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分類學野外實習指導

高等植物分類學野外實習指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鳳,邵美妮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分類學
  • 高等植物
  • 植物學
  • 野外實習
  • 生物學
  • 植物形態
  • 植物地理
  • 植物鑒定
  • 教學參考
  • 生物多樣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
ISBN:9787811170894
版次:1
商品編碼:1034772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字數:2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等植物分類學野外實習指導》是作者在瀋陽農業大學植物教研室50餘年植物學教學實習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編撰而成。該書分上篇和下篇兩大部分。上篇主要介紹野外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植物標本采集的準備工作;植物標本的采集方法;植物標本的製作和保存;植物檢索錶及重要的參考文獻等內容。下篇是瀋陽地區高等植物檢索錶,內容包括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錶、瀋陽地區高等植物各科的主要特徵及每科的屬、種檢索錶。
該書集教科書和工具書於一體,可作為瀋陽市農林院校、師範學校、綜閤性大學生物係及中醫中藥學院等學生進行野外植物學實習的教科書,也適閤瀋陽及周邊地區從事與植物學有關工作的科研人員參考。

目錄

上篇 植物學野外實習
一、野外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
二、植物標本采集的準備工作
三、植物標本的采集方法
四、植物標本的製作和保存
五、植物檢索錶及重要的參考文獻
下篇 瀋陽地區高等植物檢索錶
一、瀋陽地區苔蘚植物檢索錶
(一)苔蘚植物分科檢索錶
(二)瀋陽地區苔蘚植物各科的主要特徵及每科、屬、種檢索錶
1.地錢科Marchantiaceae
2.金發蘚科Polytrichaceae
3.葫蘆蘚科Funariaceae
4.提燈蘚科Mniaceae
5.青蘚科Brachytheciaceae
二、瀋陽地區蕨類植物檢索錶
(一)蕨類植物分科檢索錶
(二)瀋陽地區蕨類植物各科的主要特徵及每科、屬、種檢索錶
1.捲柏科Selaginetlaceae
2.木賊科Equisetaceae
3.蹄蓋蕨科Athyriaceae
4.球子蕨科Onocleaceae
5.槐葉蘋科Salviniaceae
6.蘋科Marsileaceae
7.滿江紅科Azollaceae
三、瀋陽地區種子植物檢索錶
(一)裸子植物門分科檢索錶
(二)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錶
四、瀋陽地區種子植物各科的主要特徵及每科、屬、種檢索錶
1.銀杏科Ginkgoaceae
2.鬆科Pinaceae
3.柏科Cupressaceae
4.杉科Taxodiaceae-
5.紅豆杉科Taxaeeae
6.楊柳科Salicaceae
7.鬍桃科Jugla:ndaceae
8.樺木科Betulaceae
9.殼鬥科Fagaceae
10.黃楊科Buxaceae
11.榆科Ulmaceae
12.大麻科Cannabiaceae
13.桑科Moraceae
14.蕁麻科Urticaceae
15.檀香科Santa[aceae
16.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17.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
18.蓼科Polygonaceae
19.藜科Chenopodiaceae!
20.莧科Amaranthaceae
21.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22.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23.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4.睡蓮科Nymphaeaceae
25.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ae
26.毛茛科Ranunculaceae
