材经典:皆为一生中不可不读的作品。读之可提高英语水平,积淀西方文化和深入了解西方世界。
4.情节曲折:让你徜徉在一个又一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英语自由境界的阶梯.孵育高级英语人才的摇篮!在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英语水平决定工资水平!改变你的人生命运,每天只需半小时!

内容简介

《65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13:不可不知的发明家的故事》讲述了16世纪至20世纪初十几位发明家的奋斗历程,讲述了他们在通往成功之路所遇到的种种艰辛和坎坷,有的甚至在完成发明之际或之后依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依然直面惨淡的人生,负债累累,遭人白眼,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直到死后多年人们才发现他们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的英名将世世代代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恒的力量源泉,激励人们不断地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谱写出人类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这些发明家的事迹有些已为我们耳熟能详,如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有些我们可能只是一知半解或了知甚少,如缝纫机发明家艾萨克·梅里夫·辛格,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家理查德·阿克莱特。这些人物的鲜明特点就在于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在他们的奋斗历程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内页插图

目录

詹姆斯·瓦特与蒸汽机的发明
布兰卡1629年发明的蒸汽机
帕潘的引擎
纽考曼的蒸汽机
1767年的魔鬼引擎
瓦特的引擎调节器
矿山引擎
罗伯特·富尔顿与汽船的发明
在巴黎富尔顿向利文斯敦展示他的船
科勒蒙特号的首次航行
乔治·斯蒂芬森和他发明的火车头
吹棒引擎
火箭号引擎
电动引擎和电动火车头的发明
电池:锌板;铜板
磁铁
电磁体
电磁体
电子门铃:G,鸣钟弹簧;E,电磁体;B,电池;P,按钮
让发电机发挥作用
发电机
电气机车
纺纱机的发明:詹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走锭精纺机
卷线杆和纺锤
手纺车
理查德·阿克莱特与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的第一台纺纱机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塞缪尔·克朗普顿和走锭精纺机
手织机
克朗普顿的走锭精纺机
艾里·惠特尼与轧棉机的发明
旧时的轧棉机
伊莱亚斯·豪与缝纫机的发明
托马斯·圣1790年发明的机器
链式针迹
锁式针迹
豪的第一台缝纫机
辛格制作他的第一台机器
亨利·贝西默和转炉钢
最初的铁炉
1600年欧洲北部的原始铸造
木炭坑
鼓风炉
准备工作
他的重要发明
精炼熔铸金属
贝西默的转炉
转炉后来的类型
约翰·古腾堡与印刷术的发明
1564年的印刷工作和排字
木刻版《穷人的圣经》的页面
A字模与B字模,字母H的钢模,字符D,1,E是活字发明者私有记号
古腾堡《圣经》的书页部分
1520年印刷图书
塞缪尔·F.B.莫尔斯与电报的发明
1840年的信号电报
针示电报机
莫尔斯最初的装置和关键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和电话的发明
人体听力器官产生的音波
首次用电话交谈
最初的盒式电话
贝尔的百年纪念接收器
托马斯·A.爱迪生
1870年爱迪生发明著名的具有马蹄形纸制灯丝的照明灯
电影放映机
首次拍摄的一枚绽放的花朵的电影
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
李列瑟兰的翼形滑翔机
兰利的蒸汽模型
第一架莱特滑翔机
第二架莱特滑翔机
莱特的飞艇
莱特型飞机
首次跨越大西洋的美国飞机NC-4
首次穿越大西洋的英国R-34号飞艇