27.小檗科Berberidaceae
28.防己科Menispermaceae
29.木蘭科Magnoliaceae
30.罌粟科Papaveraceae
31.白花菜科Capparaceae
32.十字花科Cruciferae
33.景天科Crassulaceae
34.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35.薔薇科Rosaceae
36.豆科Leguminosae
37.酢漿草科Oxalidaceae
38.*牛苗兒科Geraniaceae
39.亞麻科Linaceae
40.蒺藜科Zygophyllaceae
41.蕓香科Rutaceae-
42.苦木科Simaroubaceae
43.遠誌科Polygalaceae
44.大戟科Ellphorbiaceae
45.漆樹科Anacardiaceae
46.衛矛科Celastraceae
47.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
48.槭樹科Aceraceae
49.無患子科Sapindaceae
50.鳳仙花科Balsaminaceae
51.鼠李科Rhamnaceae
52.葡萄科Vitaceae
53.椴樹科Tiliaceae
54.錦葵科Malvaceae
55.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
56.金絲桃科Hypericaceae
57.旱金蓮科Tropaeolaceae
58.溝繁縷科Elatinaceae
59.檉柳科Tamaricaceae
60.堇菜科Violaceae
61.瑞香科Thymelaeaceae
62.鬍頹子科Elaeagnaceae
63.韆屈菜科Lythraceae
64.柳葉菜科Oenotheraceae-
65.菱科Trapaceae
66.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
67.杉葉藻科Hipptlridaceae
68.山茱萸科Cornaceae
69.五加科Araliaceae
70.傘形科Umbelliferae
71.杜鵑花科Ericaceae
72.報春花科Primulaceae
73.木樨科Oleaceae
74.龍膽科Gentianaceae
75.夾竹桃科Apocynaceae
76.蘿*科Asclepiadaceae
77.鏇花科Convolvulaceae
78.花惹科Polemoniaceae
79.紫草科Boraginaceae
80.馬鞭草科Verbenaceae
81.唇形科Labiatae
82.茄科Solanaceae
83.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84.紫葳科Bignoniaceae
85.鬍麻科Pedaliaceae
86.列當科Orobanchaceae
87.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
88.透骨草科Phrymaceae
89.車前科Plantaginaceae
90.茜草科Rubiaceae
91.忍鼕科Caprifoliaceae
92.五福花科Adoxaceae
93.敗醬科Valerianaceae
94.山蘿蔔科(川續斷科)Dipsacaceae
95.葫蘆科Cucurbitaceae
96.桔梗科Campanulaceae
97.菊科Compositae
98.香蒲科Fyphaceae
99.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
100.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101.茨藻科Najadaceae
102.水麥鼕科Juncaginaceae
103.澤瀉科Alismataceae
104.花藺科Butomaceae
105.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
106.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107.莎草科Cyperaceae
108.天南星科Araceae
109.浮萍科Lemnaceae
110.榖精草科Eriocaulaceae
111.鴨蹠草科Commelinaceae
112.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113.燈心草科Juncaceae
114.百閤科Liliaceae
115.薯蕷科Dioscoreaceae
116.菝葜科Smilacaceae
117.鳶尾科Iridaceae
118.美人蕉科Cannaceae
119.蘭科Orchidaceae

精彩書摘

上篇 植物學野外實習
一、野外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
植物分類學野外實習,是學習植物分類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復習、鞏固和驗證理論知識、聯係實際極為重要的一環。同時,實習使學生更多地認識植物界的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植物分類學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分析植物與環境的辯證關係。
在野外實習過程中,要學會調查、采集、野外記錄、標本製作、標本鑒定和保存標本;熟練掌握解剖花器、描述植物和運用檢索錶鑒定植物的方法;利用已學過的植物分類學理論,認識常見植物,從而學會識彆重點科、屬、種的鑒彆特徵;學會編寫實習地區常見植物檢索錶,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植物與環境的辯證關係。
野外實習應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首先要讓學生瞭解野外實習計劃和具體日程,實習應按計劃進行,按時完成作業。實習大緻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描述、繪圖、采集、調查、記錄、壓製標本;把采集到的植物,結閤描述,利用工具書鑒定齣植物的學名;大量認識植物,並壓製一定數量的標本。運用植物一些特徵,作齣植物的分種檢索錶。實習工作分為室外工作和室內工作兩部分,二者應交替進行。

前言/序言

  《高等植物分類學野外實習指導》是作者在瀋陽農業大學植物教研室50餘年植物學教學實習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編撰而成。該書分上篇和下篇兩大部分。上篇主要介紹野外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植物標本采集的準備工作;植物標本的采集方法;植物標本的製作和保存;植物檢索錶及重要的參考文獻等內容。下篇是瀋陽地區高等植物檢索錶,內容包括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分科檢索錶、瀋陽地區高等植物各科的主要特徵及每科的屬、種檢索錶。該書集教科書和工具書於一體,可作為瀋陽市農林院校、師範學校、綜閤性大學生物係及中醫中藥學院等學生進行野外植物學實習的教科書,也適閤瀋陽及周邊地區從事與植物學有關工作的科研人員參考。
《森林資源調查與規劃實用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係統、實用的技術指南,旨在為森林資源調查、評估、經營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全麵的理論基礎和操作規程。全書內容緊密結閤當前林業管理的前沿技術與國傢相關法規要求,力求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是林業技術人員、規劃設計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第一部分:森林資源調查基礎 第一章 緒論:森林資源調查的意義與發展 本章首先闡述瞭森林資源在國民經濟與生態安全中的戰略地位,明確瞭森林資源調查是科學經營管理的基礎。隨後,簡要迴顧瞭我國森林資源調查技術的發展曆程,從早期的樣地調查到現代遙感技術和GIS技術的應用,強調瞭技術革新對調查精度和效率的提升。重點解析瞭當前國傢對森林資源“傢底”清查的需求和麵臨的挑戰,例如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對調查數據提齣的新要求。 第二章 調查設計與預備工作 成功的野外調查依賴於周密的計劃。本章詳細介紹瞭調查區域的劃分原則、調查網格的布設方法,包括係統抽樣、隨機抽樣與分層抽樣等不同抽樣方法的適用條件和優缺點比較。核心內容聚焦於調查樣地的設計,包括固定樣地與臨時樣地的選擇標準、樣地形狀(圓形、方形、多邊形)的確定,以及樣地邊界的精確測定技術。預備工作部分涵蓋瞭所需攜帶的儀器設備清單(測距儀、羅盤、GPS、生物量測量工具等)的校準與維護,以及野外安全須知和應急預案的製定。 第三章 生長季和非生長季的林分特徵調查 本章是技術操作的核心部分。詳細闡述瞭如何在不同季節對林分進行準確的描述。 林分結構調查: 包括鬱閉度、林冠層結構(上層、中層、下層)的量化方法。重點介紹瞭林分密度指標的計算(如相對密度指數),以及對林窗、林隙的識彆與記錄。 個體樹木生長因子測量: 對胸徑(DBH)、樹高(全高、材高)的測量方法進行瞭詳盡的圖文說明,尤其強調瞭不同儀器(測高儀、尺子)的規範使用和誤差控製。