精彩书摘

詹姆斯?瓦特与蒸汽机的发明
就在100多年前,生产食品、制作衣服、构建住房的动力主要还是靠人力,牛和马用采耕田,风车和水车用来磨春谷子和小麦。但是大多数工具和机器都是手工操作的。
人类对新动力的梦想已有很多年了,这种新动力比劳作的动物、船帆、风车以及水车更为好用。这种新动力就是蒸汽。然而没有人能够使用蒸汽的动力,也就无法用它来磨谷舂麦,纺棉织线,或无法做任何有用的事。詹姆斯?瓦特成功地将这种新动力应用到世界上。如今,蒸汽驱动轮船一个星期之内可以越过大西洋,可以驱动特别快车用9小时穿过大陆,可以做上千种神奇而有用的事。
詹姆斯?瓦特1736年生于苏格兰格里诺克,此地离格拉斯哥不远。他是在家里接受的早期教育,母亲教他阅读,教他用铅笔和粉笔画画。他父亲教他练习算术,鼓励他使用工具。瓦特到了上学的时候,开始还不适应。这是由于他常常患病,每次都要在家待上几个星期。然而他的数学和几何成绩好,14岁之后,他的所有学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瓦特小的时候就喜欢留意事物的因果。这种爱好并不总是得到夸赞,正如他姑妈所说的那样:“詹姆斯?瓦特,我从未见到过你这么散漫的孩子,拿本书看看或是做点有用的吧;1小时了,你一字不吭,就是把水壶盖拿下来又盖上去,一会儿手持个酒杯,一会儿手持个银匙子在水蒸气上,看着水蒸气是如何从壶嘴出来的,又去抓它变成的水滴。这样浪费时间你就不感到羞愧吗?”
他长大了,也长结实了,这时他的大多时间都待在父亲的店铺,店铺有船上的用品,也做船的维修。他有一个小铁炉和一个自己的工作台。他在这里制造起重机、滑轮和水泵,还学会使用各种金属和木材。他的技艺相当纯熟,正如人们所说的,“詹姆斯的指尖能发财。”
终于到了选择职业的时候了。父亲希望子承父业。可是瓦特先生最近损失了相当多的一笔钱,如今看来这个年轻人选择职业最好能用上他机械方面的才华。因此詹姆斯到格拉斯哥,成为一名机械设计师。
他受雇于一个机修工开的服务部。这个在格拉斯哥最好的机修工也是一只“三脚猫”,不过是靠修眼镜、修小提琴以及做钓鱼器材来维持生计。瓦特对他的师傅大有益处,可是一个手艺娴熟的男孩跟这样一个工人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他决定到伦敦寻找老师。
伦敦有很多机械设计师,可他们已经抱成了团。一个少年要想成为行家里手必须经历5-7年的学徒。瓦特不想让自己被束缚那么长的时间。他想要在最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所需的技艺,他想要的是“速成”。由于这种原因,一个师傅接一个师博将他拒之门外,许多个星期过后才有一位师傅愿意带他。为了1年的学徒,他付出了100美元并白干了1年活。在伦敦店铺里的时光是漫长的。瓦特写道:“除了星期六,每天我们都工作到晚上9点。”为了减轻他父亲供他的负担,他早早起床,干额外的活计。到了年底他不无自豪地写道:“我将要能够养活自己了,因为我现在干活的质量可以比得上任何人,尽管我没有很多人干得那么快。”
为了自己开店,瓦特回到格拉斯哥。为此他遭到了铁匠行会的抵制。铁匠们认为他的学徒时间不够,无权开始营业。如果不是-位朋友,即-位格拉斯哥大学的教师来帮助他,为他提供学院大楼里的一间小屋做店铺,铁匠们就会成功地阻止他开业。瓦特很快成了“万金油”师傅。他为大学清洗并修理器具。他步第一位师傅的后尘,制作并销售眼镜和渔具。尽管他不具有欣赏音乐的耳朵,也分辨不出各个音符,他还是动手制作管风琴。他获得了成功。许多破损的器具经过他的妙手得以回春。
瓦特总是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院图书馆近在咫尺,那里有的是书。他读的书有化学、数学和机械学。瓦特博其所学,尽其所用,渐渐为人所称道。“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不涉及您指定图书内容的、关于另一本虚构的英语学习读物的详细简介。 --- 《穿越时空的科技奇谈:20个影响世界的科学里程碑》 一本带领你领略科学魅力、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精选读本 导言: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无数次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共同构建的。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辨,到量子力学的深奥原理;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互联网的无形连接,科学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核心动力。然而,这些复杂而深远的知识,常常被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冗长的历史叙述所掩盖,使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 《穿越时空的科技奇谈:20个影响世界的科学里程碑》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壁垒而精心编撰。本书并非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集,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探访那些塑造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关键科学时刻和技术转折点。通过阅读这些生动、准确且富有洞察力的叙述,读者不仅能够建立起对科学史的宏观认知,更能显著提升其在真实语境下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本书精选了二十个最具标志性的科学事件和技术发明,涵盖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确保了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 特色与亮点:让复杂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1. 叙事驱动的学习模式(Narrative-Driven Learning) 我们坚信,故事是最好的老师。本书摒弃了传统的罗列事实和公式的方式,而是以“人”和“事件”为核心展开叙述。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或发明,讲述其背后的科学家如何进行探索、他们遇到的挑战、实验过程中的戏剧性转折,以及最终成果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意义。读者在沉浸于精彩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了专业知识和相关词汇。 