還包括樹輪觀測的初步技術,用於推算樹木年齡。 林分起源與年齡確定: 區分人工林、天然林、次生林的調查特徵。介紹通過采伐麵、芽鱗痕跡或心材觀察快速估算年齡的技術,並討論瞭針對大樹和特殊樹種的年齡確定難點。 林地植被與土壤調查: 不僅限於林木,還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蓋度、多度記錄方法(如樣方法)。土壤調查部分涵蓋瞭剖麵描述、土層厚度、質地(手感法)、腐殖質層厚度以及pH值的現場快速測定技術。 第二部分:森林資源量化與評估 第四章 活木材積與生物量計算 本章是資源評估的關鍵。係統介紹瞭材積計算的常用方法: 斷麵積材積法與分段材積法: 詳細解釋瞭這兩種方法基於的幾何模型(如圓錐體、拋物綫柱體),並提供瞭不同地區和樹種適用的地方材積錶或迴歸方程的應用指南。 現存量與年生長量: 闡述瞭如何利用調查數據計算蓄積量,並介紹瞭生長模型在預測未來材積變化中的作用。 生物量估算: 針對生態功能評估需求,本書提供瞭分部位(地上、地下)生物量與材積之間的轉換關係,以及基於遙感數據的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應用基礎。 第五章 森林質量與健康狀況評估 本章超越瞭單純的蓄積量計算,關注森林的生態功能和抗逆性。 林相調查與分類: 根據樹種組成、年齡結構、健康狀況對林分進行功能性分類(如防護林、用材林)。 病蟲害與災害因子識彆: 提供瞭常見森林病蟲害的野外識彆圖譜與初步評估標準。強調瞭火災受損林分的調查方法與恢復潛力評估。 生物多樣性指標量化: 介紹瞭物種豐富度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等在林業調查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結構復雜性指標評估棲息地質量。 第三部分:信息集成與規劃應用 第六章 遙感與地理信息係統(GIS)在調查中的應用 本章介紹瞭現代信息技術如何提高調查效率與精度。 遙感數據獲取與判讀: 區分瞭不同空間分辨率影像(衛星、無人機)在林業中的應用場景,重點講解瞭植被指數(NDVI, EVI)的計算與林地分類的判讀技巧。 GIS數據處理與製圖: 介紹瞭如何將野外采集的GPS數據導入GIS平颱,進行空間數據清洗、屬性關聯與質量控製。詳細指導瞭標準林業專題地圖(如林相圖、權屬性圖、優勢樹種分布圖)的規範製作流程。 數據集成與更新: 探討瞭如何結閤定期遙感監測數據與年度樣地調查數據,建立動態更新的森林資源數據庫係統。 第七章 森林資源規劃與可持續經營 本章將調查數據轉化為管理行動方案。 經營方案編製基礎: 基於資源現狀,確定林業發展的目標(如提高蓄積量、改善生態環境)。講解瞭撫育采伐、皆伐、皆伐的適宜強度和時機選擇的決策依據。 生態效益評估: 闡述瞭如何利用調查數據量化森林的碳匯功能、水源涵養功能等生態服務價值,並將其納入經營規劃考量。 技術報告編寫規範: 指導如何撰寫結構嚴謹、數據詳實的森林資源調查報告,包括方法論、結果分析、存在問題及未來建議的標準化格式。 本書配有大量實操圖解和典型案例分析,旨在使讀者能夠迅速掌握從設計、實施、數據處理到最終報告撰寫的全套流程,是提升林業資源管理專業能力的重要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圖書評價二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超齣瞭我的預期。作為一個常年奔波於山野之間的植物攝影師,我最頭疼的就是在光綫不佳或植物狀態不理想時,如何快速準確地鎖定一個物種的身份。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就在於,它非常注重“田間操作性”。它不是那種隻會堆砌拉丁學名的工具書,而是真正教會你“如何去看”和“如何去思考”的指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形態特徵描述的部分,它會考慮到不同生長階段植物形態的變化,比如幼葉和老葉的不同,花期和果期的差異,這在實際操作中避免瞭很多誤判。書中提供的許多野外采集和記錄的技巧也非常寶貴,比如如何正確地製作植物標本,如何記錄生態環境信息,這些都是課本上往往一帶而過,但在實際工作中卻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直接,沒有太多學術上的矯飾,讀起來非常接地氣。每一次我帶著它去郊外,都會發現自己能注意到更多過去忽略的細節,比如細小的毛被、氣孔的排列,甚至是一些微小的花藥形態,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周圍植物群落的認知深度。這本書無疑是提升野外實踐技能的利器。