例如: 我们不会仅仅罗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是会描绘那个著名的苹果落地瞬间(无论真假),及其背后蕴含的思维飞跃,以及这种思维如何挑战了当时的主流宇宙观。 2. 深度精选的二十大科学里程碑 本书覆盖的二十个主题经过严格筛选,旨在平衡历史重要性与当代相关性。它们包括: 物理学的革命: 从伽利略的天文观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电磁学的统一到对亚原子粒子的初步探索。 生命的奥秘: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巴斯德的微生物学革命,以及对疫苗和抗生素的早期研发历程。 信息的时代: 图灵机概念的诞生、晶体管的发明,以及万维网(WWW)的早期构建过程。 材料与能源的突破: 炼金术向现代化学的过渡,以及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早期展望。 3. 专为英语学习者优化的文本设计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精准、清晰且富有感染力,同时充分考虑了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 平衡的词汇难度: 文本中自然地融入了科技领域的核心词汇(如 hypothesis, paradigm, empirical, synthesis),这些词汇在学术和专业报告中频繁出现。 情境化词汇注释: 重要的术语和复杂的短语不会被打断地罗列在页脚,而是巧妙地融入在上下文的解释中,确保阅读的流畅性。当首次出现关键专业名词时,会提供简洁明了的非干扰性解释。 句式多样性与结构分析: 文本展示了复杂句式的有效运用,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复杂的因果关系、对比和论证过程,这对于提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4. 丰富且实用的学习辅助工具 为了将“阅读”转化为“掌握”,本书配备了一系列实用的学习模块: “思维导图”回顾: 每章末尾提供一个简明的思维导图总结,用英语归纳了本章的核心发现者、关键时间点和主要影响。 “科技词汇矩阵”: 针对每章出现的十大核心词汇,提供其词性、核心释义以及一个基于科学背景的例句,帮助读者进行深度记忆。 “批判性思考”练习: 练习题超越了简单的细节记忆,鼓励读者思考“如果这一发现没有发生,世界会怎样?”、“这项技术的伦理影响是什么?”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训练高阶思维能力。 “发音与听力强化”配套资源(另行提供): 专业的配音朗读,帮助学习者将书面语与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语速结合起来。 适合的读者群体 本书是为那些希望超越基础词汇,进入知识深度阅读领域的英语学习者量身打造的: 1. 中高级英语学习者(B2-C1水平): 希望在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中提升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性的学生。 2. 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爱好者或专业人士: 希望用英语回顾和梳理基础科学史,同时磨练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的读者。 3. 对科学史和技术发展充满好奇的终身学习者: 渴望通过高质量的英文材料,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拓宽知识边界的读者。 结语:点燃你对知识的探索欲 科学不仅是关于已知的事实,更是关于探索未知的过程。通过《穿越时空的科技奇谈》,您将不仅掌握关于爱迪生、居里夫人、图灵等伟大人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您将学会如何用精准、有力的英语去理解和阐述这些改变世界的思想。准备好,拿起这本书,让您的英语学习之旅,真正触及人类智慧的巅峰。 --- 规格信息(虚构): 页数: 约 380 页 词汇量: 核心阅读词汇约 7500 个(包含背景知识词汇) 难度等级: 中高级(CEFR B2/C1) ISBN: 978-1-945678-33-1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不是我的菜,我当初是冲着“床头灯”这个名字去的,以为能找点睡前轻松阅读的材料,没想到这本《不可不知的发明家的故事》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种风格。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上了一堂硬邦邦的历史课,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年代、专利号和技术细节,读得我昏昏欲睡。我本来期待的是那种引人入胜的人物传记,讲讲发明家们那些曲折离奇的人生故事,或者他们是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励志经历。结果呢,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科书式的罗列,把每一个发明家的“成就”平铺直叙地摆在那里,缺乏深入的情感描绘和背景解读。比如讲到某个电灯泡的发明,我更想知道爱迪生当时的生活状态、他的团队如何运作,以及他面对失败时的真实心路历程,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很难沉浸其中,读几页就得停下来,消化一下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完全没有起到“床头灯”该有的轻松愉悦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学术”了,一点都不像面向大众读者的读物。我承认,有些句子写得挺精妙,但整体的节奏感很差,像是在赶时间把信息塞进有限的篇幅里。很多段落之间的衔接生硬,感觉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被强行串联起来,缺乏流畅的叙事逻辑。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时,作者的解释常常是点到为止,没有进行足够的通俗化处理,这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门槛实在太高了。我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和享受感。说真的,如果目标读者是普通爱好者,语言应该更亲切、更具画面感,而不是这种教科书式的论述腔调。如果作者的目的是普及知识,那他的表达方式显然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