評分

圖書評價五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厚的田野經驗沉澱。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集閤,更像是一份融閤瞭多年野外考察智慧的行動指南。書中許多關於不同生境下植物識彆難點的分析非常到位,比如在沼澤地帶如何區分水生植物的浮水葉和沉水葉的形態差異,或者在高山環境中,如何應對植被矮小的特徵,這些都是書本知識難以提供的“潛規則”。作者在描述一些易混淆的植物群時,往往會設立專門的對比章節,列舉齣相似種之間的“一錘定音”的區彆點,比如某兩種報春花屬植物僅憑花絲的長度差異就能區分,書中對此有清晰的圖示和文字說明。這種對實踐中“痛點”的精準把握,使得這本書在同類參考書中顯得尤為突齣。它鼓勵讀者走齣書房,去主動觀察和檢驗書中的描述,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植物分類的理解從二維的靜態觀察,提升到瞭三維的動態認識,真正體會到瞭生物多樣性在不同環境中的適應性演化。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常備身邊的優秀野外工作手冊。

評分

圖書評價一 這本書簡直是植物愛好者的福音!從拿到它開始,我就被其詳實而精妙的編排深深吸引住瞭。封麵設計清新雅緻,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質感。更重要的是,它摒棄瞭傳統教科書那種枯燥乏味的敘述方式,而是采用瞭更貼近實踐的案例和詳盡的圖解。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不同科屬特徵時的那種細膩入微,那種對細微差彆的捕捉,對於野外辨識來說簡直是太有用瞭。比如,講到某種常見灌木的葉序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對生”或“互生”,還會配上清晰的側視圖和俯視圖,告訴你如何從基部觀察葉柄和莖的連接角度,這種手把手的指導,讓即便是初次接觸植物分類的讀者也能很快上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傢導師在身邊隨時指點迷津,對很多過去感到睏惑的概念,比如“花被”和“花瓣”的區分,或是“總狀花序”與“復總狀花序”的區彆,都有瞭豁然開朗的理解。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植物界劃分到微觀的種下分類,層層遞進,過渡自然流暢,讓人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時感到舒適且高效。

評分

圖書評價四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和整體的用戶體驗做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我經常在戶外使用書籍,對書籍的耐用度和便攜性有很高的要求。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考慮到瞭這一點,封麵材質耐磨,不易沾染灰塵,而且內頁的字體大小適中,間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最讓我贊賞的是它在圖文布局上的用心。許多關鍵的鑒彆特徵點都被用粗體字或醒目的符號標記齣來,即使用戶在光綫較暗的環境下快速翻閱,也能迅速定位到最重要的識彆綫索。與一些舊式的植物圖譜相比,這本書的語言組織更具現代感,邏輯性強,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十足的術語堆砌。它成功地將復雜的生物學概念轉化成瞭易於理解的描述性語言。對於我這個喜歡帶著電子設備去野外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依賴電力,它的可靠性和即時性是任何App都無法替代的。在一次緊急情況下,我需要快速確認一種不熟悉的野花,就是靠著它清晰的流程圖描述,幾分鍾內就完成瞭物種的比對和鎖定,效率極高。

評分

圖書評價三 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內容深度上的平衡感。它既能滿足初學者對基礎知識的快速入門需求,也為資深研究人員提供瞭可供參考的精確信息。從內容覆蓋的廣度來看,它似乎囊括瞭我國常見和一些特色植物科屬的主要代錶,這對於跨區域的野外考察具有很強的普適性。特彆是對於那些邊緣類群的描述,作者的處理方式相當謹慎和客觀,對於存在爭議的分類地位,也給齣瞭不同的觀點或最新的研究進展,體現瞭嚴謹的科學態度。此外,這本書的插圖質量令人印象深刻。這些圖畫不僅精準地描繪瞭關鍵的鑒彆特徵,而且排版巧妙地與文字說明結閤在一起,使得復雜的形態學描述不再抽象難懂。我注意到有些圖例甚至細緻到瞭花藥的形狀或柱頭的分叉方式,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是區分優秀工具書和平庸參考書的關鍵所在。閱讀時,我強烈感受到作者不僅僅是在“羅列”物種,更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分類學思維體係,引導讀者從宏觀的係統發育關係去理解物種間的親緣關係,這比死記硬背物種名稱要高級得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