评分

作为一本号称“6500词”的读本,我对内容的信息密度感到非常失望。与其说是深入探讨发明家的故事,不如说是蜻蜓点水地介绍了一堆人名和他们的“首创”。很多关键的发明过程、早期的失败尝试、资金的筹集困难,这些最能体现人性挣扎和奋斗的部分都被一笔带过了。书里似乎更热衷于描绘发明成功的“结果”,而非发明背后的“过程”。举个例子,一个发明从概念到实际应用往往需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迭代,这本书里却常常是“某某人发明了X”,然后马上就跳到“X如何改变了世界”,中间的血泪史缺失了。这种处理方式让整个阅读体验显得非常肤浅和扁平化,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份极其简略的维基百科目录,而不是一本精心撰写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让人提不起兴趣。虽然内容是核心,但作为一本“读本”,它的视觉呈现也至关重要。这本我手上的版本,纸张质感一般,字体选择偏小,而且段落之间留白太少,看起来非常拥挤。最要命的是,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辅助理解的插图、草图或者历史照片。想象一下,在读一个复杂的机械发明时,如果能有一张清晰的示意图,或者发明家年轻时的肖像照,那阅读体验绝对会提升一个档次。现在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时间一长眼睛就非常疲劳,很容易产生阅读倦怠。对于旨在激发读者学习兴趣的读物来说,这种单调乏味的视觉设计,简直是致命的缺陷,让人根本没有动力去翻开它,更别提读完了。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选材角度有点意见。虽然书名说的是“发明家的故事”,但内容的选择似乎过于聚焦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人物”,缺乏一些新意和惊喜。我更希望作者能挖掘一些非主流的、被历史遗忘的或者在特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幕后英雄。比如,那些为女性发明家、少数族裔发明家,或者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奠基性工作但名气不大的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只是在重复我们早已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了解过的内容,只是用更细碎的文字把它拆分重组了一下。这种重复性的信息输入,对于一个已经对科学史有所涉猎的读者来说,价值并不高。我花时间去读一本书,期待的是能获得全新的视角或者不为人知的内幕,而不是把已知的知识点用一种略显平淡的方式重新包装一遍。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发明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或者不同发明家之间的思想碰撞,那该多好。

评分

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世界上有许多教育组织使得这种重塑教育的想法得以实施。在过去的十年里,个别学校已经有了一些详细的计划书:有些出自国家教育系统,有些由飞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和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完成,还有一些是由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完成的。在英国私立学校惠灵顿公学有五个”核心价值”:仁慈、勇气、正直、尊重和责任,这五点又被”八项学习资质”(起源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所补充,其中包括语言、逻辑、教养、身体、精神、道德、个人和社会。新西兰希望所有的年轻人能够”自信、擅长沟通、终生积极学习”。新加坡正致力于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能够在未来理性思考和自信处事的年轻人。英国初中课程在2009年整改,以培养年轻人能够成为独立探究者、有效参与者、反思型学习者、团队合作者、自我管理者和创造性思维者。

评分

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图书质量好,老婆喜欢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发明家当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爱迪生了

评分

This book is very good.

评分

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扩大、复杂性增加、越来越模糊不清、选择众多和个人责任扩大的社会,这已经成为老生常谈。通过电子媒体,孩子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斥着什么应当重视、生活应该如何进行的矛盾模式。大众经常不能在关于如何明智地做选择上提供一致的意见,或者说他们很少愿意去倾听。年轻人(尤其在英国,根据最近报道)不能很好地处理自由和多样化带来的问题,这一点越来越明显。压力的典型症状——逃避现实、鲁莽、滥用药物、焦虑、抑郁、缺乏自信遍及整个社会。如果说压力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需求与他所掌握、用以应对这些需求的资源之间逐渐增大的鸿沟,那么许多年轻人正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拥有的资源严重不足。鉴于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开发精神和情感资源,年轻人要用它们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需求,因此很明显,教育并没有尽到它的责任。这些资源既有物质与社会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这肯定是“学校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评分

主要是为了提高英语用的。工作后英语水平直线下降,希望能用阅读来提高下。床头灯系列大学时就用过,这次买了6500字的,通过简单阅读来保持兴趣,慢慢恢复原有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